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教案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调整,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明确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下面是久久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水墨画鸟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水墨画鸟教案篇1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
教学重点
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采蜜本(摘录本)
课前分发印有《童年的水墨画》的纸张,让学生自己预习,并进行一定的摘抄。
教学过程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童年》。
简介你认识的高洪波。
师导语: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着名儿童文学家高洪波的《童年的水墨画》。
二、交流摘录笔记,感知大意
1、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
2、说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三、感悟诗句优美,欣赏画面
1、从学生摘录的词句入手,引导品味一节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并进行朗读。
2、提炼欣赏方法。
3、学生自己按方法欣赏其它诗节。
4、交流,师引导点拨,并指导朗读。
四、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说说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断,再小组合作,模仿诗歌,试编诗歌。
2、交流所编的诗句。
五、总结,布置作业
1、补充采蜜本。
2、继续阅读儿童诗。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
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
?童年的水墨画》描绘了每个活动场景的趣味性,学生们进行了大胆想象。
有的学生说:“这是一幅有动有静的画,有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鱼的挣扎、人的欢笑。”
也有的孩子说:“这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绿色的小溪、绿色的人影、红色的蜻蜓,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还有的孩子说:“这是一幅充满快乐的画,柳树、小溪、蜻蜓是快乐的,孩子们更是快乐的……”
每个同学说出了自己的体会,可见同学们用心的去体会了,所以才如此的精彩,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美美的读起来。
水墨画鸟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用正确的执笔姿势画出螃蟹的主要特征。
2.幼儿初步掌握中锋、侧锋的运笔法,并尝试表现出浓、淡墨变化。
3.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已有水墨作画经验;在生活中,观察过螃蟹。
物质准备:毛笔、墨汁、颜料、调色盘、笔洗、垫纸、吸水巾。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画,引发幼儿作画兴趣。
1.提问:“这是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螃蟹”,说出螃蟹的主要特征。
3.教师用合适的词汇描述螃蟹特征。
4.提问:“这叫什么画?”引发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
(二)教师示范螃蟹的画法。
1.教师演示身体的画法——淡墨侧锋画身体。
提问:“老师是如何用笔的?”引导幼儿观察侧锋的运笔法。
2.教师演示螃蟹“螯”的画法——浓墨中锋画螯。
(1)提问:“画螯时和画身体用笔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中锋的运笔法。
(2)提问:“画身体的墨色和画螯的墨色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对比后,感受浓、淡墨的变化美。
3.请幼儿画出螃蟹的腿和眼睛,教师重点点评执笔。
4.教师小结螃蟹的基本画法。
5.启发幼儿说出可以添画的景物。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注意指导幼儿执笔及运笔方式。
2.启发幼儿添画相关事物。
3.提醒幼儿注意画面、衣物的清洁,养成良好作画习惯。
(四)幼儿相互欣赏作品
1.请画好的幼儿将画贴在板面上,相互欣赏。
2.请个别幼儿说说小螃蟹(作品中)在做什么?教师总结。
课程延伸:
教师粘贴“快乐的小螃蟹”字样,构成一幅完整的展览板,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水墨画鸟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背诵《溪边》。
3、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1、能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背诵《溪边》。
2、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童年》,学生欣赏歌曲,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
2、引导交流: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同学们在童年时一定都有过幻想和一些快乐的时光吧,请讲给大家听听。(学生畅所欲言)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童年的水墨画》。(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请大家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在小组内读诗歌并互评、正音,品味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4、师生交流诗的大概内容。(童年的生活场景)
三、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1、自由朗读《溪边》,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试着用一个短语来概括。(板书:溪边钓鱼)
3、这一小节中,有哪些诗句让你印象深刻?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1)课件出示: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这句话中“人影”真的可以被“溪水染绿”吗?(青翠的山倒映在平静的小溪里,溪水变绿了,人影倒映在绿色的溪水里,也被染成了绿色。)
