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活动教案7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保证了教案的质量之后,我们才能让课堂更生动,只要我们制定出一份优秀的教案,教学质量才会有所提高,下面是久久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数学活动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7篇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对应数量与数字1~10。

2、能将点子和数字进行配对。

活动准备

?数字卡(1~10)》(自制的及挂图)、1~10的数字儿歌、十张小动物图片、数子娃娃(1~10)、蜡笔、《我的数学》第13页。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动物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个小动物。(出示十张小动物的图片,并在他们身上编号1~10),来打个招呼!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个小动物呢?(老师与幼儿一起数)看看他们身上写着什么?(认读1~10)

二、游戏:小矮人找朋友

1、导语: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小动物要和点子娃娃做游戏,(出示点子娃娃),听听,小动物们要说话了(老师以小矮人的口吻说话):“小点子,你们真可爱,可是我们不知道哪个点子娃娃是我的好朋友。”小朋友我们来帮帮他们好吗?(幼儿回答)。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小动物和点子娃娃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幼儿自由回答)。好现在咱们就来帮助小动物找朋友。

2、幼儿帮助动物人找朋友,找完后,找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师:数一数你找了几对朋友。(幼儿回答)

师:说说为什么他们两个是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回答)

三、小结:

今天,帮助小动物找到了朋友,你们真能干,小矮人都非常感谢你们,并让我代他们谢谢你们。

四、作业。

师:请小朋友打开书的第13页,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引导幼儿完成作业)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说说、数数理解6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激发对自我的认同及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记录卡活动重难点:理解6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活动过程:

意图:点五官游戏,了解自己的身体。

1、点五官游戏"眼睛眼睛在哪里?""眼睛眼睛在这里。"(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眉毛)

2、你最喜欢你五官的里的哪一个,为什么?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官,每个人的五官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眼睛大,有的眼睛小,有是招风耳,有的是小鼻子……我们都要喜欢自己的身体。

意图:寻找自己和周围人身上的数字,通过操作巩固6以内的数数。

1、寻找身上的数字关键提问:

(1)我们身上的五官分别有几个(二只眼睛,一张嘴巴,一只鼻子,两个耳朵,两条眉毛)

(2)除了五官,身上还有什么可以用数字表示?

(有5只手指,头上有3个发夹,裤子上有2个口袋,衣服上有3颗纽扣……)

(3)找找同伴和老师身上的物品用数字表示。

小结: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充满了数字,数数的时候可以从左往右数,也可以从右往左数,还可以从上往下数,也可以从下往上数。数数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一定的规律数,这样就不会数错啦。

2、每人一张记录卡,记录图片中的数字,可以用点来表示。

"这是刚进幼儿园的一位小妹妹,请哥哥姐姐们帮她数数身上的东西,并用点填写在表格里"

3、作品展示,共同验证。

意图:通过数字对应游戏,感受数字游戏的快乐游戏规则:每个人身上都贴有一个6以内的数字,当ppt中展示出来的是3个橘子,那么贴有数字3的小朋友马上站到最前面,成功的可以获得一颗五角星。

结束语:我们把这个游戏一会儿交给班级里其他的小朋友吧。

活动反思:

1、这是一节主题活动“我们的身体”中派生出的数活动,活动内容的选择既来自于孩子的自身,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2、通过记录的方式,让幼儿尝试用自己理解的符号和方式进行大胆的记录,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孩子的自主性

3、在幼儿交流记录内容时,老师有意识将不变和可变的数字分别记录在两张卡上来暗示幼儿,对进入下个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感知图形的变化,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根据物体特征(封闭、开放)给图形分类,培养幼儿辨别图形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各种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型等)、课件、幼儿操作图片(开放图形和封闭图形)、分类盒(袋鼠6个、青蛙6个)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激趣导入

1.引导语:今天有很多图形宝宝到我们中(三)班来做客,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叫出他们的名字好吗?

2.教师出示图形,幼儿说出其名称

(二)基本部分:认识图形

1.认识开放图形

(1)故事激疑

a.引导语:小朋友能说这么多的图形名称,真了不起!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关图形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恬恬和小鸡》。

b.老师边讲故事边演示电脑动画。

(2)探索解疑

a.出示开放图形。提问:围在这样形状的栅栏里,小鸡为什么能跑出去?(这个图形有缺口。)

b.师小结:这是个有缺口的图形,所以小鸡能跑出去。

(3)认识开放图形

a.电脑出示另一开放图形。提问:围在这样的栅栏里小鸡能不能跑出去?(能)

b.师:这些图形有个好听的名字,我们听听他们的自我介绍吧。(演示电脑动画,让幼儿知道这样的有缺口的图形叫做开放图形)

