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抗洪救灾英雄事迹5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的事迹是一种启示,激励我们勇敢创新,追求卓越,永不停步,通过事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历史事件的深层含义,以下是久久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4抗洪救灾英雄事迹5篇,供大家参考。

2024抗洪救灾英雄事迹5篇

2024抗洪救灾英雄事迹篇1

张鹏同志是北陀镇农业服中心主任,农经干部,在北陀镇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抗洪救灾过程中,不顾个人财产损失,奋不顾身地转移群众,保证了群众的生命安全,体现了农经干部一切为民着想的高尚情操。

7月21日凌晨四点多钟,山洪暴发,北陀镇立教村中涧寨处在一片之中,大部分民房倒塌,此时尚有40多名群众正在尚未倒塌的房顶等待救援,这些群众随时都有被洪水冲走的危险,灾情就是命令。家住立教上架小组的张鹏同志,他的家同样存在被洪水袭击的危险。此时此刻,是回家抢运家具,还是抢救处在生命危险中的群众,对作为农经干部的张鹏同志来说,是个人利益和群众利益观念的严峻考验。张鹏同志想: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在群众处在生命危险时刻,应以人为本。家近在呎尺的张鹏同志毅然和其他镇政府干部一道赶到中涧寨抢救正处在生命危险的群众。到中涧寨后,张鹏同志和其他镇干部一起想办法,通过扎木排,组织水性好的群众进行抢救,终于把被洪水围困的全部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得到了营救,但张鹏同志的家却遭到了较大的损失,家中房屋倒塌了7间,屋内小型耕田机、电动打谷机、小型碾米机各一台,21寸彩电2台、电风扇5台、缝纫机2台、摩托车1辆、自行车3辆及其他家具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被洪水冲走小水牛一头、猪3头、大米约200斤,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达5万元。

张鹏同志还来不及对自己被洪水冲毁的`家具进行清理,于22日和其他两位镇干部又到受洪水危害较大的善政村九亩寨慰问灾民,了解灾情,并担任工作组组长。从公路到九亩寨虽然仅是隔江相望,面对涛涛的洪水,到九亩寨只能绕道走山路。由于对路况不熟悉,并且当时还正在下雨,山陡路滑,他们到九亩寨足足走了四小时。当他们一身泥水走到灾区时,群众感动地说: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是你们带来了党、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感谢党委、感谢政府。到了九亩寨后,他们顾不得休息,立即到农户逐户逐项登记受灾情况,按时完成了镇党委、政府交给他们的任务。

x日晚,处在北陀镇上游的良佑二级电站坝肩渗水,电站出现了险情。电站一旦垮坝,后果将不堪设想,必须立即通知下游的群众随时做好转移的准备。已经两天两夜都未休息的张鹏同志,于当晚十一点多钟又连夜下到农户,逐家逐户通知群众做好转移的准备,一直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多钟才回到镇政府。

洪水退后,张鹏同志又投入到灾区协助灾民开展生产自救,帮助房屋倒塌的灾民解决临时住址,帮助他们搭建帐篷,为灾民分发救灾物资,协助供电部门尽快恢复用电,张鹏同志所负责的灾区点是重灾区中最快恢复用电的点。

2024抗洪救灾英雄事迹篇2

灾难可以将人打到,也可以激发出人的昂扬斗志和力量。王群英,渠北乡人民政府一名普通的民政干部,在特大洪水面前,不惧危险,忠于职守,忘我工作,展示了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她单薄瘦弱,却不知疲倦,她满身疲惫,却坚毅果敢。每一个和她并肩工作的同事,无不被她所折服,每一个认识她的村民,无不对她亲近佩服。如今,洪水已经过去,人们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回忆起7.18特大洪灾中的经历,她说得最多的是两个字——责任。

20--年7月18日深夜,夜黑如墨,大雨如注。渠北乡政府会议室灯火通明,每一个参会的人员脸上都凝结着严肃,百年一遇洪水即将来袭。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工作分配简短明确,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王群英接到的任务是在天亮前通知云峰村沿河两岸村民紧急转移,负责云峰村5个社的抗洪抢险工作。没有任何疑问,她一脚踏进雨中。从 社到 社,五十六户人家,在手电筒暗弱的光线指引下,她用了仅仅两个小时就跑了个遍。当她走到最后一处三峡移民 家时, 一家人还在睡梦中,她三言两语说清楚了来意, 一家顿时惊慌起来:他们压根也没有想到洪水会威胁到自己家,一点准备也没有。王群英和同事们赶紧协助他们把楼下的物品往外搬。

