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案范文6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评估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中的困难,通过认真写好教案,我们能够更加细致地规划教学步骤和方法,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下面是久久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初中历史教案范文6篇,感谢您的参阅。

初中历史教案范文6篇

初中历史教案范文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资本原始积累 ,与罪恶的奴隶贸易和残酷的殖民掠夺密切相关,西方殖民者进行的“三角贸易”和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是最有力的证明。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西方殖民者进行奴隶“三 角贸易”和对印度进行残酷殖民掠夺的原因,初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给西方国 家和亚非拉国家带来的不同后果,一方面认识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展的进步性,初步学会辨证地看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三角贸易”和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

教学难点:“三角贸易”、英国对 印度殖民掠夺所带来的后果和影响。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温故互查:

1.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什么?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影响。

4.简述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以及影响。

二、设问导读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1.背景:新航路开辟以后,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但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 要经营者。

2.三角贸易的路线:

3.三角贸易的影响:“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力,奴隶贩子却大发横财,利润高达百分之几百。很多人发财后,回到欧洲,把从黑奴身上赚来的血腥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日不落帝国”在印度

1. 17 世纪以后,英国走上了殖民掠夺的道路。它相继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 到18世纪后半 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2.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扩张:

(1)殖民机构:_东印度公司_ ;

(2) 殖民头目:_克莱武__ 率军队抢占了孟加拉 ,把当地洗劫一空。

3.影响:英国人利用抢来的这些财富发展国内经济;同时,这些殖民地也为英国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进一步刺激了工业的发展,促进英国迅速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三、合作探究:

简述“三角贸易”的过程,分析“三角贸易”给欧洲、非洲、美洲带来的影响。

(充满血腥气味的殖 民扩张和掠夺是近代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前后400多年的时间里,西方殖民者凭借经济和军事 的优势,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进行了异常残酷的殖民征服。西方国家在殖民活动中获取了巨大利益,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亚非拉地区遭受侵略和奴役,民族灾难深重,人民不断抗争。与此同时,在西方 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亚非拉各国社会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2、“三角贸易”对资本主义发展有什么作用?

(“三角贸易”为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推动了西方资本主 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自我检测:

新航路开辟后,首先进行殖民掠夺的国家是( a )a.西班牙 葡萄牙 b.葡萄牙 荷兰 c.西班牙 英国 d.英国 法国

初中历史教案范文篇2

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2,学科:历史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了解

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课题

1、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2、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分析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

3、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并进一步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团结的重要性,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学习重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难点: 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材分析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课共有三个子目、四个内容,即西晋的兴亡、内迁的各民族、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本课从宏观上简要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历史。

按传统的教学思路,以上四个内容中的前三个内容应该更重要一些,江南地区的开发一目则为次要内容。新课标在第8页的“内容标准” 中这样要求:“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而对于本课的其他内容则没有明确要求。于是我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内容,认为本课可以围绕“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个主题来把握。

前两目“西晋的兴亡” 和“内迁的各族与淝水之战”,可以视为“江南地区的开发” 的背景原因。教材介绍了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的原因和史实。第三目讲述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结果和表现。因此,本课教学时要紧扣课标明确要求的“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个内容进行,排除了按朝代的更替或分裂对峙等主线把握教材的思路,把看似散乱的三目、四个内容,按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结果来处理和把握,使历史线索更简单,本课教学主题也更明确。在此基础上,我把教学重点定为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和原因。

教学方法

问题解决、自学讨论法

(一)课前导学

了解本地区是否经历过这次开发,有什么历史的痕迹?

(二)教学渗透点

1.学生分小组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解决几个问题,进一步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同时训练学生阅读历史地图的技能,并关注自己家乡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

2.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这段历史的兴趣,通过历史事实使学生获得只有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才能发展经济的情感认识。

教学过程

播放江南地区风景视频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西晋的兴亡

讲解:公元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出示照片)【百度图片】

2、各族内迁与西晋灭亡

学生阅读本目内容、总结出西晋统治者对内迁各族实行的政策

内迁各少数民族,同汉族杂居相处,在长期的接触中,互相学习,逐渐融合,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这是历史的进步。并借此树立学生正确的民族观。

3、西晋的灭亡

分组讨论:“西晋为什么会成为一个短命的王朝?”(指导学生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两方面思考。)

二、淝水之战

1、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提问:十六国时期,在北方的15个政权中,有没有哪个政权统一过黄河流域,如果有,它统一北方的时候,南方与之对峙的是哪个政权?

