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准备,教师能够充分了解课程内容,增强授课的信心,我们应注意教案的灵活性,以便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久久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粘贴画中班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粘贴画中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胶水在纸上粘贴细沙或大米、小米、芝麻等点状材料,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体验粘贴活动的乐趣。
2、鼓励幼儿遇到困难敢于求助,在讨论过程中相互学习。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胶水、毛笔、盘子、洗净的细沙或大米、小米、芝麻、湿抹布。材料可以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准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兴趣:每天早上,小朋友都高高兴兴地来到学前班,请你告诉大家,你来到学前班的路是怎样的?你还走过什么样的路?
2、了解活动内容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粘贴材料,提出活动内容: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用细沙(或大米、小米、芝麻等材料)来修一条上学前班的路。
3、学习制作方法引导幼儿探索怎样用胶水、细沙等材料粘贴出上幼儿园的路。
(1)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第1页,说出上学前班的路在哪里。
(2)激发幼儿已有经验,互相讨论粘贴步骤。(先在"路"上涂胶水,撒上细沙。)
(3)交代粘贴要求:粘贴前先用毛笔将胶水均匀地涂在"路"上,但不能涂到"路"的外面。再把细沙或其它粘贴材料均匀地撒在涂有胶水的"路"上,用手掌轻轻压几下,稍等一会,把幼儿用书竖起来,轻轻地把多余的细沙抖落在准备好的盘子里,再修补一下没有细沙的地方,上学前班的路就修好了。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正确地涂胶水,遇到困难主动找老师或者旁边的小朋友商量解决。做好后,压和抖落多余的细沙时,动作要轻,便于收拾。
5、欣赏评价作品
请小朋友将作品放在自己的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欣赏评价同伴的作品。
活动反思:
1、幼儿在活动中,色彩搭配的能力,自主性得到了提高,动手动脑及合作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2、活动带给我们的启示却鞭策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积极地开动脑筋,寻找更加适合幼儿的有趣的,促进幼儿发展的方法。
粘贴画中班教案篇2
设计思路:
秋天到了,在与幼儿出去散步时发现不少树叶都已经变黄,有的树叶已经飘落下来,洒落一地。我班幼儿对飘落下的树叶都十分感兴趣,之前也组织过幼儿一起去捡落叶回来,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装饰落叶。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落叶装饰后,发现幼儿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落叶装饰,因此设计了此次的树叶贴画学习活动,让幼儿感受落叶不同形式的组合美。
本次活动共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通过欣赏一些树叶贴画,激发幼儿对于拼贴树叶的`兴趣,同时启发幼儿的想象力。第二环节:介绍树叶贴画的方法,让幼儿发挥想象力与创造性,自己进行动手操作,感受落叶也可以变成美丽的图画。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树叶进行拼贴作画,并能适当添画,丰富画面。
2.体验创作过程中的乐趣和成功后的自豪。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课前带领幼儿收集各种树叶,幼儿已认识许多不同形状的树叶。
2.胶水、画纸、彩笔、彩色颜料若干盘。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教师拼贴树叶——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秋天到了,我们一起收集了很多树叶,这些树叶一样吗?让你们看看老师怎样把这些树叶拼成美丽的画。
教师出示范画提问:你们看,这幅画上有什么?(长颈鹿)是用什么拼成的?(树叶)
2.教师示范把两片树叶拼贴好后,用彩笔添上脖子,腿、犄角、眼睛和嘴巴,在周围画上鲜花,小鸟白云等。让幼儿了解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3.教师重新出示一些其他形状的叶子,启发幼儿想象,还可以做成什么?(幼儿自由表述,鼓励幼儿的充分发挥想象力)
