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定教案时,教师应考虑到课程的整体结构,以便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和进度,教案的设计要围绕学生的需求展开,以便在实际教学中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以下是久久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游子吟》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游子吟》教案篇1
教学理念本课是略读课文,预案的设计努力倡导让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懂文本,通过说话、朗读等方式,感悟出故事包含着的深刻的人文内涵,使学生润物细无声地受到语言的训练、情感的熏染。
教学目标
在反复诵读文本、对比两份账单中进行说话、朗读训练,并感悟到亲情的无私、无价,让学生懂得亲人之间的爱是弥足珍贵而不求回报的。教学准备《游子吟》课件和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渲染亲情。
(一)轻放歌曲,进入氛围。
(二)欣赏图片,感受亲情。看着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二、解读古诗,引入教学。
(一)看图片,猜诗名。这幅图画的是哪首古诗?
(二)读古诗,解大意。慈祥的母亲在孩子即将远行的时候,忍着内心的悲伤一针一线为儿子缝制衣服,把对儿子的叮咛和希望也密密实实地缝在了里面。一方面生怕他受冻着凉,一方面又担心他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母亲的这份慈爱和关怀,真不是我们微小的心意所能报答的。
(三)围绕报字引入新课。诗中的报是什么意思?还有一个和报有关的词(板书报酬),什么意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报酬的故事。
三、初读课文,初知账单。
自由读课文,想想文中讲到了几份账单?分别是谁写的?账单中分别写了什么?围绕账单,质疑解惑。
(一)细读账单,大胆质疑。
1.彼得为什么要写这份账单?妈妈呢?
2.两份账单有什么不同?
3.妈妈读了彼得的账单后为什么什么话也没有说?
4.彼得读了妈妈的账单后会想到些什么?
5.从这两份账单中我们明白了什么?(根据学情生成板书)
(二)自主解惑,交流探讨。
(引导学生理解两份账单的不同:内容不同、时间不同、报酬不同。)
(以上这两个环节根据学情当堂生成)。
(随机穿插:小彼得读着读着,想起了,感到羞愧万分。)
四、诵读品析,感悟羞愧。
(一)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彼得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万分?品读最后一段。
(二)看课文插图,配画外音读第七段。
五、拓展题意,升华内涵。
我们相信,这一份充满宽容、怜惜、关怀、挚爱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亲情,会像缓缓流淌的小溪,永不停息地、默默无语地陪伴着小彼得一天天长大。(如果时间能在这时定格,将是一种伟大的永恒。)所以说这还是一份()的账单。(板书:一份账单万分羞愧无价亲情)
彼得把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他也一定会把这个关于报酬的故事永远珍藏在心里,我们也一样。用这个故事来告诉自己:亲情是无私无价的、不求回报的。
六、小结升华。
同学们,因为有了父母爱的滋养,我们的生命之树才会如此亭亭如盖、充满生机;因为有了我们情的温暖,父母的生命之树才会更加枝繁叶茂、永葆青春。那么,就让我们和父母一起永远手牵着手,肩并着肩,在清澈如水、纯洁如雪、博大如海的亲情的养护下互相温暖着、扶持着,健康快乐地走在有阳光普照、也有风雨侵袭的漫漫人生路上。
七、课堂延伸。
1.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生命比作一棵树,为了这棵生命之树的茁壮成长,我们的父母倾尽了心血、付尽了辛劳。在你的成长中也一定留下了父母对你爱的痕迹。(交流照片、贺卡、信件、及其他物品。)
2.如果把父母的生命也比作一棵树,虽然现在这棵树正当壮年,枝繁叶茂,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会渐渐枯萎、老去。它同样需要你们的关心、爱护,在你和父母相处的十年中,有没有留下你对父母爱的痕迹呢?(交流。)
3.看着这两棵装盛着不同份量的爱的树,你想到了什么?
