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教育讲座心得体会推荐5篇

时间:
lcbkmm
分享
下载本文

要想更新自己内心的一些感悟,就要学会定期写心得体会,为了将自己的感受很好的表达出来,一定要认真写心得体会,下面是久久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看教育讲座心得体会推荐5篇,感谢您的参阅。

看教育讲座心得体会推荐5篇

看教育讲座心得体会篇1

11月17日下午,我有幸聆听了阜康市一小组织的“卓越父母家庭教育专家讲座”。说实在的,孩子到了四年级我愈发觉得对孩子教育有些力不从心,出于这个原因我抱着试试的心态来听这次讲座,没想到这次讲座对我来说犹如久旱逢甘露,迷途遇向导。

专家的讲座精彩极了。她们的讲课条理清晰、生动有序,时而让家长扮演孩子的角色做一些体验游戏,时而播放一些现实生活版的有关家庭教育不当而发生悲剧的影视,一个个鲜活的事例直接渗透人心,催人泪下,我被深深的吸引了。两个小时的讲座,感觉瞬间而过,使人意犹未尽。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夙愿,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往往在家庭教育中盲目的搬出老一辈教育自己的方法粗暴的用在互联网时代的孩子身上,不但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使得其反。作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对孩子的教育更是竭尽全力的,但听了今天的讲座我发现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在不经意间伤害着孩子,而且已经很久了。拿我来说,专家每一个讲题都会戳中我的痛点,比如父母要尊重孩子,要放下姿态和孩子平等的交流,要认真聆听孩子的诉说。这样才能和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孩子有什么事儿才会第一时间给父母说,寻求帮助。反之,孩子和父母之间就会有隔阂,孩子遇到什么事儿也不会告诉父母甚至会刻意瞒着父母,往往自己处理不好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后果。可作为母亲我一直把他当小孩看,很少正儿八经听孩子的心声,经常对孩子的话敷衍了事,只要求孩子必须重视和绝对服从我的“旨意”。现在想想,作为母亲我竟然就这么理所当然的剥夺了孩子享有尊重和平等的权利,更要命的是我一直认为这是对他的爱,今天我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爱孩子请尊重孩子”。

还有,当孩子有不好的习惯时行为矫正的最好方法是关注好的行为忽视不好的行为,不要故意放大孩子的缺点,要肯定和放大孩子的优点,使孩子变的自信,否则孩子就会越来越不自信。当我听到这里时感觉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简直是个反例,每当孩子做作业慢的时候我总会絮絮叨叨训斥半天,并且说一些打击孩子自信的话,比如会故意夸大其他同学写作业多快多快,而故意放大孩子的慢动作,“你就会磨蹭,你就是慢,慢,慢。。。”除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没有一点正确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除了受得委屈以外依然茫然无助,结果几年下来也没见孩子写作业速度提高,反而完成作业的时间更长了。不得当的教育不但不能有好的收获,反而会推波助澜使孩子从心里认同了自己的这一“缺点”,久而久之孩子会把这种“缺点”当成自己的性格。孩子就是父母手中一块待雕琢的玉,玉雕的优劣皆出自父母的手艺。只有父母手艺精湛才能雕出美轮美奂的稀世珍宝。

再比如,当孩子犯错误时要对事不对人进行教育,更不要粗暴的打骂孩子。老说孩子怎么怎么不好会使孩子潜意识认为自己天生不优秀,没有别的孩子好,从此失去上进心。打骂只能导致孩子今后更加叛逆。这一点我自叹也做的不尽如意,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常常会说他笨啊,没出息啊之类伤害孩子自尊的话。总之,这次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打铁还得自身硬。想教育好孩子,光有爱是不够的,首先家长自己得学习掌握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起到家庭教育的作用,否则我们所谓的教育恰恰是家庭教育的反例,不但起不了好的作用,反而会南辕北辙。

