通过精心撰写工作总结,我们可以让领导对我们的工作贡献和价值有更明确的认知, ,写工作总结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成长阶段,以下是久久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科学教学工作总结5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科学教学工作总结篇1
不同的材料蕴涵不同的价值目标,不同的材料会萌发儿童不同的游戏行为和思维创造。那么怎样的材料更能激发儿童的活动兴趣?我们该怎样利用和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在经历对幼儿园区角材料的全面性、生活性、操作性等研究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环境材料对儿童的发展价值。我们不仅关注活动材料的外在因素,而且细致地思考和研究材料内隐的情感因素。
那么,怎样的材料才能使幼儿产生较为稳定而持久的'兴趣呢?我们怎样来发展儿童的活动兴趣呢?《纲要》倡导以积极的情绪推动儿童的认知学习,这是因为情感对儿童的学习至关重要。我们也认识到儿童的学习充满着情感色彩,生活性的、情景性的环境材料更能激起儿童的学习热情和愿望,是儿童积极建构的动力和支持力量。于是,我们在幼儿的生活中寻找和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在选择与制作区角材料时尽可能融入幼儿经历过的生活素材,将环境材料生活化,赋予物化的材料以鲜活、生动、真实的情感意义。
作为新教师的我,过去任职的这一年中,参与并制作了大大小小的个别化材料,从幼儿喜欢玩的程度和玩的坚持性来说,我也总结了许多经验。其实幼儿对材料的喜欢程度与其制作的精美程度并无太大关系,但却与其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有着很大关系。我执教的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即是,幼儿的游戏行为来源于生活,他们的所有游戏行为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如何去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我从成为孩子们的朋友做起。有时我看孩子拿着xx的玩具,我会自主地过去跟他玩起枪战游戏;现在孩子看的动画片跟我们小时候的都不一样,有时候我会发现我对他们谈论的动画人物和新型玩具都一头雾水,我就会去看看他们最近爱看的动画片。虽然看似幼稚,但这样一来跟孩子交流起来会畅通无阻,更有谈资不说,最主要的是能拉近师生关系,和他们融洽地打成一片。
这样一来便让我很清楚地了解到我的孩子他们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更便于我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和想要的东西来迎合他们,这便是我对他们的游戏在情感方面的支持。这一点在这学期的一份个别化学习材料上有了充分的体现。
本学期二月的主题是《好朋友》,在小组研讨后大家一致决定做一份“跳舞娃娃”的科学游戏材料,即运用磁铁相吸的原理,将跳舞娃娃放置在“舞台”上,用沾有磁铁的棒子在“舞台”下操控娃娃跳舞。制作即将开始,我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是用《巴拉拉小魔仙》里的人物来做这些跳舞娃娃。因为最近这部动画片在孩子间非常火爆,即使连我们班的男孩子也很爱看,有时午饭后休息我给他们播放时,还能看到他们集体大合唱主题曲的壮观场面,片中变身环节会有舞蹈配合音乐,孩子们就会跟着动作一气跳起来,与动画同系列的变身魔仙棒、手表等玩具更是抢手到女孩子人手拥有一个及以上。就冲孩子的这股喜爱的劲儿,“跳舞娃娃”非巴拉拉小魔仙莫属了。可制作还未动工就遭遇挫折,网上和书店里都找不到可供我使用的人物清晰图片,无奈制作只好暂时停滞。之后不久碰到小班组内开展个别化开放活动,我在总部一个班级看到了一个“惊为天人”的作品!他们是将小朋友的照片拍下来,剪下头部后贴在一个小纸人身上做成的娃娃。当我看到他们的第一眼时,便忍不住地大呼“好可爱”!当即我便决定回去我也这样做!成品见图:
我还特地设计了男宝宝和女宝宝的小手正好是可以牵起来的,这样他们在操作时就有了更多的乐趣,可以选择自己的好朋友来和自己一起跳舞。这份材料完成的时候,心中涌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我把它当做一份作品,而不只是游戏材料。当这份材料投入使用的那天,我把每个小人拿到它的小主人面前,问他“这是谁呀”,他们一看,有的腼腆地一笑,有的高兴地指指小人,说“这是我啊!”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的可爱笑脸,我的心里也是涌过一阵阵的暖流,真正地觉得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就好比,只要小朋友喜欢你这个老师,就胜过你上百节优质课。虽然由于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对所有的游戏材料都没有很久的坚持性,所以在这个主题结束的时候,孩子们对这份材料的热度也逐渐消退了。但现在,我依然将它保存在我们的科学区里,因为我发现孩子们偶尔还是会去把玩这些小小人,看着他们喜欢玩自己制作的材料跟喜欢玩成品材料的心情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
借着这个成功的案例,在之后《白天和黑夜》的主题进行时,我又制作了一份“小黑屋”的游戏材料,即在一个密闭的暗箱中,孩子要用手电筒往里照,找到躲在黑屋中躲在花草树木后的自己或小伙伴们。这份材料首先是锻炼孩子不怕黑的勇气,其次小班孩子的游戏经验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自己和同伴是他们平时生活中最熟悉的,所以我觉得让他们来找自己和同伴的照片,要比找到小动物什么的更让他们觉得有乐趣。这些成功的案例用事实告诉我,要做出孩子喜欢的游戏材料就要从他们的生活、从他们喜欢的事物着手,从情感上支持起幼儿的游戏。