小结:原来我们的小树叶好神奇,能变成好多东西。
二、介绍树叶拼贴画的方法——幼儿操作
1.先在画纸上涂上胶水,然后贴上小树叶,变成你们想变成的东西。
完成后还可以画一些其他的东西,让画面变得更加美丽。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创作不一样的东西。
总结:哇,我们的小树叶真厉害啊,变成了各种东西,我们和他们一起去做游戏吧!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能很好的达到目标要求。首先,我设计本次活动的内容对于中班孩子来说是很新鲜的很有吸引力的,因此,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兴致高昂,始终保持着浓厚的探究状态,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其次,活动围绕主题环环相扣,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形势。再次,本活动以10个小朋友为一小组进行集体制作,每一位幼儿都能很好地融入其中,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增强幼儿集体荣誉感,作品效果不错。不足之处:
1、幼儿初次尝试树叶帖画活动,手工粗糙,不够细致。
2、动手制作时间较长,针对这些不足,教师应多开展帖画这方面的活动,俗话说:“熟能生巧”嘛。
粘贴画中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用树叶拼贴出一副比较完整的画,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2、发挥充分想象将树叶变形,发展组合造型能力。3、体验创作的乐趣,增强创作能力。活动准备:
1、ppt收集各种形状、大小的叶子,压平待用。 2、乳胶、简单、纸一人一份。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发兴趣。
t:小朋友们秋风婆婆给我们送来了礼物,你们猜猜是什么?(小声在耳边说)
二、引导幼儿剪贴树叶,启发想象。
t:它们长的各式各样,有的大、有的小,还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你们看这片树叶,它像什么?
t:小树叶不但漂亮,还会变魔术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变个小魔术,将各种各样的小树叶变成一幅画。
t:瞧,许多大师们把树叶变成了什么?(播放许许多多的图片,有动物、小人、小船的图片)
t:风婆婆要我们小朋友啊也来做一个魔术师,把这些树叶变成你们喜欢的东西,做成一副作品。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t:我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剪刀、纸、树叶。请你们运用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树叶,可以用剪刀、剪剪贴贴,拼出你们想要的样子,操作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剪刀不要剪到手!(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指导她们树叶的构图)
四、评价幼儿作品
t:请把你们的作品拿给秋风婆婆看一看,跟他介绍介绍。
活动反思
幼儿的兴趣点是他们主动学习的起点,由幼儿的兴趣点引发的教育才能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内部动机。秋天的树叶来自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所喜欢。拼拼、贴贴、画画又是小朋友喜欢的活动,因此树叶拼贴画就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内在需求组织的。《指南》中强调:“在活动中要突出幼儿自主性、创造性”,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许多树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任意选择,为他们精心营造了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了开放性的特点。以此同时我能细心地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及时抓住他们的兴趣点,贴近幼儿自身的'经验进行自然而然的引发,由浅入深地鼓励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在满足幼儿动手、动口的同时,更能注重让他们思维参与其中。如:我将树叶拼贴成小鸡的样子,问,你们看它象什么?接着又出示其他形状的叶子,“还可以做什么”这种给幼儿思维“搭手脚”的方法,不仅能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参与学习,而且有效地促进幼儿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为后续的创作活动做了有效的铺垫。在摆摆说说的活动中,才能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促进他们智能的发展。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愉快地、独立地获得学习经验,使他们的独创精神和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活动中也感到存在一些不足,如:如何让每一位幼儿在活动中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
