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写什么学科的教案,我们都要先明确好自己的教学目标,教案是为了帮助我们提升个人教学效率的最佳文本,下面是久久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语文三年级教案模板5篇,感谢您的参阅。
语文三年级教案篇1
?导学目标】
1.让学生主动与人交流、结为朋友。
2.培养学生勇于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人沟通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展示自我,与人相处、合作共事的精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法指导:
完成活动一、交友之道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教材,教师将全班同学分为6-8个小组,分配搜集交友方面的诗歌、、典故、成语故事、经典友情故事等材料的小组。
2.小组内分工,组长将搜集材料的任务分配到成员,搜集时间一周。
3.小组内整理搜集的资料,形成手抄报或其他形式的作品,在班内展示。
4.学生分享交流的成果。
完成活动二
1.班委会或语文学习组长策划活动,设计好活动的名称、组织形式、小组设置分工、主持人、场地布置、实施过程。注重设计好细节、设计好后请语文老师过目,征求意见。
2.设计邀请卡,学好邀请词。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性格的老师写上有针对性的邀请词、语言要有礼貌、有感染力。
3.组员要围绕“自我介绍”拟好发言提 纲,反复练习,小组内交流改进。
4.活动举例,展示交流。
5.活动后教师点评,小组及个人总结反思提高。
学法指导一:
“我”之所以是“我”,就 是因为“我”与众不同,因此,要着重写出这个“不同”来。首先要写出“我”的外在特征,要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先整体后局部,先面容后神态、服饰。再重点抓住一两个与众不同的个性来写,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更要写出“我”的内在性格。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是一个人生命中的加油站。结交一个好朋友能为自己的人生增添精彩。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交友之道,展示交流。
1.学生展示搜集交友的诗词
(1)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欧阳修)
(2)说尽向来无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须。(唐张籍)
(3)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唐李端)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5)丈夫会应有知己,世上悠悠安足论。(唐张谓)
(6)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7)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晋傅玄)
2.学生展示搜集的名言警句
(1)友谊应当是不朽的。——蒂特李维
(2)于顺境中交朋友只需费一举手之劳;在困厄时寻找友谊简直比登天还 难。——爱比克泰德
(3)友情是天堂,没有它就像下地狱;友情是生命,没有它就意味着死亡;你在人间所做的一切,无一不是为了友情。——威莫里斯
(4)真诚的友谊好像健康,失去时才知道它的可贵。——哥尔顿
(5)友谊!你是灵魂的神秘胶漆;你是生活的甜料,社会性的连接物!——罗布莱尔
(6)在无利害观念之外,互相尊敬似乎是友谊的另一要点。——莫洛亚
3.学生展示搜集的真诚的友谊
(1)季布“一 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 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 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感,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 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2)抗战老兵欧兴田,生为战友守墓,死与战友同眠
抗战时欧兴田和战友们订立了一个生死约定——“谁要是活下来就要为死去的战友守陵!”最终全班只剩他一人幸免于难。1981年12月,欧兴田离休,回到了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寻找烈士遗骨,把包含同班战友在内的2400余具烈士的遗骨,安放在自己辛辛苦苦牵头筹建的烈士陵园里。1991年春,欧兴田和老伴一起住进了陵园,从此不曾离开。20xx年3月,欧兴田的老伴去世,留下他孤零零地守在陵园里。今年3月26日,这位抗战老兵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91岁。临终前他把看护烈士陵园的接力棒交给自己的孙子欧阳,并特别交代家人:生为战友守墓,死与战友同眠,把骨灰撒在烈士陵园里。
语文三年级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3、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
教学难点:立石碑的意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查找相关生字
基础知识:
生字:
挖:w wa左右结构查提手旁
组词:挖空心思挖苦挖掘
迁:q qian半包围结构查走之旁
组词:迁就见异思迁时过境迁迁居
席:x xi半包围结构查广字旁
组词:凉席首席席卷天下
担:d dan左右结构查提手旁
组词:扁担担子一担水
浑:h hun左右结构查水字旁
组词:浑身解数浑然一体浑浊
坑:k keng左右结构查土字旁
组词:泥坑焚书坑儒坑害火坑
渗:s shen左右结构查水字旁
组词;渗出渗入渗透
盐:y yan上下结构查皿字旁
组词;精盐盐湖食盐海盐
区别字:
渗()坑()浑()但()
参()抗()混()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当你得到亲人的关怀,朋友的帮助时,你该怎样?即使过了很长时间也应该怎样?