情感是一把金钥匙,它能打开人的心灵之窗。材料有了情感,如同有了生命,可以互动,可以对话,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材料承载了教育者的期望和智慧,理应成为吸引幼儿注意、帮助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互动、延续幼儿兴趣的媒介。不能吸引幼儿参与互动的材料,即使蕴含了再多的教育目标也是空中楼阁。
幼儿园科学教学工作总结篇2
学期工作又结束了,本学期我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认真实施了本班的数学实验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我认真落实各项实验活动,较好的完成了本期实验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1、教孩子认识数学书,掌握正确的翻书方法,学会怎样爱惜书。
2、教孩子怎样运用学具,怎样保管好自己的学具。
我班经过一学期的强化训练,孩子们已熟练的掌握了学具的操作方法,没有一人的学具和书丢失。
在课前我认真分析教材,画好挂图,准备好所需教具。以培养孩子“主动学习、逻辑推理、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旨,活动以“游戏式数学”的精神为主轴,增强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下展开与数学的第一类接触,在学习历程中积累足够的操作经验,建构完整的数理概念,让孩子更喜欢数学并养成主动探索,追求知识的兴趣和良好品质。
特别是在本期的《组合建构篇》活动中,孩子对变化万千的方块学具非常感兴趣,我充分抓住孩子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做中学、玩中学、学知识、练思维”的方式,以“手、眼、脑并用,教、学、做合一”的方式,让幼儿进行学具教学操作活动。通过对学具的嵌入、翻转、排列、组合,将所需传授的知识展开,螺旋式深化,运用学具操作活动,引导幼儿把零散的感性知识概括化,促进学习的迁移,形成举一反三的认知能力。并且在活动中我注重增强教学的多样性,提高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自学的能力。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孩子在听故事、玩游戏的快乐环境中学习了量、数、计数、空间与数概念,并进一步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了一生都受用的基础。
1、孩子们对数学活动非常感兴趣,知道数学与自己生活的关系,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3、孩子们对数学活动很有信心,并愿意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相信自己的数学能力。
3、孩子们能正确翻阅书籍了,养成了良好的操作习惯。
4、孩子们主动自学的能力提高了,能用多想法、多方法、多模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造思考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有探新的强烈愿望。
5、家长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受的家长和领导的好评。
【第2篇】幼儿园大班美术兴趣班学期总结幼儿园大班美术兴趣班学期总结
本学期,美术班的幼儿集体创作、个人创作作品共36幅。作品形式有蜡笔画、线条画、吹画、水彩画、装饰画,教学过程也是按以上程序循序渐进进行的。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感觉孩子们都有很大的进步,有四个小朋友参加全县艺术节书法美术大赛,两名幼儿获得一等奖,两名幼儿获得二等奖。下面谈谈我在本学期大班美术兴趣班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提高幼儿绘画的兴趣,寓绘画于游戏中,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
兴趣是学习动力,如何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是我教学的重点。我们都知道,孩子最喜欢玩,喜欢游戏。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把绘画寓于游戏中,是我主要的教学方法。如在进行蜡笔画教学中我让幼儿游戏的方式进行构图,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让每幅画有创意。在涂色方面,指导孩子学习了相似色、渐变色等多种涂色方法,鼓励幼儿有自己的想法。新鲜有趣的事物,幼儿都乐于接受,为了提高幼儿某一方面的绘画能力,我注意开展一系列不同形式的绘画活动。线条绘画是一个重要表现手段,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为了提高幼儿对线的表现力,我们由浅入深地开展了一系列的绘画活动,有《我设计的线条》《蘑菇》《花瓶》《小姑娘》等,让幼儿随意联想线的装饰,用不同的线(直线、曲线、波折线)自由组合起来装饰动物、花瓶,以致整个画面,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对“线描画”的活动产生了浓厚兴趣。为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线的表现力,又用黑白配的方式强化了画面效果,增强了幼儿绘画的自信心。大班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我们在组织绘画活动中也非常注意主题的选择。《我家后院的花奶牛》《我想去天上玩》《沙漠变绿洲》《苹果船》等绘画素材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在活动中能表现自己的想法,有积极的创意。
