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写好一篇心得体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融入自己的情感,写心得是一直困扰着大家的事情,久久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缅怀弘扬革命精神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缅怀弘扬革命精神心得体会篇1
知耻而后勇 吾辈当自强
八十九年前的今天,日本军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此后的一段时间,国土大片沦丧,人民历尽苦难。
知耻而后勇,吾辈当自强!今天,我们的祖国正不断强大,并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跨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依旧任重而道远。每个党员干部当以史为鉴,弘扬报国之志、强化担当之行。
强化担当之行,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拜金主义、自由主义、利己主义等腐朽思想随时可能侵蚀我们的灵魂,消磨我们的意志,颓废我们的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必须时时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固本培元、强身健体,切实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无论遇到怎样的诱惑或挑战,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动摇。要时时“照镜子、正衣冠”,开展自我革命,清除思想“杂质”,掸掉政治灰尘,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强化担当之行,要始终树立优良作风。党员干部的作风不但关系到自身形象,更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关系到共产党人能否有力有效担负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当始终以“初心”为念,志存高远,切实树立优良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领导作风,立足工作岗位认真履职尽责,遵规守纪、依法办事,做到懂规矩、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干净做事、清白做人,在人民群众面前展现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和党组织的光辉形象,以优良作风努力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强化担当之行,要始终筑牢宗旨意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途上,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要深入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组织路线,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团结依靠群众、组织发动群众,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融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并肩战斗。要树牢为民之心、厚植爱民之情,与人民群众建立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坚持把人民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积极向人民群众提供最优质、最高效的服务,切实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强化担当之行,要始终坚持砥砺前行。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的前方可能处处有“娄山关”,处处有“腊子口”,涉急流、过险滩将会成为我们工作的常态。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希望总是与困难相伴,机遇总是与挑战共生,只有经历了风雨,才能够见到彩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振奋精神,克服畏难情绪,战胜怯懦心理,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要增强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淬炼斗争本领,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优良的工作作风、显著的工作成效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缅怀弘扬革命精神心得体会篇2
烽火“灼”觉醒 以史鉴今朝
75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75年前的今天,烽火遍布中华大地,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崇高的使命担当,唤起中华儿女的猛然觉醒,军民团结,浴血奋战,筑起了抵抗外敌的钢铁长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胜利的到来弥足珍贵,只有铭记历史,以史为鉴,时刻保持清醒,并从中汲取力量,以此告慰为民族独立而逝去的3500万中华儿女。
不能忘却,全民抗战的团结一致,筑牢守护家园钢铁长城
当面对民族存亡之际,每个人都是战士,每个人都有捍卫中华民族尊严的义务,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从惊醒国人的“九一八事变”,到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再到取得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14年的持续抗战,特别是8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从党派不同的国共合作,到不同民族的一致对外,谱写了爱国拥国的天下大义。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更是要继续发扬抗战精神,56个民族团结紧密,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继续筑牢守护家园的钢铁长城。
不能忘却,人人担当的爱国力量,唤起无数国人前仆后继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纵观整个抗日战争,也是英雄辈出的时期,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国军人们,他们暂时搁置党派不同、信仰相异,以保家卫国为先,伸张民族大义,促成国共合作;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等无一不是军民合作的典范;狼牙山五壮士、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坚贞不屈的赵一曼等无数抗日英雄家喻户晓,凝聚起了人人担当、人人抗战的精神力量。今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更是要崇尚英雄,不忘历史,让爱国力量融入血液、植入骨髓,在新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前仆后继。
不能忘却,百姓支持的猛然觉醒,彰显正义之道光芒万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从古至今,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光明终将驱除黑暗,进步逐步压制反动。从一部分百姓的袖手旁观、置身事外,再到侵略者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个过程也是人民百姓觉醒的过程。整个抗日战争,从井冈山时期,到红军长征,再到一次次抵抗敌人的袭击,无一不是人民百姓的全力支持才换来一次次成功。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不管我们处在任何历史时期,人民都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本,就会一事无成。
缅怀弘扬革命精神心得体会篇3
为了那场不能忘却的历史
