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数学教案6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项目式学习,教案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教案中应注重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下是久久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应用数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应用数学教案6篇

应用数学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利用其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在分析解答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确定单位,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找出单位。

2、(1)画图分析并列式解答。

(2)说说你是怎样思考和解答的?

(3)学生分析教师板演线段图。

3、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现在老师把这道题改动一下。分析解答。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提问:这两道题有没有相同的条件?(有,都已知吃了这袋大米的不同的地方在哪儿?(前者已知一袋大米的重量,求还剩的重量,后者已知还剩的重量,求这袋米的重量。)

(3)我们把这道题也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应从哪个条件入手找单位

(4)谁来分析这个条件?

学生分析的同时教师板演线段图。

(5)上道题是已知单位1的重量,求还剩的重量,这道题呢?谁能把条件和问题标在图上?

生在黑板上画出。

(6)对比两道题的线段图说一说是怎样变化的。(条件和问题互相转化了。)

(7)无论谁为条件,谁为问题,题中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变了吗?(没变)

(8)说一说上题在解答的过程中涉及到哪些数量关系?(总重量-它

(9)现在买来大米的重量是未知的,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列方程)

(10)试着在练习本上列方程解答。

(11)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①生口述:

答:买来大米40千克。

②买来的重量还剩几分之几=还剩的重量。

③小结:

通过刚才的分析解答,你认为这两道题实际上什么相同。

数量关系相同。

④解答方法相同吗?为什么?

解答方法不同。单位已知,可根据数量关系用算术方法解答;单位未知,可用x代替,运用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⑤出示例7。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画图分析解答。

a、从这个条件可以看出题中是几个数量相比?

两个数量相比。

追问:哪两个?

四月份实际烧煤量和四月份计划烧煤量。

我们应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为什么?

把原计划烧煤量看作单位。因为和它相比,以它为标准,所以把它看作单位。

②画图时我们要用两条线段表示两个数量,先画谁呢?

先画原计划烧煤吨数。

下一步画什么?

实际烧煤吨数。

指名回答:把计划烧煤量看作单位,平均分成9份,实际比计划节约的烧煤量相当于这样的1份,即节约的烧煤量占计划烧煤量。

这两条线段谁为已知?谁为未知?

③指图提问:计划烧煤量与实际烧煤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计划烧煤吨数-节约吨数=实际烧煤吨数。

计划烧煤吨数未知怎么办?

设计划烧煤吨数为x,用方程解答。

④试做在练习本上。

⑤反馈:说说你的解答方法及依据。

a、学生独立画图分析并列式解答。

b、反馈提问

c、你用什么方法解答的?依据的等量关系式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例6、例7与前边学过的分数应用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数量间的等量关系相同,解答方法不同。

(四)巩固反馈。

(1)课本第74页1题。

(2)根据列式补充条件。

(五)布置作业。

应用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连续比较多、少或几倍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进一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分析推理过程,并能正确解答,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学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对比练习

1、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对比

⑴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下面两题。

①小林语文得88分,数学比语文多得6分,数学得了多少分?

②小林语文得88分,数学比语文多得6分,英语比数学少得3分,英语得了多少分?

⑵提问:第①题怎么做的?第②题怎样做的?

⑶提问:为什么第①题只要一步,第②题要用两步算?

2、完成练习十九第6题

①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②提问;这两题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③第①题是怎样想的?第②题呢?第一步都是先求小汽车有多少辆,为什么第①题先用加法算,第②题要先用乘法算?

三、综合练习

1、练习十九第7题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第一步用减法,第二步用加法?

2、练习十九第9题

让学生解答,集体订正。

3、练习十九第12题

让学生先讨论,再口答结果。

四、全课总结

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首先要先看条件去想能求的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想每一步用什么方法算,正确地列出算式解答。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8、10、11题

应用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还剩多少千克?

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

4、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授

1、教学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1)吃了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x-x=15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比航模组多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

(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

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

(4)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解:设航模小组有人。

三、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练习

练习十第4、12、14题。

教学追记:

本堂课,我吸取上节课对线段图不够重视导致学生解题困难的教训,在基本了解题意之后,就和全班学生一起画出相关的线段图,引导学生看懂线段图,在此基础上再列出数量关系式。由于有了上节课的模式,再加上本节课我对线段图比较重视,因而学生在列数量关系式时顺利多了。

应用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并能正确的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

关键:

把“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转化成“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让学生摆4个○,要求人人参与。

思考:○的3倍就是3个4,就是12个。可以有不同的说法。

二、教学例3

1、画出和○的个数。

2、讨论:有12个,是○个数的3倍,○有几个?(4个)

你是怎么知道○是4个的?(的个数是○的3倍,就是说的个数有3个“○的个数”那样多,所以求“○的个数”,就是把的个数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12÷3=4(个)如图:

每份的个数与○同样多。

三、教学例4。

红花有8朵,是黄花的4倍。黄花有多少朵?