二、给幼儿以绘画的自信,根据不同的绘画形式或内容,采取不同的指导。
要正确地指导幼儿进行绘画,首先应了解幼儿绘画的特点。幼儿绘画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幼儿绘画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幼儿的绘画能力,是靠本身的理解认识和感受力来发展的。作为教师不可把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强加于幼儿身上,要求幼儿模仿,这等于抹杀了幼儿所特有的灵气,压抑了幼儿的创造力。我先了解一下幼儿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画,成人的作用在于鼓励、帮助幼儿把自己所想的绘画下来。“鼓励”是指导幼儿绘画的首要方法。
“鼓励”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树立绘画的自信心,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在绘画教学中,我肯定幼儿的想法,肯定幼儿绘画的成果,让每个幼儿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不同的绘画形式或内容,相应的指导方法也不同,指导的重点也有所侧重。如在蜡笔画的构图活动中,我鼓励幼儿把根据主题进行构图,然后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合理的添画、想象,这样幼儿的绘画容易重点突出,而且有自己的创意,杂而不乱,从而提高幼儿的美术能力,逐步提高了幼儿绘画的技能技巧。
三、重视幼儿作品的评价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态度、标准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态度,对美的鉴赏能力。
对幼儿作品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两面方面,一方面: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富有童趣。一幅好的幼儿作品充分体现幼儿的思想感情,具有幼儿特有的思维特点,这是评价幼儿作品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如线条有力、连贯,图形、形象清晰完整,画面饱满、均衡,色彩明显、饱满,内容丰富充实。在活动中以这两方面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帮助幼儿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幼儿对生活的绘画表现力。评价的组织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有展览作品;教师直接进行评价;幼儿互相评价;幼儿对自己的画进行自评;边游戏边评价等形式。大班有了一定的欣赏水平和评价能力,应注意提高幼儿自评和互评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教师评价幼儿作品的语言要正确恰当,生动,以帮助幼儿树立绘画的自信心,增强对绘画的兴趣及积极性。不同的美术活动中,活动的评价的重点应该有所不同,分析评价作品每次可选取不同的角度,问题去分析,注意每次活动评价的不同与联系,让幼儿在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中,不断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提高绘画水平,实现美术活动的教育目标。
这学期大班幼儿兴趣班活动,提高构图能力,学会了对自己的画面进行简单的布局,而且构图时能有自己的创意,增强了幼儿对周围生活的理解、感触能力,还能获取知识。在线条的运用方面,线条流畅很多,能运用各种图形进行线描画、黑白配。在颜色的运用方面,幼儿会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涂色,能尝试不同的涂色方法及背景色的表现形式。可以说绘画是幼儿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幼儿绘画教学中,教师是积极的指导者,引领孩子用手中的小小画笔,描绘出一个个五彩的世界
县幼儿园大班美术兴趣班学期总结
本学期,美术班的幼儿集体创作、个人创作作品共36幅。作品形式有蜡笔画、线条画、吹画、水彩画、装饰画,教学过程也是按以上程序循序渐进进行的。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感觉孩子们都有很大的进步,有四个小朋友参加全县艺术节书法美术大赛,两名幼儿获得一等奖,两名幼儿获得二等奖。下面谈谈我在本学期大班美术兴趣班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 提高幼儿绘画的兴趣,寓绘画于游戏中,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
