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动物教案反思5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写教案是优秀的教师必须要具备的技能,根据学科的不同,教案的制定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下面是久久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找动物教案反思5篇,感谢您的参阅。

找动物教案反思5篇

找动物教案反思篇1

活动设计背景

让幼儿通过自身过冬的认识,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激发幼儿积极探索动物过冬的兴趣,并学会去关心、爱护动物。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小动物过冬的方式,如南飞、搬家、冬眠等。

2、有积极探索动物过冬活动的兴趣。

3、学习词汇:冬眠、贮存。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动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难点:积极探索动物是怎样过冬。

活动准备

1、冬季背景图一幅,画有地洞、树洞等。.

2、冬季人们着装及活动。

3、各种动物贴绒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谈谈人们怎样过冬?

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天气怎么样?天冷了,你是怎样过的?人们是怎样御寒的?

小结:天冷了,人们采取各种方式来防寒保暖,动物们也是这样,让我们来了解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二、幼儿观察冬季图画,说说它们过冬的方式怎样。

提问:兔子、乌龟、小刺猬、松鼠、蚂蚁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小燕子又到哪里去了?启发幼儿说出兔子身上的毛加厚了,乌龟正缩着脖子睡大觉,一个冬不吃不喝,冬眠呢!刺猬缩成一个大刺球,小燕子飞到南方去了。

三、幼儿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四、小结:动物很聪明,它们为了能生活下去,都有自己度过寒冷冬天的方式,有的用换皮毛的方式,有的用冬眠的方式,有的用贮存粮食的方式,还有的飞到温暖的地方去过冬。

五、丰富词汇:冬眠、贮存。

六、出示贴满各种动物的绒板,幼儿自己分一分,哪些动物是冬眠方式过冬,哪些动物是贮存方式过冬。

七、活动延伸:送小动物过冬

幼儿把过冬的不同方式的动物送到不同的地方去,送到冬季的背景图中,如:刺猬、蛇冬眠,蚂蚁、蜜蜂等贮存粮食过冬。

教育幼儿学会关心、爱护动物。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其实动物也很聪明,为了能生活下去,不让自己饿死、冻死,都有度过寒冬的方式,还丰富了词汇。让幼儿更懂得怎样去爱护动物。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让幼儿观察一些事物,多了解一些科学知识。

找动物教案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青蛙、蚂蚁、燕子等动物如何过冬的。

2、能够分辨不同动物的冬眠方式

3、愿意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对探索动物世界奥秘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小动物图片若干、冬天图片、南飞图片、冬眠过冬图片、储食图片

2、经验准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1、拿出一张冬天的图片(图片上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冬天的天气怎么样。

2、让幼儿谈谈自己是怎样度过冬天

二、让幼儿初步感知动物是如何过冬

1、先认识动物(青蛙、蚂蚁、燕子、熊、兔子、天鹅),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些动物分别是怎样过冬的?"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3、比较一下动物外形特征的不同与感动有没有关系(为什么选择这种过冬方式)'

教师小结:动物过冬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冬眠过冬(青蛙和熊),储食过冬(兔子和蚂蚁),南飞过冬(天鹅和燕子)等。

三、通过游戏让幼儿自己表述动物是如何过冬的,加深印象。

"我问你答"的游戏:一个幼儿先上给相对应的图片连线再抽一张动物图片叫另一个幼儿回答是如何过冬

总结:青蛙和熊都是冬眠过冬的,因为他们在冬天来临之前吃大量的食物,整个冬天他们就可以睡觉,不吃东西了;兔子和蚂蚁是在自己的洞里过冬的,因为冬天出去找食会很冷,所以提前把整个冬天的粮食准备好过冬;因为天冬天的时候南方比较暖和,所以天鹅和燕子会选择南飞过冬。

活动延伸:

大家转动自己的小脑袋想想乌龟、蜜蜂、大雁等它们是怎么过冬的?

