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有效性需要通过实际教学实践进行验证和不断改进,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书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久久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蒙氏阅读水的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蒙氏阅读水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玩颜料游戏中,知道蓝色和黄色混合一起变成绿色,对色彩的变化产生好奇和乐趣。
2、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体会故事的有趣性。
3、在“抱一抱”游戏中增进同伴的感情。
活动准备:
1、 《小蓝和小黄》绘本ppt、电脑一台。
2、颜料、彩色卡片、一次性塑料杯(透明)、一次性筷子。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一下常见的颜色
(1)用彩色卡纸请小朋友抢答颜色,调动一下孩子们的积极性。
(2)师:我们一起玩一个“猜一猜它的颜色”的游戏,好吗?(出示彩色卡纸)这是什么颜色?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诉我吗?
二、抱一抱游戏
师:你的好朋友是谁?抱一抱吧!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吗?抱一抱吧!大家牵着手拉个圈,一起抱一抱。
三、和孩子们一起欣赏故事,激发想象
1、看封面引起幼儿阅读兴趣并认识书名《小蓝和小黄》
师:小朋友从上面看到了什么?你知道故事的主人是什么颜色吗?谁是小蓝?谁是小黄?
2、细节阅读,一起欣赏绘本
师:谁是小蓝的爸爸?谁是小蓝的妈妈?引导幼儿观察大小,并说说:这是蓝爸爸,这是蓝妈妈,这是小黄。小蓝的好朋友都叫什么名字?小黄会去哪呢?怎么办?他们的爸爸妈妈不要他们了?
重点观察:藏猫猫、排排坐。
注意:
1、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小蓝去哪儿,并说一说孩子的理解。
2、然后故事妈妈再讲述。
四、玩颜料游戏,小小魔法师来啦!(注意:故事妈妈先示范操作)
师:小蓝和小黄抱在一起真的会变成绿色吗?我们一起试一试?
孩子们用一次性筷子蘸些蓝色颜料搅拌在准备好的装了一些水的塑料杯里,再蘸些黄色的颜料搅拌在塑料杯里,细心观察。
五、小朋友从颜料中挑选两种颜色抱一抱。
注意:
1、游戏口吻:小蓝、小红抱一抱
2、游戏时人手一份材料:两个杯子人手一份
3、请孩子说说你的发现:蓝色+红色=紫色
红色+黄色=橙色
红色+绿色+黄色=咖啡色
六、故事妈妈要总结:原来两种不同的颜色合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蒙氏阅读水的教案篇2
一、指导目的:
1.向学生推荐书籍《安徒生童话全集》,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
2.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指导重点:让学生认识《安徒生童话全集》,激发阅读的欲望。
三、指导过程:
一、导入,激起学习欲望。
1、同学们好!很高兴又和大家在一起读书。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还记得关于书籍的一些名人名言吗?(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这些名人名言中,我们看出有益的书的确是一样好的东西!能帮助我们的学习,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多彩。
2、同学们喜欢童话吗?你看过那些童话故事?生答。
3、说起童话,有一个人就不得不提。它是位童话大师。今天老师她的作品插图。同学们请看:①出示《丑小鸭》插图,看到它,你想到了哪个童话故事?②出示《皇帝的新装》插图。看到它,你想到了那个故事?③出示《白雪公主》插图。看到它,你又想到了那个故事?你们知道这两个童话故事是谁写的吗?生答。
4、安徒生这个名字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出示安徒生图片?你了解他吗?生答。
老师这也有一些安徒生的资料,大家来看一看。?出是安徒生资料?安徒生童话真正达到了“同时适合六岁与六十岁人阅读”的境界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出示)
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
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
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
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
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
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5、是什么让人给他以这么高的评价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安徒生,重温他那亲切感人的经典故事。
二、赏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1、安徒生的童话里经典的故事莫过于《卖火柴的小女孩》。请同学们读一读,试着完成读书卡。填完后和同学说说你读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篇名作者阅读时间主人公收获故事情节:
心得体会:
①自读,填表。②小组交流。③全班交流。
2、生交流,使穿插介绍社会背景及写作背景。
1848年,他到国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三张画片写一篇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双眼渐渐湿润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小时候要过饭,有一次要饭时,实在走不动了,竟然昏倒在路上。他又想起了在童年时代惟一疼爱他的奶奶。爸爸去世以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墙角里,蜷着腿缩成一团,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他还想起了在丹麦封建王朝统治下,千千万万穷苦的儿童……想着、想着,他情不自禁地摊开稿纸,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广大穷苦儿童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奋笔疾书,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优美动人的童话。
3、读书是幸福的,它让我们受益匪浅,有一个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孩子,她不仅认认真真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还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出示)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一个。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碟,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晚上,我把他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在一块唱那最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请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①听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
②这首诗感动着我,你们的发言温暖着我,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三、总结阅读方法。
这节课我们是怎么读这篇童话的?师生一起总结。?抓情节,谈感受。?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文章就可用这种方法读。
四、延伸
安徒生是世界童话大王,他的童话故事大都是经典很值得一看,你还看过哪些?
