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写观后感中,我们可以对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解读,每次写观后感都是我们对电影情节的深入思考和感悟,下面是久久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井冈·井冈的观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井冈·井冈的观后感篇1
走进演播大厅,说不激动是假的——现场观看国家级的演出,多么难得的机会啊!拿着手中的入场券,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在我们默默地期待中,表演开始了,整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
主持人走上舞台的瞬间,激昂的音乐也响了起来,这次演出不单单只是表演,在表演中还讲述着革命的故事。
只见一支队伍走了上来,音乐响起,他们随之开始舞动起来,激昂的旋律加上这动人的舞蹈,给了我们一场视听盛宴,让我们沉醉其中。一句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看起来轻而易举的演出,必定花费了不少功夫吧。
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曲调也时而激昂,时而沉重,时而欢快,我沉醉于这场视听盛宴中,思绪不由得跟着剧情的发展而走着。忽然一声嘶哑的吼叫,引发了观众的注意。台上一位女演员,只见她仰天嘶吼,用力地拍打着怀中的年轻战士,而他却如一块木头,不给予半点反应。她抬起那双颤抖的手,小心翼翼地查看怀中亲爱的人。她的表情看起来对此不可置信,随后将他背了起来,还没走两步便摔在了地上。我原本以为她会放弃,但她又将战士背了起来,后又摔了下去,如此循环……
虽说是表演,但真实却是毫无疑问的,她所表演的是战争后与亲人的生离死别。出色的演出再配上凄凉的音乐,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战争是残酷的,它代表着牺牲,代表着生死离别。看,舞台上正在演绎有情人分离时的场景,男人对女人说:“我会一直给你写信,当你收到空白信件之时,便是我牺牲之时。”说得多么残忍,但又是多么悲壮!因为战争,即使相爱,也无法相依相伴!
革命中不只有亲情与爱情,更有信念。革命道路困难重重,但光明前景让人无限憧憬。革命者不断往前倒下,但后继者不断再冲向前。“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即使经历大革命失败,他们坚定信念,从不气馁,依旧向前。后来他们依靠群众,团结群众,与人民建立鱼水情深的关系。后来即使敌人多次围剿井冈山总部,但没有吓倒井冈山儿女。他们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战,为信仰而死。最终,胜利属于革命者,属于人民群众!
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英雄的山,伟大的山!井冈山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我们一定会继承和发扬!
井冈·井冈的观后感篇2
山绕着水转,水绕着山转,我绕着井冈山的山水转。我在井冈山的山水间,听着井冈山的诉说。
在山下的军营里,它对我说着“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潺潺的流水在浅滩上嬉戏着,给岸边的石子儿,穿上了一层水衣。阳光浮起在水面上,尖尖的石子儿像耸在平壤里那么出众,让人望而怯步。想当年。红军踏遍了千山万水,终于到了井冈山,他们走过了多少条这样的路啊!他们的鞋该是多么呢?简简单单的,几根稻草,几根细线,,不知通过一种怎样的方式,竟把它们变成了一双鞋。看那鞋上的“草针”,草间的石子儿。当脚被它们包裹的时候,那是一翻怎样的触觉呢?他们,就穿着这样的鞋,涉过了急水,翻过了高山。终于,到了井冈山他们快乐着,激动着,“到了到了。”可井冈山并不能带给他们轻松,这只是那艰苦战斗的开始。
在林间的战壕旁,他对我说着军民的鱼水情。那时候天可能很蓝,阳光可能很灿烂。战士们唱着战歌,挥着锄头。村民们提着装满饭菜的篮子,吆喝着,叫红军们吃饭。香喷喷的杂粮凝聚了村名们对红军的支持,深深地土坑隐隐盛满了红军的战斗热情。阳光洒在他们黝黑的皮肤上,金色沁入了那晶莹的汗珠。现在他们的鲜血也沁入了这片土地。永远都不会被风化。
在黄洋界的是墙旁,它对我说着战士们的英勇。阳光落在树冠上,风一吹,它就簌簌地从树上飘下,镶嵌在石雕上。这时,那些举着枪挥着大刀的红军仿佛跃然墙上。他们正在奋勇地向前冲,好似正纵声一跃的虎豹。他们冲过了一片厮杀。炮火在井冈山的土地上燃烧。听,那响彻云霄的炮声,枪声;看,在树林上空,那惊慌失措的鸟儿。被枪子儿擦过的树剧烈地颤抖着,而身受重伤的战士们仍在向前冲。终于,他们迎来了一份来之不易的胜利。
现在的井冈山上,人们拥有着快乐的生活,那浅滩上是一片欢乐的海洋,有人扎起裤脚,在水里打水仗,有人在水里捉小鱼小虾;在在山间的小径上,他们拿着相机记录着这一切,他们跳跃着,相互交谈着;黄洋界的水泥坪前,孩子们手拉着手滑着冰,大人们相互合影留念。这里,留下了他们快乐的回忆。
事过境迁,现在的井冈山仍在向人们诉说着井冈山的故事,那故事激人奋进,那故事难以忘却。如论如何,今非昔比!
