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教案通用7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制定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写教案不仅指引课堂方向,更激励教师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反思,下面是久久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家乡》教案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家乡》教案通用7篇

《家乡》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原、贝”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运用课文中章节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目标的阐述最好能体现三个维度,特别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维度的目标。)

教学重点:生字的识记,课文的朗读。

教学难点:通过几个词语体会家乡的美丽

一、导入:

1、释疑揭题

(课件出示词语:家乡)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词儿吗?(家乡)

那么,家乡是什么意思?你的家乡在哪儿呢?(指名说)

[课题是全文的提纲挈领,读懂课题,才能进一步理解课文、感悟课文。而课题中的“家乡”一词,比较抽象,多数学生会心寸疑惑。这里释疑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清除路障,直奔学习课文的。所以这里的释疑是短、平、快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的家乡都很美丽,你们想用画笔把它画下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画家乡。(课件出示课题,教师板书后手指,学生齐读)

2、读好课题。

你爱自己的家乡吗?(爱)谁再来读课题?把你对家乡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读出来。

(指名读——随机评价——齐读课题。)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题,在读的过程中,酝酿感情,进入角色,为下文铺垫感情基础]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今天,这里来了五位小朋友,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课件出示:课文第一段)孩子非常爱自己的家乡,于是要用手中的笔画下来。

(1)自由读

(2)指名读、师生评价:重点读好关键词:爱、美丽、也

(3)齐读。

[朗读中我们讲求学生的个性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所以教师引导时,注意适时点拨,而并非把关键词强加给学生,作统一的要求。]

三、诵读全文、整体感知

1、范读。

不仅我们爱画自己的家乡,其他孩子也爱画他们的家乡。咱们就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画的吧。

提出要求:

(1)课文共有几段

(2)圈出生字

2、自由读课文,对照课文插图在文本中找答案。接下来你们一边读,一边找找,哪些小朋友在画家乡,他们的家乡在哪儿?

3、同桌互说后指名答,教师板书。课件出示:_________的家乡在____________。

[教师精彩的范读,给学生高起点,能营造良好的气氛。教师范读时的语气、语调、语速和表情也会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自由读,则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

四、学文第二自然段

1、五位小朋友生活在祖国不同的地方,他们家乡的景色也各不相同,今天咱们就先去涛涛的家乡海边做客吧。(课件出示插图)

2、这就是涛涛的家乡,你们看,图上画着什么呀?

(1)小组里互相说

(2)指名说:学生说到哪一句的内容,就教学哪一句。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1、是啊,大海多美那,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

2、(课件出示大海图,配海浪的声音。)

3、看着大海,你想说些什么呢?

(若学生没有回答到,启发:大海是什么颜色的,

大海的样子又是怎样的?)

4、出示书上的句子。大海那么美,我们一起来夸夸它吧。读句子。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师生评价

(4)齐读

重点读好“那么”一词。可以这样评价、引导:

从他的朗读中你感觉到了什么?是哪个词儿让你们有了这样的感觉?(那么…那么…)

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1、出示图片:装满鱼和虾的船。出示句子:一嫂嫂船上装满了与和虾。

2、你们边看图,边读句子,想想,哪个词儿表示鱼虾很多?

(装满、一艘艘)

1)学生说到“装满”,在句子中读好这个词。

2)学生说到“一艘艘”

比较“一艘”与“一艘艘”让学生感受到“一艘艘”说明鱼虾更加多。

3、再读句子,感情朗读。

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1、出示图片和句子。(图片用画框框起来)

2、这句话比较长,请同学们先来读好两个词“赤着脚”“捡贝壳”(课件中点红这两个词)

3、学生尝试自己读通整句话。

4、朗读指导:假如请你向大家介绍涛涛,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呢?(自豪的,调皮的)

(1)自己尝试(可加上手指画框的动作)

(2)指名(3)齐读

3、整体感悟,再读第二自然段。(个人读——齐读)

[本文2—6自然段结构相似,在全文中属于并列关系。教学时,教师重点指导第2段,为学生自主学习3-6段提供范例。这样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了方向和学法,在广阔的空间里才有跳跃的力量,自主学习才能感情迸发,灵感闪现,同时也可避免“假自主”和“放任自流”的现象。]

五、生字教学:

1、涛涛的家乡实在太美了,尤其是漂亮的贝壳,你们一定很喜欢吧。老师特地带来几个。不过看之前,我们得学会这几个字。

2、学:“贝壳”二字。(出示词语:齐读)

