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薄和厚教案5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准备让我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内容安排,教师撰写一份教案是对学生学习的重要过程,以下是久久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认识薄和厚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认识薄和厚教案5篇

认识薄和厚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2、发展幼儿较敏锐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幼儿基本掌握梯形的特征,找出梯形。

活动准备:

课件一套、幼儿正方形、梯形学具每人一套

活动分析:

在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一直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梯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鉴于平面图形较为抽象,因此在活动过程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来解决这一困难,一方面更加激发幼儿的兴趣,一方面更好的为幼儿的学习所服务。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拓展到周围的生活与环境中去,主要运用观察法、观察比较法、讲解法等突破;活动难点是让幼儿能够找出两条平行边,主要运用观察法、讲解法、联系法等突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情景导入: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课件)

二、展开

1、简单复习学过的图形。

2、由正方形引出梯形,让幼儿认识梯形,记住名字。

3、请幼儿进行操作,比较正方形和梯形的异同点。 要求:请幼儿比较边和角的不同。提问:正方形和梯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出示课件引出平行的概念。

5、让幼儿找出平行线并讲解其概念。

6、找梯形、找出平行线,进行复习巩固。

7、找周围生活中像梯形的'物品,让幼儿知道梯形是较稳固的图形,被广泛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并出示课件欣赏。

三、结束 延伸活动:继续寻找周围生活中的梯形物品。

课后反思:

整节课的活动流程就是在孩子们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多种方法来来巩固幼儿对梯形的认识。从上课的效果来看,幼儿在复习梯形特征的时候,幼儿能很快说出梯形的特征,这节课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通过剪各种图形,把图形变成梯形。从效果来看,幼儿剪出不一样的梯形,然后我根据一些能力强的幼儿剪出的图形,向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剪更特殊的梯形比如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孩子们还是很快吧那些特殊的梯形剪好了!

这节课会有这样好的效果,跟这节课的操作材料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和教师准备的多种教具有密切的关系。这让我明白,其实任何一节优秀的课,都离不开很多的教具,只有在教具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幼儿和教师之间才能有共同的语言,幼儿才能正真掌握知识,获得本领。教师会轻松的教,幼儿才能快乐的学习。

认识薄和厚教案篇2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及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并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学情特点,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以下三点: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时针、分钟及钟表上的数字;并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式。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整时的认读方法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又鉴于学生认知结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按教学需求,做以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演示实物钟一个、作业纸。

要求学生准备:自己做的钟表一个、直尺一把。

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我综合运用了情景教学法、探究法。以趣引学,猜谜语,动手操作,从易到难,这样设计能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中,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能够调动他们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这样既培养了学习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又给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习过程与学生发展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探究之乐,自主之乐。

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课堂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认识钟表;

(三)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猜谜语游戏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来猜一猜他是谁?(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我这个好朋友是谁?(学生回答:钟表)

ppt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钟表

师:请小朋友说一说,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

生1:告诉我们时间

生2: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放学?

钟表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这么大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下——引出课题(钟表的认识)

二、认识钟表

1、感知钟表

师:钟表上都有些什么?

生1:两个针,时针和分针

师:时针、分针长什么样子,我们怎样区分他们呢?

生2:时针是短短的;分针是长长的。

生3: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请学生上讲台指一指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课前准备的钟表,让学生上台指一指)。

指一指自己的钟表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学生自己制作的钟表,先指给同桌看,然后再举手发言)。

师:时针和分针会做运动,我们一起来做运动吧。(举起手,和ppt上的钟表一起转动起来,感受钟表的转动方向)。

2、钟面上还有些什么?

生4:12个数字大家一起来找一找、数一数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自主学习钟表的知识。

三、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主题图:早晨天亮了,小红在妈妈的叫唤下起床了。谁能告诉我们小红是几时起床的?(图中有钟表)

生1:7点(生活中我们说7点,数学上我们说7时)。

师:时针和分针是怎么告诉我们时间的?