(4)实践操作

师:有很多开放图形藏在了筐子里,我们一起去把他们找出来,放到豆腐盒里。(幼儿找到开放图形,展示给小伙伴、老师看。)

2.认识封闭图形

(1)激疑、解疑

a.引导语:刚才,我们帮恬恬找到了小鸡跑出去的原因:现在我们再来开动小脑筋,帮恬恬想个办法:恬恬应该怎么做,小鸡才不会从栅栏里跑出来呢?(把栅栏围围好,不要有缺口)。

b.师演示电脑提问:现在栅栏围好了,小鸡还会不会跑出来呢?为什么?(小鸡跑不出来了,栅栏没有缺口)

(2)认识封闭图形

电脑出示封闭图形。师:这样没有缺口的图形也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封闭图形。

(3)操作实践

a.师:请小朋友来做一次魔术师,想办法把你刚刚找出来的开放图形变成封闭图形。

b.幼儿演示操作结果。

(三)扩展延伸

1.引导语:小鸡们又在叫了,又有什么事情发生了?我们赶紧来看看。

2.演示电脑动画(小猫和小兔来找小鸡玩,可是他们进不去,于是他们想了个办法,用力一推,在篱笆上开了两扇门。)提问:现在的栅栏是开放图形还是封闭图形?

3.师小结:不管是一个缺口还是两个缺口,这些都是开放图形。

(四)游戏巩固

1.引导语:咦!是谁在叫呀?原来是开放图形和封闭图形的妈妈在找自己的宝宝。它们的手里都拿着宝宝的照片呢。我们来看看袋鼠是谁的妈妈呀?(开放图形)青蛙呢?(封闭图形)我们帮忙把开放图形和封闭图形都送到他们的妈妈那便吧,送的时候要说:“我把开放图形(封闭图形宝宝)送给你了。”

2.幼儿操作

3.展示袋鼠妈妈和青蛙妈妈的宝宝。幼儿在欢快的乐曲中寻找有没有送错的图形。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教具: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

学具:人手同等大小的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与圆形的直径等长);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第三、四组,给最多的圆点打"*"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1、认识椭圆形。

出示椭圆形,"它是不是圆形呢?"(不是)"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引导幼儿将前面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那么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椭圆形)"椭圆形除了比圆形长以外,还有哪里和圆形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先将圆形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两条折印一样长;然后再引导幼儿将椭圆形上下对折,再次测量折印,验证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

2、小结椭圆形的特征。

"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3、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你在家里、幼儿园里还看到哪些东西像椭圆形?"

二、小组活动1、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

"把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2、第三、四组,给最多的点子打"*"3、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三、活动评价展示个别幼儿给椭圆形涂色的作业。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篇5

一、活动名称:《认识长方形》

二、活动准备:

1、课件长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介绍自己的录音。

2、长方形两张(其中一张边画有四种颜色,一张对边画同一种颜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幼儿每人一张(长方形的宽与正方形的边一样长)。

3、“小客人”两个:一个嘴巴是长方形的,一个嘴巴是正方形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饼干每人一张。

三、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图形进行比较的兴趣。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出长方形的物体。

3、认识长方形,知道名称和基本特征,能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四、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活动导入:猜一猜。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有4条边、有4个角,而且4条边一样长,4个角一样大。小朋友猜猜它是谁?(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放课件,出示正方形,加深幼儿对正方形的认识。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把它请出来!(出示正方形)原来是正方形,小朋友欢迎它(拍手欢迎)。

正方形娃娃:嗨!小朋友,我是正方形,我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我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

师:小朋友,正方形说它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咱们一块来看一看是不是这样。

2、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出示和正方形娃娃一样的正方形,让幼儿通过用和它边一样长的纸条进行量一量,从而感知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通过折一折,知道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引导幼儿讲述正方形的特征)幼儿齐拍手说特征。

师小结: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

3、出示长方形娃娃,引导幼儿认识长方形。

师:正方形娃娃还请来了它的一位好朋友,大家看它是谁?(长方形)大家看它和正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讲述)让幼儿通过折一折,知道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一样长,(引导幼儿讲述长方形的特征)幼儿齐拍手说特征。

师小结:长方形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有4条边,对边一样长。

4、幼儿操作,加深认识。

师: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现在请你自己动手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什么样的?它们哪些地方不一样?