3、学“捡”。贝壳散落在沙滩上,需要我们用手去——捡。(出示生字:捡)

也可以让学生说说,提手旁表示用手做的动作。

4、欣赏贝壳。

学生在欣赏时若发出赞叹声,则让他们说说感受,甚至再次读第二段。

5、学“宽、虾、脚”

(1)说说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2)给宽字找朋友:宽大、宽阔、宽广、宽敞、宽容等。

6、游戏巩固生字:捡贝壳。(开火车读生字)

[识字教学一直是低段教学的重点。多种形式的练读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有利于学生记忆。]

六、写字“贝、虾”

1、出示贝、虾。看还有两个调皮的生字不肯回家,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学生齐读。

2、学生观察并说说写在田字格里时该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注意要点。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5、展示评比。

[写字时应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记忆和书写。]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了涛涛的家乡,感受了大海的美丽。还有山山的家乡,平平的家乡,青青的家乡和京京的家乡,让我们下节课在去瞧瞧。

《家乡》教案篇2

我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我的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我的作品来表达这种感情。

每天每夜我这种热情在我身体内燃烧,不停的书写,字里行间的点亮了灵魂的灯塔,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人们心灵的大门。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在作品中闪耀璀璨的光辉!

给家乡孩子的信

苏教版六年级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作者巴金。从信中我们能学会巴老的朴实、真诚、与谦逊。所以在执教这一课时,结合文章一明一暗两条线,带领学生读读、悟悟、再读读,采用普通实的.教法最恰当。

课前与孩子们谈心,并告诉孩子老师的愿望是当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给我最爱的孩子上好每一节课。今天你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上好这节普通的课呢?

一导入

1这是一封信,你读后有什么感觉?

2今天我们一步步走进巴金

二自读

画出自己的疑处并在旁边做批注

现在让我们一段一段的交流你们的想法好么?

生:我认为巴金爷爷很喜欢孩子

你从那个词得知他爱孩子呢?

你提到的温暖是身上的温暖吗?

生:是发自内心的

说明巴老爱孩子,谁来读出巴老的爱

(指导朗读,告诉孩子读准每一个字音,才叫读书)

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从“千斤”这个词看出巴老写信很吃力(对呀!学习语文就应该有这样的敏感,)

(一只小小的笔在我们手中的重量怎么样?)

生:轻如鸿毛

在巴老的手中怎么就如“千斤重了呢?”

他已经是87岁的老人了

老师表扬你会联系上下文来学习。这完全是在用自己的生命的消耗来换取孩子的爱,板书:大爱

者力不从心的感觉怎么读呢?(从终于拿起笔入手)

师:是啊,这里包含着千斤重的情那。你们还从哪里知道巴老奉献的事迹

(捐资将近60万,从不拿国家一分钱的工资,完全靠稿费生存)

师:同学们课文中的巴老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总结:一心为别人一生为别人

让我们也像他那样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

齐读下文: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在于接受。(板书:大悟)

这里的终于怎么讲?

生思索后回答:如果没有“终于”二字就感受不到他的思索。

巴老在文中说自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你认为他普通吗?

咱们再来听听别人是怎样评价巴老的——————

此时你又有什么感想?感觉他真的不简单

你们在他身上学到了什么?平常踏实谦逊

课件:播放巴老在20xx年评为感动中国的人物的演说词。

《家乡》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桥的相关文化,欣赏桥的美丽。

2.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尝试用线描绘画形式创造表现家乡的桥,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观察力、记忆能力以及根据记忆表现画面,表现视觉感受能力。

二、教学重点:启发观察记忆重点,激发记忆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经过记忆思考后的创造性表现。

四、学具准备

教师:有关桥的课件、纸、勾线笔。学生:2到3张纸、勾线笔。

五、教学过程

一. 课题导入,了解家乡的桥

板书“家乡的桥”:

小朋友想听听我们家乡新昌的桥的故事吗?那你们可得静静地仔细听了。(出示课件图片)

1.了解家乡古桥(用户第一人称讲述)

我叫迎仙桥,现在400多岁了,我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东汉时吴县有两个青年到天姥山采药时迷了路,在刘门坞遇见了两位仙女,后来双双结为夫妻。没多久,两位青年回到吴县,发现当时的村民都已不在了,正在村前玩耍的孩子已是他们的第七代子孙了呢。现在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叫迎仙桥了吧。哈哈,我还要骄傲地告诉你们,我是咱中国首次发现的近似于悬链线拱桥型的石拱桥。这种桥型技术可先进了,当时国外还没有呢!