《游子吟》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代表作,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写了一位母亲为他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情景,诗人紧紧抓住“密密缝”这样的具体动作和母亲“意恐迟迟归”的心理进行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护、担忧、祝愿和希望。而后两句诗人用“寸草”和“三春晖”分别比喻儿子和母爱,形象、贴切,既赞颂了春晖般的母爱,又寄托了儿女感激母亲,想报答母爱的赤子之情,是一首抒写慈母深情,表达儿女孝义的经典之作。
学情分析:
这次授课选用的是是五年级学生,他们通过课外积累,对这首古诗已非常熟悉。但真正地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情感还不够彻底。其次,正确、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另外,五年级学生的读写结合的训练和语言思维训练已成为重点,所以,虽然学生是陌生的,但我还是尽最大可能地去抓住课堂生成,以便于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对诗意、诗情的领悟,对语言思维的拓展。
资源利用:
多媒体及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出诗韵、诗情。
3、领悟母子亲情,懂得如何回报母亲。
教学重难点:
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慈母深情和游子想报答母爱的赤子之心。
教学方法:
“读中悟意、读中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都知道哪些关于母爱的故事和呢?
2.揭题解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和母爱有关的古诗——《游子吟》。(大屏幕)这是唐代一位著名的诗人孟郊的代表作,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课题。(板书课题)(相机订正“吟”的读音和书写)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交流后小结。大屏幕出示)像这样的诗歌还有——《暮江吟》《石灰吟》。
?设计意图:】以母爱的故事和引入课题,唤醒学生已有的学习积累,激发兴趣;立足字词,理解题意,了解“吟”这一诗体。
二、读好节奏,品味诗韵
过渡:这首《游子吟》要吟诵给谁呢?诗中又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试着读一读,划一划诗歌的节奏。(范读。大屏幕出示)
1.谁来按照你画好的节奏读一读。(指名读,大屏幕出示,齐读)
2.古诗不仅有节奏,还特别讲究韵律,也就是平声和仄声。(大屏幕)一般来说,现代汉语里的一声和二声就是平声,要读得长而响;三声和四声就是仄声,要读得轻而短。我们可以用短横线标注平声,用短竖线标注仄声。(大屏幕)试着在第二句的下面标一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引读,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节奏和韵律是读好古诗很重要的因素,引入平仄知识,通过范读、引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熟悉,也指导学生读好古诗,并由此举一反三,掌握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三、领悟诗意,品味诗情
(一)读中悟意
1.诗中写了几个人物?(画出来,交流。板书:慈母——游子)慈母在为游子做什么?她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交流,小结,板书:密密缝)
2.她为什么要为儿子缝衣,还要“密密缝”呢?(交流,板书:恐迟归)
3.一个“缝”字写出了慈母的——(动作),一个“恐”字又写出了慈母的——(心理)
4.既然担心儿子迟迟不归,为何还要给他密密缝衣?这不是很矛盾吗?(大屏幕,补充介绍孟郊身世)
5.此时,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就要分离,母亲仅仅是在担心儿子迟归吗?(大屏幕,引导体会,交流)
6.面对这样一位慈母,游子又有怎样的`担忧呢?他在“恐”什么?(引导体会,交流)
7.这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而儿子也同样对独守家门的老母亲牵肠挂肚呀!请大家再来读读前四句,用心体会这母子之间浓浓的深情。(交流感受,指名读,点评、指导)
8.(大屏幕)诗人临行之际,母亲在为他缝制衣服,这一针一线凝结着深深的母爱。她把对儿子的——缝进了衣服,她把对儿子的——缝进了衣服,她还把对儿子的——也缝进了衣服。
(二)读中悟情
