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内容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理解程度,教案的改进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还有优化,久久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江南春教案参考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江南春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对儿歌中好的角色榜样产生好感并愿意模仿。
2、理解并学说“糟糕”“横冲直撞”、“胸膛“等词。
3、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儿歌内容尝试仿编儿歌的最后一句。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重难点
理解儿歌,愿意模仿儿歌中好的角色榜样
理解“糟糕”、“横冲直撞”、“胸膛”等词的含义
活动过程
谈话引出课题
理解、熟悉儿歌内容
学习朗诵儿歌数遍
活动反思
第二次教学这一内容,反思了上一次的不足,虽然儿歌的内容贴近生活,较吸引幼儿,但是篇幅较长,对刚升入中班的孩子们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我采取了三种方式的教学
1、图谱引导:图谱可以给幼儿最直接的视觉感触,生动形象的画面内容有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在学习中有了图片的支撑,记忆的效果明显提高了,
2、动作辅助:动作旨在于让幼儿在儿歌的.学习中不觉得太过于枯燥,且动作与语言表达也是一种协调性的练习
3、看图自说,巩固练习:集体教学后,我发给幼儿每人一本书,让孩子们自己边看图边念,以作为巩固
设计意图
儿歌是幼儿文学学习中,文字较生动简练,也贴近幼儿生活的文学作品。中班孩子的语言表现欲望和表达能力更为增强,因此对于他们的儿歌学习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学好样》这首儿歌运用比较形象的正反面动物作为比喻,教导了幼儿走路、坐姿、及唱歌时的良好行为习惯,这也是幼儿除了语言能力外,从这一内容中应学习到得健康能力的改进。
江南春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8个生字,记住字形,理解新词。
2、 初知课文内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 指导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难点: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南、鱼”
教学简要过程及重、难点的突破
一、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
4、 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可 采莲 莲叶 田田 鱼戏 间 西 北
(2)指名朗读,指点学生区别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
采莲:采摘莲子
戏:游戏、嬉戏
二、教学生字词
1、自学书后第二题,练习书空。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江:三点水,右边是工。口头组词:长江、江水、江南
南:下面的里面不是羊,口头组词。
可:注意笔顺,最后写竖钩。口头组词。
鱼:上面像鱼头,“田”像鱼身,“一”像鱼尾。
北:右面先写撇,左不出头。
实施修改意见
了解江南
重点指导“鱼、西”
精搜彩集创信意息
精彩创意:
录像出示有关江南一带风光、山水的内容,使学生对江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实施修改意见
作实业践设活计动
必做:
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在习字册上练写生字。
选做:
课外阅读:描写江南的景色。
实施修改意见
生字加拼音写2遍
教学札记
江南春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忆江南》。
3.理解两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忆江南》,理解词的意思。
2.能对《忆江南》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词。(板书:3词两首)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学习《忆江南》
1.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播放视频资料“白居易简介”。小结:白居易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3.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4.自学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诗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意思,然后可欣赏插图。
(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三、布置作业
背诵并抄写《忆江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渔歌子》中的3个生字。
2.朗读《渔歌子》。
3.理解《渔歌子》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渔歌子》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检查《忆江南》背诵情况。
二、学习《渔歌子》
1.简介作者。(可以播放视频)
2.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3.自学。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
①指名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②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③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
(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的。
2.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蓑”字。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能够背诵的就把两首词都背下来。
2.请你为其中的一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可以画图画、水彩画、油画棒画、彩笔画,爱好画画的同学,请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附:板书设计
3.词两首忆江南白居易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教案点评:
使学生感悟这两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议、赏、用等方式激发学习情趣,帮助学生“走近古诗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两首词的意思。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对两首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探究活动:
1.自学自解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江南春》和宋代诗人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也可自己选择描写春天的诗词来学习。
2.同学之间交流自学情况。
3.读一读、背一背。
江南春教案篇4
活动意图:
?汉乐府·江南》一首汉代乐府诗,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领略采莲人内心的欢乐。激发幼儿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活动目标:
1. 学古诗《汉乐府·江南》,理解 “可采莲”、“何田田”、“东西南北”诗句。
2. 诵读古诗,感受古诗韵律之美。
3. 喜欢诗中美景,激发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4. 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 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1. 古诗《江南》课件。
2. 自制教学挂图。
3. 表演道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赏荷塘美景。
1. 第一幅画面,理解诗词“何田田”。
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象?
2. 欣赏第二幅画面,理解诗词“可采莲”。
这么多、这么美的莲叶引来了谁?你见过采莲吗?