生2:时针指着7,分针指着12。(肯定这个认读钟表的方法。)

生3:时针指着7,分针指着12。(完整说一说,是怎么看时间的。)

请多个小朋友完整说一说,落实7时内容的学习。

2、出示三张钟表、感知钟表,认读钟表。

2时9时12时(完整说一说,是怎样看时间的)

板书时间的认读。

师:3个钟表上,时针和分针指的数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小结1: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男生说一说是怎么看几时的;女生说一说是怎么看几时的;大家一起说一说是怎么看几时的。)

小结2:分针指着12的,我们就叫做整时。

3、动手操作。

(1)拨一拨

拿出我们制作的钟表,大家一起来拨一拨。请小朋友到讲台上演示,一边拨一边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同桌相互检查是否拨正确)。(2时、5时、8时、9时、10时)

难度提升:

先拨2时,再过一个小时是几时?(3时)

先拨6时,前一个小时是几时?(5时)

(2)小小钟表修理工。

先做示范做一做:残缺的`钟表,把钟表修补好。(要点:①先观察缺了什么针;②时针和分针的区别:时针长长的;分针短短的;③用尺子来画)

学生自己动手在纸上画一画。

4、认识电子表

(1)除了那个钟表,主题图上还有哪里告诉我们时间了。

电子表。电子表怎么读。

7:00(“:”后面有00,表示整时;“:”前面是几,就是几)

师:像这样表示时间的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呀?

生1:手表

生2:手机

ppt展示(手表、秒表、手机、电脑)

(2)这样的时间你们都会读吗?大家一起来说一说。

8:003:006:00

设计意图:在认识整时的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让学生在说一说、拨一拨的活动中认识钟表。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所以平日我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小明同学的一天》,你们来看看他安排得是否合理。

ppt展示:7时、9时、12时、6时和9时

师:请你说一说几时小明在做什么?

师:仔细回忆下,这些时间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有2个9时。

师:有2个9时小明却在做不同的事。谁能说说为什么呀?

小结:一天有两个9时,我们叫做白天的9时和晚上的9时。

师:小明同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一天,你会不会呢?你能像小明同学一样说一说自己的一天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小明同学的一天》的学习,巩固了整时的认读这一知识点,同时渗透学生应合理安排时间。

五、课堂总结

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钟表、时针(短短的)、分针(长长的)、认读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就是时间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

设计意图:总结反思,向学生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让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一、【认识抄时针、袭分针、秒针】

跑的最快是秒2113针,个儿5261高高4102,身材好;

跑的最慢是时1653针,个儿短短,身材胖。

不高不矮是分针,匀速跑步作用大。

二、【认识时钟】

一个小时60分,半点也叫30分。

看完时针找分针,指针长短仔细分。

分针走路停不住,走了一步又一步。

分针半圈走到6,拉着时针迈半步。

时针半步不计数,还念半步前的数。

分针每次踩住6,就是半点请记住。

三、【指针兄弟来赛跑】

指针兄弟来赛跑,顶端12是起点。

大哥时针慢吞吞,分针腿长跑得快。

分针跑了一大圈,大哥慢慢挪一步。

四、【小表盘】

小小表盘圆又圆,时针分针跑圈圈。

分针长,时针短,一个快来一个慢。

时针长长指12,短针指几就几时。

分针长长指向6,短针刚刚过几就几时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认识钟表半时教案。

要认识时间,必须要认识钟面的基本结构,这主要包括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时针、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3623763分针、秒针。当然,对于孩子来说,认识时间只要能清楚地判断时针和分针就可以了。

不要过早教孩子认识钟表,真正开始的时间也应该在五岁左右。如果开始过早,孩子在学习时间的过程中会遭遇挫折,挫败学习兴趣。

尽量不要错过孩子的数学敏感期,因为到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确实是对时间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错过了最佳时间会很遗憾。

教孩子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通常意义来讲,可以用这些指针的长短让孩子分清楚,最短的针是时针,不长不短的针是分针,最长的针是秒针。

认识薄和厚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具准备:主题图,剪刀,插有吸管的可乐瓶等实物,三角板,直尺,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1,初步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从实物抽象出角,并说明角各部分的名称。

顶点

(2)指名学生指出第2,3个角的顶点和边。

提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教师指出:上面的这些图形都是角,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判断以下图形是不是角?练习八第1题:让学生判别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说一说为什么有的是角,有的不是角?

