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课堂互动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通过写一份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久久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教案篇1
目标
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比较类推,灵活计算从能力
教学及训练
重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仪器
教具
小黑板若干
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札记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略)
2、笔算: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同练。
要求学生说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的注意点。
二、教学新课
1、变题导入
把+变为”x-=“比较有什么变化?
2、补充例题
(1)审题:这道题是几个分数相减?这三个分数的分母是否相同?能不能直接相减?必须先做什么?
(2)学生尝试练习,指名板演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共同订正。
板书: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x-=
=+x=+
=x=
(3)比较: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结果怎么样?
(4)归纳:(略)
3、补充练习:3x-=2x+=
指名板演,其余自练。集体评讲。
四、巩固练习:p121第6题第一列
五、全课小结:(略)
六、布置作业:课作:p122第7题
家作:p121第6题二、三列。
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教案篇2
一 教学内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课
教材第114 一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5 一13 题。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习惯。
三 重点难点
正确、熟练、灵活地应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法则,谁还记得?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回忆并口答。
提问:为什么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
强调: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相加减。
(二)教学实施
1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5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并验算。
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根据等式的什么性质来解的?
2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6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发现规律,然后在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找到下面的规律。
( l )这些分数都是分子是1 的分数。(2 )每道算式中的两个分数的分母是互质的。(3 )计算时,只需将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母相加(减)的结果作分子,就可以速算出得数。
指出:今后遇到这样的题目,可以利用规律口算出结果。
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你能直接说出结果吗?
学生举例,如: + = - =
3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7 题。
请学生先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然后再解答。
4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8 题。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出题,另一人回答,然后交换过来。要求自制卡片中的分数不要超出本单元分数的范围。
5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 题。
让学生先读题,弄懂题意后再动手画。讲评时,请学生说一说思路。
6 .完成教材第115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0 题。
老师先介绍"杨辉三角",再让学生算一算表中每一横行各数的和,概括得出的一串和有什么规律。
出示"杨辉三角"图:
再将表中的'1"都换成" ",看看这个规律还存在吗?换成" "呢?
(学生在教材上填一填,发现规律依然存在。)
7 .完成教材第115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1 题。
学生利用课前调查的数据填表并计算,然后制成条形统计图。
8 .完成教材第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2 题。
学生先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然后用分数加法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可以这样操作:先将4 个苹果平均分给8 个孩子,每人得到4÷8= (个);再将剩下的2 个苹果,平均分给8 个孩子,每人得到2 ÷8 = (个),所以,每个孩子可分得 + = (个)。
9 .完成教材第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 题。
让学生先观察图的特点,想想按什么顺序思考比较简便,请学生先说出思路,再进行计算。
(四)思维训练
1 .在o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三角形每一条边上的三个数相加的和都等于1 。
2 . = + = + + = + + = + + + + + + +
3 .写出两个不同的最简分数,使它们的和是 。你能写出几组?
(五)课堂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我们进一步巩固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我们还探索发现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些特殊情况的计算规律,这个规律是:当两个分数的分子为1 ,分母互质时,它们的结果是用这两个分母的和(差)作分子,用两个分母的乘积作分母。以后,
我们在计算这样的题目时,就可以直接得出结果了。
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教案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长方形白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图书馆购买了一批新图书,其中童话书有3/8,故事书有1/8。童话书和故事书一共占这批图书的几分之几?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结果要注意什么?
2、我们已经学会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在此基础继续学习新的内容。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1。
(2)要求“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实际是求什么?
(3)怎样列式呢?
(4)这道题的算式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分母不同,异分母分数相加)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法。
(5)取出长方形白纸,表示试验田,你能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涂色表示1/2和1/4吗?说说你是怎么折的?你能根据折的情况说说1/2与1/4相加的和是多少吗?你是怎样看出1/2+1/4的得数是3/4的'?把涂色部分看作3/4时,原来的1/2看作了几分之几?
(6)想一想,计算1/2+1/4时,我们要先做什么?小组内互相说说。(通分)通分的目的是什么?(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指出:在计算1/2+1/4时,要先把1/2和1/4通分把它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什么方法计算?(同分母分数计算)按这样的方法,完成例题的填空。
2、出示“种黄瓜的面积比种番茄的面积多几分之几?”。
(1)要求“种黄瓜的面积比种番茄的面积多几分之几?”实际是求什么?