本次活动中我觉得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有待提高,教师的引导不到位,添画幼儿较少,目标1中添画的技能目标未能完成。还有就是时间安排不和理,幼儿动手拼贴、修剪、添画的时间不够。我觉得可以分成两次活动进行,第一次给幼儿足够时间欣赏,教师给出幼儿类型较多,内容丰富的树叶粘贴画范例,以欣赏活动的形式进行,这样幼儿的思维不会受到限制,粘贴画的内容也会更丰富。第二次活动以拼贴,添画的形式进行,幼儿的思维会比较开阔,完成贴画的时间足够,就能够较好活动目标,并且有时间把所有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进行简单的评价,也是对幼儿的一种肯定。还有一点是教师授课时没有提醒幼儿要保持树叶原有的形状只需对细节进行修改裁剪就行,致使部分幼儿拿起来就开始剪,作品完成都看不出树叶的原有形状。最后,教师在出示树叶,问树叶的形状时就可以让幼儿联想这个形状的树叶像什么,我们在拼贴什么样的东西时可以选择这种树叶,这样幼儿完成作品时也会轻松一些,根据树叶的原有形状进行组合的目标也会完成较好。
粘贴画中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废弃的蛋壳进行拼贴,并且用排刷均匀涂色,进行印画的技能。
2、感受蛋壳粘贴画特殊的花纹,操作时保持桌面的整洁。
3、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蛋壳、水粉颜料、双面胶带、抹布,画好的各种图案(树、苹果等)
活动过程:
一、 出示盒子,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盒子,猜猜里面是什么?(幼儿自由发挥)
(打开盒子)哇!原来是蛋壳。
2、蛋壳能做什么呢?(自由想像,表扬好的幼儿)
小结:蛋壳可以用来装饰画呢,你们看:
二、 出示范例,师幼一起欣赏
1、用蛋壳装饰了什么画?(葫芦)蛋壳藏在哪里?请你来找一找。
过渡:蛋壳画还会变魔术呢。闭上你的小眼睛,变啦。。。(打开折好的半边)
2、一个葫芦变成了两个葫芦,这个葫芦是怎么变上去的?(幼儿自由发挥)
3、这个蛋壳印的画和我们平时印的画是不是一样呢?(出示平时的印画一张比较)
小结:蛋壳印的画的花纹很特殊,是一块一块的,有空隙。
三、 引导幼儿了解蛋壳印画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导语:蛋壳画,真神奇,让我们也来试一试
1、示范蛋壳画,讲解要求并配儿歌
2、请一位幼儿示范,老师配儿歌
过程:先找到一幅画,撕去上面的双面胶,拿一块又一块大的蛋壳,蛋壳的里面贴上去,用手压一压,蛋壳贴满这幅画。注意蛋壳只能贴在画的轮廓里,蛋壳不能叠在一起,画面上没有贴住的请抖一抖放进箩筐里。
3、蛋壳画做好了,我们来玩变变变的游戏
用排刷刷上颜料,颜料刷均匀,最后把白纸对折(角对角),用手掌抹抹平,
这样一幅画变成了两幅画。你们想不想来试试?
4、后面还有许多的画要你们做成蛋壳画,不过,要求不要忘了噢。
5、老师再次强调制作要求时,请幼儿来说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蛋壳粘贴在轮廓线里,蛋壳不能叠在一起,刷颜料要少一点且均匀。
五、展示幼儿作品
1、幼儿交流
2、小结:我们今天用了废旧的蛋壳来装饰了一幅幅漂亮的画,生活中还有很多废旧的像开心果壳、瓜子壳都可以装饰,希望小朋友去收集,下次我们再来尝试。
附儿歌:找到一幅画,撕去双面胶。
拿块大蛋壳,用力压一压。
一块又一块,贴满这幅画
活动反思:
亲子快乐出游我们去了恐龙园,孩子们对此很感兴趣,我们发现孩子对恐龙的认识仅限于外部特征的观察,孩子对恐龙直接接触的感受不多。因此我们选择用蛋壳来加深孩子对恐龙皮肤的感受,在触摸想象中激发起幼儿制作的欲望。分解过程让他们体会了“量”的变化、“形状”的变化。粘贴动作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小肌肉。瞧一瞧,他们专注的样子,让我们感到了丝丝的欣慰和幸福。
粘贴画中班教案篇5
教学活动目标:
1.运用橡皮泥做出各种形状的鱼,并装饰鱼和盘。
2.结合生活经验,合理想象和表现鱼的不同烧法。
3.感受活动中的色彩美和体验劳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自制课件ppt,背景音乐。
2.幼儿在生活中观察爸爸妈妈烧鱼的过程。
3.每人一个煎盘(大蛋糕盘)、黄色油画棒、橡皮泥每人一盒、各种形状的模子。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播放课件)师:今天是小猫的生日,朋友们给它送来了很多礼物,是什么呢?(幼儿猜,请2-3名幼儿回答)
师:真的是小猫最喜欢吃的鱼,看,一条小鱼游来了。这条小鱼漂亮吗?谁来说说这条小鱼是什么样儿的?