兴趣是学习动力,如何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是我教学的重点。我们都知道,孩子最喜欢玩,喜欢游戏。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把绘画寓于游戏中,是我主要的教学方法。如在进行蜡笔画教学中我让幼儿游戏的方式进行构图,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让每幅画有创意。在涂色方面,指导孩子学习了相似色、渐变色等多种涂色方法,鼓励幼儿有自己的想法。新鲜有趣的事物,幼儿都乐于接受,为了提高幼儿某一方面的绘画能力,我注意开展一系列不同形式的绘画活动。线条绘画是一个重要表现手段,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为了提高幼儿对线的表现力,我们由浅入深地开展了一系列的绘画活动,有《我设计的线条》《蘑菇》《花瓶》《小姑娘》等,让幼儿随意联想线的装饰,用不同的线(直线、曲线、波折线)自由组合起来装饰动物、花瓶,以致整个画面,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对“线描画”的活动产生了浓厚兴趣。为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线的表现力,又用黑白配的方式强化了画面效果,增强了幼儿绘画的自信心。大班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我们在组织绘画活动中也非常注意主题的选择。《我家后院的花奶牛》《我想去天上玩》《沙漠变绿洲》《苹果船》等绘画素材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在活动中能表现自己的想法,有积极的创意。
二、给幼儿以绘画的自信,根据不同的绘画形式或内容,采取不同的指导。
要正确地指导幼儿进行绘画,首先应了解幼儿绘画的特点。幼儿绘画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幼儿绘画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幼儿的绘画能力,是靠本身的理解认识和感受力来发展的。作为教师不可把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强加于幼儿身上,要求幼儿模仿,这等于抹杀了幼儿所特有的灵气,压抑了幼儿的创造力。我先了解一下幼儿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画,成人的作用在于鼓励、帮助幼儿把自己所想的绘画下来。“鼓励”是指导幼儿绘画的首要方法。
“鼓励”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树立绘画的自信心,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在绘画教学中,我肯定幼儿的想法,肯定幼儿绘画的成果,让每个幼儿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不同的绘画形式或内容,相应的指导方法也不同,指导的重点也有所侧重。如在蜡笔画的构图活动中,我鼓励幼儿把根据主题进行构图,然后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合理的添画、想象,这样幼儿的绘画容易重点突出,而且有自己的创意,杂而不乱,从而提高幼儿的美术能力,逐步提高了幼儿绘画的技能技巧。
三、 重视幼儿作品的评价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态度、标准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态度,对美的鉴赏能力。
对幼儿作品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两面方面,一方面: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富有童趣。一幅好的幼儿作品充分体现幼儿的思想感情,具有幼儿特有的思维特点,这是评价幼儿作品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如线条有力、连贯,图形、形象清晰完整,画面饱满、均衡,色彩明显、饱满,内容丰富充实。在活动中以这两方面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帮助幼儿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幼儿对生活的绘画表现力。评价的组织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有展览作品;教师直接进行评价;幼儿互相评价;幼儿对自己的画进行自评;边游戏边评价等形式。大班有了一定的欣赏水平和评价能力,应注意提高幼儿自评和互评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教师评价幼儿作品的语言要正确恰当,生动,以帮助幼儿树立绘画的自信心,增强对绘画的兴趣及积极性。不同的美术活动中,活动的评价的重点应该有所不同,分析评价作品每次可选取不同的角度,问题去分析,注意每次活动评价的不同与联系,让幼儿在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中,不断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提高绘画水平,实现美术活动的教育目标。
这学期
大班幼儿兴趣班活动,提高构图能力,学会了对自己的画面进行简单的布局,而且构图时能有自己的创意,增强了幼儿对周围生活的理解、感触能力,还能获取知识。在线条的运用方面,线条流畅很多,能运用各种图形进行线描画、黑白配。在颜色的运用方面,幼儿会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涂色,能尝试不同的涂色方法及背景色的表现形式。可以说绘画是幼儿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幼儿绘画教学中,教师是积极的指导者,引领孩子用手中的小小画笔,描绘出一个个五彩的世界。