9月3日,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日子。75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以3500多万同胞伤亡的惨痛代价,换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如今,硝烟散去,和平安宁,然而那段血泪写就的过去未曾忘记,那场不屈不挠的抗争未曾忘记,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筑就的伟大抗战精神也不敢忘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托举伟大梦想。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波诡云谲,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需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养分,凝聚奋力前进的磅礴力量。
铭记历史,继承“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斗争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新时代下的斗争形式多样复杂,既有军事上的、有形的、看得见的斗争,但更多的是没有硝烟的、无形的、隐蔽的斗争。这就要求年轻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强化斗争意识和勇气,提高斗争本领,练就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对日常工作中潜在的风险要有科学的预判能力,知道风险将要出现在哪里,有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怎样,该出手就出手,要敢于斗争、不怕斗争。要坚决克服精神萎靡、安逸享乐、知难而退的消极情绪,到重大斗争一线中去真刀真枪磨砺自己,以“踏平坎坷成大道,都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难关。
铭记历史,传承“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的民主精神。中国之所以能打败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发动了群众、依靠了群众,发扬了民主精神。毛泽东曾经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上说都来自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拥护,是党执政最牢靠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新时代下,我们依然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共命运,保持天然的鱼水关系和血肉联系,因为谋划发展,最了解实际情况的,是人民群众;推动改革,最大的依靠力量,依然是人民群众。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最深刻,群众最智慧。推动国家治理,只有亲身征询于田野,虚心问计于百姓,才能真正把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铭记历史,弘扬“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的担当精神。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勇于担当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在干事创业过程中一直秉持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重要保障。目前,我们正处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历史节点上,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这关键时刻,每一个共产党员务必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以铁的肩膀担当起该担当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带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勇于直面矛盾,积极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办法,真正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岁月长河,历史足迹不容磨灭。时代变迁,英雄精神传承千年,忆往昔,峥嵘岁月化为鼓点。看今朝,宏伟蓝图召唤前行。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铭记历史、赓续精神、锐意进取、共同圆梦,是对历史的最好纪念,也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
缅怀弘扬革命精神心得体会篇4
在缅怀先烈中承续奋斗之志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今天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
75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如今,硝烟散去,和平安宁,然而那段血泪写就的过去提醒人们勿忘国耻、铭记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波诡云谲,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需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养分,凝聚奋力前进的磅礴力量。
今天,我们缅怀先烈,致敬曾为战争胜利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3500多万同胞,牢记那段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浴血奋战的伟大斗争史。时光荏苒,抹不去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白驹过隙,带不走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一部抗日战争历史,是一部伟大的苦难辉煌历史,也是人类历史上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不朽篇章。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回望历史,我们深知和平与幸福来之不易。
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靠我们不懈奋斗争取的,和平是需要我们精心维护的,只有汲取战争的惨痛教训,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和平才会常驻。和平与发展虽然已成为时代主题,但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铭记历史,就是要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和前进力量,抗日战争中民族团结空前一致,展现出全国各民族同胞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历史一再证明,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国家兴旺之源。我们必须以史为鉴,坚定信心和决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做世界和平稳定的坚定维护者,为推动构建和平稳定的国际关系注入“中国能量”和“中国智慧”。
75年前的惨痛的经历警示人们,弱肉强食的零和博弈只会将人类推向深渊,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谐共荣的发展思路。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始终崇尚和平,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在2020年这一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份,我们再次倾听历史的回响,在坚定的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开创未来路。追求和平的我们将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坚决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携手前进,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来告慰英烈,不断开创崭新的未来。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历史不能被忘却,英雄值得代代赞颂。作为新时代共产党人和中国人,吾辈当铭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守卫山河的英雄壮举,把对革命先烈的追思,转化为奋发进取的动力,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共创新时代中国美好新未来。
缅怀弘扬革命精神心得体会篇5
8月15日 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