走到猪圈前面,王群英看见一头肥滚滚的架子猪在四处乱窜,来不及多想,她找了根绳子,跳进猪圈,把绳子套在猪脖子上就往外拉。架子猪拼命挣扎,无数次把她绊倒在地。雨伞折断了,手电筒掉在了地上,好不容易把猪拖到对面的高坡上,她才发现自己披头散发,全身湿透,鞋也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

19日晨7点,洪峰抵达渠城,云峰村沿河低洼处民房全部进水。王群英站在 家屋檐下心急如焚,还有没有村民没有转移出来?翻开电话本,挨家挨户询问情况。当她听说村民魏礼书还在往楼上挑谷子的时候,再也站不住了。叫上一位同事,趟着淹到大腿的水往魏礼书家走。

魏礼书是个残疾人,行动不便,在平时的工作中,王群英对他家的情况相当熟悉,她知道这场大水对魏礼书家意味着什么。迎着湍急的河水,她跌跌撞撞走进魏礼书家里,魏礼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七手八脚将剩下的几袋谷子抬到楼上,魏礼书才发现王群英还光着脚,鲜血从她磨破的脚趾处流到了地上,眼泪淌下了他的脸庞。他拉着王群英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王群英笑着说:“这是我的任务,只要你们没有损失,我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村民受灾情况,是第一次洪峰后,王群英最迫切要掌握的。不顾魏礼书的劝阻,穿着湿淋淋的衣服,坐上找来的渔船,一户一户艰难划动。每一户村民家里水淹多深,物品有多少没有转移出来,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物资,她都做了详细的记载。等回到乡政府,她已经明确了那些早就储备着的物资应该怎样分发。她指挥几个年轻的同事把一件件大米、矿泉水、方便面分类,贴上标签。催着村社负责人前来领取。

哪家没有储备水,要多发点矿泉水,哪家柴禾被浇透了,要多领两包火腿肠,她都一一地向负责人叮嘱。一直忙到天黑,所有的物资都分发到位,她才记起自己一天都还没有吃一口饭,喝一口水,额头烫得厉害。她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倒下,要尽快恢复体力。

到卫生院测体温,医生吓了一跳,高烧38.5度!要求她呆在医院治病。可她哪里坐得住:下午的洪水又上涨了不少,得去看看那几户地势最低的村民。吃了几片退烧药,她又出发了。这一遍转下来,看到那些村民都安排妥当了,她才拖着极度疲倦的身子回到卫生院输液。整整三天,她都是这样,夜里输盐水,白天走在抢险第一线,眼睛里布满了血丝,脸颊肿得老高,两只长时间泡在水中的脚,连平时穿惯的鞋都穿不上了。

在人们的眼里,王群英是一个心直口快,风风火火的人,她做事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她又体贴入微,耐心周到。洪水淹没了高岩头大桥,望石公路交通中断,许多车辆被困在渠北乡街道上,司机和乘客,无助地看着泛滥的洪水,又饥又渴。王群英看到这一情况,赶紧去招呼他们到乡政府避雨,买了方便面,烧水给他们泡上。她四处打电话联系渔船、快艇,送那些急着赶路的乘客过河。他们不知道王群英的名字,都亲切地称她“大姐”。

7月20日,洪水逐渐退去。王群英独自来到魏礼书家,帮着他打扫卫生,清除淤泥。污浊的泥浆溅到了头上、脸上,裹住了她的裤腿,她没有丝毫的厌恶。笨重的柜子、桌子,压在她瘦弱的肩头,她没有叫一声苦。她爽朗的笑声在屋子里回荡,鼓舞着魏礼书一家人战胜洪灾的信心。

洪水给渠北乡的 户村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没有人抱怨,没有人责怪,因为他们看到了王群英她们始终走在他们前面。责任意味着奉献,意味着坚守。王群英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在抗洪抢险的斗争中,她没有豪言壮语,甚至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她把所做的事情都看成是自己分内的责任,从履行责任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力量,并把这种力量传递到了每一个和她并肩作战的人心上。

2024抗洪救灾英雄事迹篇3

7月18日,合川涪江、嘉陵江、渠江先后迎来了198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各级各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部署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面对突如其来的洪灾,人民医院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战胜困难,取得了抗洪救灾阶段性的胜利,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的人物与事迹。

18日当晚,人民医院领导紧急召开会议部署抗洪抢险工作,医院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防大灾,抗大汛,防大疫”的思想,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立即行动起来,认真部署、扎扎实实做好抗洪救灾及医疗救治工作。

杨安全,人民医院物管中心主任,是该院此次抗洪救灾后勤保障组中的一员。作为人民医院一名老职工,在副院长喻其敏、唐乐辉的带领下,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身作则,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带领着物管中心的工作人员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抗击洪水的铜墙铁壁。

