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久久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光与影的幼儿园教案参考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光与影的幼儿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毛线和纸盒进行缠绕编织,尝试两两合作。
2.对毛线和纸盒的缠绕编织方法感兴趣,体验编成围脖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粗毛线、纸巾盒、娃娃、剪??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出示毛线:这是什么?毛线可以做什么?
2.出示纸盒:这是什么?你觉得纸盒可以干什么?
3.今天毛线和纸盒成为了好朋友,他们在一起可以干什么呢?
4.两个好朋友到底能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
二、示范、编织
1.教师示范、讲解(从绕线、编、收尾)。
2.看懂了吗?我们一起说一说编围脖的过程
3.有信心把围脖编成功吗?
4.提要求:
(1)我们每人一个盒子,一个毛线球。
(2)编的时候线不能拉太紧,也不能太松,编围脖时小心盒子上的线掉下来。
5.幼儿编围脖,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三、我给娃娃戴围脖
1.天气越来越冷了,我们看娃娃的.脖子真冷,我们把我们编的围脖送给娃娃好吗?
2.给娃娃戴上自己编的围脖。
3.讲评:你觉得哪个围脖编得最好?为什么?
4.小结:小朋友们编的围脖都很棒呢!娃娃们戴着真暖和,真开心,我替娃娃们谢谢大家。
光与影的幼儿园教案篇2
目标:
1.理解儿歌的内容,感受作品欢快的气氛。
2.感受儿歌的押韵,能够准确的发出姥、闹、浩、摇等的字词。
准备:
按儿歌内容画的指示图。
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昨天是什么节日呀?(元宵节)在元宵节,街上会有好多的花灯卖,你们看见了吗?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花灯,家里买了什么花灯?(我看见过小兔灯、荷花灯、风筝等……)
2.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带来了花灯,它可不跟你们家里的灯笼一样,这个花灯是用语言来表达的,叫“花灯谣”我们来听一听,听听老师为你们带来了哪些花灯?
师:小朋友,老师为你们带来了哪些花灯呀?(西瓜灯、小兔灯、金鱼儿灯、飞机等、火箭灯)
师:那这些漂亮的花灯都是谁做的呢?(姥姥)我们再来听听,究竟是不是姥姥做的啊?看看姥姥把这个花灯送给谁?
师:刚才好多小朋友认真听,现在老师要把这些花灯送给他们。
3.姥姥做的花灯名字叫花灯谣,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吧。
4.小朋友念这首儿歌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5.我们用快乐的语气来念一念。
6.有哪儿小朋友能换一种方式来念这个花灯谣?
师:比如说以这种形式“oo o、oo o”
7.尝试创编儿歌。
师:元宵节你们还见过什么花灯?能把我们儿歌里的花灯改成你喜欢的花灯、见过的花灯。小朋友先自己练练,练好了可以举手说一说。
光与影的幼儿园教案篇3
故事背景:
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要建一个自己的超市。他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物品。老师说:“小朋友们,我们要把这些物品分类摆放倒架上,请你们先将物品纷纷类,并数一数每种物品有多少件,然后统计出每种物品的数量。”老是说完后。小朋友们就忙碌碌起来。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按物体的名称用途和甚至进行分类,初步探索统计方法。
2.是幼儿愿意与同伴交流探索统计的过程和结果。
3.要用儿童过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故事挂图《我们见超市。》;食品,生活用品。玩具,统计表。
学具准备:
几个图形卡片组。玩具。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回忆去超市的经历。
2.教师出示故事挂图《我们见超市。》,讲故事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教师;小朋友们从家里带了了什么物品?
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每种物品有多少件
二,集体活动。
1.创建超市。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超市的构成。
教师:我们要见一个超市需要做哪些准备?
(2)教室引导幼儿用教室里的物品充当超市的货架。收银台。货物。购物筐。
(3)教师引导幼儿摆放物品。
1教师出示各种物品(玩具,生活用品。食品。)引导幼儿辨别。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我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
2.教室引导幼儿投入如何将物品分类摆放。
教师:想想怎么样摆放物品能够合理?让顾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呢。?教师提出分类要求:任意物品的归类摆放要整齐合理。要轻拿轻纺。与同伴商量。相互合作。
3.教师引导幼儿按物品的名称。用途性质进行分类规范。让幼儿尝试在总分类进行子分类。
4.教室组织幼儿观察超市。说一说物品的归放是否合理,为什么?
2.统计。
(1)教室引导幼儿观察超市中摆放的物品。并讨论问题。教师:超市里都有什么物品?