今天又是8月15日。1945年8月15日,是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日子。75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虽早已散去,但抗日战争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记忆,抗战精神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拼搏奋进、自强不息的动力之源。
记住屈辱,是为了更好地奋起。抗日战争是一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与日本侵略者之间展开的殊死搏斗。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共赴国难,同仇敌忾,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不屈不挠,中华民族达到了空前的觉醒,付出了巨大牺牲,取得了最后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锤炼和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在抗日战争中的锤炼和升华;这种精神,来自中华儿女内心深处对祖国的无比热爱;这种精神,激励了炎黄子孙用热血和生命维护民族尊严。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总结了伟大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这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伟大的抗战精神,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敌的强大精神力量。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抗战精神,唤起我们对民族的使命与担当。75年来,曾经的伤痛不断地化作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拼搏奋进、自强不息。抗战以弱胜强的奇迹,让我们更加坚定和平发展的道路选择,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扎实的脚印丈量梦想的距离,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光明的未来。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放眼当下,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即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时刻;放眼世界,我们以“一带一路”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赢得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人民尊重和拥护,书写了满意的“中国答卷”。
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不由得会想起在这场艰苦卓绝战争中牺牲的无数先烈们,他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无怨无悔、一往无前,以鲜血和生命,赢得了民族的尊严。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盏明灯,每一次对英烈的致敬,既是灵魂的洗礼,也是道德的唤醒,更是使命感的强化。伟大的抗战精神更如雨露一般,滋养了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让我们生生不息枝繁叶茂。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牢记这一天,牢记举全民族之力、经过14年奋战换来的一天,这一天表明,只要我们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不畏强敌,英勇战斗,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就没有取得不了的胜利。党员干部要自觉继承和弘扬抗战精神,从英雄的功勋里汲取前行的力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以扎实的脚步去追逐伟大梦想,用勤劳的双手去开创辉煌未来!
缅怀弘扬革命精神心得体会篇6
忆往昔英雄岁月稠 看今朝你我共奋斗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再回首,战士们英勇奋斗的身影历历在目,伟大的抗战精神昂扬不灭。看如今,中华民族矗立于世界之林,大好河山焕发新的生机。
从淌血的屠刀下到金秋的阳光里,是中华儿女一路风风雨雨、披荆斩棘;从残垣断壁中孕育高楼大厦,是旧时代的英雄与新时代的我们血与汗交汇的结晶。破碎山河重头造,敢教日月换新篇,英雄和人民永远站在一起、守在一起、赢在一起。
今天的我们感激胜利与和平,胜利来源英雄,和平来源英雄,让我们向英雄致敬!
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岁月里,涌现出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抗日英烈。是彭雪枫,率领新四军直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通过大草原,壮烈牺牲;是戴安澜,带领中国远征军攻克昆仑关,拿下同古城,收复棠吉地,血洒他乡土,壮烈牺牲;是杨靖宇,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冰天雪地,弹尽粮绝,孤身周旋,壮烈牺牲;是无数革命英烈,带领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抵御外侮、救亡图存,壮烈牺牲!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英雄的血肉,铸就了伟大的抗日长城;英雄的气概,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促使中华儿女面对生死存亡,挺身而出,共赴国难;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促使中华儿女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建设起新中国;是不畏艰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促使中华儿女自力更生、光复旧物,实现改革开放;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促使中华儿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脱贫致富建成小康社会。
今天的我们拥抱胜利与和平,胜利属于人民,和平属于人民,让我们向人民致敬!
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中国人民空前团结,保家卫国,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万象更新,中华民族重新独立自主站在世界舞台;改革开放时,中国人民开拓创业,革故鼎新,加速促进中国经济的腾飞;如今,中国人民继往开来,不懈奋斗,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是因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不懈抗争和持续奋斗,正是因为前人们浴血奋斗和英勇牺牲,我们的国家才有了今天的独立自主,我们的民族才有了今天的发展繁荣,我们的人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英雄皆是人民,人民皆是英雄。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时说:“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新时代的我们,缅怀过去的英雄的同时,又要坚持人民至上。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准。要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厚植为民情怀,树牢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做全能的人民服务员,强化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把人民群众期盼的事办好办实;要做负责的人民服务员,勇于担当作为,敢于知难而上,切实解决群众困难;要做实在的人民服务员,保持艰苦朴素,坚守清正廉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过去的辉煌属于英雄,如今的成就属于人民,人民服务员的角色属于我们新时代奋斗在基层的后生们。中国的未来,需吾辈自强。扎根泥土,仰望星空,撸起袖子加油干,明天的太阳照耀在东方大地上必将熠熠生辉。
缅怀弘扬革命精神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