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蜗牛的信教案最新7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认真写好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准备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兴趣,下面是久久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蜗牛的信教案最新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蜗牛的信教案最新7篇

小蜗牛的信教案篇1

活动背景

中班幼儿的好奇心强,喜欢对新鲜的、感兴趣的事物询问、探索,特别喜欢寻找草丛里的小虫子、小动物。在一次散步的时候,幼儿无意中在围墙的草坪里发现了一只小小的蜗牛,就大声喊:“快来看,小蜗牛。”大家都围过去:“真的是蜗牛呀!”“小蜗牛身上有壳!”“小蜗牛的身子一爬一爬的。”于是这个有关蜗牛的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我们发动幼儿、家长一起寻找蜗牛,并搜集关于蜗牛的一些资料,为了让幼儿对蜗牛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认识蜗牛,初步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萌发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有关蜗牛的图片、vcd、录像、放大镜等;

2.课前捕捉蜗牛。

活动过程

1.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师: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

幼a:蜗牛的背上有壳,像小房子。

幼b:它的壳是一圈一圈的。

幼c:蜗牛还有两根细细的脚呢?

师:蜗牛头上的角叫触角,那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呢?

幼a:不知道。师:就长在触角上。师:蜗牛是怎样走路的呢?它有脚吗?

幼a:蜗牛没有脚,它身体一动一动的就是在走路。

幼b:蜗牛没有脚也能走路,它本领真大。

幼c:不是,蜗牛有脚的。师:你怎么看见蜗牛有脚的?

幼c:反正我看见的。

师:蜗牛到底有没有脚,让我们一起去找找,仔细地看一下。

评析:通过观察,幼儿发现蜗牛真的有脚,而且是一只脚,就像鞋底一样,大家为这惊人的发现而欢呼。幼儿通过共同探索活动,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2.观察蜗牛,观看vcd,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幼:(观察)蜗牛爬行。

师: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蜗牛走过的地方会留下什么?

幼a:蜗牛走过的地方有一根白线。

幼b:这白白的东西是什么?

幼c:是小蜗牛的唾沫。师:这可不是唾液沫,你们看,小蜗牛在爬的时候身体在蠕动,它的腹部就会分泌出这种白色的沾液,看上去就像白线一样。

幼a:那为什么要分泌这种白色的东西呢?

师:让小蜗牛自己来告诉你们吧。(观看vcd“趣味动物小百科)师:原来蜗牛是靠身体蠕动来爬行的,它分泌这种白色的沾液,是为了让身体更润滑,这样在爬行的时候就不会擦伤皮肤了,而且前进的更快。

3.交流信息,继续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在前一次“蜗牛大搜索”活动中,孩子们都产生了一个问题。师:最近我们怎么找也找不到蜗牛?

幼b:蜗牛是不是都躲起来了。

幼c:蜗牛怎么老喜欢睡觉,它冬眠了吗?师:老师也觉的奇怪,蜗牛好像很少,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秘密。

幼a:我爸爸帮我去图书馆查了,蜗牛要冬眠的。

幼b:我妈妈对我说,她在网络上看到的,蜗牛不但要冬眠,还要夏眠。师:蜗牛真有趣,我们观察很仔细,了解的也很多。让我们再到自然角去看看螺蛳,跟蜗牛相比,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活动延伸

用橡皮泥做蜗牛。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大人灌输。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图书馆找书、上网查资料,这样孩子获得的知识更系统、全面、深刻,学习能力由此增强。无疑,网络是一本大百科全书,提供知识更为快捷、方便。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还初步了解到网络给学习带来的好处,这为他们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人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小蜗牛的信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4、通过拓展阅读深化文章主题,通过打写练习内化文章寓意。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荣誉面前骄傲自满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2、通过拓展阅读深化文章主题,通过打写练习内化文章寓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拓展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质疑导入

1、(出示蜗牛图片)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蜗牛吗?

2、大家谈得真好,可是你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蜗牛还长着一对大翅膀呢!看,(出示长翅膀的蜗牛)多可爱的小蜗牛!