1、审题。题目中是哪良种花在比较?比较的结果怎样?你是怎样看出来的?(红花......是黄花的4倍)

2、指导学生画出线段图,说题意。以黄花的朵数作标准,先画出黄花的朵数的线段,再想一想表示红花朵数的线段画多长?标上条件和问题。画后全班交流画线段图的思考过程。

3、分析数量关系。从线段图上看,红花的朵数和黄花的朵数有什么关系?4倍是8朵,1倍是几朵?从图上看,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是哪一部分?(把红花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和黄花同样多。)

4、各自看书上的例4,说说解答过程。

5、引申。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2倍,求黄花。

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8倍,求黄花。

6、小结。

看图,知道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要怎么想?引导学生再次归纳出: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四、巩固练习

1、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同桌互说思考过程。

2、练一练第1、2题。重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3、练一练第3-6题。学生独立完成。说思考过程。

4、比较第5题。

相同;两题都是用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办法来解答的。

不同:(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1份是多少。属1份数和总数之间的份总关系。1份数可以直接从总数中求得。

(2)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属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倍数关系。另一个数不能直接从一个数中求得。

应用数学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

2. 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和一个量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好处?但要注意什么?

2、下面各式中,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能省略的就省略写出来。

2×3 a×7 14+b a÷7 a×a 5-x 0.6×0.6

3、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4、(1)爸爸比小红大( )岁。 当小红1岁时,爸爸( )岁,当小

红2岁时,爸爸( )岁…….

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2)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

法1: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 法2:a+30 。

(3)你喜欢( )种表示方法,为什么,理由是( )。 想一想:a可以是哪些数?a能是200吗?为什么?

(4)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 ),算式写在书上47页。

6、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 )、( ),也可以表示( )。

2、请结合自己的身高、体重情况,算算自己的标准体重,并讨论:比标准体重轻说明什么?如果比标准体重重,又说明什么?

三、课堂达标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a与b的差( ) x与8.5的积( ) 比b多c的数( ) y的4倍( ) b除c( ) x减去a的2倍( )

2、填一填

(1)小红体重36千克,比小莉重a千克,小红体重( )千克。

(2)李佳有10元钱,买钢笔用去x元,还剩( )元。

应用数学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我们美丽的校园”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中的第67页、6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能用含未知数x的等式解乘、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2、 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数学信息,并选择有用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有条理思考的能力。

4、 通过多种解法的思考与交流,让学生有体验成功愉悦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找准等量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等式解一步计算的`乘除法应用题。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用旧知识迁移,自主探索解决新问题。

教学设计

一、 课前寻找数学信息

春天来了,桃花鲜艳,柳条嫩绿,松柏也披上了绿装,我们的校

园变地更美丽了。

老师想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到我们美丽的校园里寻找数学信息。

教师建议:

1、组长分派任务分工合作,记录个人查到的数据。

2、组长组织本组同学交流信息,每人记录一份。

3、分析、处理收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 课中自主探索、交流

1、 交流、汇报数学信息及提出的数学问题。

2、 教师提议:操场是我们活动和锻炼身体的地方,我们

解决关于操场的数学问题好吗?(学生叙述题,教师板书。)你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比一比谁的办法多谁就是今天的智多星。

a、 学生自主探索,完成轻声说说思路。

b、 组内交流。

组长组织本组同学有序发言,其它同学倾听。

c、 汇报解法及思路,其它同学提问或评价。

d、 总结用含未知数等式解题的方法步骤,及解题关键。

(找准等量关系,把数据和数量对号入座)

3、 春天树木是我们学校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们来解决

于树木的问题。

(学生叙述关于倍数的题,师板书)

a、 估一估松树大约有多少棵?

b、 用刚学到方法解决,同桌交流解题思路。

c、 谁能当小老师到前边为大家讲解,同学倾听提问。

4、 开拓思维。

学校为了丰富我们的知识,为各班买了一个书架。

我校有17个班,每个书架320元。

学校共花了多少钱?你能用含未知数式来解决吗?有几种方法?

5、 小结。

今天大家通过收集数学信息,分析信息,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并用大家的智慧解决了这些问题。

我们更深地了解了“我们美丽的校园”。

应用数学教案6篇相关文章:

应用文写作的心得体会5篇

教案设计数学教案6篇

时钟数学教案推荐6篇

认识球体数学教案6篇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6篇

10以内的数学教案6篇

分类小学数学教案6篇

小学人教版数学教案6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6篇

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精选6篇

应用数学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