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力的教案精选5篇

时间:
Kris
分享
下载本文

结合实际应用的教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实践的教案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久久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人教版物理力的教案精选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物理力的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物理力的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照相机的构造,知道它的成像原理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分析怎样矫正近视眼与远视眼

尝试应用已知的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科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解释有关现象,获得初步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主题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有将科学规律、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要点

1.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2.难点: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三、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以启发式为主,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知识)

四、教具:

普通照相机;视力表;实物投影仪,小气球,眼球模型;眼睛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挂图、投影片;远视眼及其矫正的挂图;度数不同的近视眼镜、远视眼镜;

五、学具:

度数不同的近视眼、远视眼镜(可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凹透镜代替);蜡烛;光具座;凸透镜;火柴(四人/组)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都有一双眼睛,你们能否想象出,人是如何通过眼睛去观察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很多同学都喜欢照相,那么照相机(出示)是怎样给你留下成长的足迹、精彩的瞬间的呢?为了解决你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和研究与照相机、眼睛、眼镜相关的知识。

三、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板书)

(二)展开:

1、实物投影书本照相机,请同学回答出物体可通过镜头(凸透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学生)根据这回忆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且根据同学日常经验得出照相规律:物远,像则近,像越小;物近,像则远,像越大。(板书)

2、我们一起来观察我们眼睛的结构,来解决眼睛为什么能看见物体这个问题。

投影片显示眼睛结构图,并结合生物挂图眼睛成像原理图,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分析,再与照相机比较,最后得出眼球的成像原理:晶状体、角膜等组织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它会聚成像在视网膜上(相当于智能的光屏),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大脑,从而产生视觉。(放映物理教学参考资料光盘中眼睛成像动画)

阅读:电影与视觉暂留(课后请同学做一做)

3、活动1:在黑板上出示视力表,请一位视力好的同学分别站在第一排、第三排、最后一排都能看清同一个e字。

(老师设疑:)用凸透镜使距离不同的物体成像,像(光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会不同。而用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时,在视网膜上都成清晰的像,而眼球大小没有变化,即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不变,这不是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矛盾吗?

(学生看书:)眼睛的调节(课本p.100)

(学生讨论:)是晶状体在改变形状和焦距。(老师用气球模拟)

(老师:)很好,其实眼睛在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在睫状体的作用下,改变厚薄,从而改变了眼睛晶状体的焦距(即调焦)。请大家用桌面上的几个凸透镜和带来的水透镜(盛有水的透明塑料袋),实际感受一下晶状体的厚薄与焦距关系,以及如何调焦。

(学生活动:)讨论出凸透镜厚焦距短,凸透镜薄焦距长

(师:)远眺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较薄,焦距较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近观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较厚,焦距较短,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又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动画模拟眼睛在看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都成清晰的像。)

4、学生活动2:请班里所有视力不好的同学分两次看视力表中较小的e字(一次摘掉眼镜,一次戴上眼镜)谈谈有什么感觉(生:一次模糊,一次清晰)

(师:)那么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中学生)和远视(老年人),是怎样形成的呢?(生讨论出:)主要是由于晶状体的调节功能不好引起的。

(师:)很好,我们是怎样去矫正的呢?这个问题我请你们结合书本自学并实验,大家先个人自学两分钟,然后用度数不同的眼镜(应作好标记,并告诉学生度数越大焦距越短,光线折射时偏折越多,度数不同的眼镜也可以用光具座上的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凹透镜代替。)小组按照实验活动4.4视力的矫正边实验边讨论。

活动3(分组):学生先独立自学,后小组实验、讨论、填表;教师巡堂指导。)

戴近视镜1(度数小的)不戴近视镜1戴近视镜2(度数大的)不戴近视镜2戴远视镜1(度数小的)不戴远视镜1戴远视镜2(度数小的)不戴远视镜2

清晰像与透镜的距离(cm)

相差(cm)

结论

(作用)

在学生自学和实验差不多的时候,请学生交流反馈一下活动后的结果,及时讲解并给与提出问题的机会。再用多媒体动画播放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统一学生的认识: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它的作用是将光发散,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从而将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它的作用是将光会聚,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前移,从而将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板书)

(师:)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当给凸透镜(眼睛)戴上和拿下度数大小不同的镜片时,两次成清晰像时光屏移过的距离是一样的吗?