活动反思:

首先我选择这个主题是应为冬天快到了,让幼儿可以从自身冬天是怎么过引申到动物是动物是怎么过冬的,而且动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的对象,各种动物的不同可以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中通过游戏让幼儿对动物过冬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印象,请一个幼儿上来先连线再抽一张图片叫另一个小朋友回答讲述动物过冬的方式。幼儿敢想敢说,不受拘束。本次活动也存在了很多不足,如我对其它动物过冬的知识面不够丰富;活动结束时教师语言不够精练,动物卡片运用不够充分等

找动物教案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观察、比较,了解冬天有的动物冬眠,有的动物仍在户外活动。

2、鼓励幼儿积极猜想,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冬天有的动物要冬眠,有的动物仍然在户外活动。

活动难点: 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小动物的图片。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引导幼儿观察冬季图片,激发活动兴趣。)

老师:小朋友们好,请大家看看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 (幼儿回答)

老师:对啦,这是白雪皑皑的冬天,在冬天的时候人们是怎么过冬的呢?你们知道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 (幼儿回答)

老师:冬天有的动物在自己的家里睡觉,也就是“冬眠”,但是有些动物整个冬天仍然在户外活动。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进行分类。

老师:你们知道哪些动物需要冬眠,哪些小动物到了冬天仍然在户外活动呢?现在老师给小朋友们看一些动物的图片,你们先自己想一想,说一说吧。

(幼儿观察图片并进行分类,老师进行讲解。)

老师:好的,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哪些动物需要冬眠,哪些动物到了冬天还在户外活动的呢?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

老师:好了,刚刚我们简单了解了冬眠的动物,那现在我们来仔细观察图片上的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发放幼儿用书,请幼儿进行观察比较。)

鼓励幼儿发现问题,巩固对一些常见的动物过冬方式的了解。

3、老师针对图片上常见的动物过冬方式逐一进行提问。

老师:xx在冬天是冬眠还是仍然在户外活动?哦,原来熊是会冬眠的,它会躲在岩洞里过冬。

我们一起看看别的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吧。

(通过一两个集体的表述让幼儿自己说一说。)

老师:到了冬天,有的动物会冬眠,有的仍然在户外活动,还有的动物用其它方式过冬,我们回去之后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说一说。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重点在于幼儿的探索过程,可以提供一些故事录音、图片、书籍等丰富的相关知识材料,在开始时我设置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能让幼儿自己探索获得知识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自然地习得知识,接下来的讨论过程会激烈,相关经验也会更加丰富,同时也增强了幼儿讲述时的自信心。

找动物教案反思篇4

?动物说话》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可爱的动物”中的一个内容。通过聆听大量描写动物的音乐、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叫声,演唱描写动物的歌曲、将自己喜爱的动物编入歌曲演唱,让学生充分认识动物、感受音乐中的动物,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教学中与自然科学常识整合,注重培养学生听辨能力和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聆听、学习描写小动物的歌(乐)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

2、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聆听和学唱歌曲《动物说话》,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3、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为学生积累大量描写动物的音乐素材,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律动。播放轻松、幽默的器乐曲《三只小猪》,教师和学生自由地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美好的音乐氛围能使学生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开始这节愉快的音乐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呢?用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问好吧!

“汪汪 汪,朋友们 好!”

学生们也用他们喜爱的小动物的叫声与我问好,

“喵喵 喵,小狗 好!”

“叽叽 叽,老师 好!” ……

?这样的开课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感受导入新课。

聆听模仿。在四周贴满动物图片的教室里,投影屏幕中出示森林的背景图片,播放描写大森林早晨美丽宁静景色的音乐,拉开幕布展示贴有大树、小草、湖水的板书,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森林中的动物王国。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播放描写动物的音乐。有轻快奔跑着的小马,爱唱歌的布谷,骄傲的小兔,勤恳的乌龟,咆哮的狮子,……学生随音乐自由地用肢体语言表现动物,寻找“藏”在教室四周的“动物”。师:“看!我们到哪儿呢?森林里的动物可多了。听!这是谁来了?让我们用动作和声音模仿、表现这些小动物。”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现空间,让他们大胆地模仿音乐中的动物,同时也在活动中自觉地辨别评价自己与别人的动作,选择肢体语言和体态表现活泼可爱的小动物。】

谈话:日常生活中你都喜爱哪些动物,会模仿它的叫声或动作吗?