本学期我班美术继续以线描画为特色,围饶这一特色,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美术活动,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这个学期我们主要是通过美术欣赏、美术创作活动等方式丰富幼儿对线描画的经验,提高幼儿画线描画的技能技巧,以鼓励孩子大胆画为重点,营造良好的美术氛围。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幼儿对线描画不但有了较深的认识而且在技能技巧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还画出了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画了。
孩子们有了一个学期画线描画的基础,这个学期画起来显得轻车熟路,我引导他们想象各种各样的点、线、面,鼓励他们自己动手画,并创造一切的机会让孩子们画,动员家长为孩子准备各种线描画工具在家也画,一次次的作画和练习,孩子们对线描画的理解也越来越深,画画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了,他们的技能技巧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大胆画了。
我努力为孩子们创设自由、宽松的作画环境,鼓励和引导他们想象出各种独特的点、线、形来装饰画面,在每次美术课的评价环节,我都注意让孩子们相互欣赏作品并且进行评价,一次次经验的积累,他们的画面越来越丰富,绘画技法也越来越细腻了。我还鼓励幼儿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画线描画,体验创作的快乐。在全园的美术观摩活动中,各班的老师都惊叹孩子们的落笔大胆和想象力的丰富。
三、孩子们画线描画的技能提高了,而且画其他种类的画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有了画线描画的基础,孩子们画起其他种类的画显得容易多了,再也不用挖尽脑汁去想怎么装饰了,画面也更丰富了:画小朋友时,他们会给他们穿上各种图案的衣服;画房子、汽车、轮船、大树、动物时也有了漂亮的图案,作品的质量越来越高了。孩子们的小画册有了让我们惊喜的内容,小画廊的作品也让家长们竖起了大拇指。
孩子们画画有了较大的进步,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孩子们的绘画技能两极分化比较大。
二、幼儿的评价能力有待加强。
希望孩子们在艺术的世界里更加自由地翱翔,接受美的熏陶,走上艺术的人生。
本学期,美术班的幼儿集体创作、个人创作作品共36幅。作品形式有蜡笔画、线条画、吹画、水彩画、装饰画,教学过程也是按以上程序循序渐进进行的。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感觉孩子们都有很大的进步,有四个小朋友参加全县艺术节书法美术大赛,两名幼儿获得一等奖,两名幼儿获得二等奖。下面谈谈我在本学期大班美术兴趣班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 提高幼儿绘画的兴趣,寓绘画于游戏中,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
兴趣是学习动力,如何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是我教学的重点。我们都知道,孩子最喜欢玩,喜欢游戏。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把绘画寓于游戏中,是我主要的教学方法。如在进行蜡笔画教学中我让幼儿游戏的方式进行构图,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让每幅画有创意。在涂色方面,指导孩子学习了相似色、渐变色等多种涂色方法,鼓励幼儿有自己的想法。新鲜有趣的事物,幼儿都乐于接受,为了提高幼儿某一方面的绘画能力,我注意开展一系列不同形式的绘画活动。线条绘画是一个重要表现手段,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为了提高幼儿对线的表现力,我们由浅入深地开展了一系列的绘画活动,有《我设计的线条》《蘑菇》《花瓶》《小姑娘》等,让幼儿随意联想线的装饰,用不同的线(直线、曲线、波折线)自由组合起来装饰动物、花瓶,以致整个画面,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对“线描画”的活动产生了浓厚兴趣。为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线的表现力,又用黑白配的方式强化了画面效果,增强了幼儿绘画的自信心。大班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我们在组织绘画活动中也非常注意主题的选择。《我家后院的花奶牛》《我想去天上玩》《沙漠变绿洲》《苹果船》等绘画素材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在活动中能表现自己的想法,有积极的创意。
二、给幼儿以绘画的自信,根据不同的绘画形式或内容,采取不同的指导。
要正确地指导幼儿进行绘画,首先应了解幼儿绘画的特点。幼儿绘画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幼儿绘画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幼儿的绘画能力,是靠本身的理解认识和感受力来发展的。作为教师不可把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强加于幼儿身上,要求幼儿模仿,这等于抹杀了幼儿所特有的灵气,压抑了幼儿的创造力。我先了解一下幼儿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画,成人的作用在于鼓励、帮助幼儿把自己所想的绘画下来。“鼓励”是指导幼儿绘画的首要方法。