3、看到这两幅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4、今天,我们来看看《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读题。学习生字“奖”,读准三拼音,写这个字应注意什么?(学生讨论)

二、初读课文

1、这只小蜗牛的翅膀是怎么丢失的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

2、出示读书要求

a、第一遍,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b、第二遍,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并画出不理解的词。

c、第三遍,用自己的话说说蜗牛的翅膀是怎么丢失的。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

a、出示生字卡

b、指名分自然段读

c、谈谈蜗牛的翅膀是怎么丢失的吗?

三、学习生字

1、学生到信息平台自学生字。

2、学生用口诀、谜语、顺口溜识记生字。

3、教师指导书写较难的生字,(翅、蜓、蜜)认识新偏旁(支)。学生当小老师。

四、学生描红,老师巡堂。

五、网上阅读10分钟

学生到跨越式平台阅读有关蜗牛的资料及一些名??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我们都知道原来的蜗牛和现在的蜗牛完全不一样。原来的蜗牛是什么样的呢?读读这段话大家就知道了!(多媒体显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学生交流

2、指导朗读(突出“有力”“自由”)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蜗牛不仅能在天空自由飞翔,而且还飞得很快,在一次比赛中捧走了冠军奖杯呢!课文哪些词写了它飞得很快。相机理解“遥遥、甩下”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原来的飞行冠军又怎么会变成现在的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的蜗牛呢?它是怎样变成的?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交流相机理解“天长日久”(提问引导:背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勉强”(找反义词)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蜗牛为什么变成这样呢?看来我们还得回到它得奖后的那些日子。捧走了冠军后蜗牛是怎样做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2、学生汇报,教师相应出示句子。引导理解“得意洋洋”(表情朗读出得意洋洋的样子)“成天、唯恐、生怕”(换一种说法)

重点句子:

可是,这奖杯很大很重,蜗牛背上它,再也飞不动了。

理解“大”和“重”不仅是奖杯本身的大和重,而且还暗含着在荣誉面前骄傲自大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阻碍自己前进的寓意。提问引导:假如蜗牛不把这又大又重的奖杯背在身上,蜗牛会怎样?

3、让我们一起把蜗牛得奖后的所做所想用声音来表达。指导朗读。得意、担心、害怕的心情读出。

五、释放情感

过渡:(相机出示投影)从一个飞行冠军到只能慢慢爬行,从一个金灿灿的奖杯到一块毫不起眼的硬壳。蜗牛的心情又是怎样呢?(沉重)用这样的语气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

它心理又会想些什么呢?

1、指名说。

看到再也飞不上天空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什么?(尽量用上自己学到的名言)(出示蜗牛图)

六、拓展阅读10分钟

过度:老师还有许多关于蜗牛的小故事,以及也有向蜗牛样在荣誉面前由于骄傲自满而影响了自己的故事,请大家到资料城阅读。

要求:边读边想

七、打写(任选一道)10分钟

1、前几天,蜻蜓、蝴蝶、蜜蜂……又举行了一次飞行比赛,小蜗牛背着它的奖杯也去观看了。这次是小蝴蝶得了冠军,小蜗牛看着高高站在领奖台上的小蝴蝶,再看看自己背上的奖杯,小蜗牛想起了很多往事,也有很多话想对小蝴蝶说。它会怎样劝说蝴蝶呢?小蝴蝶又会怎样做呢?

2、原来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告诉我们蜗牛以前会飞是它昨晚做的一个梦,是因为它前天在爬山看谁意志力强的比赛中,它由于坚持不懈,最终爬到山顶而取胜的。而其他的动物都因为半途而废最后都失败了。一早醒来,它见自己满头大汉,看着金灿灿的奖杯自言自语到:吓死我了,我怎么会那么骄傲自满呢?因为我知道……我还知道……

小蜗牛的信教案篇3

一、活动内容:

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二、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初步感知哄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2.探索用轻柔的声音与雷公公对话,哄小蜗牛睡觉。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三、活动准备:

1.将装饰好的纸箱套在录音机上,扮“雷公公”,录有雷声的磁带。

2.一张大蜗牛图片,若干张小蜗牛图片。

3.《摇篮曲》的音乐磁带。

四、活动过程:

1.幼儿初步感知哄小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教师怀抱“小蜗牛”,导入话题“我们的小蜗牛在外面玩了一天该睡觉了。”接着表演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2.幼儿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1)幼儿产生请求雷公公不要吵醒小蜗牛的愿望,引出活动名称。

教师放录音,提问:“是什么声音呀?是雷公公在打呼噜呀!都要把我的小蜗牛吵醒了,我们一起来请求雷公公轻点打呼噜,好吗?

