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防地震活动方案5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需要活动方案来降低风险和不确定性,活动方案可以在活动后作为反馈和改进的依据,久久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防地震活动方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防地震活动方案5篇

小学防地震活动方案篇1

设计意图:

四川地震灾难深深震惊了每个人的心。关于地震自救的方法,也成了教育界的热门焦点。我们经济开发区中心幼儿园也抓住了这一教育契机,向幼儿开展了一系列的地震自救的安全教育活动,意在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初步学习一些自救方法。因为孩子们从没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情,没有直接经验,有的只是这次从电视中接收到的一些有关地震的救援信息。所以,为了让孩子更深刻形象地了解和熟悉一些地震灾害来临的情况和自救方法,我们通过这次主题活动,使孩子们知道了一些自救方法,以防护孩子们健康成长。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学学中了解地震自救的基本常识。

2、情境迁移,进行地震自救演练。

活动重难点:

1、重点:能仔细观察画面,理解图片内容。

2、难点:认识、了解地震,学会地震自救的基本常识。

活动准备:

1、幼儿安全绘本《地震自救》ppt图片、相关地震自救的现实照片。

2、地震博士图卡。

3、模拟地震的声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内容:

一、认识、了解地震:

1、师幼共同讨论:“你们知道去年发生在中国的汶川大地震吗?”

2、ppt图片1:老师带来了一本关于地震的书《地震自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ppt图片2、3:观察图片,说一说我们生活的地方有些什么样东西,它们是怎样的?

ppt图片4、5:观察图片,说一说“某一天,在你居住的地方突然发生了地震。。。。。。”,我们的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

3、这时候,你该怎么办,地震确实很可怕,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对策?

二、学习地震自救基本常识:

1、出示地震博士图卡:“我是地震博士,下面我将向你介绍有关地震的各种知识,即使地震发生了,你也能从容应对。”

2、ppt图片6:地震来了,屋子里是怎样的一副情形?

(屋子怎么了?电灯怎么了?小朋友们怎么了?屋子里会有些什么声音?)

3、幼儿猜测:屋里还会有些什么东西?

4、我们看一看屋里的东西会发生什么变化?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ppt图片7:书架怎么了?书架上的书会怎么样?

ppt图片8:玻璃窗会怎么样?发出什么声音?

ppt图片9:花瓶和摆放花瓶的架子会怎样?发出什么声音?

ppt图片10:抽屉又会发生怎样奇怪的变化?

5、ppt图片11:嘎嗒、嘎嗒、哐当、哐当,万一地震突然来袭,我们该怎么办?小朋友们的动作、姿势是怎样的?他们用什么东西保护自己的头部?请个别幼儿来学一学。

6、ppt图片12: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地震结束后,我们要怎么做?

7、ppt图片13、14、15、16、17、18、19、20:让我们看一看生活中的小朋友们是怎么在地震来临时进行自救的。

三、地震自救演练:

1、介绍演练方法和要求:当你感觉到地震来临时,请你用学到的自救方法跟老师一起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2、教师播放地震模拟音乐,幼儿就近寻找可以利用的物品用正确的姿势保护头部。

3、音乐结束,地震减弱,幼儿按教师口令转移。

四、庆贺自救成功。

小学防地震活动方案篇2

一、活动指导思想

通过组织开展防震减灾演练活动,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学校安全工作方针,筑校园安全长城,护学校师生安全,使师生了解防震避险逃生知识,掌握从容应对应急避震逃生措施和方法,增强师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提高学校快速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自然灾害的战斗力,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

二、活动安排

1、演练时间:__年5月12日星期四

2、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3、演练内容:紧急疏散演练

三、演练要求

1、保持镇静,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2、保持安静,应急避震,行动敏捷、规范,快速有序,防碰撞伤发生。

3、按规定通道、线路有序疏散撤离,不得串线。禁止推拉、冲撞和拥挤,防止碰撞伤、踩踏伤及摔伤事故发生。

四、演练准备

1、明确抗震应急演练的目的、工作岗位及注意事项等。

2、演练前各班统一利用班队课时间组织开展抗震减灾、应急避震、紧急疏散、自救互救方法、技能等知识和防震减灾演练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的宣传教育培训,让学生熟悉应急避震、紧急疏散逃生的正确方法,明确班级紧急疏散逃生线路、到达安全集中位置和相关纪律要求。