师:对的,它是一条黄色的鱼,那它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呢?(圆形)看,在身体的前面是什么?(鱼头)鱼头上有什么?(圆圆的眼睛)还有?(红红的嘴巴)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小鱼圆圆的身体后面还有……(一条小小的尾巴呢)
师:再仔细看看,小鱼身上还有什么呀?(鱼鳍)
师:对了是鱼鳍,小鱼用来游泳的。
师:瞧!小鱼身上都有漂亮的花纹呢!
师:又有一条小鱼游来了?这是一条什么形状的鱼呢?(三角形)它身上的花纹又是什么样儿的呢?
师:朋友们送的鱼真多呀!许多鱼儿游来了!这些鱼儿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些小鱼身体的形状不一样!身上的花纹也不一样呢!
师:小猫收到了这么多的.鱼,可开心啦!心想,如果能把这些鱼烧成各种不同的口味儿,请朋友们一起来吃那该有多好啊!
师:那这些鱼可以烧成什么味儿的呢?(酸酸甜甜的糖醋鱼真好吃、美味可口的红烧鱼也不错、香香脆脆的椒盐鱼我喜欢、鱼汤的营养最丰富了、酸菜鱼也好吃的。)
师:说了那么多,老师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看,小猫已经烧了几盘鱼了。(出示图片)
师:你觉得怎样?这些鱼漂亮吗?(漂亮)哪儿漂亮呢?
师:小猫真聪明,盘子的周围还摆上了圆圆的胡萝卜片,三角形的水果片,像个花边,使这盘鱼看上去就更加诱人了。
师:看到怎么多好吃的鱼。老师忍不住也想来露一手。
二、教师做鱼,边示范边讲解:
师:先找一个干净的煎盘,再抹上一层黄黄的油,油抹好了,要放鱼了,放一条小红鱼把橡皮泥分两份,一个大,一个小,拿一个大的捏一捏、搓一搓、压一压,圆形的小红鱼来咯,尾巴呢?在这儿呢!拿出我们的小工具画出鱼头,头上还有眼睛呢,瞧!这是小鱼的鱼鳍,小红鱼身上还有黄色的小花纹呢,最后再画出尾巴和鱼鳍的花纹,使小鱼变得更漂亮了。小红鱼快熟了,我们放点什么作料呢?(幼儿说,老师徒手做)放点青葱,放点黄黄的姜片、放点红辣椒、到点醋、放点糖。
师:真香呀,鱼煎熟了,盘子周围少点什么呢,我还用三角形的水果片来装饰,找一小块橡皮泥,搓一搓、压一压,最后拿出模子按下去,水果片就出来了,摆在盘子周围,要摆满哦。一盘酸酸甜甜的糖醋鱼做好了。
师:来闻一闻,香不香!好不好看!你们想不想也来煎一盘?
师:想一想你煎一条什么形状的鱼,它身上的花纹又是什么样儿的呢?还不要忘了在盘子边上用各种形状的水果片、胡萝卜片进行装饰,让你煎的鱼更香、更美、更诱人。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背景音乐)
师:小朋友烧了这么多的鱼,我们和小猫一起来看一看。这是谁给小猫烧的鱼?真香。看这儿还有一条不一样的,是谁烧的?小猫收到这么多的鱼,真高兴,我们来给小猫唱生日歌吧!(齐唱歌曲)
师:小猫你慢慢吃鱼,我们该回家了!再见。(教师带领幼儿走出教室)
粘贴画中班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