他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呢?该怎样统计呢?
(2)教师提出要求。统计时要认清楚你统计的.是什么物品。数量是多少呢?
(3)教师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1.幼儿自由选择物品进行记录。(记录的方法有幼儿自己决定。)
2.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尝试。想出更合理的统计方法。
3.教师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各自的统计情况。
3.讲述。
(1)教师请部分幼儿讲授自己的统计情况。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验证。
(2)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并想一些更为合理的统计方法。
(3)教师出事统计表。引导幼儿根据统计表进行统计。
三·操作活动。
第一组:教师引导幼儿分类统计玩具柜里的玩具。
第二组:教师引导幼儿分类统计学界中的各种几格形状。
四、延伸活动
1、园内延伸:
(1)教师引导幼儿分类统计班里的各种物品。
(2)教师引导幼儿分类统计幼儿园厨房里的各种食物。
(3)园内完成《操作侧》第47/48页。
2、家庭延伸:
(1)家长引导幼儿在家中分类统计各种物品,例如:衣服、食品等,并帮助家长整理房间。
(2)家庭完成《亲自册》第47/48页。
光与影的幼儿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并拍出3/4拍的强弱弱的节奏特点。
2、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和旋律,学唱歌曲,。
3、了解蜗牛的特征,体验蜗牛快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
鼓、蜗牛ppt、美丽的风景背景、蜗牛房子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了解3,4节奏强弱弱的特点
1、小朋友,听,这是什么声音?(敲打鼓声,咚哒哒,强弱弱,敲四下)
2、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敲鼓并说咚哒哒咚哒哒)
3、现在老师要敲出两种不同的鼓声,你们听一听,有什么不一样?第一种:咚咚咚,敲四下,第二种:咚哒哒,敲四下。
4、告诉我,哪里不一样?(幼儿自由回答)
5、第一种鼓声他的声音大小都是一样的,咚咚咚(敲鼓,并说),第二种鼓声他的声音有的强有的弱,敲鼓并说咚哒哒,强弱弱强弱。那我们把这种第一拍是强拍,后面两拍是弱拍的节奏叫做强弱弱的三拍子。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伸出小手,用小手拍咚哒哒咚哒哒。
6、那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拍出强弱弱的声音呢?你来说。我们学一学。
7、那今天我们就要用这种强弱弱的声音来学习一首歌曲。
二、学唱歌曲
1、学习歌曲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位好朋友,瞧!他是谁?(出示ppt)(小蜗牛)
2、那小蜗牛长得怎么样呀?
3、哦,小蜗牛的背上有一个圆圆的`壳,那这个壳有什么用?(这个壳像房子一样,可以躲在里面,很安全)我是快乐的小蜗牛,呦呦,背着房子去旅游,呦呦。(出示图片贴在卡纸上)
4、它的头上有什么?(触角)
5、那我们给他一个好听的词,叫小犄角。
6、好,现在伸出你的两根小手指,当小蜗牛的小犄角。伸出两只小犄角,呦呦,一边看来一边走。呦呦(出示图片)
7、小蜗牛开心的时候会唱歌,它唱:咿呀而哟,呀咿而哟。我们来学一学。
8、小蜗牛唱的这么开心,那他会回头吗?(不会)
9、小蜗牛说:我从来不回头不回头。
10、老师现在把我们刚才所说话的编成了一首儿歌。你们看,指着图谱念儿歌,要求幼儿一起念)(我是快乐的小蜗牛。)
11、现在我们用三拍子的节奏来年这首儿歌,跟着老师一起念。(边敲鼓边念)
12、老师把这首儿歌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快乐的小蜗牛》,你们听:开始唱,并敲鼓。
13、你喜欢哪句?我们来学一学。(钢琴伴奏,敲鼓)
14、现在老师弹琴,老师大声地唱,你们小声的唱。(弹琴,敲鼓)
15、现在老师轻轻地唱,你们大声地唱。(弹琴,敲鼓)
三、趣味性演唱和表演
1、(出示ppt)现在老师这里有三只蜗牛,一只蜗牛妈妈,两只蜗牛宝宝。蜗牛妈妈这么大,走路的声音应该怎么样?(很响)老师很响的敲下鼓。那蜗牛宝宝这么小,走起路来怎么样?(轻轻地走)所以蜗牛宝宝轻轻地走路没有声音。所以三只蜗牛走路的声音应该是咚——没有声音(边敲鼓边解释,第一拍敲鼓,二三两拍不敲,以前一拍动作延伸后两拍)
2、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三只蜗牛走路的声音,伸出小手,拍手练习咚—的节奏,第一拍拍手,后两拍延续拍手之后的伸展动作),要求有一个老师安排敲鼓。
3、练习完之后,要求小朋友用所学拍手的动作一边唱歌一边拍手,之后也可以拍腿。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拍手唱歌动作,要求有个老师在一旁敲鼓,一个老师弹琴。