我是皇渡桥。 因南宋小康王曾过此桥而得名。在260多年前我被重修过,看,还有桥栏呢!

我叫司马悔桥,名字出自“唐司马子微隐天台山,被征至此而悔”的典故。别看我倒映水中

,脸蛋圆圆,我可是有1300多岁了。在我旁边还建有司马庙,小朋友们有机会可要来班竹村看看哦!

我叫大庆桥,是150多年前建造的。和之前的桥相比,我不仅年轻,还有3个桥孔呢,一块块条石砌成的桥礅立在岩石之上。我是在“牛郎织女渡河的七月七日”建成的,七月是大庆之月,所以人们就给我取名为大庆桥了。

我叫风雨桥,是一座木拱桥,上有桥廊,可让行人避雨休息和村民乘凉聊天。我的脚可多了,看,有23根圆木呢,有10多根还牢牢地嵌进两岸石缝中!我的家在巧英乡,欢迎小朋友来坐坐哦!

怎样?故事好听吗?这些乡村古桥,也许你们不熟悉,那么请看看下面的桥。

2.了解家乡现代桥

央于村的石鸭桥:是新昌第一座钢筋水泥桥,到现在也有80多年了。 看,我们城里的新昌老大桥、大大的桥墩托住桥身,上面车来人往。城东大桥、鼓山大桥又有不同的桥墩。而夜景中的城西大桥,七彩的灯光倒映水中,就像七彩的珍珠,灿烂夺目。新建的城北大桥,桥洞设计更利于洪水经过。再看七星大桥,环形而上,跨江而过。还有我们为之骄傲的堪称亚洲第二大桥的回山夹溪特大桥,桥高160多米,从上往下看,会感觉很悬呢。

3.总结

怎样?家乡的桥多吧。不管是古桥还是现代桥,它们不仅给我们的生活、交通带来了便利,更给我们新昌这座小山城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4.知晓桥的特征

那么同学们,你能说说这些桥的形状有哪些呢?(拱形的、水平的??)

有哪些材质造的呢?(有用石头建造的,也有木制的,钢筋水泥的)

但不管造型、材质都有所不同,他们基本上还是由三大部分组成的,那就是桥面、桥洞、桥栏。

二、了解其他地方各种各样的桥

你还想和老师一起欣赏其他地方的桥吗?

不过老师有个要求:请你用耳静静听,用眼细细看,你还可边欣赏,边以手代笔,在胸前比划一下每种桥的大致轮廓,更要用你的心,记一记你喜欢的一种桥的最大特点。来,看看谁是记忆高手!(结合课件图片,讲述介绍)

1.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的公路、铁路跨江大桥,它像一条长龙横卧江中,气势壮观。

2.河北省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跨度最大的圆弧敞肩拱桥。桥上四个桥孔,不仅减轻了桥身重量,当洪水来临,还起到了分流的作用。

3.绍兴古纤道桥、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平行于河流的纤道桥,因纤夫拉船在上面行走而得名,看它弯弯曲曲伸向远方,仿佛诉说着遥远的故事。而绍兴八字桥,明显以它的桥形来命名。水上有桥,桥下有船,好一幅优美的水乡画。

4.看到卢沟桥,它就会使我们想起“七七事变”,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桥上的.古狮,曾亲历了战地烽烟,看到它,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桥成了历史的见证。

5.而上海南浦大桥,则是一座现代感十足的桥,夜色中的它璀璨耀眼。

6.再看重庆这段的长江大桥,也叫斜拉桥。还有朝天门钢铁大桥,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7.扬州五亭桥因桥上有五亭而得名。

8.广西廊桥,又非常有地方特色。

9.站在铁索桥上,不知你会不会胆战心惊。

10.特殊材质做的玻璃桥,美轮美奂,简直就是艺术品。

11.英国伦敦塔桥、当船身高大的船只经过时,它就会从中断开,以便船顶不受碰撞。

12.悉尼海港大桥,德国霍亨索伦桥的钢架结构又别具一格。

怎么样?你对哪座桥印象深刻呢?别急,用你们的笔告诉老师吧!记忆高手们,你们的挑战来了,请在1分钟内,把你记忆深刻的那座桥的造型和最大特点,用简单的几笔在纸上勾画出来。来,拿出笔和纸。开始。