3,学生实际操作。

(1)拿出活动角。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更深入的来了解一下角有什么特点啊?请你拿出你课前做的活动角,来动动手,你再想想看在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大?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小?

全班交流,统一认识: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越大,张开的越小,角越小。(板书)

(2)折叠角。

师生都拿出一张纸,共同折纸,启发学生折出大小不同的角。然后教师演示把角的边剪短,提问:现在角变小了吗?

师:我把边剪短了,但是角的大小不变,这说明什么啊?

(3)总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板书)

(4)做练习八第3题:先让学生用三角板中小的一个角与书中的两个角比一比,让学生说这两个是不是一样大

4,教学画角。

(1)教师在黑板上做画角示范,边画边说明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也就是从一个点先画一条线,再从这个点再画一条,就画成一个角。如下图:

(2)做课本第40页“做一做”的第2题:自己画一个角。

指名两个同学上黑板画角,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角。画完后,对板演的学生所画的角进行讲评,如果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订正。

三,练习

第2题:看下面各图,左面的三角形有哪几个角?右面的图形有哪几个角?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角和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认识薄和厚教案篇4

设计背景

(由于梯形的概念幼儿不容易理解,所以活动设计不从概念入手,先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泄情感,感受愉悦。)

活动目标

1。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2。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到梯形,学习用多种方法将各种图形变成梯形。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

5。大胆说出自己对梯形的理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将各种图形变成梯形。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准备: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2,教师演示用具:自制动物模型(小猴子的圆形嘴巴,小兔子的三角形嘴巴等等)几何图形饼干若干(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多媒体课件。3:幼儿学具:包含有梯形的图画若干张(没涂色)。

活动过程

1,游戏:给小动物喂饼干

2,观察了解梯形特征

(1)出示梯形,提问:有几条边?几个角?这个图形像什么?

(2)小结:这个像滑梯的图形叫——梯形

(3)各种各样的梯形。(出示多媒体课件)

(4)两边一样长,只有一边是滑梯的图形是梯形吗?

3,操作

在各种图形的饼干中找梯形饼干喂小动物吃。要求?想拿一块,在拿两块不同的梯形饼干喂小动物。

4,找梯形

(1)在教室里,院子里找一找,说一说。

(2)出示课件:寻找梯形宝宝。

5,分组活动

(1)给梯形穿衣服(涂色)

(2)拼一拼: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拼梯形。)

6,小结,结束。

教学反思

对于梯形,大多数孩子对他都邮感性的认识,这节课我结合幼儿这种感性认识设计了:给小动物喂饼干,找一找,涂一涂,看一看,拼一拼等环节,强化这种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比较,老师的点拨,把这种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多样的活动形式,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课件的`播放让幼儿认识到梯形的多样性,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梯形的特征。

当然,在这节课的设计问题上,我做的还不够准备比较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使小朋友在游戏中学到更多知识。

认识薄和厚教案篇5

目标:

1、认识时钟,知道它的用途。

2、了解钟面数字的排列顺序,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的`运转关系,能辨认整点、半点。

准备:

1、时钟一只;

2、大小数卡(1——12)、时针、分针两套;时钟制作材料13份;

过程:

1、认识钟面,知道时钟的用途

问:这是什么?钟面上有两根重要的指针,它们叫什么?

你在哪里见过时钟?时钟有什么用?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关系

问:看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现在是几点种?你怎么看出来的?

3、游戏——时钟按要求表示钟点、表示出钟点请小朋友猜

4、制作时钟

延伸:

1、向同伴介绍时钟以及整点、半点的辨认方法

2、介绍多种钟、表,激起幼儿对计时工具的兴趣

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教师和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

4、教室里设置时钟,家园配合提醒幼儿按作息时间活动,帮助幼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认识薄和厚教案5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认识水果教案通用5篇

认识11和12优秀教案5篇

认识数字12的教案通用5篇

数字7认识教案推荐5篇

认识马的教案精选5篇

认识苹果说课教案5篇

小班教案《认识动物》教案6篇

认识序数教案7篇

中班认识蛇教案8篇

小班认识螺教案7篇

认识薄和厚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9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