井冈·井冈的观后感篇3
9月1日7时,市国资委党委书记领着我们国资委系统一行50人经过8个多小时的旅途,奔向中国革命摇篮、革命圣地——井冈山。作为本次异地教学的重头戏,全体同志们无不怀着一颗朝圣般、虔诚的心,开始这短暂、美妙而荡涤灵魂的朝圣之旅,一段收获坚定信念、温暖友情、满满正能量之旅。
学习安排严肃认真、紧凑有序,且规格很高。2日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岳克军做了开班动员讲话,吉安市委党校社工处处长罗伟军作开班动员并致辞,介绍了吉安市和井冈山的基本情况,让同志们深深感受到了井冈山“红,古,绿,新”特色,希望同志们“一次井冈行,终身井冈情”。罗伟军老师作《井冈山革命斗争和井冈山精神》专项讲座,给原本已百倍虔诚之心灵,更平添了对伟大的革命先烈和平凡的井冈山人民无限的敬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五天多时间里,我们在郭子斌老师不辞劳苦的引导下,寻访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聆听杨老师的现场教学、以及袁文才,王佐,曾志三位红军后代的亲身讲述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让我们声泪俱下,触动心灵,接受革命思想教育,面对革命先烈的历史遗物、场景、图片,抚今追昔,或感同身受默默落泪,或同仇敌忾摩拳擦掌。在大井毛泽东旧居,看到领袖当年居住的简陋房屋,破旧的生活用具,一下子把大家的思绪拉回到80多年前,大家无不为井冈山时期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所惊愕、所折服;在北山烈士陵园,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向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鞠躬致意;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大家认知了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感受到仅有700多人的革命队伍那份“星星之火终可燎原”的坚定信念;黄洋界海拔1343米,居高临下,扼居山口,形势险要,当地群众称之为摩天岭,当年的哨口工事和上山小路还依稀可见,放眼四望,群山起伏,层层叠叠,白云翻腾,犹如汪洋大海;在茅坪毛泽东旧居,我们看到毛委员的床上垫的是稻草,盖的是一床薄薄的线毯,吃红米南瓜度日,穿破衣烂衫御寒,有时连红米南瓜都吃不上,只好吃野菜、竹笋子来充饥,生活真是苦到了极度。而就是在这里毛泽东写就了《井冈山的斗争》这篇重要著作,破天荒地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还有那再熟悉不过的“挑粮小道”与《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但当我们到故事发生地,它给我们不仅是熟悉,而更是认识的深化,在经济的落后、生活的艰苦、斗争的残酷、环境的险恶的条件下,革命先辈用生命演绎的事实展示了革命需要怎样的信念和怎样的追求,展示了革命的艰苦和革命需要怎样的奋斗。
一路的心灵震撼,一路的学习启迪。短暂的几个日夜,我不仅收获了无比坚定的信念和一路随行老师、同志们温暖贴心的友情,作为一名工作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的最基工作人员,在全党上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伟大征程中,“井冈山精神”还应有什么启示呢?