1.此时此刻,诗人内心一定是百感交集。他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请大家大声地读出来。
2.谁来说说对这两句的理解。(交流,相机引导、点拨)
3.是啊,诗人即将远行,这一去遥遥无期,不知何时才能和母亲团聚。他回忆起母亲为他做的点点滴滴,由感而发,以“寸草”自喻,把母爱比作“三春晖”,发出了“寸草心”难报“三春晖”的感慨。(板书)其实,这普天下的儿女有哪一个能报答得了深深的母爱呢?当我们回想起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会吟诵起——;当我们回想起父母不辞辛劳地为我们洗衣做饭,我们会吟诵起——;当我们回想起父母不分昼夜地照顾生病的我们,我们会吟诵起——;当我们回想起父母耐心细致地教育我们,我们也会吟诵起——(引读)于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成为了千古传诵的经典名句。
4.体味情感: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交流)
5.再读古诗,读出诗情:谁来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6.点拨、指导。
?设计意图:】紧扣诗中关键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借助想象,通过铺陈、引读,加深对诗意的品味和体会,为领悟诗情做好铺垫。通过指导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进一步加深对诗人所表达情感的体会。
四、读写结合,情感交融
1.体会了这首诗的情感之后,谁能试着把自己当作诗人用“母亲啊,母亲”开头,写几句话。也可以把自己当作母亲,以“儿子呀,儿子”开头写几句话。
2.生写,教师巡回指导。
3.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在体会诗情的基础上,进行读写训练,使文本情感和学生情感产生共鸣,形成交融,加深对文本的领悟,也强化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语言表达。
五、拓展补充,延伸文本
1.说说生活中母爱的例子。
2.诵读关于母爱的诗歌。(大屏幕)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借助类文映照,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语文积累。
六、回顾全诗,引发思考
母爱就是这样,在细微处彰显着伟大。《游子吟》是诗人孟郊写给母亲的诗歌,表达的不仅仅是他自己的心声。我们从这首诗中体会到的仅仅是一位慈母的深情吗?作为儿女我们又该怎样回报这伟大的母爱呢?通过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对“亲情”这一话题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也相信你们一定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这种思考和认识。让我们再来轻轻地诵读这首歌颂母爱的经典诗作——《游子吟》。
?设计意图:】以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结课,课内延伸至课外,学习延伸至生活,以达到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启发性的课后作业灵活地给学生创造空间,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板书设计: 游子吟
(密密)缝 恐(迟归)
慈母 ——————— 游子
(难报)
三春晖 ——— 寸草心
?设计意图:】关键字词和符号相结合,构成心形图案,既梳理文本重点,凸显文本内涵,又体现思维的延伸,给人以思考和启示。
《游子吟》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古诗《游子吟》,并能随音乐诵读表演。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懂得感恩父母。
3.能简单复述古诗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大胆参与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古诗《游子吟》,并能随音乐诵读表演。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游子吟》、录音磁带配乐古诗《游子吟》,视频韵律操《游子吟》。
活动过程
一、听古诗《游子吟》
1.教师:小朋友,爸爸妈妈爱你们吗?(爱!)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诗人的妈妈也很爱这位诗人,有一次这位诗人就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做官了,听听看他妈妈是怎样做的?