老师这有他童话全集的一些目录,没看过的抓紧去拜读吧!(出示《安徒生童话全集》图书目录)
让我们带着对童话的热爱,对书的热爱,读更多的童话,读更多的书。最后送大家两句话: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苦思的刹那;
世界上最舒展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让我们拿起书,以书为伴,畅游在多姿多彩的课外阅读中,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蒙氏阅读水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读本,使幼儿明白衣着和天气、场合等的搭配习惯。
2、学习句型:“xx穿什么?穿上xx带上xx,并初步认识问号,了解标点符号在书中的作用。
3、喜欢微笑,知道微笑能使人心情愉悦。
活动准备:
大书、有关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观察ppt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今天天气怎么样?你今天穿着什么样的衣服来幼儿园的?你为什么穿这样的衣服呢?(幼儿自己讲述)师:今天陈老师也给小朋友带来一本关于穿衣服的书,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图片上的人物都穿着什么衣服吧。
二、观看ppt、阅读画面
1、封面师:小朋友,这是书的什么?画面上有谁?她在哪里?师:这位小女孩手里拿着什么呢?她想要做什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师:小朋友看看小女孩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师:小女孩在认真的选衣服,看她的眼睛睁的大大的,圆圆的。今天老师带来的这本大书的书名是《今天穿什么?》(教师展示书名)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幼:想知道。
2、引导幼儿逐页分析画面
(1)打开第一页。师:画面上有谁?现在是什么时间?早上还是晚上?他们在做什么?师:让我们看看小女孩的头上戴着什么?身上、脚上分别穿着什么?师:小朋友们看看他们脸上的表情是什么?他们会说什么?师:他们在微笑,看小女孩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缝,嘴巴张开着,这就是微笑(丰富词汇:微笑)
(2)打开第二页师:画面上有谁?她们在哪里?她们在做什么?幼:有三个小女孩。师:让我们看看三位小女孩头上戴着什么?身上穿着什么?师:她们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师:小朋友想一想,小女孩表演完节目后会去什么地方呢?
(3)打开第三页师:小女孩和妈妈在做什么?你看到的小女孩穿着什么?师:她们的表情是什么样子?师:她们的脸上都带着微笑。(进一步帮幼儿总结“微笑”的.含义)师:小朋友,你游泳的时候会穿什么?戴什么?(幼儿争先恐后地发言,因为他们有生活经验)师:小女孩和妈妈游完泳后,会去做什么呢?
(4)打开第四页师:小女孩现在和谁在一起?他们在干什么?
师:你们滑旱冰都会穿什么?带什么?师:小女孩为什么带着护膝、护肘?师:小女孩和爸爸的表情是什么样子?
(5)打开第五页师:小女孩在哪里?她在干什么?师:小女孩在厨房帮妈妈做饭的时候,穿着什么呢?有谁知道这样的衣服叫什么?师:小女孩的妈妈穿着什么?她的表情是什么样子呢?师:你们想一想,小女孩的妈妈会说什么呢?