一、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就必须要立足本职工作,创岗位佳绩。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井冈山精神更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和精神瑰宝,这种精神不仅在革命战争的年代里是我们克敌制胜的强大思想武器,而在当前建设全面小康时期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将以井冈山精神激励自身,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庄严承诺,坚持为民宗旨,弘扬井冈山精神、践行群众路线,立足岗位、尽心履职;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为我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就必须要密切联系群众,谋群众福祉。井冈山斗争的革命史,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光辉史。毛泽东及共产党人忠实履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充分依靠群众,不折不扣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努力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奠定了井冈山斗争胜利的群众基础。为此,我们要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心系人民群众,注重把党员和普通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视群众和职工的利益高于一切,维护群众利益,增进群众福祉,努力为群众多办事,办好事,做成事,扎扎实实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就必须要保持清正廉洁,树良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干部作风新的要求。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发扬光荣传统,牢记使命,居安思危,清正廉洁,甘于奉献,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做到严以修身,遵守纪律、艰苦奋斗、廉洁从政,以铁的信念植根群众,做到严以用权,以铁的作风造福群众。做到严以律己,以铁的纪律取信群众。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就要更加自觉地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做到清风正气,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不断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井冈·井冈的观后感篇4
单位组织我们去井冈山,一大清早我们一路哼着红歌出发了。
在我的印象中,井冈山只是一个接受革命教育的地方;冬暖夏凉,也是个避暑的好场所但此次的旅行让我真正体会到井冈山的美。
巍巍井冈山,锦亘五百里。上山的盘山公路,高入云端,似一条彩带飘动在青山碧岭之间,把人带进了神仙境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面环山、林木葱郁的。首先我们参观了革命博物馆。在参观革命博物馆时,我们可以感受到革命先烈在艰苦岁月里的生活和不屈不挠的斗志!
然后我们来到笔架山。笔架山又叫杜鹃山。满山的杜鹃花,红色的、白色的、红白相间的让我感觉到了仙境一般。山上云雾缭绕,站在第一观台,让人感觉看着大自然的景色是多么的舒服。也同时想起当年的红军就是在这一步一步的艰苦作战。
第二天,我们去了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是茨坪中心景区新辟的主要革命人文景观。它位于茨坪北面的北岩峰上。踏入陵园大门,是块横式牌坊园标“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九个烫金大字为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宋任穷同志所题写。进门后,经过花坛园庭,顺山而上的宽阔平台台阶分为两组。第一组49级,象征19xx年新中国成立。第二组60级,寓意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北山烈士陵园的开放、建国、苏联十月革命等都是十月,十月对中国人、井冈山人都有特别的意义。台阶数正好又与水浒中的一百单八将巧合,意味着一个美好的开端:希望成为革命道路上一百零八好将之一。登上宽阔的台阶即进入纪念堂。瞻仰大厅左侧陈列室展览的人物是建国后去世的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领导人的挂像。目前有51位。他们当中有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有军队中的一大批将帅;有建国后调离军队,到党政部门担任领导的。右侧陈列室陈列的是建国前牺牲的革命先烈,他们都是在井冈山斗争时的老红军、老干部。这组烈士挂像目前有54位。其中有的烈士的照片是本人的历史照片,有的是根据他们的亲属和战友的回忆画下来的。还有的烈士无法征集到照片,这里就用党旗和青松代替。厅中有一块汉白玉的无字碑安放在正上方,这是对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牺牲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立的一块无名碑,以示人们对无名先烈的深切怀念。沿墙摆放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来此追悼英杰的各界人士所敬献的花圈。整个大厅庄严肃穆,让我感到了丝丝寒意透骨。
