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经历,才能真正起到总结和反思的作用,心得能让我们在工作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久久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家风馆心得体会优秀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家风馆心得体会篇1
人生需要良好的家风来照亮指引,家风的内涵很丰富,但这三点不可少。
第一个是“善良”。
有了善良之心,有了感恩之心,有一颗关怀体恤之心,才会爱这个世界,爱周围的人,爱所有的生命。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过是向人世借几十年光阴而已,要在有限的时光里成己达人,才对得起自己的一生。善良可以说是我家的第一个家风。爷爷奶奶就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曾这样谆谆告诫子女:“做人千万不要去做恶事,作恶多端,会有报应。”这样的家风也深深地影响了我,无论在哪里无论和谁打交道,我都与人为善,不做违背良心之事。
第二个是“勤俭”。
父亲教育我,端正勤俭,是居身良法。“量其所入,度其所出。”“能不为息患挫志,自不为安乐肆志;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振乃家声,好就孝悌一边做去;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不能投机取巧不劳而获,铺张浪费。父亲在当地农行工作,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不贪不占,年年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为了养育我们6个孩子,母亲起早贪黑干着生产队里的重活累活苦活。
第三个是“学习”。
学习无止境,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向他人学习,不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父亲常对我们兄弟姐妹说:“知识从哪里来,就是从学习中来。”父亲只读了两年私塾,后来他能够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就是因为刻苦学习,向同事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现在老父已经80多岁了,还天天坚持读书看报,可以说“活到老,学到老”。
心灵的家风也是生命的家风,心灵的家风越亮,生命的道路越长,生活的道路越平坦。为此,我要不断为家风加油加薪一代一代相传,千万不能让它们熄灭了。
家风馆心得体会篇2
家风家规是代代相传的精神滋养。对人的成长而言,家风、学风、社会风气的影响,有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家风主要是对人生的启蒙,学风是对人生的充电,社会风气则是对人生的淬炼。
从当前来看,家风与学风的衔接,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只有二者互为补充,个人才有强大的精神积淀去阅读社会。日前,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工会在北京四中举办了以“黼国黻家,栉风沐雨”为主题的家风大家谈活动,教育专家与学校师生一道,畅谈家庭教育心得,共论家风建设路径。现摘编几篇,与读者分享。
别失去欣赏孩子的能力。《朱子治家格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家庭教育的前提,是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否则,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无法实施。然而,许多父母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地失去了欣赏孩子的能力,这让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失去了依存。
父母不欣赏孩子的原因,一是现实与期望的差距,二是面子。有人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久而久之,觉得孩子一无是处。经常有家长说这样的话:你看你,都考成这样了,还天天美!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马拉松比赛的话,小学或初中阶段相当于前5公里。42公里的比赛,前5公里跑第一名或最后一名,重要吗?
作为过来人,教育者和家长其实都清楚,一个人未来的发展,与小学或中学时代的考试分数不能画等号。可是做家长的,怎么就在孩子的分数面前失去理智,让愤怒扭曲了人性,让自己失去了欣赏孩子
进步与成长的能力呢?(李雄,作者为北京四中学生处副主任、语文高级教师)
以胸中格局行不言之教。在优秀的家长身上,能发现共同的特点:比如夫妻恩爱和谐,带给孩子阳光心态和安全感,孩子也会对他人更信赖与亲近。比如家长有长远的眼光和格局,更重视孩子心灵的成长,不是光看眼前的成绩,也不只是关心孩子的物质需求。家长自己或工作中有追求,或生活中有情趣,能行不言之教。再有,就是尊重孩子,给孩子充分的信任,支持孩子的尝试,与孩子沟通顺畅。
家庭和学校应该是携手的关系,方向是一致的: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在家庭教育层面,学校可以做一些积极的引导,帮助孩子了解家庭,促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一直以来,我觉得最朴实也最动人的一句宣传语是: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我们每天都会走出去,然后又归来,起点和终点都是家。让家成为一个最好的归宿,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家对每一个成员的期许,首先就是平安,是快乐。我想和家长共勉的是:不要太早放弃自己,从丰富自己开始创造生活,为孩子树立榜样。
家风馆心得体会篇3
今天天气凉爽,我们在老师进修学校四楼有幸地倾听了范老师的有关家风家训方面的讲座,台下座无虚席,都在认真聆听学习。
在范老师的分享中,我们知道了曾国藩家训及他的《十二日课》,知道了钱钟书夫妇、俞平伯夫妇、冯友兰、梁启超、傅雷、汤用彤等名人的书香家庭。让我认识到了家庭建设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治其国先齐其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避风港,也是提供前进动力的加油站。家和万事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建设好自己的小家不仅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健康幸福,也有利于社会大家庭的和谐共荣。