(6)打开第六页师:小朋友看看这是在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师:洗澡穿的是什么?师:你喜欢洗澡吗?你会自己洗澡吗?(教育幼儿做一个讲卫生、爱清洁的好孩子)
三、总结
分享看大书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这本大书的书名是什么?师:这本书讲的是我们在不同场合要穿不同的衣服,现在让我们从书的封面开始,看看小女孩在不同的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教师按照时间顺序和孩子们再次阅读图画,并用动作进行描述)
蒙氏阅读水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学习的散文,感受散文中的优美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
2、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散文的语言,尤其是将雨衣、雨伞、雨鞋比喻为自然界事物的表现手法,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
3、尝试创编。
活动准备:
教具;《彩色的雨》图片,伴奏
活动过程:
一、师生律动出场
1)教师:小朋友们,美丽的春天到了,我们一块去郊游吧!你们听什么声音,呀,下雨了,我们赶快找个地方坐下来躲躲雨吧。(放音乐进场)
2)教师:外面下雨了,小朋友们你们见过雨吗?雨是什么样子的?雨又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总结:雨是透明的、无色的,它是亮晶晶的,象一粒粒透明的珠子。
二、请幼儿欣赏散文,初步理解作品的意境教师:有位娃娃她眼中的雨很特别,你们想知道吗?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娃娃眼中的雨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欣赏散文,教师提问。
(1)这篇散文的题目叫什么?(《彩色的雨》)
(2)在散文《彩色的雨》中,你都听到了些什么?
(让幼儿初步感受散文的内容)
三、欣赏散文,感受散文中的优美意境和有趣的比喻。
(1)教师:雨衣、雨伞、雨鞋它们象什么呢,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彩色的雨》这篇文章。
(2)幼儿欣赏散文。
(3)教师提问*教师:雨衣象什么?为什么说雨衣象云?
*教师:雨伞象什么?为什么说雨伞象花?
*教师:雨鞋象什么?为什么说雨鞋象船?
(按照散文顺序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优美的句子来回答)
*教师:雨衣、雨伞、雨鞋还象什么呢?
四、教师:小朋友,你最喜欢散文中的哪句话?
五、再次完整的欣赏一遍散文,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
教师:《彩色的雨》这篇散文很美,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散文,大家一边听一遍跟着伴奏朗诵。
1、教师:这个散文真好听,老师也会,老师示范创编
2、请幼儿创编
3、活动结束
蒙氏阅读水的教案篇5
一、活动前思考
这个故事向幼儿展示了三只机灵的小兔战胜大灰狼的事情。其中,三只小兔遇到大灰狼后显露出的机智能给孩子一定的启示,幼儿非常喜欢这类故事。
中班幼儿虽然已经掌握了初浅的阅读方法。但对于有序的阅读单页多幅图还没有经验,为了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故事的线索有序阅读,我将引导孩子阅读的过程分为两个步骤。先让孩子与教师共同阅读,在观察与分析中让孩子初步学习按数序阅读,为下面的自主阅读做好铺垫。第二部分孩子以对故事背景有所了解,这时师生通过借助大小图书相互交流意见,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使幼儿形成对故事连贯的理解。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有序的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2、能大胆的`表达表述对图片的理解。
3、体验智斗大灰狼取得胜利的成功感。
(二)活动准备
1、大图书一本。
2、小图书人手一本。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大图书引起幼儿阅读兴趣。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本大图书,想看吗?猜猜里面讲的是什么故事?你怎么知道了?
引导幼儿观察封面。
2、共同阅读前五幅图。
xx这本书里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指图1)先来看看第一幅图,这里有谁?这三只小兔长得一样吗?
(指图2)谁来说说第二幅图?他们到底想干什么?(幼儿充分说了以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出他们在爬山。)
(指图3)这里有谁?在什么地方?猜猜他想干什么?谁来讲讲这幅图?
(指图4)这里发生了什么事?
(指图5)这里又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来学学大灰狼扑向小兔的情景。
小兔有没有被吃掉?请小朋友拿出小图书从第六幅开始接着往下看。
3、幼儿自主阅读小图书。
引导幼儿边看边讲讲后来发生的事情。
4、与大图书结合进行理解和分析。
xx有没有被吃掉?她们呢想了什么好办法?
大灰狼找到小兔了吗?请幼儿找出第9幅图。教师讲述。大灰狼没有捉到小兔心里会怎么想?