我们还给烈士们送了花圈,合影留念。然后参观了大井毛泽东旧居、黄洋界 黄洋界哨口是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五大哨口之一,由于它地势高拔险要,使红军在根地的防守处于极其有利的位置。我们沿着山路拾级而上,拂面清风阵阵扑来,石级旁林荫蔽日,幽宁恬静。行不多远,雄伟的黄洋界立刻出现在眼前,右边立有一块横碑,上面刻有毛主席的手书《西江月。井冈山》词,背面是朱德元帅的手书:“黄洋界”。左面是一座纪念碑,高约十二米,上刻有“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背面是毛主席的手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大字,苍劲有力。 然后去了龙潭瀑布。它位于陡然跌落绝壁之下,连续飞下四级断崖,形成梯状的五个气势磅礴的瀑布和深潭,这就是碧玉、锁龙、珍珠、击鼓、仙女五潭五瀑;只见那湍急的水流喷泻而下,白色的水花腾空而起,像一条宽宽的白绢挂在悬崖上,到了半空中被一段突出的石板截住并一分为二,形成了两叠泉,水流或急或缓,急急如喷雪,缓缓似涌泉。我们完全忘记了疲劳,争相欣赏这美丽的景
色,纷纷在飞流直泻的瀑布下留影,记下这令人难忘的时刻
井冈山是一块曾被鲜血染红的革命圣土,是为全中国解放作出了卓越贡献的老区。它的历史,它的文化,能使人的灵魂净化。作为老区人,我希望所有人都能“了解井冈山、学习井冈山、帮助井冈山”。
井冈·井冈的观后感篇5
这个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决定到江西的井冈山参观、游玩。
我们来到了井冈山。井冈山虽然也不凉快,但是起码比火炉南昌凉快多了。下午,我们参观了一下北山红军战士的纪念馆,它是为纪念红军战士而建的。
次日早晨,我们来到了黄洋界,黄洋界的树木非常茂盛,据说原来那里除了光秃秃的山以外,什么也没有,这些树都是后来用飞机播种种下的。
之后,我们又来到了龙潭,那里有五个瀑布和五个池子,其中最壮观的是青龙瀑,它的落差达到了67米,远远就能听见像闷雷一样“轰隆隆”的响声,瀑布底下的水潭叫碧玉潭,水潭边有块大石头,上面写着“碧玉”二字,许多游客都爬上石头拍照,我和爸爸也上去了。潭里的水清澈见底,摸起来冰凉凉的,很多游客都脱了鞋,跳进水里玩。瀑布溅起的水雾一阵阵袭来,让人感觉无比凉爽。
下午,我们参观了茨坪的一号工程,里面介绍了许许多多的革命事件和人物,有些地方还有影像,这些影像做得非常逼真。
第三天,我们又来到了水口,但那里人不是很多,大概是时间太早的原因吧。水口也有一个瀑布,还可以在瀑布边同时看见两道彩虹。我们走着走着,就来到了一个水库边,需要坐快艇过去。驾驶员心情好像特别好,把快艇一会儿向左倾斜,一会儿向右倾斜,吓得女游客们不停地尖叫,我却觉得一点儿也不可怕。有一次驾驶员大概有点得意忘形了,快艇的窗户都碰到了水面,他自己都有点后怕了。下了快艇,我们就看到了五指峰,五指峰就像一个紧握拳头的右手。导游说第四版人民币100元的背面就是五指峰,难怪人们又叫它“天下第一峰”!
井冈山上空气清新,翠竹摇曳,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井冈·井冈的观后感篇6
炎炎夏日,怀着复杂而又愉悦的心情,跟着在井冈山工作的舅舅来到了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
坐着舒适的汽车,沿途欣赏着高速公路上的美丽风景。汽车从主线上的高速公路驶入风景优美、蜿蜒曲折的泰井高速公路,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
汽车通过3个半小时的行驶,来到了泰井高速公路的井冈山收费站,映入眼帘的是大型雕塑“井冈红旗”。大型雕塑“井冈红旗”高高飘扬的红旗中间镶嵌五角星、镰刀斧头和“井冈山”三字,熠熠生辉、光彩夺目。据了解,这座雕塑高19。27米,跨度为27米,表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27年。一批有一批的游客正在这里驻足观看,合影留念。心情激动的我,也来到大型雕塑前来了个合影。
随后,沿着弯曲曲折的公路,我们接着来到了被誉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我怀着激动地心情向博物馆跑去。跑进博物馆,就看见展厅中央摆放着革命的火种毛爷爷写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导游阿姨告诉我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一点点火就可以烧起来,比喻井冈山的火种传遍全中国。里面的革命文物可真多,有迫击炮、朱德的扁担、枪、手榴弹、大刀……这些都是当年红军叔叔战斗时用过的东西。还有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生动的实景模拟,深刻的映入了脑海中。
紧接着,我们沿着桂花树和井冈翠竹相夹的平整步道来到了碑林。在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大理石塑像。这里的战士个个神情肃穆,义无反顾。手中紧紧握着冲锋枪,有的还提着大刀,想和敌人的枪火斗争!
随着不停地游玩,夜幕降临了。晚饭过后,我跟着舅舅来到了井冈山有名的购物一条街“天街”。天街的纪念品、特产琳琅满目,使我目不暇接。各种造型的雕塑,深深的吸引了我……,抚摸着有纪念意义的雕塑品,意识到了艺术的精华。
以后的两天我们接着去了龙潭、黄洋界、五指峰、笔架山等景点。第三天游玩笔架山并吃过中午饭,我们再次飞驶在高速公路上。经过三个小时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回到了家,下车伸伸懒腰,想想:这次旅游着实让我耳目一新、大开眼界!