五、演练程序

1、应急避震演练

(1)信号员(郑井连)发出“地震警报”信号(三声短哨声)

(2)班主任(授课教师)立即停止上课,组织指挥学生抱头、闭眼、闭嘴,蹲到自己的课桌下或课桌旁边,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并尽可能用书包保护头部和颈部;最后一排靠里的同学可面向墙,脸朝下,头靠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靠在臂上,或用手扶书包保护头部,闭眼闭嘴,用鼻子呼吸,蹲在墙角。

(3)一分钟后,信号员发出“地震解除警报”信号(连续长哨声)。也即为“紧急疏散”信号。

地震报警信号要求:

(1)应急避震和紧急疏散演练以警报声作为启动信号;

(2)防震警报讯号:防震减灾警报(三声短哨声),代表发生地震,学生进行应急避震;

(3)地震发生后组织疏散的信号:连续长哨声。代表主震结束,学生进行疏散撤离。

应急避震注意事项:

(1)班主任组织指挥指导学生应急避震时,应即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动作;

(2)应急避震演练中如发生碰撞伤等意外事故时,及时做好应急处置。

2、紧急疏散演练

(1)“紧急疏散”信号发出后,班主任、教师告知学生:地震已过。并指挥学生抬头、睁眼、起身,靠前后门的两位同学立即打开前后门,同时组织引导学生分组分门有序撤离教室,按预定的疏散通道和线路,快速、有序、安全地疏散撤离到操场“安全”位置。

(2)各楼道楼层疏散人员与班主任(教师)协同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疏散撤离中楼道楼梯处的安全引导。

(3)各班学生疏散撤离到操场“安全”位置后,及时清点班级安全疏散撤离人数,向谢长柱校长汇报。

疏散撤离注意事项及防踩踏应急措施:

(1)各班疏散撤离时,学生应以双手护头或以手扶书包、书本护头,成两路纵队靠右快速有序撤离,不得慌乱奔跑、喧哗,横冲直撞;

(2)紧急疏散撤离过程中,各楼道楼层教师与班主任协同配合,合理调节班级学生疏散撤离进度与密度,按指定线路撤离,做好安全引导,禁止串线、推拉、冲撞和拥挤,防止碰撞伤、踩踏伤及摔伤事故发生;

(3)紧急疏散撤离中,班主任自始至终全程跟队,维护撤离纪律,防止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4)各班学生到达集中地后,学生要蹲下,同时以双手护头或以手扶书包、书本护头;

(5)学生在疏散撤离中如发生跌伤、摔伤、撞伤、踩踏等突发、偶发意外非震伤害事件,班主任、楼道护导教师要及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六、演练总结

1、总结演练活动中师生表现情况,紧急疏散演练时间,演练活动中是否发生伤害安全事故,是否达到演练目的。

2、演练结束,请各班有序回教室。

小学防地震活动方案篇3

一、演练目的

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学校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安全应对工作,提高全体师生防震减灾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应急疏散逃生的技能,在紧急情况下,能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地组织人员疏散逃生,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二、演练原则

全体动员,及时疏散,保护师生,减少损失。

三、演练时间

每学期开展一次“地震应急演练”。

四、演练指挥机构和组织系统

指挥长:

成员:

指挥部全面负责演练组织和现场指挥。下设行政秘书组、避险撤离、紧急救援、后勤保障四个专门工作小组

(一)行政秘书组

组长:

成员:

负责学校灾情险情汇总及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学校教职工到岗情况,与上级指挥部通讯联络,及时向县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和县教育局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灾情,并视情请求援助。

(二)避险撤离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负责指导紧急避险和紧急撤离,设计紧急撤离路线,确定临时避险场所,维持秩序,保护学生,并做好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帮扶工作。

当班科任教师承担所在班级学生紧急避险的指导任务。

教务处人员、当班课任教师、其他在校教师共同承担紧急撤离的指导任务。

当班科任教师应该随当班学生一起撤离,并注意保护学生;撤离到安全地带后,班主任和当班科任教师要清点所在班级学生人数,统计人员伤害情况,并报告组长。其他人员迅速到撤离路线上的预定位置,检查并报告所负责指导撤离的路段是否存在险情。没有险情,坚守岗位,指导撤离,并断后随学生撤到操场、田径场等临时避难场所或者校外避难场所。如果发现险情应该立即报告,并视情改变撤离路线。无法撤离时,被困教职员工应当配合紧急救援组,展开自救互救。