(生:)不同,镜片度数越大,两次成清晰像时光屏移过的距离越大,说明光线折射时偏折越多,也说明晶状体自身的调节功能越差,视力越差。

(师:)非常好,我再简单介绍眼镜的度数计算方法(度数=100/f)f是焦距,单位用米(m)。请同学算一算200度的眼镜的焦距:f=?(生齐答:0.5m)

(师:)这节课我们结合实验,研究了眼睛和眼镜的问题,大家学得很投入。我出几个思考题检查一下大家,大家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其他同学交流讨论。

5活动4:教师出示课堂思考题;学生思考、小组交流讨论。(附后)

6、师生一起作课堂小结

7、学生活动5:放眼保健操乐曲,请同学边做操边回顾和思考本节知识。

8、课后作业:

1、做书上的视觉暂留小制作:笼中鸟,比比谁做得好。

2、谁不希望自己拥有一双明澈的眼睛?爱护眼睛,远离近视,是我们健康用眼

主题。请你写一篇200字的小文章谈谈近视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近视?

3、保护学生的视力,有些地方要求学生用的书籍、资料、练习本不再用白色纸张

而是用特定的淡黄色纸张,请你谈谈你的感觉,并在课后查阅有关资料,弄清其中的道理。

4、人类有许多东西是仿照动植物的一些特性而制造出来的(即仿生学)。就是利用

眼睛的调焦特性,人们制造出调焦照相机和摄像机,请你查阅有关资料谈谈它们的优点。

附课堂练习:

(1)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a、正立、缩小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虚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

(2)有两个同学都是近视眼,甲视力0.4,乙视力0.8,他们眼睛的晶状体有什么不同?他们要矫正视力,佩戴的近视眼镜有什么不同?眼睛度数谁高?度数高说明什么?医学上可以采取激光的方法医治近视眼,你猜猜这种从物理的角度是做什么?

(3)f=1m的近视眼镜,它的度数是多少?

人教版物理力的教案篇2

一、学期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物理技能的能力因素与非能力因素等的协调发展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6.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合作能力 7.培养学生的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高尚品质

二、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中三年级六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学生共计68人,男女比例基本在1比1上。经过初二一年的学习,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定的基础,大多物理生已经掌握了学习物理的方法,但是从整体看,总体水平较低,优等生不多,而后进生不少。好中差等次明显。

好的学生像李国美、李庆、李晓静、帐维民等,学习认真刻苦,自己肯下功夫,成绩突出。

各班中中等学生占绝大多数,学习既不急,又不慢,这一部分学生要多注意,多提问,课后多督促。

相当差的学生各班都在68人,对于这一部分学生要多注意,并且组成后进生档案,适时进行后进生辅导,使他们不掉队不落伍。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内容为初中物理第11章至第17章共7章的内容,分为7个单元,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从水之旅谈起。讲述六种物态变化及其特点,内容不是很多,但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

第二单元:内能与热机。主要讲述温度、内能、物质的比热容及其计算,内能的利用,热机及其效率

第三单元:了解电路。主要讲述电荷、电流、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及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第四单元:探究电路。主要讲述欧姆定律及其家庭用电常识 第五单元:电功及电功率。讲述内容有电功、电功的计算、电功率、电功率的计算以及测量电功率的方法

第六单元:电流的磁场。主要讲述磁场、电流的磁场、电动机等 第七单元:电从哪里来。主要讲述电磁感应及电能的输送 重点:六种物态变化、比热容的计算、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的测量及计算、欧姆定律及计算、电功,电功率的计算、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原理等

难点:比热容的计算、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的测量及计算、欧姆定律及计算、电功,电功率的计算、电磁感应

四、教科研活动及其安排

1.教学研究重点:密度、浮力、压强、功率 2.教研专题:自主探究性学习 3.集体备课安排(略)

4.公开课安排:4.2欧姆定律 五、教学措施、教学进度和时间安排

(一)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

2.充分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3.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4.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6.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7.发展智力因素,开发非智力因素。

人教版物理力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过程和方法

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宇宙的信息。

探索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重、难点:

1、 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

2、 分析解释有关现象。

3、 知道颜色、颜料之迷。

教学器材:

激光源、玻璃杯、水、烟雾、三棱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例如:阳光、日光灯、电视等。

②学生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

进行新课: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例如:学生举例

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几种类型?

(1)、自然光源

(2)、人造光源

2、探究:光的传播

演示试验①:图片阳光穿过树林

演示试验②:激光在水中穿过

演示试验③:激光在烟雾中穿过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影、排队、射击、日食、月食

(可以让学生先讨论,部分现象要解释)

3、光的速度:

讨论:光有没有速度?