井冈·井冈的观后感篇7
2014年4月7日至11日,我很荣幸参加了由县委组织部组织的《井冈山红色文化教育学院群众路线专题培训班》,在这短短的五天里,井冈山红色文化教育学院组织我们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茅坪八角楼、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黄洋界哨口、小井红军医院、小井红军烈士墓、上井造币厂、红军军官教导大队旧址、龙江书院等地点进行了现场教学,在体验式教学中,我们重走了朱毛红军挑粮小道。听取了《井冈山斗争及井冈山精神》、《树立正确群众观,做好群众工作》、《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专题讲座;参与了主题为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的真情在线互动课堂,与袁文才、王佐、曾志、江志华等井冈山红军后代座谈互动,近距离接触、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和感人事迹。
经过五天日晒雨淋的洗礼,我主要有三点收获:
收获之一:此次井冈山之行最重要的体会就是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创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24字的“井冈山精神”高度概括了井冈山斗争的精髓,是我党革命斗争历史的宝贵财富,也是指导我们继续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精神食粮。
收获之二:本次培训感受最深的就是关于袁文才、王佐错杀及教训。井冈山根据地革命的失败,是伴随着袁、王被错杀事件而开端的。袁、王本是井冈山的土匪,在革命最需要的时候将毛泽东的队伍迎上山、创建了革命根据地,二人也先后加入共产党、其部队整编入红四军。但中国共产党六大以后,错误地制定了对加入共产党的土匪进行清剿的政策,袁、王被杀,我党在当地失去了民众的信任,在蒋介石的剿共进攻中失去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直到49年解放,这块曾经的红色根据地才摆脱了蒋家王朝的白色统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我所学的所有历史教材里,都没有井冈山的袁、王二人。在井冈山,我补上了这一堂历史课。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都不可能不犯错误。认识到的自身错误并改正之,这个政党、这个个人才能继续朝正确方向前进。对于我个人来讲,今后不断学习、端正自己的态度,同时认识和改正自身的缺点、不足和错误,是工作和事业最为关键的问题。
收获之三,是本次和各位学员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本次参训的各位学员均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岗位,来到这个培训集体,这么多人能有机会互相交流学习,畅聊工作生活,实在非常难得。所以这种培训形式真的非常好,值得坚持和推广。
在今后的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弘扬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失败以及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把中国共产党置身于十分危险和艰难的境地,面对这一切,毛泽东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信念,坚信只要团结带领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艰苦奋斗,不畏牺牲,朝着拯救民族血与火之中的正确道路勇往直前,必定会取得革命的胜利。因此,他毅然决然走向井冈山,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经过两年零四个月的斗争,壮大队伍,建立红色根据地,探索建党、建政、建军新经验,终于找到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如果走向井冈山前后,毛泽东等革命信念不坚定,他们的信念经不起残酷斗争的考验,就必将消亡在国民党的铁蹄和枪口下,若是那样,中国革命将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我们今天的物质条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井冈山的精神不能丢。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发扬革命传统,落实“两个务必”,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才能更好地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二、弘扬井冈山精神,依靠群众,坚持勇于胜利革命精神
井冈山斗争的革命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光辉史。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忠实履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充分依靠群众,不折不扣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奠定了井冈山斗争胜利的群众基础。回顾我们党93年的成长史,所带领人民取得的每一个时期的重大历史胜利,都离不开“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支持。
“勇于胜利”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一种民族精神,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现代化建设时期,井冈山精神始终是支撑中华民族的脊梁。靠这种精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靠这种精神努力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理想信念可以实现。
三、弘扬井冈山精神,攻坚克难,推动乡域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我深感责任重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倍加努力,不退缩、不放松,不懈怠,尽职尽责,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应对能力、创新能力,并以务实的作风,实干的精神,创新的思维,饱满的热情,带领全乡干部职工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围绕县委“3+1”发展战略继续推动科学发展,进一步筑牢传统农业经济基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新农村建设、二三产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竭力打破制约全乡经济发展的瓶颈,着力发展日光温室、拱棚产业、优质葡萄、设施养殖四大产业,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企业项目、劳务输转三大重点,力争把我乡打造成“瓜果之乡、工业重镇、三产福地、和谐乡村”,确保我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井冈·井冈的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
★ 关雎的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