(2)幼儿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教师用请求的'语调示范朗诵儿歌,然后再对幼儿说:“雷公公听到我们的声音了它不再打葫呼噜了,我们再把小蜗牛哄睡着。”最后,与幼儿一起继续哼唱《摇篮曲》哄小蜗牛睡觉。

(3)幼儿跟诵儿歌。

教师继续放录音,雷声继续,教师号召全体小朋友跟诵儿歌。“雷公公呼噜打的太响了,没听见,我们再一起求求它吧!”

(4)幼儿集体朗诵儿歌。

再次引导幼儿哼唱《摇篮曲》,突然雷声又响起。幼儿自然迁移。集体朗诵儿歌,注意声音要保持一致。

(5)幼儿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教师提问,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用轻柔的声音朗诵儿歌与雷公公对话。“雷公公怎么又打呼噜啦!想想看,我们应该怎么样请求它,雷公公会听得舒服,又不会吵醒小蜗牛。

3.幼儿人手一只“小蜗牛”,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师:这次,雷公公真的听见小朋友的话啦!它不打呼噜了,还和我们一起哄小蜗牛睡觉呢!

4.听音乐《摇篮曲》,教师启发幼儿,轻轻将小蜗牛送到小床上,让小蜗牛安静地睡觉,再提醒幼儿轻轻地、有序的离开教室。

附儿歌

?不要吵醒小蜗牛》

雷公公,雷公公,

请您清点打胡噜。

我的蜗牛在睡觉,

不要吵醒小蜗牛。

活动反思:

小班孩子对周围环境具有好奇心,尤其对小动物们充满了关爱之情,而孩子在言语表达上却存在怕生、不自然、甚至不肯说等现象。为了鼓励孩子们愿说、敢说,我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选择、选择了这个儿歌。让孩子们通过操作小蜗牛、与其玩耍、说悄悄话、哄它入睡等环节,让孩子获得亲身体验关爱小蜗牛的情感,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使孩子慢慢获得一份情感的愉悦,从而延伸为内化的行为。

小蜗牛的信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蜗牛吃什么颜色的东西就会变成什么颜色的蜗牛。

2、根据已有经验,初步学习仿编故事情节。

3、体验在阅读活动中快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

蜗牛图片、变色蜗牛图书,幼儿人手配套小图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出示蜗牛的图片)

师:小朋友,瞧瞧!我给你们带来了哪位小客人?

师:这只蜗牛,前几天去旅行了,在旅行的时候发生了件很有趣的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只蜗牛旅行时候发生的事。

二、分段讲述,了解阅读内容。(出示图书)

师:看!这是书的什么?(封面)

师:这又是书的什么?(封底)

师:我们一起轻轻地打开封面,第一页,你看到了什么东西?(蜗牛)一只小蜗牛“,”爬了出来。

1、第二页

师:第二页,它爬呀爬呀,第1天,小蜗牛爬到树林里,看到了什么?小蜗牛看到了绿色的树叶会怎么样呢?

师:小蜗牛“沙沙,沙沙”的'吃了起来,我们一起来学学!

师:小蜗牛吃完了绿色的树叶会变成什么颜色的呢?为什么呢?

师:原来小蜗牛吃了绿色的树叶变成了绿色的蜗牛了。

师:这只蜗牛多有趣啊!我们一起来说说第二页吧!(教师与幼儿共同讲述第二页,个别幼儿讲述)

2、第三页

师:轻轻翻开第三页,第2天,咦!这是什么颜色得什么东西呀?(手指桔子)

师:小蜗牛一下子把桔子吃完了,那小蜗牛吃桔子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蜗牛,哟,它又变成了什么颜色的了?

师:谁会讲小蜗牛第2天的旅行呢?(个别幼儿讲述本页面)

总结:哦!这只小蜗牛真神奇呀!它吃什么颜色的东西就会变成什么颜色的。

3、第四页

师:第3天了,小蜗牛又是吃了什么颜色的东西,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谁可以用完整的话来说说。(个别幼儿讲述第4页)

师:哦!你讲得真棒!谁也来学学他的话呢?