(指图10)教师讲述。
xx三只小兔战胜了大灰狼心里怎么样?你是从哪一幅图看出来的?(幼儿找出那幅图)他们在干什么?
xx你喜欢这三只小兔吗?为什么?
小结:我也非常喜欢他们,因为三只小兔遇到危险没有害怕,会动脑筋想办法,他们很机灵。
5、完整阅读图书。
xx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请拿好你的小图书和我一起讲讲这个故事吧。
xx教师带领幼儿完整阅读图书。
蒙氏阅读水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咀嚼品味,让学生懂得“爱之链”,感受丰满的人物形象,留下美好的情感。
2、学习课文生动的细节描写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中心
1、【出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2、虽然过去了许多年,这句歌词一直温暖在我的心头。文中也有句话,如同春风,给那个冰冷的黄昏带来了暖暖的春意。
?出示】“如果您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请您给他一点帮助吧。”
指导读好这句话。(真诚地热情地)
二、探究课文内容
探究中心句
1、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2、乔依是不是真的不需要钱?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为什么?
3、乔依可不可以接收老妇人的钱?那他为什么没有接收?指导读好第6小节(愣。将“他”换“我”),理解“天经地义”。
4、再读这句话。
5、那乔依又是如何帮助老妇人的呢?你从哪些地方感受了暖暖的爱意?请默读2-8小节,划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探究2-8节,感受人物形象
1、学生默读,交流,教师小结归纳。
2、指导朗读:
①提示: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人物,读出当时人物的内心,读出恰当的语气。教师范读一小节,交流感受与方法。
②学生自读,思考如何读好。
③写一写朗读建议;
④同桌交换看朗读建议,全班交流;
⑤指名读,评议;
⑥适当采用齐读。
3、从2-8小节,我感受到乔依是一个的人,因为
?
板书:乔依老妇人(以链条方式)
4、那么爱是什么?
?出示】
爱
是寒风冷雪里
那暖暖的微笑
爱
是孤独绝望中
那贴心的话语
爱
是一连串
麻利的动作
爱
是那一句
美好的心愿
探究9-11小节,写出心中的爱
1、这美好的心愿指什么?再读
2、板书:女店主。默读,在这里,爱是什么?
3、学生思考,写作,交流。
探究12小节,理解重点语句。
1、指名读,说说你从女店主的话里读懂了什么?
2、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读懂了什么?是不是这些钱就能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的生活好起来的是仅仅是这些钱吗?
三、总结课文
1、说说课文为什么以“爱之链”作为题目?
2、乔依帮助了老妇人,老妇人帮助了女店主,乔依帮助了别人,其实就是帮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关爱,也必定会得到别人的关爱。每个人的爱都在传递,在延续,这就是一根爱的链条,这就是一条--爱之链(生齐读)。
3、播放《爱的奉献》。
四、探究写作方法
1、同学们,这篇课文写得很好,能给我们写作文提供帮助。
2、探究妙处:作者是用了哪些方法来写人物的?发给学生做记号的课文,让学生发现这些做记号的语句有什么特点?
3、揭示:细节描写。就是能从一个人细微的动作、表情等看出这个人的品格、性格。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4、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细节呢?举例:写作文写不出来的样子。
5、写一段话运用细节描写:①同学上学迟到②同学上台演讲紧张
学生练笔。
四、作业
1、完成课文后作业:续写。
2、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周围有没有爱之链?为什么?
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
不算教后记的教后记
一、个性!个性!