2.教师播发录音磁带配乐古诗《游子吟》,连续播发两遍。
幼儿一边听教师播放古诗《游子吟》,一边翻阅幼儿用书《游子吟》。
3.讨论。
教师:这首诗好听吗?书上的这幅画已表达出了这首诗的意思,请你们想一想,这首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幼儿讲自己看到的图画)
二、欣赏古诗《游子吟》
1.教师给幼儿解释欣赏古诗《游子吟》的意思。
2.让幼儿再听一遍古诗《游子吟》的录音。
3.请个别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古诗《游子吟》。
4.请幼儿说一说父母做的一些关爱自己的事情。
5.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爱父母,引导幼儿懂得感恩。
三、演一演
1.教师播发事前准备好的视频韵律操《游子吟》,和幼儿一起学唱表演,教师指导。
2.请部分学得好的幼儿尝试上台表演。
附录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比较成功,也很欣慰,并有所收获和思考:
1.课前准备全面、充分是上好课的必备环节。以前我的目标意识不强,上课时针对性也不强,加上教学方法平淡无奇,很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所以备课时目标要具体明确,切合实际,采用幼儿感兴趣、易于接受方式方法,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2.这节课中幼儿最大的兴趣点是随着视频边唱边做韵律操,真是学得有模有样!是呀,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在唱唱跳跳中认识事物,这也是音乐能让人快乐、使人情感和气质得到熏陶的最大特点。
3.教师的语言很重要,既要富于童趣,又要具体、生动、活泼,低龄化,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起幼儿的求知欲。
4.课堂常规很重要,这是我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次课中由于我采用听录音、学做韵律操等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力,次序才不显太混乱。所以今后要加强课堂常规训练。
5.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我今后的.目标是加强研读有关一线教师实践经验的书籍,加强提高普通话水平。
幼儿百科:《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此诗情感真挚自然,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游子吟》教案篇4
活动目标:1、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懂得感恩父母。
2、欣赏古诗,学习有感情、又起伏的吟诗。
3、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随音乐进行艺术表演。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图片 一体机课件 贴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带领幼儿唱儿歌《我爱好妈妈》。
2、向幼儿提出问题“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吗?”“你们为什么爱妈妈呢”?
老师总结:因我们的妈妈爱我们,所以我们也爱妈妈。
二、活动展开
1、结合图片,了解原文大意。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故事的主人公——孟郊 孟郊是一个非常喜欢旅游的人,所以人们都喜欢把他叫做游子。有一次,孟郊听说东北的长白山下雪了,于是他打算第二天就去东北旅游。孟郊的妈妈听说东北可冷了,于是她就拿起针线,开始给孟郊做起了衣服。孟郊看见妈妈把衣服缝得特别特别的密。便问妈妈“妈妈你为何把衣服缝得这么密呀?”妈妈说:“妈妈担心你在外面的时间太长,衣服坏的快。所以把衣服缝得密一些,衣服便会结实一些。这样你可以多穿一段时间。”孟郊听了妈妈的话,眼泪都快流出来了。他想:妈妈对我的爱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伟大。而我就像是一颗小草。怎么做也报答不了妈妈对我的恩情。孟郊还把他和妈妈的故事写成了一首诗。他要让所有的`小朋友知道,我们的妈妈永远都是最爱我们的。而我们也一定要好好地爱我们的妈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孟郊写的这首《游子吟》
展??
2.打开多媒体,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3.学读古诗。
(1)师:现在老师要把这首诗教给我们的小朋友。——打开原文图片,老师划指(教棍)教读古诗原文。(向幼儿强调原文情感,师:孟郊舍得离开自己的妈妈?当孟郊快要离开妈妈时,他的心情是很所以我们读古诗的时候要用悲伤的语气来读哦。)
(2)结合肢体动作,老师再次教读古诗二遍。(不要忘记标题和作者)
4.朗读游戏
师:通过诗歌我们都知道了,妈妈为了我们很辛苦。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报答妈妈对我们的恩情呢?(引导幼儿回答:给妈妈锤锤背,揉揉肩)
游戏一:给妈妈捶捶背
玩法:全体幼儿先把椅子向后退。请小女生来当妈妈,小女生搬起椅子小脚丫上坐一排。小男生当孩子。站在小女生的后面给“妈妈捶背”。(大家一起边念原文,边游戏) 游戏二:给妈妈揉揉肩。
小女生和小男生互换,小女生当宝宝,给“妈妈揉揉肩”。
5.阅读
为幼儿发放古诗课本,幼儿用手指读。教师发放奖励贴纸。激励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三、总结,结束。
师:今天我们通过古诗《游子吟》的故事。体会到了妈妈对我们的爱。所以我们小朋友在家时,一定要听妈妈的话,体贴妈妈。做一个孝顺妈妈的好孩子。今天晚上回到家,大家不要忘记把这首《游子吟》念给我们的妈妈听。老师还要给大家布置一个家庭作业:晚上回家为妈妈洗一次脚。并对妈妈说:“妈妈辛苦了!妈妈我爱你!”