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重视家庭建设必须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三大要务着手。
注重家庭,首先要奉行夫妻之道。所以说,为了在生活上互相照顾,互相关心,为了更好地关心和照顾儿女以及双方的.父母,让小孩幸福,老人放心,欢喜夫妻。我们要以爱为根,做到真爱无私、觉爱无价、博爱无条件、实爱无成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担负着培养下一人的责任。注重家教首先要认识到:家庭教育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线”。教育始于家庭,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为人父母的职责与任务不仅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身体好,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启蒙教育,立德树人,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增长孩子的善心、爱心、恭敬心,纠正孩子的不良言行和过失。
家教靠的是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道德力量潜移默化的感化孩子的心灵。
良好的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人们终身的财富。注重家风,就是传承好家风,不断地释放正能量。中华民族的传统家风可归纳为“仁义礼智信”五常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尽管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风,但幸福的家庭却有着相似的家风,有的讲究道德、诚实守信;有的崇尚知识、重视学习;有的勤俭持家、尊重劳动;有的家庭和睦、科学教子,这些都是在注重家庭和注重家教的基础上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
家风馆心得体会篇4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雨点,随风潜入,润物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最近“家风”一词火了起来,我的脑中不禁涌出妈妈教育我的一幅幅画面。
忆往昔,每次上学校之前,妈妈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闹别扭,有事情找老师解决……”妈妈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同学发生冲突。在妈妈的谆谆教诲下,我养成了以和待人的好习惯。
我们家是一个和睦的家庭,一家人天天都快乐地生活在一起,自从我懂事以后,我的'爸爸妈妈就从来没有吵过架。可我有时做的并不好,有一次还顶撞了奶奶,妈妈批评我说:“要懂得尊敬长辈”。我才知道自己错了,主动跟奶奶道歉。从此我便养成了尊老敬老的好习惯。
爸爸更是我助人为乐的好榜样!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马甲仙公山游玩,我们一上公交车刚好有人下车,三个位置刚刚好。到了下一站,上来了一个孕妇,看到没有座位就只好站着,我爸爸看到那个孕妇被挤来挤去,我呢根本还没有看见,我爸爸就站起来让出了位置给孕妇阿姨坐,那个孕妇阿姨连声道谢,爸爸微笑示意不用了。之后爸爸告诉我说这是人应有的一种好品德。
看今朝,我已是四年级的大哥哥了,早已养成了乐于助人,艰苦朴素,与他人和睦相处的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的家教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我的责任。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果再加上优良家风的打造,那么咱们社会一定会更加美好,国家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家风馆心得体会篇5
无论大家、小家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家风家训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谈一谈我家的家风家训。
在我还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就为我们定好了家训。一共分为四条:一是不能破坏环境;二是全家人要和睦相处;三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四是不能骂人,说脏话。家风就是孝敬长辈。我们都尽量不触犯家规,但还是没办法做到一条也不犯。
记得我上大班时,听见我的同学在说脏话,我觉得好玩,就学了起来。放学回到家后,我说给爸爸妈妈听,他们见我说脏话,又看在我年龄小的份上,只受到了语言教育,免去了一顿痛打。
还有一次,我吃午饭时,桌上的菜我都不爱吃。就乘爸爸妈妈不注意,把我的饭倒进了垃圾桶。结果还是被他们发现了,二话不说就给了我最严厉的惩罚,但我不服,就和他们吵了起来。我又犯了家规,直接被关了禁闭。因此,我很后悔,不但没有出去玩,还被揍了一顿。从那之后,我一直没触犯过家规。
直到现在,我们家还一直保留着这个规矩。但不知为什么,我总想触犯一下家规,看看家规会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惩罚会变轻。我一直在等这个机会,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吃午餐时,爸爸妈妈正在谈事情,我立刻插了几句话,并且说了脏话。他们听了,只警告了一下,并没有打我。我得寸进尺,再一次说了脏话。妈妈放下手中的碗,对我进行了语言教育,我并没有受到严厉的惩罚。看来我猜对了,家规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惩罚也会逐渐变轻。我决定,不管我身在何处,都不会触犯家规了。
虽然家规让我吃尽了苦头,但是我知道这都是为了我的未来,我一定再也不触犯家规,再也不辜负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了!