初中历史教案范文篇3

教学目标

1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的成功研制和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建制;国产飞机的不断更新换代和战略导弹的威慑力量;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历史及其发展壮大的趋势

2、 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收集整理海、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过程的资料,体验国威军威;钢铁长城形成的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3、祖国民族日益强大与军力增长的相互作用,标志着新中国国际地位正在不断提高起来,成为炎黄子孙振奋精神、继续图强的强大动力;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青年学生应该树立起为国 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难点 人民海军的建立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66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导弹与炮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联系:都要经过发射操作。区别:导弹与炮弹相比,科技含量高许多,威力也大了许多。)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从“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到炮兵部队的建立,再到导弹部队的形成,这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的钢铁长城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我们可以从这个过程中了解到哪些有趣的历史知识和军事知识呢?请大家阅读课文。(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

1 人民海军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华东军区海军→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教师强调:1949年4月,蒋 介石集团土崩瓦解时,有一部分国民党海军宣布起义,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投诚。于是第一支人民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就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了。

2 20世纪50——70年代,人民海军有哪些发展?(我国自行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陆续装备到海军部队,还多次远洋航行,圆满完成了科学考察和出访外国的任务。)

3 20世纪90 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不断补充新型舰艇,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17页《中国人民海军》出访路线图,受人民军队的军威。

4 根据67页“动脑筋”,组织学生讨论回答: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旧中国制度落后,国力很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侵略,曾先后败于法国和日本等。新中国制度先进,能够有效地集中国力投入国 防建设,建成了强大的现代化海军。)

·教师小结、过渡:新中国的.国 防 建设不但在海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空军和导弹部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5 新中国的空军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a.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能够装备自制的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等。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提升了提升了现代化装备水平。)

导弹部队的发展

·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17页“导弹射程示意图”和《导弹小知识》,结合课本70页“自由阅读卡·百万大裁军”,了解“科技强军”的涵义:在新时代里,军队强大主要靠的是科技含量。

1 什么时候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1957年)

2 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核反击)

·教师组织学生提前了解课本85——86页有关我国研制原子弹和导弹,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情况,指出: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青年学生应该向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学习,树立起为国 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课后习题

1 完成课本69页“练一练”:应选a(50年代)。

2 完成《历史填图册》19页各题。

初中历史教案范文篇4

一、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这课是人教版教材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中的第1课,本课是通过“罪恶的‘三角贸易’”和“日不落帝国”在印度两部分内容组成。主要揭露了自17世纪以来,西方殖民主义者所进行的血腥肮脏的原始资本积累的历史和非洲地区人民惨淡的人生。

(2)、学生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带有儿童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有趣味性,最怕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具备接受较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但看问题不深刻、不全面。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所以在本节内容的处理上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史实,精简抽象理论,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设计理念:?

1、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

3、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培养学生用辩证观点来分析历史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资本原始积累,与罪恶的奴隶贸易和残酷的殖民掠夺密切相关,西方殖民者进行的“三角贸易”和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是最有力的证明。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西方殖民者进行“三角贸易”和对引导进行残酷证明掠夺的原因,初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给西方国家和亚非拉国家带来的不同后果,一方面认识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展的进步性,初步学会辨证地看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角贸易”和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

难点:“三角贸易”、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所带来的后果和影响

四、教学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导读部分和一位学生朗读展示的两则新闻报道。然后教师设问:“为什么英国会在1807年颁布一个《废除奴隶贸易法案》,而且英国首相布莱尔还为此道歉?这两则材料都体现的是什么事件?”事情还要追溯到西欧国家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由此引出本课内容。

2、讲授新课

??罪恶的“三角贸易”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要求学生边看书边思考下列问题:①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哪些国家相继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道路?②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主要殖民掠夺方式有哪些?③欧洲殖民者对北美洲的殖民掠夺带来了什么后果?④欧洲殖民者是如何解决美洲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从而引出“三角贸易”这个主题及归纳出“三角贸易”的背景。

(2)学生结合课文相关的文字、示意图绘制一幅“三角贸易”简图。教师再演示“三角贸易”简图以加深学生印象,以突出重点。然后教师提问:“在罪恶的‘三角贸易’中,打头阵的是哪一个国家?谁又后来居上,成为主要的经营者?”