中班古诗《游子吟》教学教案 —王青莲 活动名称:《游子吟》 活动目标:1、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懂得感恩父母。 2、欣赏古诗,学习有感情、又起伏的吟诗。 3、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随音乐进行艺术表演。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图片 一体机课…
让作文音像教材进入课堂_ 作文音像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内容。如《家访》、《烈士纪念碑前》等,分别由3-4幅画面的投影片和音乐组成,学生看了后感到有题材可写,教师也感到有内容可教,减少了学生写作时选材的难度,明显地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2.增强形…
标识设计-设计你我的生活 生活离不开设计、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一个简单易懂的标识标牌会给人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 标识设计和景观设计在本质上其实是相通的,都是在设计人的生活,它可以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喜欢旅游的人常常会有…
和解剂中成药,具有疏泄调和作用,以舒畅气机调和脏腑,治疗少阳病或肝脾、肠胃不和等证。 理气剂中成药具有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治疗气病。气分病包括气虚、气滞、气逆三方面。气虚宜补气,气滞宜行气,气逆宜降气(补气在补益剂中论述)。行气以调…
《游子吟》教案篇5
教养目标:
1、理解诗意,能说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2、能感情朗诵,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育目标:
1、感受诗人的情感,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2、感受诗人对伟母爱的歌颂,陶冶纯洁高尚的情感。
发展目标:
1、通过学习,提高学习古诗的能力,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想象能力和听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通过读懂诗句,体会作者对母爱的颂扬,并结合生活实际谈母爱。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情导入
1、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而古诗以它的意境深远、含义深刻、琅琅上口的独特艺术魅力迎得了人们喜爱。无数才情横溢的文人诗客更是以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出无名篇,更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名句。谁能背背你喜欢的诗篇呢?
2、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诗篇或片段。
二、回顾学法
1、学习古诗前,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学习的方法。
2、出示学法:
(1)一拆:把诗句拆成一个个独立的词。
(2)二释:采用换词、扩词的方法来解拆出的词语
(3)三理:有些诗句因压韵、平仄等需要,采用了倒装句式,因此翻译时要适当调换词序、句序。
(4)补连:由于古诗语言有凝练和跳跃性大的特点,翻译时在诗句的词与词或句与句之间适当增加一些成分,使诗句的意思连贯起来。
3、小结:我们欣赏诗的语言美、意境深刻,就必须学会运用这四种自学方法来读通、读懂古诗。
三、新授
1、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根据预习的情况对古诗质疑。
介绍时代背景: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3)范读诗文。
(4)学生练读,粗知大意。
2、解字词,悟诗意。
(1)回忆学习方法。(拆、释、理、补连)
(2)自学一~四行诗句。
a学生用“拆、释、理、补连”的方法进行自学。
b小组自学讨论、交流。
c质疑。
(3)反复诵读加深理解,并在读的过程中在脑海里想象画面。
(4)感情诵读,小组读、赛读、评读。
(5)迁移学法,自学五、六行诗句。
a小组交流自学。
b学生汇报。
理解两行诗句的含义,再说说抓住哪些关键词来理解?