2、今天我们就学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学习了这篇课文,相信你一定会受到启发的。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检查朗读情况。(正音:“吃水”“瑞金”“沙洲坝”等)
3、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自由读课文,画出要掌握的生字,掌握生字的读音。
三、解题引入,整体把握。
1、自己读课题,讲讲题目的意思。
2、细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写谁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个挖井人是谁?
(2)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毛主席为什么带领战士和乡亲挖井,乡亲们又是怎样表达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的?带着这个问题,深入学习。
四、读听结合,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有几句话?
(1)读讲第一句,(指一名)其他同学听辨他说得对不对。把表示地点的词(“瑞金”“沙洲坝”)画下来。
(2)读讲第二句,其他同学听辨。画出表示地点的词(“江西”)。
(3)练习说话:说说“瑞金、沙洲坝、江西”三个地点有什么关系。
2、老师讲背景,学生细听。
毛主席在江西瑞金,发动和依靠群众,建立红色根据地,领导人民闹翻身,求解放,为劳苦大众谋幸福,在这期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下面讲的故事就是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候发生的事。
五、读想结合,理解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动笔画几句话。
2、毛主席在那儿住的时候看到什么?哪句写着呢?再细读这两句话思考这个问题。
(1)从“很远”这个词看出什么?(画出这个词)
(2)想象,没有水吃,会有哪些困难?结合这两句话来想象。
(3)毛主席会怎么想呢?
3、那么毛主席是怎么做的?读第三句讲一讲。
(1)“带领”是怎么做?画上这个词。
(2)想象挖井时会受哪些累?
4、为什么毛主席要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处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群众解除疾苦)
小结:这一自然段有三句话,前两句写毛主席挖井的原因是沙洲坝没有井,吃水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后一句写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挖了一口井。朗读这句时,要读好刚才画出的词,体会这两句的顺序。
5、看图,这就是井挖好之后,人们终于能喝着清凉甘甜的水后,那兴奋激动的场面:
(1)毛主席和乡亲们在干什么?
(2)想象他们之间会说什么?(练习说话)
过渡:毛主席这样关心人民,那么沙洲坝的乡亲又是怎么做的?
作业: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解第三自然段。
1、看第二幅图,讲讲图上画的是什么?
2、书上是怎么写的?读第三自然段,用几句来写的?
(1)“立”是怎么回事?“时刻”怎么讲?
(2)讲讲“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着毛主席”这句话的意思。
(3)把这句话画下来,想乡亲们为什么要立这块碑?为什么要在解放后立碑?
3、教师讲解:因为乡亲们听见的不仅仅是解决人民多年未解决的吃水问题,而是毛主席为普天下的劳苦大众谋幸福,解放全中国让人民当家做主人,面对美好的生活,人民又怎能忘记这位新中国的谛造者呢?
因此,“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着毛主席”就有一语双关的意思。也就更生动表达了人民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感激毛主席的深厚感情。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共和国的创始人和他从事的伟大事业,树立为人民谋幸福的远大志向。
4、除了毛主席以外,还有好多的革命家、老前辈也是这样处处为人民服务,谁来讲一例?
5、今天也有许多叔叔、阿姨为我们能过上幸福生活在辛勤的工作,有的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我们应该怎样做?
小结:永远记住那些为了我们的幸福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也不要忘记对自己关心、帮助过的人。所以说课题的这句话,“吃水不忘挖井人”已经被广泛运用为不要忘记对自己关怀、帮助过的人。
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让我们带着对毛主席无限崇敬的心情读全文,并注意三个自然段的顺序。
作业: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齐读,做到有感情地读,然后思考,沙洲坝的乡亲们为什么要在井边立块石碑?碑上写着的字是什么意思?