4、师:那第四天、五、六天小蜗牛会吃到什么颜色的东西呢?它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小朋友拿起小图书,边看边讲这个故事。(幼儿操作)

师:谁来试试,把你刚才看到的故事讲出来。(个别幼儿讲述)

三、完整讲述

师:这么有趣的画面连起来就是一本有趣的故事书,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变色蜗牛》。

四、延伸活动,创编故事情节

师:那第七天,它会吃什么颜色的什么东西呢?请小朋友用蜡笔把它画下来。

小蜗牛的信教案篇5

一、设计意图

四月的春季气候温润,阴雨天过后,自然角里多了几只蜗牛。"哇,蜗牛"好玩死了!""那个那么大,这个只有这么一点点小!""它缩进去了。""它的触角也缩进去了。"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蜗牛的出现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只要在户外发现一只蜗牛,他们就会围在一起看,并指指画画地说着关于蜗牛的事情。有的幼儿回家之后,还会从父母那里了解一些关于蜗牛的知识,来分享给大家。顺着孩子们的兴趣与探究欲望,我紧紧抓住身边的资源,开展了本次科学活动。幼儿科学活动不仅仅是科学经验的获得途径,更可以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感知、操作、发现来探究、关注自然,萌发好奇心,对科学探索产生兴趣,并积累一定的科学经验和研究方法。因此本次系列活动特别注重幼儿的亲自操作、自我发现和及时的总结与讨论,旨在让幼儿在探究和总结中感受发现的乐趣,并学会从总结和讨论中不断发展。

二、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蜗牛的身体特征、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2.能大胆地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并乐意与同伴分享。

三、活动准备:

1.蜗牛、玻璃片、放大镜、青菜人手一份。

2.有关蜗牛的图片、视频。

3.大记录纸一张、记号笔一支。

4.课前让家长带孩子寻找蜗牛并带到幼儿园;

四、活动过程:

1. 分享交流寻找蜗牛的经验。

提问:你在哪里找到了蜗牛?

教师小结:菜叶上、石头缝里、泥土里、枯叶堆里都能找到蜗牛,原来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在那里总能发现蜗牛。

2.结合自身经验说说对蜗牛的认识。

出示大记录纸

提问:你知道关于蜗牛的哪些知识?

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简笔画记录

教师小结:蜗牛有两对触角、柔软的身体上背着一只漂亮的壳······

3.通过讨论、交流、探索进一步认识蜗牛。

·讨论:你还想知道有关蜗牛的哪些知识?

教师介绍实验工具

·幼儿分组观察蜗牛,能轻声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集体交流分享,鼓励幼儿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师:你找到了哪个问题的答案?

你发现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 它的嘴巴在哪里?

结合课件验证蜗牛的外形特征。

教师小结(根据幼儿观察后的回答):蜗牛有两对伸缩自如的触角,长的`那对触角上有眼睛,短的触角是用来找食物的,每只蜗牛贝壳上的花纹都不一样,蜗牛爬过后会留下一条粘液可以使蜗牛足部保持湿润,以免在爬行时把“脚”磨坏。

4.ppt欣赏蜗牛图片,丰富相关知识

·蜗牛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动物,也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

·原来蜗牛不但要冬眠,还要夏眠等。

5.延伸活动

设问:是不是蜗牛,吃进去红我的食物拉出来的是红色的便便。

教师在自然角里为你们提供草莓、青菜、萝卜喂蜗牛,看看蜗牛喜欢吃什么?吃进去的食物拉出来的便便是什么颜色?

小蜗牛的信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捏、团、搓、卷等技能用橡皮泥做蜗牛。

2.感受泥工活动的乐趣。

3.激发孩子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橡皮泥、火柴若干;课件;背景音乐;背景桌面。

二、活动过程:

1、看课件,引起幼儿兴趣--先出示泥工蜗牛的身体,"请幼儿猜猜这是什么?"发散幼儿思维,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出示蜗牛的`壳,请幼儿接着猜,"我们接着往下看"--"我们看看到底是不是小蜗牛"最后出示完整的泥工蜗牛图片。

--请幼儿说说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子的?(身体、壳、眼睛)--小蜗牛用什么材料做成?谁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幼儿发言)2、示范讲解--教师示范讲解,注意要点:先选一种颜色的彩泥把它捏软,团成球,搓长做蜗牛的身体;再选另一种颜色的彩泥搓长,从一头开始卷,要卷得紧一点。在头上可以用火柴做小蜗牛的触角和眼睛。

3、渗透教育:小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特别喜欢在晚上或下雨的时候出来玩,最怕太阳晒了,所以,小朋友在外面看见蜗牛时,能把它放在太阳底下跟它一起玩吗?对,我们要爱护小蜗牛。那这一只自己有些孤独,我们来帮他做一些小伙伴吧!