(有,非常大)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 c=3108m/s,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利用对比说明:34页图示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

4、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世界

问答:

(1)我们为什么看到了古老的世界?

(2)什么是光年?它是什么物理量?

5、颜色:

(1)、试验:光的色散说明什么问题?

结论: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后会变成其他颜色。不同颜色的光分散的过程叫光的色散。

(2)、颜色之迷: 不透明物体:

透明物体: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 完成物理套餐内容。

2、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本节课在怎样显示光路、光的传播上采用了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课堂反应比较好,以后应加强这方面的探究。在需要较多时间的课时上,不要只顾进度,要避免出现学生的滞后情况。

人教版物理力的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为水平,只在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3、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并且这两个运动互不影响。

4、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对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推理归纳

四、教学用具:

平抛运动演示仪、多媒体及课件

五、教学过程

引入:粉笔头从桌面边缘水平飞出,观察粉笔头在空中做什么运动,这种运动具有什么特点,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一)平抛运动

1、定义: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举例:用力打一下桌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离开桌面,小球所做的运动就是平抛运动,并且我们看见它做的是曲线运动。

分析:平抛运动为什么是曲线运动?(因为物体受到与速度方向成角度的重力作用)

2、平抛运动的特点

(1)从受力情况看:

竖直的重力与速度方向有夹角,作曲线运动。

b.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是匀速运动,速度为v0。

c.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没有初速度,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是自由落体运动。

总结: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0,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等于g

(二)、实验验证:

?演示实验】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时,a球向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而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

现象:越用力打击金属片,a球的水平速度也越大;无论a球的初速度多大,它总是与b球同时落地。

(2)、用课件模拟课本图5—16的实验。

结果分析: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

并不影响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而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的,且不受竖直方向的运动的影响。

(3)、利用频闪照相更精细地研究平抛运动,其照片如课本图5—17所示

可以看出,两球在竖直方向上,经过相等的时间,落到相同的高度,即在竖直方向上都是自由落体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可以看出,通过相等的时间前进的距离相同,既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的。由此说明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是同时、独立进行的,竖直方向的运动与水平方向的运动互不影响。

(三)、平抛运动的规律

1、抛出后t秒末的速度

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v0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则

水平分速度:vx=v0

竖直分速度:vy=gt

合速度:

2、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一时刻t的位置坐标

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v0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则

水平位移:x=v0t

竖直位移:

合位移:

运用该公式我们可以求得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坐标并找到物体所在的位置,然后用平滑曲线把这些点连起来,就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这个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四)例题分析

例1.如图(结合课件),树枝上的一只松鼠看到一个猎人正用枪对准它,为了逃脱即将来临的厄运,它想让自己落到地面上逃走。但是就在它掉离树枝的瞬间子弹恰好射出枪口,问松鼠能逃脱厄运吗?

答:不能。因子弹和松鼠在竖直方向都是自由落体运动,竖直方向的位移总是相同的,所以只要在子弹的射程内,就一定能射中松鼠,松鼠在劫难逃。

例2.一艘敌舰正以v1=12m/s的速度逃跑,飞机在320m高空以v2=105m/s的速度同向追击。为击中敌舰,应提前投弹。求飞机投弹时,沿水平方向它与敌舰之间的距离多大?若投弹后飞机仍以原速度飞行,在炸弹击中敌舰时,飞机与敌舰的位置关系如何?

解:用多媒体模拟题目所述的物理情景

让学生对照课本上的例题解答——书写解题过程。

飞机投弹时,沿水平方向它与敌舰之间的距离位744m,由于飞机和炸弹在水平方向的速度相等,所以在炸弹击中敌舰时飞机在敌舰正上方。

(五)、课堂练习

1、讨论:练习三(1)(2)(3)

2、从高空水平方向飞行的飞机上,每隔1分钟投一包货物,则空中下落的许多包货物和飞机的连线是

a.倾斜直线

b.竖直直线

c.平滑曲线

d.抛物线

?b】

3、平抛一物体,当抛出1秒后它的速度与水平方向成45o角,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60o角。( g取10 m/s2 )

(1)求物体的初速度;

(2)物体下落的高度。(答案:v0=10m/s h=15m )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1、什么是平抛运动

2、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3、平抛运动的规律

六、课外作业:

人教版物理力的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

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

3.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人体的输出功率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通过资料认识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实际应用的重要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测量活动的组织安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2.进一步形成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在学习机械功之后,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功这个物理量。功率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后续学习电功率等知识的基础。

教科书通过对生活、生产实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要求学生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对功率概念的认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功率与功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相似,学生在学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容易进行知识的正迁移,所以,可以结合实例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与记忆,也可以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对功率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

与速度、密度和压强的定义方法相同,功率也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教学中通过人上楼的实例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做相同的功,用时不同,引出做功快慢的问题,为功率概念的提出做铺垫。类比速度是表征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做功的快慢取决于相同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因此新概念的引入需要用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来完成,它的大小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磅秤、秒表、刻度尺等。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问题:小明的教室在五楼,通常上楼需要1.5min,一次他跑步上楼只用了40s,请问:(1)小明在两种情况下,做的功是否相同?

(2)你认为这两种上楼做功方法,从物理的角度思考有什么不同?

人们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机械来做功,这与人力直接做功或畜力做功,在完成的快慢方面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

为了描述做功的快慢,需要引进一个新的物理量──功率。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所举事例可能有:

人上高楼(如16层楼)时,乘电梯比走路要快得多;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得多;挖土机与人,要完成相同的挖土任务,人花的时间要长得多;从水井里提水,使用抽水机比人工要快得多。

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增强了生活与物理的联系。

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新课教学(30分钟)

一、功率概念的引入

回忆以前我们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启发同学们思考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

用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来类比,讲述功率的定义:

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功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公式:功率=功/时间

如果用w表示功,t表示时间,p表示功率,则可以把上式写成p=w/t(板书)

思考:类比速度的单位,功率的单位应该是什么?

j/s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用字母w表示,是为了纪念英国的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1w=1j/s

在工程技术中,功率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瓦(kw)、兆瓦(mw),它们与瓦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

换算关系:1kw=103w 1mw=106w

练习:结合速度的定义、计算和单位,完成下列表格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定义

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

计算公式

单位

m/s km/h

介绍一些常见物体的功率,记住人平时骑自行车的功率约为60~80w。

例题: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c.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d.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速度单位是距离单位与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是m/s。功率的单位应该是功的单位与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应该是j/s。

学生积极思考,完成表格。

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功和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物体做的功多,但做功用的时间较长,功率不一定大,a错。物体做功时间短,但做的功太小,功率也不一定大,b错。物体做功越快,其含义是做相等的功用的时间短,或相等时间内做的功多,所以功率越大,c正确。物体做功时间长,而做的功如果太少,功率反而越小。

运用类比,从科学方法角度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对类比法和比值定义法有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研究类似问题提供方法上的帮助。

让学生区别做功快慢与做功多少,明白功和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功率的测量

上课铃响了,你和你的同伴都从一楼爬到了四楼,你们俩的功率谁的大?如何测量你们爬楼的功率?

思考:(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才能测出人的功率?(在学校里,人爬楼的高度通常可以利用一阶台阶的高度×台阶数进行测量)。

(2)所需要的测量工具是什么?

(3)计算功率的表达式是怎样的?

(4)设计出记录表格

实验次数

重力g/n

台阶数n

一级台阶高度h/m

时间t/s

功率p/w

与同学合作,测量在不同情况下人的功率。

想一想:还有哪些简便的方法可以测出人的功率?(如跳绳、俯卧撑等)。

指导学生推导计算功率的另一公式:

由 和 可得

指出 对解决车、船的速度、功率、牵引力的问题较为方便。

计算时注意“f”的单位是n,“v”的单位是m/s,此时“p”的单位才是w。

公式 说明,当发动机的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当需要较大的牵引力时,要减小其行进的速度。汽车爬坡时,司机采取的换挡减速的办法,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

例题:一辆小轿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隧道,若该小轿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为6000n,求:(1)小轿车发动机的功率为多少?

(2)5秒内发动机所做的功为多少?

练习:一辆功率为45kw的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30km,求汽车受到的阻力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需要测量人的重力或质量g、一级台阶的高度h、跳过的台阶数n、所用的时间t。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磅秤、秒表、刻度尺。计算功率的表达式是

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并将数据记录于表格中。

学生听讲并练习。

通过估测人体登楼的功率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会用公式 解决简单的问题。

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人教版物理力的教案精选5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数学3年级下册教案7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7篇

一年级人教版上册音乐教案7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最新6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6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7篇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6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物理力的教案精选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5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