“鼓励”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树立绘画的自信心,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在绘画教学中,我肯定幼儿的想法,肯定幼儿绘画的成果,让每个幼儿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不同的绘画形式或内容,相应的指导方法也不同,指导的重点也有所侧重。如在蜡笔画的构图活动中,我鼓励幼儿把根据主题进行构图,然后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合理的添画、想象,这样幼儿的绘画容易重点突出,而且有自己的创意,杂而不乱,从而提高幼儿的美术能力,逐步提高了幼儿绘画的技能技巧。
三、 重视幼儿作品的评价
幼儿园科学教学工作总结篇3
杨娇娇《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启蒙性”和各领域教育内容的“相互滲透”性,依据以上要求,我们把以新的幼儿教育课程整体观念作为导向,把“以幼儿为本,一切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的人本特色作为我们教育的理念。为此,本学期,我们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入手,积极安排了丰富有趣的主题活动,将有探究空间和发展余地的内容引入到了教学活动中,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就主要活动总结如下:
一、制定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通过主题开展活动
活动一:《认识交通标志》
随着幼儿的年龄不断增长,幼儿的活动性也越来越强,但是许多幼儿在活动中很难控制自己的言行,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认识交通标志》这一主题作为我们引导幼儿增强规则意识的主要手段,活动中我们和孩子共同探讨:“没有标志怎么办?我设计的标志”,同时还结合我们果果班大型主题活动《我是小小交通警察》来对幼儿进行教育,在活动后幼儿的规则意识明显增强,游戏中自己遵守游戏规则的饿幼儿也越来越多。活动二:《大恐龙》这次活动的生成来源于幼儿对恐龙的喜爱,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发现许多小朋友都喜欢恐龙,无论哪个孩子都能说出好多种恐龙的名称及生活习性,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提问、求助家长、看书、听故事、上网等手段围绕主题“恐龙”收集资料,在收集资料的同时增加对恐龙世界的认识。还主动将家里关于恐龙的图片、玩具带到幼儿园来和同伴们分享,幼儿通过自主选择、积极参与了解了更多关于恐龙的秘密,比如恐龙到目前为止发现了多少种,恐龙的生活习性以及人们对恐龙为什么灭绝的猜测都有了一定的掌握。并组织幼儿参观神木县博物馆,给幼儿上了生动有趣的一课!活动三:《新年新气象》
“元旦”到了,这是新年的开始,也是小朋友最快乐的节日,我们和小朋友一起动手打扮布置节日教室,挂彩球、做拉花、自制贺年片,我们还开辟了《新年心愿》栏目,孩子们用稚嫩的话语表达了心中美好的祝愿,我们还和孩子们一起开展了元旦晚会,欢乐的同时又理解了这个节日的意义。
二、创设幼儿喜欢的环境,保证区域活动的开展
本学期,我们继续开展了“幼儿园区域化教模式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实验。这样的模式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我们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将幼儿感兴趣,有探究空间和发展余地的内容引入课堂,“神奇的镜子”、“植物的根”、“各种各样的服装”等区域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区,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积极性大大提高,而且这些题材是幼儿熟悉的,且拥有较浓厚的兴趣,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孩子的积极性也很高,而教师指导时也注意以引导幼儿自己探索发现为主,这样幼儿的探索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学习的兴趣也较浓厚。
三、结合主题,适时注重品德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品德教育是我们一直注重对幼儿进行培养的,在日常活动中我们逐步渗透对幼儿的品德教育,从不放松,活动时我们教会幼儿认真的倾听,鼓励幼儿不怕困难以及关心他人等好品质,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变得会关心他人、更有礼貌了。一学期的工作就快结束了,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不同的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教育教学工作踏踏实实做好,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发展。