4、幼儿操作--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提醒小朋友橡皮泥、火柴不能吃,不能往地上扔,不和别人争抢彩泥;火柴头很尖不能对小朋友和自己的眼睛。(配班教师分发橡皮泥)--教师和孩子一起制作蜗牛,注意用口诀引导幼儿。

--请幼儿帮做好的小蜗牛再做一个小伙伴,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鼓励。

5、游戏:蜗牛搬家设计一个桌面:蜗牛的温馨小家,请幼儿将做好的蜗牛搬到小家里来。

6、讲评幼儿作品三、活动结束:,听音乐表演小蜗牛。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小蜗牛的信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初步感知哄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2、探索用轻柔的声音与雷公公对话,哄小蜗牛睡觉。

3、注意与同伴协调一致的朗诵儿歌,体验关爱小蜗牛的情感。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声音:雷声。

2、图片:一张大蜗牛图片,若干张小蜗牛图片。

3、《摇篮曲》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初步感知哄小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教师怀抱“小蜗牛”,导入话题。

师:我们的小蜗牛在外面玩了一天该睡觉了。

接着表演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二、幼儿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1、幼儿产生请求雷公公不要吵醒小蜗牛的愿望,引出活动名称。

教师放录音,提问:是什么声音呀?

是雷公公在打呼噜呀!都要把我的小蜗牛吵醒了,我们一起来请求雷公公轻点打呼噜,好吗?

2、幼儿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教师用请求的语调示范朗诵儿歌,

然后再对幼儿说:“雷公公听到我们的声音了它不再打呼噜了,我们再把小蜗牛哄睡着。”

最后,与幼儿一起继续哼唱《摇篮曲》哄小蜗牛睡觉。

3、幼儿跟诵儿歌。

教师继续放录音,雷声继续,教师号召全体小朋友跟诵儿歌。

“雷公公呼噜打的太响了,没听见,我们再一起求求它吧!”

4、幼儿集体朗诵儿歌。

再次引导幼儿哼唱《摇篮曲》,突然雷声又响起。幼儿自然迁移。

集体朗诵儿歌,注意声音要保持一致。

5、幼儿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教师提问,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用轻柔的声音朗诵儿歌与雷公公对话。

“雷公公怎么又打呼噜啦!想想看,我们应该怎么样请求它,雷公公会听得舒服,又不会吵醒小蜗牛。”

三、幼儿人手一只“小蜗牛”,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师:这次,雷公公真的听见小朋友的话啦!它不打呼噜了,还和我们一起哄小蜗牛睡觉呢!

四、听音乐《摇篮曲》

教师启发幼儿,轻轻将小蜗牛送到小床上,让小蜗牛安静地睡觉,再提醒幼儿轻轻地、有序的离开教室。

附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雷公公,雷公公,

请您轻点打呼噜。

我的蜗牛在睡觉,

不要吵醒小蜗牛。

活动反思:

小班孩子对周围环境具有好奇心,尤其对小动物们充满了关爱之情,而孩子在言语表达上却存在怕生、不自然、甚至不肯说等现象。为了鼓励孩子们愿说、敢说,我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选择、选择了这个儿歌。让孩子们通过操作小蜗牛、与其玩耍、说悄悄话、哄它入睡等环节,让孩子获得亲身体验关爱小蜗牛的情感,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使孩子慢慢获得一份情感的愉悦,从而延伸为内化的行为。

小蜗牛的信教案最新7篇相关文章:

我的生日礼物小作文最新8篇

美丽的小花园作文最新8篇

小老鼠和大老鼠的教案最新5篇

作文蜗牛300字5篇

蘑菇的家教案通用8篇

蘑菇的家教案5篇

暖场小活动方案最新7篇

自我介绍英语小作文最新7篇

小班小学期安全工作计划最新7篇

商业活动策划案的范文8篇

小蜗牛的信教案最新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3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