记得曾经有老师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不尽如人意、不顺心、烦恼、忧愁,甚至让我们恼怒、无法容忍的事情,可能会接踵而来。尤其是孩子的学习让我们头痛不已。从专家讲座中让我深深感到,作为母亲,更要学会宽容。宽容是教育孩子的秘诀,宽容比惩罚更有收获,孩子犯错是难免的,因为他们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行为上,都处于不稳定、不成熟时期,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母亲更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一步步地走在通往孩子心灵的小径上,和孩子一起承担错误,一起找出错误的原因,正确引导孩子改正错误,从而使孩子在温暖的阳光下成长。

通过这次聆听学习,虽然不能说我已经掌握了一套好的家庭教育方法,但最起码使我认识到自己对家庭教育知识的匮乏,认识到自己对孩子教育中存在的有些错误的方法,使我从思想上对孩子的教育有了很大的转变。我相信,在我今后的努力中自己和孩子会一步步前进。

看教育讲座心得体会篇2

首先很感谢学校为我们家长精心安排的这次家庭教育讲座。

听了张英稳局长的讲座,受益匪浅。张局长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家长传授了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及教育方法,让我感慨颇深,深刻领悟到了言传身教,一朝为父母,终身为老师,家长所承载的责任与重要意义。教育的关键就在于养成好习惯、与孩子更好的沟通、增加阅读方法等几个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中都在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家庭的和睦、浓郁的亲情氛围等都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客观条件。从小让就孩子树立独立的人格,其次就是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孩子虽然很小,但却有着强烈地自尊心,大人的言行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特别是当着外人的面不留情面的指责或是埋怨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上的伤害。通过收听这次讲座,还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它应该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要有好的习惯,首先要让孩子在思维上习惯,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不能管太死,否则精神上就会有叛逆,我们就要从孩子小时候起,从小事做起,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以纠正和引导;对孩子生活中好的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之成为习惯,让孩子在好习惯的陪伴下学习、生活。

二、做好与孩子的沟通。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要注意讲究科学方法:首先要善于倾听。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轻易。孩子向您诉说高兴的事,您应该表示高兴;孩子向您诉说不高兴的事,您应该让他尽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

看教育讲座心得体会篇3

在上大学前就听说大学要开设心理健康科,于是我就一直在猜测,心理课到底是怎样的,是不是老师会给我们讲有关心理学的知识呢,是不是社会心理学、职场心理学这一类听起来很高深的课程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上了第一次心理健康课。四个班的同学们一起在 一个大阶梯教室里上课,气氛跟高中的时候很不一样,教室里回响着 老师扩音器的声音,感觉上课的气氛比高中要轻松很多。同学们对这门课程都不了解,但是在老师生动的讲解下,教室里变得很活跃,同 学们都很激动,积极的讨论起来。老师跟我们讲了很多心理学上的有趣知识,比如情商的高低和智商的高低对人以后的发展的影响大小。

心理健康课与大学生活也息息相关,比如谈到的大学生宿舍关系,现在现代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大学宿舍里寝室之间同学们的人际关系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比如现在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娇生惯养,从没做过粗活,家里的人都围着他转,说白了就像小皇帝一样,到了大学以后,在宿舍里没人围着他转没人听他指挥,没有人帮他做任何事,这个重大的转变就会使他突然变得很不适应, 而这时候心理的调节就十分的重要。有的人在初中高中的时候一直是学校里的好学生,老师眼里的宝,天天被老师表扬着,被同学羡慕着,难免会心高气傲,自大起来,觉得自己跟别人不在一个层面上,自己就是要高人一等,瞧不起他人,然而上了大学之后,发现没有人崇拜自己了,没有一群人来仰 望自己了,心里的落差不是一点点,而在宿舍里还是自认为高人一等, 一副不屑与别人为伍的模样,久而久之就被大家疏远了,如果再加点 儿坏脾气,就会被大家排挤,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宿舍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生活习惯的差异。宿舍的室友都是天南地北聚到一块儿的,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有的人一个月不洗澡,有的人每天半夜煲电话粥,有的人特别自私,一点儿东西都不让别人碰。。。。。。这些久而久之都会成为引起矛盾的导火索,但其实只要站在别人的角度,用为别人着想的方式,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大学其实是个小型的社会,每一个人在大学的生活就是在模拟着以后走入社会的生活,在大学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以后走入社会能够如鱼得水的基础,也是在走进社会之前提前的演练,所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现代的“微表情”知识。微表情是指人在极 短的时间内所作出的表情,这个表情反映了人的真实情绪,但是一般人不容易捕捉,而这个微表情多用在刑侦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微表情我们也能够知晓对方的真实情绪,有利于双方的沟通和真实 的交流。