幼儿园科学教学工作总结篇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可见,在幼儿园区角活动中,幼儿与成人的互动固然重要,但是区角活动本身应该能够满足孩子主动学习、自主发展需要的有效活动形式,因此它是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了解、学习、交流、沟通的重要场景,所以我们应有意识的充分利用幼儿同伴影响这一策略,支持和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同伴、模仿同伴的操作,解决问题,开拓思路,有效的开展活动,推动幼儿探究行为的进一步发展。
本学期,根据教研组的研究课题,我班着重对科学区的同伴影响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接下来我着重以《美丽的小花园》为载体,谈谈小班科学区活动中同伴影响策略的运用。
同伴影响策略一:平行式影响
所谓平行式同伴影响即指一名幼儿在操作材料时,另一名幼儿用相同的活动材料从事同样的活动,但幼儿之间不发生直接相互言行交往,一名幼儿利用自身行为的榜样示范的暗示作用,对另外一名幼儿起到影响。
实录:区角活动开始了,静静选择了玩拓印《美丽的小花园》活动,过了一会儿,妍妍也进来了,妍妍前段时间生病,几天没来幼儿园,所以她并不知道这份材料怎么玩,她在旁边看着静静,静静选择了一个青菜剖面,一只手捏住青菜,然后蘸了点红色的颜色,然后把青菜有颜料的一面朝下,按在纸上。然后把青菜拿开,整个青菜的剖面就印在了纸上。接着,她又换了个藕片,开始拓印。妍妍见状,也拿个了青菜照着静静的方法开始玩起来。
从该案例看出妍妍并不了解这些材料及玩法,所以她只是观察旁边幼儿的.玩法,从而模仿着做。两位幼儿并没有直接交流。静静给她的只是一种行为示范的暗示作用。可见,平行式影响是充分运用暗示原理,使幼儿在无意识中接受同伴指导,却又不受同伴的干扰的,在不断观察模仿中把他人行为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交往意识还不够强烈,因此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开展的比较多。所以这个类型的同伴影响方式在活动中还是比较常见的。
同伴影响策略二:指导式影响
所谓指导式影响即指一名幼儿在操作材料时遇到困难,难以实现自己的操作愿望或者主动寻求帮助时,另一名幼儿能够以语言或动作的方式教授他材料的玩法,使其能继续操作下去。
实录:今天,佳佳和轩轩两个人来到了科学区,玩《美丽的小花园》操作材料,轩轩一开始并没有动,只是看佳佳玩,看了大约一分钟左右,然后问道:“你在玩什么啊?”佳佳说:“我在印美丽的花园啊!”“给我也玩一下,好吗?”“你玩这个吧”佳佳就把胡萝卜的剖面递给了轩轩,轩轩拿起胡萝卜也在纸上敲,可是敲来敲去敲不出东西。佳佳见状就说:“你怎么没蘸颜料啊。”“呵呵,我忘记了。”于是,她又蘸了点颜料把胡萝卜在纸上划来划去。
不一会儿弄得满手都是颜料。“不是这样玩的”佳佳看见了又说:“颜料蘸好,然后再旁边刮一刮,不要让颜料滴下来呀,然后把胡萝卜轻轻放在纸上,手轻轻压住不要动,再把胡萝卜拿开,就会出现一个圆形。”佳佳一边说一边操作了起来。轩轩照着佳佳教的方法试了一下,成功了,高兴的对佳佳说:“你看,我也会印出圆形来的。”
从该案例看出轩轩不知道该材料的玩法,但是佳佳小朋友已经玩的很熟练了,所以当轩轩不知道该怎么玩的时候,佳佳能清楚的介绍出该材料的玩法,并能发现轩轩的一些错误做法,及时指出来,帮助她纠正错误。轩轩在观察同伴的玩法听了佳佳的介绍后自己也能模仿着做,体验到了成功。所以我觉得同伴互助的形式,幼儿间交流所用的语言是彼此间最能理解的语言。同伴间的指导式影响所具有的效果是教师的直接指导所不能达到的。
同伴影响策略三:合作式影响
所谓合作式影响即指由于不同的孩子带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所以他们在操作材料时,即使面对同样的材料,也可能玩出不一样的花样,幼儿通过互相合作互相影响,提供了分享知识经验、互相模仿、学习的机会。
实录:又到了区域活动时间了,盛可佳和刘芮辰两个人玩起了《美丽的小花园》操作材料,一开始她们各自用蔬菜剖面印着,玩了一会儿,刘芮辰可能觉得没劲,就把这份材料收起来了,然后东看看西瞧瞧,显得无所事事。盛可佳说:“刘芮辰,我们一起玩吧。我印的时候你帮我摁住纸吧。”“好的”刘芮辰高兴的答应了。
于是,她们俩轮流着你摁我印,玩的不亦乐乎。玩了一会儿,刘芮辰说:“萝卜印出来的圆圆的,我画点光芒吧,是不是像太阳啊。”盛可佳说:“你看,我的青菜印出来像玫瑰花,我给它画点叶子”。“要么我再画点白云吧”刘芮辰说。“那我再画点蝴蝶。”盛可佳也不甘示弱,两个人不断的在上面添画。等区域活动结束时,两个人合作完成了一副美丽的作品——小花园。
从该案例看出刘芮辰一开始已经对该材料失去了兴趣,显得无所事事。但是当盛可佳邀请刘芮辰一起游戏时,在盛可佳的影响下,刘芮辰的专注度加强了,兴趣也增加,通过互相合作、互相激励、互相补充,她们俩在拓印后能添画出不同的东西,开阔了了她们的思维能力,增进了她们的合作交流意识。
幼儿园科学教学工作总结篇5
幼儿的思维处于直接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水平,主要通过作用于事物的动作来主动地建构初级知识概念,是他们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直接经验和具体形象的知识。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求知欲也愈加旺盛,他们更关注的是发现事物更深层次的东西。为此,创设良好适宜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探索学习,运用良好的策略进行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我针对几次观摩的个别化学习,以“问题激发策略”和“建议推动策略”做重点探讨和研究。
建议推动策略(给孩子建议性的指导)
操作要点:
1、要注意教师介入时机(幼儿遇到困难主动寻求帮助,幼儿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
2、教师可视幼儿的活动情况采用不同的建议方式,比如:语音提示、行为示范等。
案例“动物大世界——潜水艇”
实录??