(2)怎样列式呢?
(3)这道算式与前一题有什么不同的呢?(异分母分数减法)补充课题:减法。
(4)说说你打算怎么办?通分的目的是什么?你能试着独立完成吗?并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尝试解题,小组交流。
(5)交流汇报方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试一试。
(1)还有什么其他的要求吗?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汇报方法。指出:一般情况下最后结果都应用最简分数表示。
(3)你是怎样计算1-4/9的?怎样想到把1转化成9/9的?指出:在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可以把1转化成与减数同分母的假分数,再计算。怎样才能知道计算是否正确呢?怎样验算?小组中完成。
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在小组中说说。小结: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验算。
5、完成练一练。
(1)独立完成计算,并验算。
(2)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你觉得有什么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1)按要求涂色,并写出得数。
(2)结合图形说一说为什么?通分母分数相加应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怎样?
2、完成第2题。
(1)独立完成计算。
(2)展示作业,交流评价。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完成第3题。
(1)理解题意。
(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列式计算。
4、完成第4题。
(1)理解题意。
(2)求“从体育馆道少年宫一共有多少千米?“实际是求什么?求“从学校道体育馆比从学校到少年宫近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第3各问题应该怎样想?(1-4/5)
(3)独立完成计算。
5、拓展训练。
()/()-()/()=1/5()/()+()/()=1/4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说说你的体会。
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从1里减去一个或几个真分数的算理和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的验算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掌握从1里减去一个或几个真分数的算理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10;1=12/();1=20/()
1=()/8=11/()=()/100=()/()
2、说说下列各题中把什么数量看作单位“1”,并解释分数的意义:
(1)一堆货物,已经运走5/8。
(2)在一块稻田里插秧,第一天插了全部的11/20。
(3)一批沙子,砌墙用去全部的1/4,修操场用去全部的2/5。填沙坑用去全部的`1/10。
[第(1)、(2)题指名答,第(3)题同桌交流再反馈]
二、引导探究,掌握新知
1、以上面2中的第一小题为例,请学生补问题,并尝试列式计算。
(1)一堆货物,已经运走5/8。------?
(2)学生补上问题,尝试列式计算。
(3)反馈思考过程。
(4)教师点拨强调:在18这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中为什么要把“1”看作8/8,并用圆形纸片演示算理。
(5)设问:你有什么办法检验这个结果是否正确?
(6)学生尝试验算,并谈谈方法。
(7)专项练习。
131716110
说说把“1”看作积分知己。
2、探究连减:把上面2中的第二、三题补上“求剩余”的问题,并列式计算。
(1)学生常识列式计算。
(2)反馈方法。
第二题:1-+7/2020或1-(7/20+11/20)
第三题:1―1/4―2/5―1/10或1―(1/4+2/5+1/10)
教学过程
备 注
(3)质疑:为什么把第二题中的“1”看成20/20,而不把第三题中的“1”看作4/4、5/5或10/10而要看作20/20?
(4)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专项练习:先说说把“1”看作几分之几,再填空并说出结果。
(1)1―1/8―3/8=()/()―()/()―()/()=
(2)1―7/12―1/12=()/()―()/()―()/()=
(3)1―1/4―3/8=()/()―()/()―()/()=
(4)1―1/8―3/10―1/4=()/()―()/()―()/()―()/()=
4、同桌相互出题计算:要求每人出一题,最好是连减。
从所编习题中让学生感知:有些算式能减,有些算式不能减,因为所编的习题不管后面连续减去几个真分数,这些真分数的和必须小于1才能相减。
三、巩固练习
1、选择正确的答案。
(1)1―1/8―3/8=()。
a、1又1/9b、8/9c、1/9
(2)1―1/8―3/10―1/4=()。
a、1/4b、1/3c、1/12
2、应用训练。
(1)一根钢条长1米,截去2/5米,还剩多少米?
(2)果园里计划用一块地的2/5种桃树,1/3种梨树,剩下的种苹果树。种的苹果树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①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②讨论:为什么第一题要写单位名数,第二题则不写?