2、指名背诵课文。
二、分析、记忆字形。
1、出示以下生字,让学生找出它的形近字:
井——升刻——该外——处
比较每组生字有什么不同讲给大家听。
实践活动:课外读有关毛主席的故事,利用活动课交流。
板书设计:
吃水的困难
引水进村}事情发展顺序
解决困难
语文三年级教案篇3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的
1、认识“钥、匙”等8个生字,会写“扇、邮”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认识课文结构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
2、教师制作有秋天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看过秋天的雨吗?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秋天的雨景。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课件播放:秋天的雨景图)
3、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来,说说吧。(大地就变成五颜六色的了,好漂亮,好漂亮!黄黄的大菠萝和雪梨,好像闻到了甜甜的气味,我好想咬一口;小动物们准备过冬了。)
4、你们说得多好啊!今天我们就拿着这把钥匙打开秋天的大门,这把钥匙就是——(课件出示:秋天的雨)同学们,我们来读读课题,亲切地呼唤——《秋天的雨》。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学课文,通过自学,读懂生字词语,还要把课文读正确。
2、刚才大家自学了课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这些词语都是由我们要认识的字组成的。(男女同学轮读词语。)
3、读得真不错,这些字词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些什么呢?(钥匙 扇子,柿子,衣裳这些词语后面一字都是轻声;扇子的扇是多音字。)
4、文中哪个句子中两个读音都有?(课件出示: “你看……炎热”)
5、让我们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读吧。要注意读正确这个字的两个读音。
6、读得太棒了!接下来老师想听听你们读课文,能满足老师这个小小的愿望吗?〔开火车读课文。〕
7、谁来说说读得怎么样?
8、这一次他们都把课文读正确了。接下来,老师还想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这一次读我们要带着一个问题来默读课文(课件出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 谁来把问题读一读?请大家带着问题边默读课文边思考。
9、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谁愿意来说一说?(课件出示: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染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10、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把课文读一遍吧。老师读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你们读其它的句子。
11、刚才大家读了课文,课文当中的五个自然段写得都很美。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呢?你可以把你最喜欢的那个自然段再好好地读一读吗? (生自读最喜欢的段落。)
12、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一听呢?
13、你读得真好,我们都闻到水果的香味了,刚才饱了眼福了,接下来我们来写写生字吧。
14、(出示课件:词语)这些词语都是由要写的字组成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老师要提醒大家:柿子的子要读轻声,仙子的子不读轻声。我们把这两个词语再来读一读
15、〔出示课件:田字格里的生字〕仔细看看这些生字,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爽)
三、课堂练习
同学们看清楚了吗?接下来让我们来写生字和词语吧。请同学们把田字格里的生字各写两个,再把词语表中的词语各抄写一遍。
四、课后总结
同学们,秋天的雨是神奇而美好的,你们一定想去看看秋天的颜色,闻闻秋天的气味,听听秋天的声音吧。我们下节课再去细细品味吧。
五、作业。
语文三年级教案篇4
教学重点
引导引导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子之间的那种深深的情感。
教学难点
同上
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疏谅询”等6个字,会写“项药稳”等15个字,学习“小心翼翼、热情洋溢”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空姐的真诚服务。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文录音。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因题设疑。
同学们,我们在前边学习了《难忘的八个字》和《心中那盏灯》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课文《十二次微笑》,看看课文中的人物是怎样真诚相待换来理解与信任的。
二、初读课文,感受真诚学习生字
1、 读了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
2、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 读中勾划生字
4、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
2、读后深思:
四、再读课文,粗知词意
1、把课文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利用工具书,联系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也要求教同学。
1齐读课题。
2、(各抒己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边读边勾划生字
3、自学生字
1、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指名读课文,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教师学生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 结合课题,围绕“十二次微笑”找出课文中具体写“微笑”的地方。
2、 找出句子话,体会其中的感情。
二、逆向阅读,共同探究。
1、 课文使用的一些动词,如:急步来到客舱、小心翼翼、面带微笑中可以看出她当时的心情是因失误而不安歉疚的;。
2、 从那位乘客按响铃抬起右手,指着手表的行为表现和短促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心情是很不冷静,情绪十分冲动。
1、找出语句
3找出第一次微笑的句子读读空姐和乘客的对话,体会当时他们的心情。
3、 找出第二次微笑的句子读读空姐和乘客的对话,体会当时他们的心情。理解“小心翼翼、疏忽、延误”等词语。
5、找出第二次微笑的句子读读空姐和乘客的对话,体会当时他们的心情。理解:补偿、委屈欣然接受。
二、引导学生发挥想像来理解:
l 这位乘客这时想些什么呢。
l 让学生感悟整个旅途中空姐所表现出来的真诚态度,那种以情感人的高质量的服务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教学教程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三、 指导朗读。
1、 要抓住描写空姐说话时情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
2、 要读出乘客的质问和怒气,要读得急而短促
3、 最后要读出乘客的心平气和,;现时声音提高,增加响度,充满热情。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19十二次微笑
空姐 乘客
急步来到客舱 怎么回事?