洪水肆虐期间,医院后勤保障、水电供应中断,在困难面前,杨主任始终战斗在抗洪抢险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带领科室全体员工全力做好防汛救灾物资的调拨、配送以及水电气、房屋维修等工作,使抗洪救灾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一、由于水位不断上涨,该科指定专职人员负责防洪水位观测记录,每1小时报告一次并做好详细记录,随时上报。二、根据从区防汛办得到的情况,院领导果断下令,物管中心、护理部等部门组织100余人,迅速将住院部一楼病人及家属护送到安全地带,确保病人得到了及时治疗,无一例人员伤亡。三、及时转送上千件贵重物资、设备及价值6000余元药品,尽最大可能减少医院财产的损失。四、及时拆除损毁电路,将住院大楼供电线路并连到门诊供电系统中,及时保证住院大楼的照明用电。五、该科组织人员对全院所有排污管道及强电网管进行检查维护,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六、及时清洗食堂,配合相关部门严格消毒,保证病人、职工及家属的饮食安全。

目前,该院的抗洪救灾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胜利。面对笔者的采访,因疲劳过度而不得不输液的杨主任摆了摆手,轻轻的只说了一句:“不要问我,其实我们医院还有好多同事都做得很不错,多写写他们。”声音疲惫而撕哑。物管中心水电班的李昌模同志,面对妻子被困在断水断电断粮的家中,他舍小家保大家,毅然坚持奋战在医院抢险的第一线,直到洪水退后才回家。设备科朱祥明同志,在洪水肆虐期间,他忘我工作连续三天三夜,组织人员抢修中央空调等设备,险性排除后,在领导的一再提醒下,他才不得不去输液。

在人民医院,这样的抗洪救灾先进个人与事迹还有很多。该院的干部职工们正是凭着这种伟大的抗洪精神,万众一心、坚韧不拔,为夺取抗洪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不懈奋斗

2024抗洪救灾英雄事迹篇4

近日,河南遭遇持续强降雨,多地严重的灾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无数救援人员迅速奔赴一线,无数社会力量慷慨捐助物资,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国人万众一心的凝聚力,为打赢防汛抗洪攻坚战贡献出磅礴的力量。

在这些救援人员当中,有一支独特的队伍,他们统一身着蓝色队服,头顶蓝色盔帽,脚踏皮质战靴,他们时而“乘风破浪”寻找生机,时而“飞檐走壁”挽救生命;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因为共同的公益爱心相聚在一起,他们往往于第一时间赶往受灾现场紧张救援,又在任务结束后悄然离开;他们以“蓝天救援队”的名义,用公益“大爱臂膀”传递着爱心的火炬,撑亮了灾情的黑暗,守护着百姓的“最美蓝天”。

这宽阔的“臂膀”担负的是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爸爸要到河南帮助受灾的群众,你在家一定要好好听话,等我回来。”青岛胶州蓝天救援队的队员出门前紧紧抱住年幼的女儿,看了看同样目光坚定的妻子,随即跟随队伍连夜出发奔赴河南郑州,凌晨四点到达后立即开展救援。“他”不是个例,“他”是无数夜以继日驰援河南的“蓝天救援队员”的缩影,他们宽阔的“臂膀”上担负着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其实,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当中有医生、运动员、退伍军人、无线电爱好者,他们也有牵挂的亲人、家庭和朋友。但危险来临时,他们的心中闪耀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正是他们的努力让一个个家庭重新团聚,让伟大的中国充满希望!

这坚实的“臂膀”担负的是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各地“蓝天救援队”里有很多党员同志,他们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高水平”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河南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来自南京、扬州、徐州等江苏多地的蓝天救援力量就组织汇合,赶赴郑州救灾。“做公益不分贫富,学雷锋贵在长久”,这支“蓝天救援队”充满了年轻的力量,暴雨冲刷,他们的'脚步坚定不移;洪水肆虐,他们的身影奔波不息。其实,他们也是一群孩子,他们也有繁忙的学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但灾情来临时,他们挺身而出,主动以坚实的“臂膀”担负起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为了河南同胞,为了中华民族,他们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这伟岸的“臂膀”担负的是毅然决然的“赴汤蹈火”。作为一家中国民间专业、独立的纯公益紧急救援机构,“蓝天救援队”以“专业拯救生命”为宗旨,每逢灾害事故、大型安全生产事故和户外意外事故,他们都会井然有序地组织、马不停蹄地奔赴、夜以继日地救援。为了保证救援的及时性,他们必须发挥出“时不我待”“争分夺秒”的“执行力”,展现出“毅然决然”“赴汤蹈火”的“战斗力”。在收到新乡市灾区的消息后,天津武清“蓝天救援队”立即行动起来,短时间内迅速筹集到总价值20多万元的饮用水3000余件、方便面2000余箱以及饼干面包等食品若干,他们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时刻记在心上,将毅然决然的“赴汤蹈火”时刻担负在臂膀上,犹如张弓之箭,一触即发!