心理健康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人处在社会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坎坷需要经历,有的人从此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在打击之后变得更强,有的人永远悲观,所以他一事无成,而有的人在每次挫折之后都暗示自己“我能行” ,所以他终将成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的乐观的态度,才会将你引向成功。

看教育讲座心得体会篇4

周四受邀参加了xx县xx小学杜主任主讲的《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杜老师围绕“用心呵护,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这个主题,深入简出的阐述了孩子学习、日常行为习惯和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听完了杜老师的讲座,作为家长的我感触颇多,在孩子到学校的这段时间里,孩子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比以前懂事了很多,这些都要感谢老师们的关爱和教诲,也离不开学校给家长的培训。自己也通过和老师的配合,悟出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

1、家长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想法和行为。

以后我们对待孩子要言行一致,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心灵健康出发。

2、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按各科的教学目标引导孩子,使孩子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安全意识。教会孩子认真遵守交通规则,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快快乐乐的生活、学习,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为以后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时间。

在完成家庭学业的前提下,给予其他兴趣爱好培养,让他做个全面发展的孩子。

4、要时刻保持与学校的沟通。

尤其是班主任的沟通,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还不具备自学能力,凭借着的是个人的兴趣爱好接受教育。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只有时刻保持与学校的沟通,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孩子,通过学校和家长的努力,让孩子快乐的接受教育。

5、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增进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

一个人命运的好坏,取决于一个人的性格,而完善性格的培养取决于好习惯的养成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但是这些东西从小就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尤其是在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期,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孩子,主要有家庭、学校、社会等。所以,我们大家要群策群力,努力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看教育讲座心得体会篇5

在xx老师的邀请下,有幸到国际饭店听“知心姐姐”讲座,感触颇深,这场讲座对我们家长来说是非常及时的,为我们培养、教育孩子提供了方向。

讲座从专家与家长互动开始,家长写出孩子的十个优点……随后专家结合生动事例,娓娓道来,为我们指点科学教子迷津。报告中我不止一次地被打动心灵,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专家让我明白了忽视心灵成长是家长教育中最大的误区。她告诉我们这些家长,教育的真正目标是孩子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让孩子在做人做事上能过关,不能把关注的眼光更多的集中在在分数上。专家在讲座上让我们明白了孩子的心灵成长需要均衡的营养。给孩子肯定的评价,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在这一点上我还做得不够。

专家在讲座上再三的向我们强调要让孩子吃点苦,提高耐挫折的能力。好的心理素质是在平时的吃苦过程中磨练出来的,吃苦的过程中孩子体会到了生活的艰难,感受到了父母的不易。过分地溺爱,过分地保护,不能够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只会教会孩子冷漠,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回报。吃点苦能够提高孩子的耐挫能力,能让孩子学会感恩,让孩子有一颗善良的心,也提高了孩子的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我们家长渴求专家的引领和启迪,很感谢学校给我们家长这个机会,希望以后多一些类似活动。

看教育讲座心得体会推荐5篇相关文章:

被老师教育的心得体会推荐5篇

新生入学教育心得推荐5篇

学前教育心得体会推荐5篇

2023三新教育心得体会推荐5篇

继续在教育培训心得体会推荐5篇

听会计讲座的心得体会6篇

教师学习继续教育的心得推荐5篇

听法律讲座的心得体会6篇

听会计讲座的心得体会7篇

小学学生教育心得体会推荐5篇

看教育讲座心得体会推荐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