(三)紧急救援组

组长:

成员:

负责险情和灾情检查和本校救援。在外援部队到达之前,主要负责救援被困的师生,临时处理师生创伤;外援部队到达后,协助开展救援和医疗。

(四)后勤保障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负责后勤服务,协助紧急救援组检查校舍灾情险情,向紧急救援组提供救援工具和设备。

五、应急演练科目与预期目标

(一)紧急避险

1、教室内人员(重点):

1)指挥部信号员发出“地震警报”信号(“笛笛笛??”三响短促哨声)。

2)上课教师立即停止授课,转而成为教室演练负责人,立即告知学生“地震来了,不要慌”,并指挥学生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或课桌边,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并尽可能用书包保护头部;最后一排同学面向墙,蹲在墙脚处。演练时间为1分钟。

3)1分钟后,信号员发出“紧急撤离”信号(“笛笛,笛——”两急一缓)。学生复位,老师告知学生“地震已过,现在撤离教室”,进入紧急疏散演练环节。

2、教室外人员:

在教室外的同学,立即跑到操场,要用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在操场上的同学,感觉地震来临时,要保持镇静站立在空旷地即可,不能乱跑,更不能再躲进建筑物里。

3、教师要按预先的分工,迅速到各自岗位检查避震的情况,发现有采取不正当措施的,要及时纠正。

4、学生应在老师的带领下,一齐行动,把桌椅挪放得有利于避震;与外墙和窗户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外墙倒塌或玻璃破碎时伤人;避开室内的悬挂物;留一定的通道,便于震时紧急撤离;把年小体弱或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撤离的地方,时机一到马上撤离。

5、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应切断电源。

(二)紧急撤离

1、撤离路线:

2、各楼层负责人:

一层()、二层()三楼()

3、教室内学生疏散安排如下:每班靠门的学生立即把门打开,1、2组从前门,3、4组从后门按座次撤出教室在走廊排队,以班为单位有序撤出。学生由正在上课的老师 负责疏散,班主任如没课,应立即到班级所在楼层楼梯处疏导学生。在撤离途中,如出现拥挤摔倒,后面学生及楼梯口应立即大声喊“停”同时停止不动,各班老师招呼本班学生停下,等险情排除后,再招呼按顺序撤出。

4、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按照出操的路线有序从楼梯向下撤离,并迅速到达站操的指定地点整队。如两班学生在楼梯口相遇,按先到先下的原则,后到的班级主动停让,不得强行抢先。

5、学生到达操场后以班级为单位集队,双手抱头继续保持下蹲姿势。各班主任应立即点清人数,向年级组长报告,年级组长向撤离组组长报告,撤离组组长向指挥长报告。

6、各年级向行政秘书组组长报告各年级教师撤离情况,行政秘书组组长向指挥长报告。

7、 5分钟后,信号员发出“解除地震警报”信号(两声长哨“笛——,笛——”),结束演练,恢复出操队形。

8、指挥长总结和评讲演练情况。列队回教室。组织演练循序渐进。以后逐步增加难度,根据实际条件和需要,增设其他演练科目,如:

1)被困救援;

2)医疗救护;

3)火灾扑灭;

4)通讯联络

演练科目的用时长短和难易程度,根据实际条件和需要进行策划。

六、演练行动方案

(一)约定行动指令信号

1、信号使用工具:广播发令。

2、信号各类名称:

(1)“笛笛笛”急促的三连声,意为演练启动暨紧急避险;

(2)“笛笛,笛——”两急一缓,意为紧急撤离;

(3)“笛——笛——”舒缓的两连声,意为演练结束暨解除险情。以上演练行动指令也可以通过广播系统直接发送。

(二)演练预备

1、演练前一周,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集中宣传活动,并为全校参加演练的师生举办一场以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为主的地震科普知识讲座。

2、组织师生学习和研究学校地震应急演练方案,熟悉内容,掌握避险方法,明确避险场所和撤离路线以及避难场所。

3、演练科目、紧急避险方式、紧急撤离路线及学生分流、临时避难场所及其分配和自救互救方案的设计等事宜,可以让参加演练的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后加以修改完善。演练启动时刻的设定只由指挥长掌握,必须保密,以增强演练的实战性。