(2)课件出示: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笑声”能“蹦跳”吗?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小朋友们钓到鱼的喜悦之情。)
4、师范读诗歌,生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四、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自主识字。
2、师范写“墨、爽”,讲解字形结构和关键笔画。
3、生练习,师巡视,展示优秀书写作品并评价。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节课所学生字,背诵《溪边》。
2、今天,我们接着和作者一起享受快乐的童年生活。
二、赏读诗句,学习借鉴
1、自由朗读《江上》《林中》这两小节的内容,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试着简要概括这两部分内容。(板书:江上戏水林中采菇)
2、这两小节中,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呢?画出来,与同桌交流你喜欢的理由。
(1)课件出示: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水葫芦”指的是什么?“两排银牙”又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现了怎样的场景呢?(“水葫芦”本义指水生草本植物,文中指水性好的小伙伴;“两排银牙”指孩子们戏水时开心的样子,这里绘声绘色地描写出了孩子们戏水时快乐无忧的场景。)
(2)课件出示: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你喜欢这句话吗?为什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小孩子戴斗笠采蘑菇的样子,把他们融入了大自然。)
三、总结延伸
1、自由朗读诗歌《童年的水墨画》,谈一谈你的感受。(板书:快乐幸福)
(1)师:你在画上都看到了哪些镜头?(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菇)
(2)再读诗歌,感受诗意。
2、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3、把你最喜欢的一个镜头简单地画下来,画完后,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也可以是儿童诗)。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教学板书]
18、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林中采菇
快乐幸福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在熟读之后,细细品味诗句,与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让学生想象出在溪边垂钓欢笑阵阵、在江中戏水玩闹、林中采菇的生动画面。通过读写结合、读画结合的环节,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而发想到自己童年的趣事写下来、画出来。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水墨画鸟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主要原料是水和墨。中国画中也常见水墨蔬果,许多中国画家运用简单的色彩及丰富的笔墨技法表现蔬果,传达生活情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水墨画,初步了解中国写意画工具材料。
2.技能目标:学习中国画写意技法的笔法墨法,色法。学习画蔬菜水果,培养手脑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用水墨画蔬菜。
教学难点:
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的掌握。
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水、墨汁、宣纸、国画原料。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设问:以前画水果,同学们都用什么来画的多?(学生回答)
引入新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画法来表现水果。(板书课题:写意蔬果)
二、新课教学
1、欣赏大师作品。
教师介绍几位著名的花鸟画大师:齐白石、王森然。让学生谈谈喜欢哪一位大师的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2、教师带领学生欣赏示范作品,说一说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中又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挥,教师适当讲解用墨用笔用色的妙处,使学生明白正确的方向。
3、教师示范
教授笔法、墨法、上色方法。(白菜、丝瓜)
4、学生临摹作品。(临摹课本上的,也可临教师画的)
教师将示范画一一挂出来,让学生选择临摹
教师巡回指点。(重点注意水分的多少)
5、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评,从造型、墨色、笔法、色法等方面。
6、让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的想法,对中国画的认识、学到什么等方面来说)
7、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水墨画是我们国家传统的绘画,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不仅要学习,还要发扬光大。
三、作业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请你们展开想象画一幅水墨画,内容自由选择。
四、收拾整理
整理桌面,收拾工具和材料。
水墨画鸟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用水粉颜料和毛笔进行简单的装饰画创作。
2、启发幼儿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培养幼儿初步的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件用白纸做的大背心、展示板、范例、盛有各色颜料的杯子若干个、毛笔人手一支。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伴随欢快的音乐进入活动室。
二、活动进行:
1、请三至四名幼儿到前面展示自己身上的衣服,其他小朋友欣赏。
教师与幼儿自由交谈:这几个小朋友的衣服好看么?为什么?小朋友今天穿得是什么衣服?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衣服变得更美丽?