“患难见真情,人间有大爱。”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蓝天救援队”。抗洪救灾、搜救群众、转移灾民,他们正用公益“大爱臂膀”默默守护着百姓的“最美蓝天”。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蓝天救援队”的力量也在不断壮大,更多热爱公益的年轻人正在给这个庞大的团体注入更多的生机活力。相信在蓝天救援队员的带动下,更多的民众会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主动参与应急救援。当更多的人手挽手,当更多的人肩并肩,中国人民必将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中国大地上空必将呈现出“最美蓝天”。

2024抗洪救灾英雄事迹篇5

xxx,男,1962年11月出生,现任孝南区公路管理局项目经理,中共党员,198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奋战在公路建设一线,参建了全区大部分的重大道路工程的建设,在7月3日府河南大堤防汛通道抢险中,担任抢险突击队队长,他身先士卒,勇于担当,带领突击队员奋力拼搏,经过一昼夜抢险,在黎明前抢通防汛通道,为防汛抢险人员、机械、物资的顺利调运奠定的坚实的基础,为府河大堤抗洪抢险的胜利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再展“交通铁军”风采,让党徽在抗洪救灾一线闪光。

xx月3日上午,连续的强降雨和上游持续泄洪,使府河南大堤水位窜涨,河水漫过堤坝。府河大堤告急,面对险情,区防汛指挥部紧急调集大批抢险队伍、设备、物资加高堤坝。但此时,堤上道路由于连日来的水浸和强暴雨冲刷,加上防汛人员、机械物资的频繁调运,交通量陡增,道路损坏严重,交通受阻。“救灾必先通路。”市、区防汛指挥部命令孝南区交通运输局24小时内抢通大堤水毁道路。孝南区交通运输局领命后,立即启动公路防汛应急预案,调集区公路管理局50名突击队员及车辆机械奔赴府河堤水毁路段。

由于现场堤上道路狭窄,堤坝靠府河一侧还垒有沙土袋,大型筑路机械施展不开,运料也只能用小型农用车,施工难度非常大。为了加快进度,现场抢险负责人决定将突击队一分为二,从两端施工向中间推进,两个突击队分别包干3公里,由党员骨干带头展开火线比拼,任命xxx担任突击一队队长。

xxx身穿公路人特有的橘红色马甲,带领突击队员发扬公路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团结协作,发挥公路人修路架桥专业优势,安排部分队员在最前面排水清淤夯实边坡,中间队员紧跟填土、摊铺碎石,形成泥结碎石基础,最后面队员摊铺级配稳定碎石混合料,最后采用小型机具碾压,最终形成了一条坚实平整的应急道路。

风雨交加的夜晚,大堤上一面面党旗迎风飘扬,一个个党员开路在前,耀眼的“红马甲”在应急灯的照耀下闪烁跳跃了整整一个晚上,道路在他们满是泥泞的双手中,一段段向前延伸。所有人都浑身衣服被泥水湿透,有的手打起了血泡,但没有一个人叫苦,更没有人退缩。xxx因这些天昼夜坚守一线,肝炎张鹏病发作,他边吃药边奔走在现场掌握施工质量和进度,同事都劝他下堤休息,他说:“所有人都上阵了,自己哪能退缩,再说,自己还带领着一个突击队呢。”

经过通宵鏖战,6公里的`水毁道路在黎明时恢复通行。大批的防汛人员、物资、机械顺利部署到府河大堤沿线。市、区防汛指挥部领导握着xxx的手,赞扬公路防汛抢险突击队是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党员。目前,xxx仍带领公路防汛抢险突击队坚守在防汛抗灾一线,抢抓晴好天气在府河大堤东风垸险段加固堤坝,与将至的强降雨展开时间争夺战,全力以赴夺取防汛抗灾的最后胜利。

2024抗洪救灾英雄事迹5篇相关文章:

2024年个人事迹材料通用5篇

2024年先进集体事迹材料优秀5篇

2024年党员教师先进事迹5篇

村防灾减灾救灾应急预案6篇

救灾观后感6篇

防汛救灾心得8篇

防汛救灾心得体会6篇

2024优秀德育工作者先进事迹5篇

英雄作文初中作文优秀5篇

写英雄烈士的作文5篇

2024抗洪救灾英雄事迹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