(三)演练要求

1、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不要惊慌,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3、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规范,严禁推拉、冲撞、拥挤。

4、按规定线路疏散,不得串线。

(四)应急演练程序

1、假定地震发生,指挥部发出启动演练暨紧急避险指令。

2、师生就近紧急避险。

3、假定第一波地震平静,指挥部发出紧急撤离指令。

4、师生紧急撤离,疏散到操场。

5、指挥部定点召集各组负责人:

①避险撤离组报告安全撤离师生人数、受伤人数和受伤情况以及可能被困人数;

②紧急救援组报告校舍受损和人员被困情况;

③行政秘书组报告教职员工到岗情况。

6、指挥部视情发出指令:

①要求紧急救援组组织救援,救治伤员;

②要求行政秘书组与教育系统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县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联系。

7、紧急救援组开展自救互救,后勤保障组向紧急救援组提供救援工具和设备。行政秘书组接通上级指挥部电话,演练指挥部指挥长向县教育局汇报灾情,并根据需要向政府领导汇报灾情,请求支援。

8、紧急救援组向指挥部报告救援工作和伤员救治情况。

9、指挥部发出结束演练暨解除险情信号,宣布演练结束。

七、演练总结

指挥长总结和讲评演练情况。各班有顺序带回,各班班主任老师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学生应急避险演练的效果。

附:

安全避震童谣

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

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小学防地震活动方案篇4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为保证在地震发生前后快速、有序、圆满地实施避震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小学生防震应急演练预案。

一、组织领导:

集中统一,分工协作,协调一致,服从全局,紧急处置,责权明确。

二、防震应急的组成及职责:

(一)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领导全局,现场总指挥;

副组长:具体负责协调、处置等工作、人员安排;

成员:应急疏散,现场维稳,抢险救灾,后勤保障,通讯、资料收集;

主要职责:接受和迅速执行上级领导的各项指令;组织实施本预案,规矩实际状况,发布各项抢险救灾命令、通知等;实施防震抢救行动;收集上报灾情、保证师生安全,维护校园稳定。

三、应急措施:

1、沉着冷静地应对对地震,不能惊慌失措;

2、应急措施:

(1)发生地震时,要先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要有序组织师生撤离危险地带,成人要优先保护儿童。

(2)日常要加强教育,讲授地震中的逃生及自护的基本方法,熟悉校园内逃生路线;

(3)教育师生面对灾难不能慌张、哭闹或随意乱跑,要听从老师的指挥,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4)教师要学会如何保护好学生,如果在室外活动要把学生集中到操场中间空旷场地或集中在树木周围;如果在室内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洗手间、厕所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窗下躲避。趴下时,头靠墙,使鼻子上方双眼之间凹部枕在横着的双臂上面,闭上眼和嘴,用鼻子呼吸。如果是正在睡觉要叫酲学生并有序组织学生躲在床底下或墙脚下。

(5)时刻与学生在一起,及时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予以心理上的安慰。

四、震后应急行动方案

地震发生后如果能撤离要迅速组织教职工及师生撤离到安全地带,并及时上报灾情,房屋损坏及人员伤亡情况,同时抢险救护人员组织实施救助工作。如果地震发生后不能迅速撤离或被困于室内、或被建筑物挤压等千万不要惊慌,要就近检查受伤儿童身体状况,并尽量为被困学生找到饮食,同时不能盲目采取措施,要懂得发出报险信号,等待救援。

五、工作要点

1、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做到宁可千日无震,不可一日不防,切实把保护教职工及学生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地震发生后一定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擅自脱岗和玩忽职守。凡因不负责任,玩忽职守造成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事故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2、必须坚决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要加强观察,发现异常及时上报。

3、做好疏散路线和有关避难安置场所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4、在临震应急期内停止上课,妥善安置好学生。

小学防地震活动方案篇5

一、编制目的

为保证学校地震应急工作有效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给学校师生生命和财产带来的损失,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校处置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活动。

四、工作原则

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学校各应急组立即自动按照本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全校教职工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在出现公共突发性事件的危急时刻,学校领导和老师,特别是共产党员、中青年老师和学生干部要发扬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精神,以全力保护学生的安全为宗旨。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学校要对师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高度重视安全和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消除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在地震灾害发生时,领导小组成员要立即集中,听从领导小组的统一调动和指挥。本应急预案分发到每一个成员,定期组织温习。预案的实施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在地震发生后,由于相互推诿、工作不到位,而造成不应有的生命或财产损失的,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