今天,参观了总部大二班围绕“动物大世界”开展的个别化。只见活动一开始,金志翔和葛依琳快速来到“潜水艇”这里,拿好操作材料就到外面很开心的玩起来了。我跟他们一起出去,看到金志翔将盆子里装满水后,拿起空瓶子开始往里加水。葛依琳在一边帮忙。很快瓶子被装满了水。金志翔开心的对我说:你看,董老师潜水艇沉下去咯。我很认可他并表扬了他,接着我问到:那你再试试看怎样将潜水艇浮起来?金志翔马上和旁边的葛依琳商量起来,他们很快发现旁边有没用过的材料——吸管。于是,拿了一根插到瓶盖的小孔里。但是研究了很久都不知道怎样将瓶子浮起来。我看他们越来越没玩的欲望,于是上前说:你们想想潜水艇在什么情况下是可以浮起来的?葛依琳说:把水弄走。我说:非常好。那我们现在就来试试怎样把水从瓶子里变没吧。你们看上面材料就管子没用过,你们想想管子我们平常怎么用的啊?金志翔说:吸东西。葛依琳说:吹画的时候我们也用。我说那我们就试试往管子里面吹起,看看会发生什么哦?于是金志翔开始照我的方法吹起来,只见瓶子里的水不一会都排出去了,瓶子呀浮起来了,葛依琳和金志翔都很开心。
分析策略:
一、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创设适宜的情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氛围中积极探索,在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说一说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中,具体感知获得直接知识经验。还要引导幼儿在个别化探索过程中用语言表述所获得知识或结果。
二、从幼儿感兴趣问题入手,精心设计提问,即教师所提的问题要带有启发性,注意开发性,激发幼儿积极思考,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比如,幼儿对蜗牛很感兴趣,很想知道蜗牛身上的秘密。引导幼儿由表及里不断探索,通过观察、讨论寻找答案。
问题激发策略(观察孩子活动,关注问题)
操作要点:
1、注重问题的可探究性
2、关注问题的层次性,激发幼儿思维
3、教师可根据问题所指向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
案例“春夏秋冬——四季大转盘”
实录二:
今天参观了分部大三班的个别化,我着重看了四季大转盘。只见金翔将和四季对应的花朵植物按相对应的方式放到大转盘里。这时,金翔拿着石榴的图片在春、夏、秋、冬里比划,就是不知道放哪里,看到我正看着他,金翔向我寻求了帮助。首先我对金翔说:你知道这个是什么吗?金翔说:见过但是不知道名字。我像他介绍了这个叫石榴,外形是圆圆的,里面吃的部位是一粒粒小小的圆,还有很多的籽,经过我的介绍,金翔对这种水果有了初步的掌握。我接着说它是在秋天成熟的,果肉呀酸酸甜甜可好吃了。听我完全介绍完金翔迅速的将卡片贴到了秋天那里。
分析策略:
一、大班的个别化内容几乎都非常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这样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探究热情。但在活动的过程中以及活动的结果,都要注意到对生活的回归。幼儿活动既要符合孩子们的现有水平,又要富有一定的挑战性。只有通过这种回归,才能将挑战后的收获得以落实。回归的过程,还可以有效地促动孩子们更积极地在活动中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办,让他们更投入地去观察事物和思考事物的发生和结果。
二、教师在幼儿科学活动的基础角色定位,首先是做好一名“旁观者”。一个积极的旁观者,才能减少活动中口口相传的比率,才能细致地关注到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幼儿在活动中的情绪表现,是教师判断科学活动开展是否成功、有效的重要标准。科学活动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并从中体验到成功感,获得自我满足的愉悦,知识的传递是第二位的。缺乏幼儿的兴趣支撑,必然是一次失败的科学活动。
教师还必须做好一位“支援者”。要不时的去关注幼儿,特别是幼儿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帮助和一定的指引。我们还应注意到不同孩子之间的差异,认识到不同幼儿之间的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思考方式,并充分利用这些差异性,以促进不同的孩子获得不同的成长。
例如“四季大拼盘”这些植物中,有的是孩子们常见的,有的是孩子们平时很少关注的,或者只能是孩子们通过其它媒介才能接触和了解到的。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来掌握认识的顺序,并在适当的时机及时回应,逐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给幼儿展现自我、提升经验的时间和机会。
个别化不但是师生之间知识传递,更是在老师引领下,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以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以及寻求答案等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培养兴趣,掌握方法。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不怕困难和勇于尝试的精神,都要予以及时的鼓励和赞扬。如此,才能培养出“好奇、好问、好动”的孩子,让他们愉快地走幼儿园的殿堂。
幼儿园科学教学工作总结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