4、现在,我邀请小朋友上来做游戏,请五位小朋友上来按咚—哒—哒的节奏敲鼓,其他小朋友来唱小蜗牛的歌曲。请五位小朋友轻轻搬起小椅子面向大家坐好,然后给每个小朋友一个鼓和一根棒。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开始敲鼓,老师在一旁用铃鼓稳定节奏,其他小朋友大声唱歌曲。
5、现在我来当蜗牛妈妈,蜗牛妈妈要带宝贝们出去旅游了。谁愿意上来当蜗牛宝宝?(点5个、10个、全班小朋友上去饶教室一圈)
6、排好队后,老师在前面做咚哒哒有关三拍子节奏的动作,幼儿跟在后面学做,也可以是幼儿自己想的三排节奏的动作。要求一边做动作,一边大声唱歌,坐在位置上的小朋友也一起大声唱歌。(要求有个老师弹琴,有个老师敲鼓)
光与影的幼儿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不受长度的曲直、横竖等形式的影响,感知长度的守恒。
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每人两根一样长的细铁丝、四根一样长的毛线、八根火柴棒。
指导要点:
提出问题:
1.两根铁丝一样长吗?让幼儿比一比、说一说这两根铁丝是不是一样长。
使其中一根铁丝弯曲,另一根铁丝保持原样,改变铁丝的排列位置后,再让幼儿观察并说一说铁丝是不是一样长,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理由。
2.出示两根一样长的毛线,一根伸直,另一根团成一团。提问:这两根毛线是否一样长?你怎么知道它们是不是一样长的?为什么一样长的毛线看起来不一样长?请幼儿自己验证它们是不是一样长。
3.将八根火柴棒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摆出直线和曲线,比较不同排列形式的图是不是一样长,为什么。引导幼儿通过数火柴棒的数量来判断长度。
活动反思
优点:
1、目标制定明确,各环节能围绕活动目标来进行。通过有效策略来突出活动的重点、难点,使活动过程更加顺畅。
2、在活动过程中,关注了幼儿的学习特点,运用多种的策略,循序渐进的活动过程,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游戏中通过实验感知量的守恒,很好地完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
3、从幼儿参与活动的表现上来看,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老师以故事的形式贯穿始终,超市场景的设置,另外课件的巧妙设计与运用,也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4、在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在集体学习的基础上,关注每位幼儿的发展,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尝试。
不足:
相对于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课程设计内容相对单一,不够丰富,略显容易,欠缺难度。
在课程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幼儿理解“量的守恒”,明确守恒的概念。
对幼儿的启发,引导不够,应该在提出更多不同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光与影的幼儿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视频引导孩子认识乱吃的危害。
2.引导幼儿乐于探索、沟通、分享,激发。
3.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处理安全事故的'能力。
活动准备:
视频《五角大楼卡在喉咙里》,每组一小篮图片
照片:
1.被老鼠和苍蝇咬伤的食物
2.过时的食品
3.腐烂和变质的食物
4.假冒伪劣食品
5.不清洁的食物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五角大楼卡在喉咙里》
1.老师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这个小男孩做的对吗?”
2.孩子们互相交谈,讨论“如果他这样做会发生什么?”“你曾经这样做过吗?”
3.教师做适当的总结
二、看这些图片
1.老师问:“你吃过这些东西吗?”
2.引导孩子讨论“为什么我们不能吃这些东西?”
3.教师适宜总结
三、游戏决定对错
1.老师问:“小明,她去幼儿园时,他并没有生病,不得不让她母亲带她医学幼儿园;夏天来了,天气太热了,我喝了饮料,吃了冰淇淋;孩子们拿了一个玻璃球放进嘴里。”
2.老师总结:如果不按时服药,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如果你吃太多冷的食物,对你宝宝的胃不好;如果你把玻璃球放进嘴里,那是很危险的。
四、经营活动
1.让孩子们自由拍照,告诉他们为什么不能吃。
2.教师应观察并引导幼儿相互讨论。
活动反思:
孩子们可以参加这个活动,大胆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认识到乱吃的危害,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光与影的幼儿园教案参考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