学校成立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应急疏散组、抢险救灾组、安全保卫组等应急工作机构。学校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个工作组组成及职责见附件。

六、震前应急准备

震前应急准备工作是在本预案颁布后,当临震预报发布后的紧急情况下完成的。

1、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地点及通讯方法: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学校操场正中,总指挥电话:

2、由指挥部办公室定期修订学校预案,并组织指挥部成员学习和熟悉预案,并适时组织演练;周密计划和充分准备抗震救灾设备、器材、装备、工具等,并落实数量明确到人;学校经常组织开展防震科普知识宣传。

3、疏散组要制定人员疏散方案、各疏散路线、疏散场地环境平面图并在校办公室备案;

4、抢险救灾组熟悉预案,明确职责,尤其对水、电设施及火险等事件要经常开展训练;负责抢险工具、器材、设备的落实;组织抢险救灾组成员定期进行演练。

5、制定治安管理措施,加强对重点部门、设施、线路的监控及巡视;

6、出现地震谣传,校办公室要及时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开展防震科普知识培训,提高师生识别地震谣传的能力,安定人心,保证学校安定。

七、临震应急反应

学校接到上级有关部门发布的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后,校领导主持召开应急会议,宣布校区进入临震预报期,布置防震工作,有关部门和人员应迅速进入临震应急状态,按本预案和各部门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做好地震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学习和熟悉地震应急预案、应急工作程序,广泛开展防震科普知识的培训、避震及疏散演练,落实保障抢险救灾设备、物资,检查并排除水、火、电、暖设施和危险建筑物安全隐患。

学校抗震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应急反应

1、召开校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工作会议,通报震情,部署紧急避险和抢险救灾工作。

2、向上级抗震救灾领导机构报告防震减灾措施。

3、向学校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各组长宣布有关抗震救灾方面的规定。

4、掌握地震动态并随时向上级抗震救灾领导机构和校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各组长通报。

5、根据上级指挥机构发布的地震动态宣布临震应急期的起止时间,根据震情发展趋势决定师生避震疏散时间及范围。

6、检查学校各部门、各应急救援专业小组的应急措施和防震减灾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

7、强化地震知识的宣传教育,防止地震信息误传和谣传,稳定社会秩序。

8、督促校重点部位和易发生次生灾害的部位,采取紧急措施和特殊保护措施,检查消防设施。

9、校抗震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掌握的各类灾情信息(校办公室为灾情速报小组)。重大地震灾害和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情况可越级报告。

八、震后抢险救灾

发生破坏性地震后,领导小组即刻转为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实施学校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开展震后抢险救灾工作。

1、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立即进入各自岗位履行各自职责;

2、指挥各部门按职责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3、根据灾情,及时组织救援队伍的任务,迅速开展自救互救;

4、建立避难场所,妥善安置受伤师生;

5、及时上报灾情和抢险救灾情况,接受上级的有关部门的指导;

6、必要时请求援助。

九、安全防护及救援行动

应急疏散组:具体制定师生疏散的方式、程序、行动的组织指挥方案;规定疏散的范围、路线、避难场所和紧急情况下保护师生安全的必要防护措施。

抢险救灾小组:协调组织开展前期校区内搜救工作;进行自救互救,抢救被埋压人员;出现重大灾情,请求上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开展校区搜救救援行动;对震后破坏的供排水、电、校内路、基础设施进行抢排险,尽快恢复学校基础设施功能;协助公安、消防部队扑灭火灾和保护校内重点文档资料、重要设施,组织师生员工抢救被埋人员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抢险。

医疗救护小组:协助医疗救护部门开展校区疾病预防控制和水源监督、食品卫生监测工作。抢救被压埋人员,协调医药管理部门迅速提供所需药品、医疗器械。

安全保卫小组:维持治安。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保卫科尽快组织人力,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校园秩序,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编辑推荐

小学防地震活动方案5篇相关文章:

小学生感恩教育活动方案6篇

2023小学防溺水活动方案6篇

小学推普活动方案6篇

小学读书漂流活动方案7篇

小学世界读书日活动方案6篇

小学国庆节活动方案和总结6篇

小学六一活动方案6篇

小学21活动方案5篇

小学社团活动方案范文5篇

小学读书月活动方案5篇

小学防地震活动方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2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