同学们真棒!(挑五六张放置黑板上)你们不仅把桥面、桥洞、桥栏都画出来了,还抓住了桥与众不同的特点。而且你们都知道把桥画在画面中央。你们不仅是记忆高手,更是聪明的一休呢。

三、用单色线记忆创作绘画

1.一分钟,你们就能用几根线条把桥画出来,那么你们想不想用各种各样的线条为自己的家乡设计一座漂亮的桥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用单色线描绘物体的方法,既线描的方式来画一画你理想中的桥呢。 那么你能画几种不同的线条呢?我们看,这是(在黑板上画) (直线,有粗有细,斜线、曲线、环形线、折线、交叉线??)

2.先看看小朋友给自己家乡设计的桥吧。(欣赏同龄人线描作品) 看,单孔双孔的拱桥,黑色块的涂染让画面更生动,由斜拉桥联想创作的彩虹桥,还有可爱的飞鸟桥,这两幅呢?画在了有底色的卡纸上,真是别具一格呢。这冰激凌桥在画面中是斜的,呈现了一定的角度。

有信心挑战他们吗?可要设计出和他们不一样的桥来!

3.提出作业要求:

为你的家乡用线描的方法设计一座美丽的、特别的、有用的桥,并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

想一想:地点、造型、用途、美化

4.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评析

来,老师看到大家画的差不多了,我们停下笔。比一比那组小朋友坐的最端正!

四人小组互评,推荐一张张贴在黑板上。

老师点评一下(夸张的语气,惊奇的眼神??)

同学们真棒!掌声送给自己吧!

五、课堂小结:

除了用线描形式表现桥外,我们看看美术大师们和小朋友们还以哪些形式表现各种桥。(欣赏美术大师笔下的各种桥及同龄人画的各种桥)

希望我们用眼睛发现桥的美,用双手绘画桥的美,更用我们的智慧去设计更美的桥!

《家乡》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戏曲,并介绍戏曲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五、:

听了家乡的故事、看了家乡的歌舞剧,你有什么感想?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你们努力学习,长大后,能为自己的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反思: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一课,旨在让学生在介绍家乡,讲述故事,唱家乡的歌、剧,跳家乡的舞蹈,赞美家乡的过程中,达到知家乡、爱家乡的目的。本课注重学生查找资料这一过程,并在课前教给同学查找资料的方法,使学生有目的的去查、去学习。这样让学生在查找中更深入的了解了自己的家乡,那么,爱家乡的感情也就油然而生,达到了本课所要达到的目的。另外,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家乡》教案篇5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继续学习带着问题我读课文,感受摘柿子时的欢乐,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学习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能够说出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柿子的可爱之处和感受摘柿子时的欢乐,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课文题目“我爱家乡的柿子树”猜一猜,可文会写哪些内容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同桌互读,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朗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一方面些柿子树开花、坐果、丰收的景象,字字句句含着喜爱之情;另一方面,孩子们摘柿子吃柿子乐趣无限

3、默读课文,想一想。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喜爱家乡的大柿子?然后学生汇报

第2自然段,写柿子花,非常美,小巧精致,犹如童话王国中的金色皇冠。写出了对柿子的喜爱。

第3自然段,写柿子树坐果,把青里透亮的小石子看作是一个又一个的“小生命”

第4自然段,写柿子树的丰收。指导朗读,“火红”、“闪闪发亮”、“垂涎欲滴”,读出了柿子的美丽与可爱。

第5自然段,写孩子们摘柿子时欢乐的情景。

第6自然段,孩子们吃柿子,写出了对家乡柿子的喜爱。

那一段你最喜欢?(孩子们摘柿子的欢乐情景)

认真的读读,说说你最喜欢哪?概括出语言、动作、神态,将采摘的过程生动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采摘的`过程写的条理清楚,先写“做好准备”,再写“分工合作”——有树上,有树下。

有语气的读一读,看谁读的最生动。

四、快速默读课文

说一说课文可以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1、体会写法。

2、师总结:在写作者爱家乡柿子树开花、坐果、丰收的景象时,爱摘柿子的乐趣、欢乐的吃柿子,写出了作者对柿子的喜爱之情,同时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爱。

3、你们最爱家乡的什么?