3. 欣赏第三幅画面。
还引来了……?鱼儿在干什么?
(二)学习诗歌,用多种形式诵读。
1.教师诵读诗歌。
有位诗人把这江南荷塘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
2.介绍作者,理解诗句中“东、西、南、北”。
3.多形式诵读方法
除了集体朗诵还可以怎样来朗诵?一起试一试。
(三)表演古诗。
1. 创设荷塘情境。
2. 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表演。
(四)欣赏歌曲《江南》,感受古诗表现的多种形式。
活动延伸:
1. 投放描写江南美景的诗词供幼儿对比诵读。
2. 投放《江南》背景墙及表演道具供幼儿表演。
活动反思:
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不足之处:
个别幼儿不能很好的理解诗中意思,课堂时间安排过于紧凑。
小百科:江南,是指地理区域,顾名思义,意为长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先秦时期,江南属汉地九州,江南以才子佳人、富庶水乡、繁荣发达等著称。
江南春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舒缓、优美的特点并能分辨乐句的变化。
2、初步学习运用道具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喜欢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
活动重点:
能够用肢体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活动难点:
能分辨乐句的变化。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春天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材料准备:音乐cd《春绿江南》、小花、纱巾。
将幼儿的座为摆成弧形;请幼儿在欣赏音乐时注意闭眼聆听。
活动过程:
一、引入音乐情景,自然感知音乐。
1、随乐欣赏“春绿江南”视频,引出“春天”主题。
师:赵老师前几天听到了一首特别好听的音乐,我想和你们一起分享,你们想不想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教师采用配乐散文诗的形式把幼儿带到一个美丽的春绿江南的情境里。
(我乘着春风从天空飘向大地,撒下小草的`种子,鲜花的种子,我要让大地变成五颜六色的,让家乡更美丽。种子发芽了么?轻轻地可别踩到了它们哦!嫩芽口渴了,我要让春雨从天空飘落下来,让嫩芽喝个饱。悄悄地一看,小草长大了吗?鲜花开放了吗?花儿可真美啊!我要和花儿比比看,谁最美!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色?
师:你从乐曲中感受到什么?
师:这段好听的音乐给你什么感觉?(是兴奋、激动还是优美典雅、轻快。)
2、结合幼儿的感受,教师小结梳理。
二、结合图谱,再次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1、提出要求,幼儿再次欣赏音乐。
师:这个音乐里还藏着一个秘密,在美丽的池塘边有优美典雅的柳树在伸展枝条,还有小鱼在轻快的游玩,我们来听听音乐的什么地方柳树在伸展枝条,什么地方小鱼在轻快的游玩?
三、随乐记录图谱。
1、了解音乐结构
教师结合图谱小结,提问:音乐有几段呀?伸展枝条和小鱼游玩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
肢体表现第一段,柳树伸展枝条。
师:你觉得柳树伸展枝条什么样子的,谁来做一做?
2、教师小结。
跟随音乐和图谱,用肢体进行表现,教师需引导示范。
肢体表现第二段,小鱼游玩
师:小鱼在水中游玩是什么样子的,谁来学一学?
四、教师总结。
完整表现音乐
1、幼儿完整表现音乐
2、分组表现音乐
江南春教案篇6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习生字:江南。
二、分析课题
这是古代的一首民歌。
“江南”是指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南部和浙江的北部。
自古以来,江南就是一片富饶美丽的地方。
三、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可采莲田田鱼戏间西北
(2)指名朗读,指点学生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采莲、戏。
(4)齐读生字词。
(5)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书后第二题,练习书空。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二、精读训练
1、第一行:江南可采莲。
“莲”指荷花,看图说说“采莲”是什么意思。
“江南可采莲”是什么意思?
2、第二行:莲叶何田田。
看图,莲叶是什么样的?
莲叶挺出水面,像擎在手里的一把把小伞。
小结。
3、第三至七行。
(1)看图,鱼儿在莲叶间游动,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这儿为什么不用“游”而用“戏”呢?
(2)指导朗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3)指名说说这几句的意思。
小结:这五行写鱼儿在莲叶间四处游动,穿来穿去,好象在游戏作乐。
三、巩固
1、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采莲田田戏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四、小结
1、学习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如果你是采莲人,你的心情如何?为什么?
五、指导朗读背诵
1、要读出采莲人愉悦的心情。
2、指导停顿。
3、反复练习朗读。
4、自由练背,指名背诵。
江南春教案参考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