(3)教师设问:“‘三角贸易’给欧洲的奴隶贩子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而给黑人们带来的又是什么呢?”学生根据提供的有关文字、图片等资料来认识“三角贸易”的罪恶性。

(4)让学生讨论:“几百年的奴隶贸易给欧洲、美洲、非洲分别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三角贸易”的本质就是血腥的资本积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资本原始积累是野蛮的、残酷的,它虽然为欧洲积累了巨额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但却给非洲带来了长期的贫困,以此突破难点。

??“日不落帝国”在印度

1、教师首先展示《英国在19世纪中后期的殖民地图》,让学生了解“日不落帝国”名称的由来。教师再展示《“日不落帝国”建立过程图》,同时简单讲述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过程。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五段文字,教师提问:“英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印度进行殖民活动?负责在印度进行殖民活动的机构叫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演示《英国对印度等地的侵略图》后提问:“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活动有什么特点?”教师提示学生结合地图回答,然后教师再强调为“沿海据点——内陆扩张——掠夺财富”。

3、引导学生认识英国对印度的疯狂掠夺,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对英国、印度带来的不同后果,以此突出本课课题和突破难点。

初中历史教案范文篇5

?教学目标】

掌握: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与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了解: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及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认识:在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

重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15分钟)

导入(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白居易的《忆江南》以及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教师解释: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今天,江南比北方发达。而在古代却是江南落后于北方。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是什么原因促使了江南的开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江南地区的开发》(板书课题: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展示学习目标

大屏幕展示目标(学生读目标),教师强调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影响)。

二、先学(13分钟)

(一)自学教材(8分钟)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根据自学指导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学习任务。好,开始!

1、西晋建立的时间、统一全国的时间、灭亡的时间?

2、内迁“五胡”的名称?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3、4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建立民族?

4、淝水之战发生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

5、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

(二)自学检测(3分钟)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成全国性短暂统一的政权是

a北魏 b西晋 c东晋 d前秦

2、.淝水之战的双方是

a前秦和西晋 b东晋和宋 c 前秦和东晋 d宋和前秦

3.“草木皆兵”这一典故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三)我的疑惑(2分钟)

过渡语: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解决组内的疑问和自主检测部分,解决不了的疑惑举手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三、后教(22分钟)

(一) 教师点拨,拓展延伸。(7分钟)

过渡语:同学们自主学习部分完成的很好(评价优秀小组)下面共同梳理下本节课的知识点,请看大屏幕。

1.教师精讲点拨,构建知识体系;(见课件)。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5分钟)

过渡语: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迅速完成下面合作探究题,小组之间讨论统一答案。

(要求:1.个人独立思考,把答案写在学案上;2.组内讨论,达成统一观点; 3.小组选派代表班级展示。)

合作探究题目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长提出来,课堂上由其他小组同学解决,或者由老师帮忙解决。第二部分是老师在本学案上设计的合作探究题目。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案上题目进行交流,分组分题目进行课堂展示,教师结合课件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精讲点拨。

1.动脑筋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王朝?

初中历史教案范文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学习,能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通过探究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2) 通过学习,能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北朝的建立及更替。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提问、阅读、比较、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方法。

(2) 通过对江南地区发展的研读,感知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江南地区的开发史,学生能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方法: 探究活动法、讨论、启发法等 教具: 多媒体设备 教课时: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东晋的政治局面:“王与马,共天下”

东晋灭亡

南朝的政治:宋、齐、梁、陈

原因: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大量南迁;社会安定;统治者重视农业

江南地区开发表现:开垦荒地、兴建水利等 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必要条件。学习这三部分,首先要了解三国以来南北政权更替的历史。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这种政治局面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

面使大批北方人民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促进了江南

地区经济的开发。南方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稳定,统治者大都注重发展农业,积极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江南农业“火耕水耨”的原始状况,转而进入精耕细作阶段。这样,江南很快形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2.学情分析

东晋的兴亡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初中历史教案范文6篇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八年级教案8篇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案8篇

初中安全教育第一课教案8篇

初中教师考核个人总结范文7篇

初中语文个人总结范文7篇

初中社会活动总结范文7篇

初中学生调查报告范文7篇

初中教师简短个人总结范文8篇

初中音乐教学总结范文8篇

初中同学聚会发言稿范文5篇

初中历史教案范文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6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