这篇课文的备课颇为痛苦。长期以来,我固定在自己个人的圈子里,对教材鲜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常跟在教参后面亦步亦趋。也许几乎年年教六年级,教材面孔陈旧,缺乏新鲜感。再加上职业倦怠,很多时候我停止了对课堂的思考,于是课堂逐渐庸俗起来。人就在这一点点的懈怠中消磨自己的青春,一时处于极度的迷惘之中。
“对照教参,本人解读与教参的不同之处”这一环节我认为有重大的意义,但也颇费脑筋,教师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而如何获得,就要看各人的功底了。不然,一篇课文不管你怎么读,也是找不到亮点,难以发现。只能在文本这个茂盛幽深的“丛林”外徘徊罢了。
这次我还特地选了篇新课文--从没教过的《爱之链》。我被个题目所吸引。结果证明,我上当了。当然,应是自己水平不够。我反反复复地读,发现不了亮点。或者说我的理解与教参上的理解是一致的。这样的文本从内容
上我挖掘不了新意。我觉得人物的行动不能仅仅贴上某类道德品质的标签,而是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去体味这种爱,不然成了思想品德课。而且这种爱,我个人依稀以为这已是一种生命的本能,是一种本能的习惯,教参解读在某方面有些牵强。但如何作为教学内容来让学生来体会,至始至终不得解决。何况自己的解读未必正确,又不清晰,能不能作为教学内容尚是个问题。
浅薄的大脑思考既没有广度,也没有深度。没办法,弃书本不顾,到网上学习。结果也是大失所望。尽管教案在具体环节设计上有花招,有亮点。但,教学内容是相似的。也没能超出我的想象范围。备课陷入僵局。
再读课标,“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文本一个鲜明的表达方法,是多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教参中也提到的。但是在教参中细节是仅仅作为手段帮助理解课文而存在的。
我突然想起在《人民教育》上读到王晓春、闫学老师关于《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的学术争鸣。王晓春老师认为:语文教师之所以为语文教师,他的标志性的工作是语文知识教育。人文熏陶是各科都能进行的,每个老师都有责任的,课外也能进行的,只不过语文教师这方面担子比别人重一些就是了。他赞成上成“写作目的和写作方法辅导课”。当然这也许是个极端。但提醒教师,不能忽视言语形式。
崔峦老师在全国第六届阅读教学大赛总结发言时所说:当前一个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甚至以“得意”为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这种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人文素养,而且会把语文掏空。
于是,我确立了本课的个性解读:把言语形式当成教学内容。
二、时间?统一?
课上下来,觉得很是失败。
细细盘点了一下,本课的七条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有六条达到了落实。但最重要的一条:学习写作方法。没有时间了。真是沮丧极了。所以这节课和网上的课在设计上就没有多少差别了。
原因何在?将写作方法当作教学内容,硬挤进来,就必然会占据一定的时间。按照计划,这一环节最少得花10-15分钟,就只剩下30-35分钟(我们课堂是45分钟)第一课时也能解决一部分内容:如探究中心句环节的1234。一开始耗时较多,导致后面教学任务不得完成。这是不该有的低级错误。
后来利用了第三节课的一点时间补讲了写作方法,学生蛮感兴趣。从
效果看大多数都较好地掌握了细节描写,可是这不是在这一节的课堂上。深感遗憾。
因为时间紧凑,所以有些教学内容浅尝辄止。如有感情地朗读,时间不够,方式不新。理解重点语句及题意,方式也较单一。效果不明显。
教学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如何统一?“工具与人文如何统一?”我的设计还是机械的割裂。因为我是从“内容──形式”入手的。如果从“内容──形式──内容”入手,或从“形式──内容──形式”入手,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才可能同构+共生。如果让我重新设计,我会将言语形式学习巧妙地穿插在内容学习当中。如出示我根据课文写的一首爱的小诗,让学生再次寻找爱的细节,体会细节的妙处后,顺水推舟地点出“细节描写”,进行写作方法的学习,这样指导才无痕。从而课堂结构为“内容──形式──内容”,可能浑然圆融。
而且这节课在言语内容和形式之间总会有所侧重,不要均等。应言语形式轻些,言语内容重些。同时教学言语内容也应紧扣教学内容,有所侧重,不要也不能面面俱到。
蒙氏阅读水的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外阅读的交流、推荐,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带领学生走进图书馆重温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课前准备:
1、学生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话故事;
2、要求同学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喜欢的这本书。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希望自己变得更美丽些吗?如何做才能更美丽呢?
2.光有外表的美是肤浅的,拥有内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崇高的美!(指名说,板书课题:读书让我们美丽)
3.开学一个月了,我们班的图书角也成立一个月了。同学们每人提供的图书以及学校图书馆的图书,使我们每个人拥有了充足的图书资源。这一个月下来你读了几本了,读的哪几本呢?
4.这些书一定让你们变得更加美丽、更加聪慧,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读书成果吧!