小心翼翼 不合作的样子
微笑服务 不理睬
递了过去 真诚的话语
教学后记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分别找出第一次微笑、第二次微笑第三次微笑的句子,通过读读空姐和乘客的对话,体会当时他们的心情,再理解“小心翼翼、疏忽、延误” 补偿、委屈、欣然接受等词语。从中感受到空姐高质量的服务,来体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与人之间只要真诚相待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解不开的结。
语文三年级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乘虚而入"、"惊惶失措"、"欣喜若狂"、“焦头烂额”等成语,,学习先理解关键词素再理解整个词语意思的解词方法。
2 学习写人物语言时注意把说话人动作、神情作适当描写的表达方法。展开想象,把第3节写具体。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 通过学习,了解古希腊的阿基米德是一个大智大勇的著名科学家,懂得只有掌握科学知识,具备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人才会有力量,才能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才能为国为民作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1 联系上下文理解"乘虚而入"、"惊惶失措"、"欣喜若狂"、“焦头烂额”等成语。
2 学习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过程,认识到他是一个大智大勇、善于运用科学的人。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预习反馈
1 出示课题:齐读
2 检查预习:课文写了什么情况下,谁用什么办法智烧敌舰?结果怎样?(交流、总结)
相机出示词语:
乘虚而入惊惶失措
焦头烂额欣喜若狂
说明:检查预习,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并通过长期训练让学生懂得预习时的要做到的基本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初步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逐步形成能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加以概括的能力。
二整体入手,认识人物
1 自由读课文,划出人们评价阿基米德的语句。
2 交流、出示
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出了个很有名的科学家叫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是希腊最聪明的人。
阿基米德真有本事!真了不起!
3 出示关于阿基米德的资料,初步感受他的“智”。
说明:通过初读课文,寻找有关对阿基米德评价的句子及相关资料的补充,认识阿基米德并初步感受他的“智”。这既是文眼,也是教学的切入口。
三学习故事,了解人物
(一)学习课文第2、3节,感受情况危急,感受人物智慧
1 读文,理解“乘虚而入”:理解“虚”意思;根据关键词理解整个词语意思;读文理解课文中“虚”的意思。
指导读句:希腊这个国家很小,许多年轻力壮的男人牺牲了,留下的尽是些老人、妇女和孩子。
2 罗马人乘虚而入,发动一场侵略战争,希腊人陷入险境,他们(惊惶失措)
3 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惊惶失措;明白希腊人惊惶失措的原因
(找出相关语句,朗读)
4 联系上下文写话:
大家急得惊惶失措:老人_______(动作),喃喃祷告:“___________________”;妇女____________(神情)说:“________________ ”;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篇课文是本学期最后一篇课文,应该让学生运用第三、四单元学会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如先理解词语中关键词再理解词语的意思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从而进一步理解句子,文章内容。这两节的学习非常重要,学生通过品词读句能够了解战争背景,希腊人民惊惶失措。希腊人民的表现也从侧面烘托了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设计语言文字训练就深化了学生对此的理解。
(二)学习课文第4——8节,深入了解人物智慧
1 师述:当人们惊惶失措,希腊危在旦夕之时,阿基米德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找出相关语句
2 相机出示第4、6、7节
(1)多角度引读第四节,体会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
(2)指导朗读第六节,抓住词语“一字儿排开、集中对准、布帆”感受阿基米德的观察入微和指挥若定;抓住“焦头烂额”一词,通过它与“乘虚而入”一词的对比,感受罗马士兵落荒而逃的惨状,加深对阿基米德的智慧的认识。
(3)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说说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过程。
(4)朗读第七节,整理板书,体会“欣喜若狂”的意思,再次深化对阿基米德的智慧的认识。
3 学习第8节
(1)默读,明白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科学原理。
(2)读句子(阿基米德笑眯眯地说:“我有什么本事?是太阳帮了咱们的忙。”)讨论:你同意阿基米德的说法吗?说说你的观点。
说明:通过多角度朗读,复述课文让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滋味,说出个性化体验,体会到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
四总结概括,深化认识
1 出示课文,引读
2 学了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故事,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你把对他的评价用几句话写下来:
3 交流,总结
说明:通过引读,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在课文里多走几个回合。
语文三年级教案模板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