5、总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异同点。(引导幼儿先说,后师小结:相同点:都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都有4条边。不同点:正方形4条边一样长,长方形对边一样长。

6、游戏巩固:给小客人送食物。(长方形嘴巴的客人吃长方形的饼干,正方形嘴巴的客人吃正方形的饼干)。

7、联想寻找:启发幼儿找出教室里哪些物品像长方形。

(三)结束部分:请幼儿到室外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像长方形。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分类能力。

2.能够根据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图形的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图形卡片大的红色,兰色若干。

2.幼儿操作的小的图形卡片若干盘、图形积木若干篮。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昨天李老师带你们认识了很多图形宝宝,你们来说说都有谁啊?哦,有(长、正、圆、三),真是太棒了。李老师这里就有很多的图形宝宝,你们来看看,他们一样吗?哪些地方一样?请一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二、观察图形,按照图形颜色进行初次分类。

(一)师:看看李老师这里有两种颜色的卡纸,和这些图形宝宝的颜色是一样的吗?如果我们要帮图形宝宝分家可以怎么分?

(二)师小结:哦,原来啊,我们可以按照图形宝宝的颜色给它分家,你们再动动小脑筋,除了按照图形的颜色来分类,还可以怎么分?(按形状来分)

三、按照图形形状进行再次分类。

(一)师:请小朋友上来试一试。

(二)师小结:经过小朋友们的努力,我们用了两种方法帮助图形宝宝分家,一种是按照图形宝宝的(颜色)来分?一种是按照图形宝宝的(形状)来分。还有一种是按照图形宝宝的(大小)来分。

四、幼儿动手操作,根据图形的颜色和形状进行分类。

(一)师:现在李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的图形宝宝没有找到自己的家,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这一次,听清楚老师的要求,你们不仅要按照颜色来分,而且还要根据它的形状和大小来,我们一起去试试。

(二)幼儿分组操作。

五、教师点评幼儿操作材料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图形宝宝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家,有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分类。

活动延伸:

师:今天小朋友们都很棒,帮助了图形宝宝,那还有些没有分对的小朋友可以把我们的操作卡片带到区域活动中去完成它。

活动反思

我的这节课是中班数学活动《按图形分类》,目标是幼儿能够根据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形状、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活动的兴趣,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用帮图形宝宝分家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在组织形式上,我采用集体活动、分组操作的形式。在活动中,幼儿的的思维很活跃,能大胆的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出判断进行分类。在活动中我发现大部分的小朋友都能积极发言,认真探索分类的方法。

不足之处:

首先在刚开始的请个别幼儿操作的环节没有考虑周到,请到的孩子操作时间较长,以至于下面的小朋友等待时间太久,有点不耐烦。我提供的操作材料也较小,幼儿不是很一目了然。在集体操作过程中,只有一部分的幼儿按照我的要求根据图形的大小和颜色两种特征来分类,很大一部分的幼儿只能进行简单的一维分类,我想这和操作前我的要求没有讲太明确有一定的关系,还有就是幼儿的个别差异和接受能力也有关系。通过这个现象,我在想我下次上类似的课时首先应该多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然后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设置难易程度不一样的操作材料,而且形式多样,而不是每份都一模一样。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应该多多注意,加以改进,更好的达成我的预设目标。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初步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一张大动物图、绳子、纸(正方形,长方形)、杯中的水、若干图形等。

活动过程:

一、拼图游戏

出示大动物图,请幼儿观察画面,有什么图案和特点。幼儿述说。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把这张图裁成四小块,分给四位小朋友每人拿一小张。请幼儿组合。问幼儿:你们发现了什么?我们把一张张小图拼贴起来又变成和原来一样的大图了。再请四位幼儿重新以最快的速度组合一次。

二、理解整体与部分

师:如果我们把这一张大图看成是一个整体,那么请小朋友给这一张张小图片起个名字。

幼儿起名(部分)

我们刚才就把这整体分成了四部分,然后又把这四部分组合起来成为整体。

三、操作活动

小朋友觉得刚才的游戏有趣吗?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材料,(绳子、各种形状的纸、杯子里的水)你们可以玩一玩,也把他们分成几部分,然后再拼起来,玩的时候你可以把分割下来的小部分和原来的整体比较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请幼儿说一说是怎样玩得,然后再比较一下整体和部分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整体比他的每一个小部分都大,每一个小部分都比整体小。

四、游戏:找朋友

这里有许多画,小朋友看一看,发现什么了?有的缺一个角,有的只有一半,好看吗?那怎么办呢?剩下的部分都在中间的篓子里。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哪一张是你手中的画面上的一部分就赶紧贴在你的画上,看谁拼的又快又对。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7篇相关文章:

小班语言活动找朋友教案7篇

小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7篇

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教案7篇

2023年4月中班月计划7篇

中班保育员个人总结模板7篇

幼儿园中班个人工作下学期总结7篇

艺术领域活动教案7篇

小学数学活动总结参考5篇

小学数学活动总结6篇

小学数学活动总结最新6篇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