家风馆心得体会篇6
如果叛逆的我能有一点点的待人接物的和气,有一点点乐于助人的热心,都要归功于我的姥姥。
——题记
小时候爸妈工作忙,我跟姥姥住。
姥姥喜欢做媒。十里八村有小伙子、姑娘的人家,经常有人请姥姥给他们牵线搭桥。我记得当时妈妈对此颇有微词:“妈,你现在就好好看孩子,那么大年龄了,还图人家那几块钱干嘛呀。”姥姥笑道:“在俺农村,说媒跟建桥修路一样,是积德行善。给人家带去福,也是自己的福。”说完朝我笑笑:“是不是,宝贝?”我也笑,但不懂,只是傻傻的点头。妈妈不再多说什么。
我只记得那时我的生活很简单,一天里最多也是最快乐的时间就是在黄昏后搬着小板凳坐在姥姥身旁靠在她膝上看她说媒,也算是见证了许多美好姻缘。有时我真的觉得一些男女是那样的不般配,但姥姥的一张巧嘴还是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即便那时的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我只知道姥姥抚摸着我的头,身上散发出一种淡淡的麦香,夕阳的余晖像是稍加漂色的红纸,不浓不淡地映在姥姥的脸上,与姥姥慈祥的菊花般的笑容融为一体。那感觉让人踏实,我常就这样伏在她膝上入睡。
一次,姥姥游说的一对结婚新人来请姥姥参加他们的婚礼。还要硬塞给姥姥钱。她拒绝了,笑得满脸皱纹菊花一样,说:“你们成了是缘分,好好过日子,白头到老多少钱也买不着。”那时的我已经大一些了,学会了察言观色。那对新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看起来既激动又感激,而姥姥则是比他们幸福百倍的样子,不知是激动还是羞涩,竟涨红了脸。将我拥在怀里不停摩挲着。姥姥一直把那对新人送到村头,回来的路上,她对我说:“宝贝,姥姥希望你做一个快乐的人,要想快乐啊,就要助人,友善待人。”我若有所思的'点头,那时我的心里已经懵懵懂懂得明白了很多,我明白了姥姥一直以来的坚持,明白了姥姥对我的期望。爸妈曾担心我跟姥姥住,在教育方面会稍有欠缺,毕竟姥姥没读过书。事实证明,姥姥的确没有发人深省的哲学道理,亦没有精妙绝伦的语句,但却用超出书本的自身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对我来说,她的爱便是最好的教育,教会我做人之道,为人之本。
姥姥的爱,她的教育,让我体味到作为一个人,一位女性,具备一颗乐于助人的,友善的心是多么的重要。爱心与慧心示爱与人,是多么的令人敬爱啊。一个人外表固然要善良秀丽,但,具备内在的大爱更是无比重要。
如今,我正处于花季少年,未来的青年、中年、老年之路,是人生的必经,我庆幸有一位敬爱的姥姥,我庆幸我有这样深刻而美好的家风家教。
家风馆心得体会优秀6篇相关文章:
★ 家风心得体会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