c此时,你的脑海中会呈现出母亲关爱你们的一幕幕吗?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品读五、六行诗句。(赛读、评度、小组读)
3、连句意、明诗意。
(1)边诵读,边把诗句意思串联起来。
(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诗意。
4、想诗境、悟诗情。
反复吟诵,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对伟大母爱的赞颂。
5、诵诗文、入意境。
6、感情背诵。
四、想象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子女缝制衣服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教学反思:
?游子吟》一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所作。这首诗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通俗易懂,历来被人们所广泛传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丰富古诗积累。了解诗歌大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慈母的孝心,感受诗人热爱母亲的真挚感情。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训练,教学中渗透了“母爱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课堂中,我逐步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分句品读,随机搭建朗读擂台,调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客观地相互评价,使得学生朗读情深意切,十分投入。
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本节课的朗读中都能有所进步,或有新的收获,我很中肯的给每个人以不同的评价,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帮助,朗读指导的效果立竿见影。随着对诗句的感悟,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的体验不仅使他们感悟了教材,促进了朗读,而且丰富了教材的内涵,是对教材的'提升和发展。
二、开发学生资源,培养学生想象练笔。
为了拓展学习,丰富古诗课堂内容,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安排了一个“小练笔”环节,让学生写一个表现游子即将远行,母亲在微弱的灯光下为儿子缝衣服的情景片段。在这个环节里,我也关注了不同层面上的学生写作的差异,对三个个别学生降低了练笔要求,并给予鼓励和指导,使学生们的练笔落得更实。
但是由于教学中间“解读诗句”的环节松散,使后边的“练笔”时间略显不足,部分学生没能完成写作,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练笔后的交流。另外,教学中板书不及时,自身的教学基本功亟待提高。
《游子吟》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学习按照古诗的韵律、节奏朗诵。
(2)让幼儿通过朗诵,了解母亲的辛劳和慈母之爱。
(3)激发心中热爱妈妈的情感。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缝制的衣服,挂图一张
活动过程:
(1)复习诗歌《妈妈的心》感受妈妈的爱。
(2)引导幼儿观察挂图,介绍古代孩子圆形的情况以及与现代孩子的区别,出示缝制的衣服让幼儿理解母亲为什么要赶着缝制衣服,缝制衣服地辛苦。
(3)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把握古诗的韵律、节奏,请幼儿欣赏。帮助幼儿理解“游子、寸草、心、三春晖”等词语的含义。
(4)幼儿学习朗诵古诗,结合挂图和教师的讲解正确理解古诗的含义,并能模仿教师的朗诵韵律、节奏学习古诗。读准:慈母、身上衣、迟迟归、寸草心、三春晖等字音。
(5)请个别、分组、集体等朗诵形式进行朗诵表演,表达对妈妈的爱
(6)要求回家把古诗作为礼物朗诵给妈妈听,并向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谢谢妈妈”等话语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反思:
注重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活动中,我引导孩子勇于表达:观察画面,说出自己看到的,读读古诗,说出自己想到的。并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孩子在同伴间相互学习,鼓励他们在同伴间相互讲解,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发挥,宽松的语言交流空间,孩子们在一起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欣赏,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游子吟》教案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识一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阅读、朗诵古诗及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词用字的精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导言: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诗,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块儿背上行囊到山中去走一走,我们现在就在诗人的指引下出发吧!
二、初读课文,总体把握。
1、自由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指导学生断句。
3、根据正确的断句方法,齐读。
4、默读,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
5、全班讨论,解决字、词义。
6、再次齐读。
三、分析诗意
出示前两句诗的图文。
a、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板书:白云生处)
1、自由读这两句诗,提出疑问。
2、小组讨论交流诗意。
3、全班交流反馈。
4、师总结: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登上了高山,抬头远望,山上白云飘荡的地方住着人家。
5、指名说两句诗的意思。
6、齐读两句诗,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出示后两句诗的图文。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板书:红于)
1、自由读这两句诗,提出疑问。
2、小组讨论交流诗意。
3、全班交流反馈。
4、师总结:停下车来,是因为欣赏傍晚的枫林晚景,那霜打后的枫叶红得比二月春花还要鲜艳。
5、指名说两句诗的意思。
6、齐读两句诗,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四、总结提高,积累背诵
1、齐读课文,想想全诗大意。
2、指导学生看插图,指导学生说说大意。
3、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4、畅谈学后所得。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诗人杜牧领略了深秋时节枫树林的`美丽风景,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也会发现它的美!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课下把学到的古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2、课下搜集杜牧其他的的诗读一读。
3、说一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与二月花”的大体意思。
《游子吟》教案7篇相关文章:
★ 找教室教案7篇
★ 认识序数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