二、图书交流推介会
1.小组交流、汇报读书成果。
2.全班交流。(指名汇报,师引导,推荐好书给班上其他同学。)
三、走近安徒生,重温经典
1.刚刚同学们向大家推荐了许多的好书,听了你们惟妙惟肖的介绍,老师也忍不住想把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大家了,它的名字叫《安徒生童话》(展示书)
2.(出示安徒生图片)这位就是安徒生,你了解安徒生吗?(指名介绍,师补充资料)(出示)安徒生:(1805.4.2—1875.8.4)
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优秀的童话大师,其童话真正达到了“同时适合六岁与六十岁人阅读”的`境界。
安徒生,全名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出于于丹麦中部的小城奥登塞。他创作的文学各类很多,但以童话闻名于世界,一生共计写下168篇童话。正是他,首次将“童话”从幼稚粗糙的民间传说与故事,发展成为优美的、饱含作者内心情感的文学童话,为后世作家的创作留下经典范文。1954年国际儿童读书联盟第三次大会上设立以安徒生的名字命名的世界儿童文学大奖--国际安徒生奖,这个奖项至今仍是儿童文学界最高的荣誉。
3.师述:20xx年4月2日是安徒生诞辰xx周年的日子,这一天全世界的儿童和无数成人都在纪念这个人。中国的庆典和纪念活动也特别丰富,举办了儿童绘画比赛、演出童话音乐剧和出版最新版《安徒生童话全集》等30余项活动,还任命了7名“安徒生大使”,其中包括电视节目主持人鞠萍、歌唱家宋祖英、运动员姚明等。(出示相关文字)
4.安徒生实在太有魅力了,他的灵魂飞翔了200多年,他的文字温暖了数代人的心,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出示)
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
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
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
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
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
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台湾】张晓凤
1、师范读
2、你读过安徒生的童话吗?
3、过渡: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安徒生,重温他那亲切感人的经典故事。
四、赏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1.安徒生的童话里经典的故事莫过于《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大家都不陌生。
谁来回忆一下故事的大概内容呢?(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一组图,生边看图边回忆故事)
2.可怜的小女孩最后怎么了?
(出示)第二天清晨寒气袭人的时刻,小女孩坐在那两幢房子的角落里,双颊红通通的,嘴角上却挂着微笑。她死了,是在旧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冻死的。新年的太阳升起来照到的只是一具小小的尸体。小女孩坐在那里,身子已经冻得僵硬了,手里依然拿着火柴,一束快要烧尽的火柴梗。
“她是想暖和暖和身子。”有人说道。可是却没有人会想到她曾经看见了那么美丽的东西。也没有人会想到,她跟着她的老祖母是在怎样的光辉照耀之下走进新年的快乐中去。
1、师配乐范读
2、看着图听了故事,你想说什么?
3、带着你的理解和感受,谁来读一读这两段文字。
4、读书是幸福的,它让我们受益匪浅,有一个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孩子,她不仅认认真真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还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出示)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一个。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碟,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晚上,我把他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在一块唱那最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请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1、听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
2、这首诗感动着我,你们的发言温暖着我,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五、总结延伸
1.安徒生是世界童话大王,他的童话故事大都是经典很值得一看,你还看过哪些?
2.老师这有他童话全集的一些目录,没看过的抓紧去拜读吧!(出示《安徒生童话全集》图书目录)
3.目录上的省略号表示?
4.安徒生为何能写出这么多生动感人的童话呢?想知道的话,就到他写得自传《真爱,让我如此幸福》中找答案吧!这里的“真爱”,是对书的的真爱,对生活的真爱,更是对童话的真爱。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出示)
人生就是一个童话,我的人生就是一个童话。这个童话充满了流浪的艰辛和执着追求的曲折。我的一生居无定所,我的心灵漂泊无依,童话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
——安徒生
1)指名读。
2)“阿拉丁神灯”听说过吗?
3)推荐看《一千零一夜》。
4)今天,我们在一起分享了最近一段时间的读书心得,同时还走近了安徒生,重温了经典。同学们,你们有收获吗?
5)看来读书确实?(让我们美丽)以后,我们还将感受更多的经典,读更多的书!
蒙氏阅读水的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