2、启发幼儿想出各种方法把自己的衣服打扮得更漂亮。
3、参观服装展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说说它们的漂亮之处。
4、出示用白纸做的大背心,幼儿试穿。教师尝试作画,幼儿仔细观察并说出教师做画的方法。
5、鼓励幼儿自由创作装饰自己背心的正面,教师作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不要将颜料弄撒。
6、教师提出问题:背心的正面画好了,背面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小朋友之间相互帮助作画)
7、幼儿作画,教师随即指导帮助幼儿,发现好的方法及作品及时表扬。
三、活动结束:
1、先请幼儿进行互评,然后教师简要讲评幼儿作画情况。
2、听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时装表演。
活动延伸:带领幼儿到其他班级,为小朋友进行时装表演。
水墨画鸟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掌拓印仙人掌的身体,并运用中锋画出刺的特征。
2、以3人合作的形式共画一幅作品,有初步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长条沙漠背景图8幅,绿色颜料8盘,毛笔人手一支,湿毛巾若干条,ppt课件,装有墨汁的盘子8份,笔架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课件(电话机):“叮铃铃,叮铃铃,听听是谁的电话来了?”
2、课件(沙漠):“小朋友们好,我是沙漠爷爷,我孤孤单单地一个人在沙漠里,没有人陪我玩,也没有人陪我说话,我的心里好难过呀!”
3、师: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可以让沙漠爷爷不孤单,不寂寞呢?(引导幼儿想出各种方法使沙漠爷爷快乐。)
4、师:沙漠里很热,仙人掌它不怕干不怕热,可以生长在沙漠里一直陪着沙漠爷爷。那仙人掌长什么样呢?有什么特征?
5、幼儿回忆并叙述仙人掌的特征。
6、师:你们说了很多,有这里有几幅仙人掌的图片,我们一起看看是不是跟刚才你们说的一样?
课件(各种姿势的仙人掌)
7、小结:仙人掌是绿色的,像手掌一样一个接着一个长,仙人掌的身上都是刺,而且这些刺又细又尖,像针一样。
二、学习拓印仙人掌和画刺
1、师:我们的小手很能干,会做许多事情,今天我们用小手上的手掌来变仙人掌送给沙漠爷爷,这样沙漠爷爷肯定很开心的。
2、师:手掌放在海绵上往下按一下,瞧!花青和藤黄变成的绿色爬呀爬爬到手掌上,小手找到沙漠爷爷,从下往上爬,左边爬,右边爬,一个紧接着一个,一直爬到头顶上。
3、教师示范。幼儿悬空跟着练习。
4、师:这种把手掌上蘸上颜料,然后把手掌的形状印在纸上,这种方法叫做拓印(tàyìn)
5、师:哎呀!小手变脏了,没关系,湿毛巾擦一擦,小手干净了。
6、师:仙人掌的刺怎么变?(毛笔来帮忙!)
7、师:怎样把仙人掌的刺画的又细又尖?(运用中锋用笔。
8、师:中锋用笔,毛笔站起来,笔尖蘸点墨汁,笔尖理理顺,放下去,一下子提起来。提起来的时候要快,要不然这根刺不是又细又尖的了!教师示范画刺。幼儿悬空跟着练习。
9、师:在画刺的时候,我们还有首好听的儿歌,可以边画边念。“仙人掌,爱唱歌,一唱唱出小小刺;仙人掌,爱跳舞,一跳跳出小小刺。”
10、师:请一个能干的朋友也来用小手变个仙人掌,谁愿意?幼儿示范,教师讲解。
三、幼儿作画
1、师:仙人掌它还会摆各种姿势,只要你们从下往上变,从左往右变,一个紧接着一个,可以变出许多漂亮的仙人掌出来!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一下啊?把仙人掌送给沙漠爷爷!
2、幼儿作画,教师个别指导。
四、交流、点评
1、师:我们来看看哪个仙人掌可以成为沙漠爷爷的好朋友?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拓印仙人掌时一个紧接着一个,画刺的时候,运用中锋用笔,放下去,一下子提起来。
水墨画鸟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