四、课堂
师生谈话: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2、在解答“1减去真分数”的有关应用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求未知数x:
x+4/15=11-x=5/21x-1/6=515+x=4/5
计算方法学生较易掌握。难点是部分学生尚不能清楚地明白单位“1”和分数的关系,这是分数应用题不同整数应用题的地方。
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教案篇5
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知道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发现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提高运算技能。
3、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答结果并说说计算方法:
2、最后一题你为什么直接不能得出结果?这节课讨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一)不同的分数单位相加减
1、出示四色图
(1)红色部份占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蓝色部份呢?
(2)这两部份共占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你能列式吗?猜一猜:会是几分之几?
(3)你能想方法验证吗?自身拿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画一画,也可以算一算,验证一下到底是几分之几?
(4)小组内交流:
l 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结果的?
l 他人是怎样算的.?
(5)全班汇报:
l 折的思路(一起折一折:先折出1/2,画上红斜线,再折出1/9,展开在其中一份没有颜色的地方画上蓝斜线,观察:两种颜色一共占了几分之几?)
l 画的思路(课件演示)
l 计算:
l 讨论:为什么不直接合并?(分数单位不同,不能合并)怎样解决?(想方法使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再合并)板书:异 (通分) 同
2、讨论:红色部份比蓝色部份多几分之几?你能列式计算吗?算一算
(1)同学计算
(2)折纸验证
3、小结:两个不同的分数单位相加减,不能直接计算,要先通分,再计算。(板书:通分)
(二)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1、出示绿色部份,是几分之几?
2、你能算出红色部份和绿色部份共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吗?先估计一下:是几分之几。
3、独立计算并与同桌交流方法
4、汇报:
(1)是多少?与你的估计一样吗?
(2)怎样算的?你能验证吗?(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课件演示)
(3)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
(4)你有什么结论?(异分母分数相加,不能直接计算,要先通分,再计算)
5、红色部份和绿色部份哪块大?大多少?你能列式计算吗?试一试
6、你能自身写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式题吗?各写一题
7、汇报,选择两题计算
8、总结法则: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拓展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1)
(2)
2、用,,三个分数组成分数加减算式,可以写几个?请你写出来。
3、计算这些算式的结果:
+;+;+;-;-;-
4、填方框:
+=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和是,有哪些填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疑问或新的见解?
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在具体情景中对整数加减法的意义进行迁移,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提高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
2、能熟练掌握并养成最后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1、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刚刚学过有关分数的知识,你能举了分数的例子吗?(学生举例。)
师板书两个分数:看着这两个分数,你能想到哪些有关的分数知识?(学生回答。)
2、师:同学们复习的很全面,咱们再具体做个练习好吗?
幻灯出示复习题。
?此处使用微视频,对孩子们巩固旧知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新课讲授,总结规律:
1、学习例题1:
师:刚才的复习告诉我,大家对分数知识掌握的很好。还记得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对分数的计算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教师板书课题。
a、创设情境,出示题目:
b、出示例题1
师:请说出图上有什么信息?
(1)学生分析读题,列式,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含义。
(2)你能大胆的猜测一下计算结果吗?学生说出得数。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证明得数是正确的。同桌或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
(3)方法展示:
图示法、线段法、数分数单位法。
(4)小结方法: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5)练习:根据刚刚学过的同分母加法计算法则计算,看谁做得快!
?此处使用微视频,学生们可以清晰的理解例题1,引出分数加法的意义,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学习例题2
师:刚刚学习了同分母的加法,接下来我们继续研究同分母的减法。
a、教师板书两个分数:
(1)师:你能用这两个分数编一道减法应用题吗?学生思考并回答。
(2)师:老师也用这两个分数编了一道减法应用题,想看吗?
b、出示例题2:为什么用减法呢?小数减法的含义和整数减法的含义。
(1)请仿照例题1的计算方法计算得数。
(2)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3)练习。
?此处使用微视频,孩子们可以去自主探讨同分母分数相减的规律。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重复播放微视频。】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计算法则吗?
多找学生回答。
四、课堂小结
此处使用微视频,帮助学生回顾梳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教案6篇相关文章:
★ 彩色弦教案6篇
★ 加油鸭教案6篇
★ 中班测量教案6篇
★ 高中功教案6篇
★ 太空教案6篇
★ 中班兔子教案6篇
★ 保护眼睛教案6篇
★ 加油干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