游戏猜一猜。请学生模仿动物动作和声音,其他同学猜一猜动物名称。

?学生间通过信息交流可间接地拓宽视野,在互动中展示自我、自由评价,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喜爱的音乐激趣活动。】

三、学唱歌曲。

出示小鸡、小鸭的图片。模仿小鸡、小鸭的动作和叫声。

小鸡 说话 唧唧 唧,

小鸭 说话 嘎嘎 嘎。

?学生们在模仿小动物的叫声的同时也学会了歌曲节奏,为学唱歌曲做铺垫。】

初次完整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特点和演唱情绪。

再听歌曲演唱,把没有唱词的地方拍出来。在没有唱词的地方做你喜欢的动作。学生们不由自主地活跃起来,有的晃头,有的拍腿,有的跺脚,有的学小兔跳,有的学小狗叫 ……

1=d 2/4

6 3 3 2│3 5 3 │(5656 3 3 │ 1212 3)│

6 2 2 1 │2 3 2 │(3535 2 │ 6161 2)│

?学唱歌曲《动物说话》时,歌中的间奏是学生较为难掌握的一个环节。通过律动认识歌曲中穿插的间奏,引出间奏如何处理,让他们去思考并寻找出他们心中的答案。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愉悦的活动中学生们智慧的火花便开始迸发为间奏创编出千姿百态的动作。】

随歌曲伴奏演唱《动物说话》,在间奏处学生自由加上自编动作。

四、创编活动。

师: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也想加入我们的演唱了,请同学们想一想该怎样演唱呢?

?前面的音乐活动如:用动物叫声问候,听表现动物的音乐,看同学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声音猜动物名称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编素材。学生们感觉正是展示自己的机会,积极开动脑筋,争先恐后发言。】

有的学生说我想请小狗来演唱,有的说我想请小羊唱歌,还有的说我想请小猫来演唱……

1=d 2/4

6 3 3 2 │3 5 3 │(5656 3 3 │ 1212 3) │

小狗 唱歌 汪汪 汪,

小羊 唱歌 咩咩 咩,

小猫 唱歌 喵喵 喵,

合作学习。学生自由分小组,改编和创编歌词,结合律动进行表演。其中部分学生为新加入的小动物编歌,另一部分同学为歌曲编动作。

?通过小组合作,逐步培养学生的交际合作协调能力。师生、生生互动,情感交融。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探究式的自主学习。】

教师和学生讨论:如何把小马和大象请到我们的歌曲中演唱?讨论中得出:

1=d 2/4

6 3 3 2 │3 5 3 │(5656 3 3 │ 1212 3) │

小马 跑步 嗒嗒 嗒,

大象 走路 嘭嘭 嘭,

表演展示。师:欢迎大家来到“快乐大比拼”!学生们尽情表现自我、展示自我,遨游在音乐王国。

?音乐给人的想象插上高飞的翅膀,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潜能得以充分开发。探究式学习方法既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尊重学生的自我感觉也为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唤起他们的表现欲和创造欲。有了成功的体验,就能极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音乐学习的兴趣,则更能终身享受音乐。】

找动物教案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带壳的动物,初步了解它们的壳有保护自己的作用。

2、学习独立寻找一些动物的共同特征。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39.

活动过程:

一、鼓励幼儿寻找图中几种动物的共同特点。

1、出示挂图:请小朋友看看这张图上有哪些动物,找一找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二、引导幼儿分析、了解带壳动物的壳的作用。

1、这些动物的壳都一样吗?蜗牛的壳是怎样的?遇到危险蜗牛会怎样呢?龟的壳是什么样的?壳硬吗?遇到危险龟会怎样?

2、逐一引导幼儿了解这些动物壳的作用。

3、引导幼儿归纳、总结带壳动物的作用:虽然这些动物的壳都不一样,但是它们为什么都会有壳呢?壳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4、观看带壳动物保护自己的图片。讲解壳的作用。

小结:原来这些带壳的动物可以用壳来保护自己,也可以给自己遮风挡雨,背壳就像是它们的家一样,既安全又舒服。

三、延伸活动。

1、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知识,了解更多的带壳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带壳的动物呢?

2、它们的壳有什么作用呢?

3、小朋友想了解更多带壳动物的话,回去可以在电脑上再查查看。

活动反思:

整节课的设计主要 运用探索式教学法,尽量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让幼儿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获得相关的感性经验。

找动物教案反思5篇相关文章:

街头找错别字调查报告参考5篇

学先进找差距心得体会5篇

找错别字调查报告通用5篇

找秋天的作文5篇

找春天作文100字5篇

找春天活动总结5篇

眼睛健康教案反思5篇

逗蚂蚁教案反思5篇

冬中班教案反思模板5篇

我的动物朋友作文100推荐5篇

找动物教案反思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