仿照这种写法,写出你对他的喜爱,对家乡的热爱。

4、作业:习作:我爱家乡的________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把家乡的特产栗子,学着课文的写法,把自己的作文写出来,一部分同学还加上了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

2、我爱家乡的柿子

开花、坐果、丰收的景象

柿子 爱柿子,爱家乡

摘柿子、吃柿子的无限乐趣

《家乡》教案篇6

设计理念:

利用花乡优势,通过调查研究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

我爱家乡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初步学会作文的结尾紧扣内容、自然简结。

3、会给一篇作文补上恰当的结尾。

教学重点:如何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难点:围绕文章的主要内容恰当的写一个结尾。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收集花的品种、颜色、习性等知识。

2、要求收集花农们致富的具体事例、数据。

3、要学会想象春天百花齐放、蜂飞蝶舞的美丽景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习作训练”《我爱家乡》。那么,你们想一想,我们的家乡让我们最值得爱的是什么?

生(1):我最爱家乡的高楼。

生(2):我最爱家乡的水泥路。

生(3):我最爱家乡的花。

师:同学们,你们再想一想,高楼造起来了,水泥路修成了,需要很多很多的钱,那么,这些钱又是这么得来的呢?

生:是卖花赚来的钱。

师:对,可以说,花给花乡人们带来了致富,给花乡人们带来了幸福。值得我们爱,值得我们称赞!那么,同学们,今天的作文题目你准备这样补充完整呢?

生:(齐声回答)我最爱家乡的花。

二、明白习作要求:

师:同学们,今天习作的要求是什么呢?

生:(齐读)文章的结尾要紧扣内容,自然简洁,不画蛇添足。

师:你们会写文章的结尾吗?“自然简洁,不画蛇添足。”又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你们要好好学习,等会儿我们来学习怎样写好作文的结尾。

三、弄懂习作内容:

师:同学们,你们仔细看书,习作内容分哪两部分?

生:习作内容分:一是给《我爱家乡的河》加上结尾一段。二是以《我爱家乡》为题,先补充完整题目,再写一篇作文,注意写好结尾。

师:对!那么,我们先来学习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

四、学习文章结尾

1、师:同学们,在我们已经学过的文章中有不少好的结尾。下面,我们来学习《猫》这一篇文章的结尾。

生:(齐读)结尾一段。

师:你们谁说说这样的结尾好在那里?

生:这样的结尾,好在事情写完了,文章也自然结束了。

师:对,这样的结尾是最常用的结尾方法。我们给它起个名字,谁说说看?

生:(讨论)

师:归纳。板书:《猫》—————自然结尾。

2、师:我们再来学习《嘱咐》一文的结尾,你们读了这个结尾,明白了什么?

生:明白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师:对啊!文章的结尾一段很简洁地把全文总结一下,给我们留下一个总的印象。这种结尾方法常用在写人或记事的文章中,也比较容易学,而且很实用。那么,谁给它起个名字?

生:我们叫它总结全文的结尾。

师:好!板书:《嘱咐》总结全文

3、师:我们再来学习《背蔸》一文的结尾。你们读了这个短短的结尾,给你留下了什么?

生:给我留下了“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师:同学们,背篼里“盛着”的应该是实实在在的'柴火,怎么会是“一个勤劳的童年”呢?

生:因为山里的孩子整个童年时代都在背柴火。

师:回答得很好!这种结尾比较含蓄,意思不是明白地告诉读者,而是让读者去琢磨、去想象,常常采用形象化的手法。那么,这种结尾叫什么呢?

师生:共议、小结。板书:《背篼》????-发人深思

4、师:下面,我们来学习《万里长城》的结尾,你们看结尾“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呼应开头的什么?

,生:呼应开头的“最伟大的建筑物”。

师:对!那么“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这一句话又起什么作用呢?

生:这一句好像是总结全文。

师:对,很好!这篇课文的结尾既呼应开头,又总结全文。同学们,这种结尾比较难掌握。我们给它个名字叫什么?

生:齐声回答:呼应开头。

板书:《万里长城》呼应开头

师生:根据板书一起总结写好结尾的方法:

1、自然结尾————(《猫》的结尾)

2、总结全文————(《嘱咐》的结尾)

3、发人深思————(《背篼》的结尾)

4、呼应开头————(《万里长征》的结尾)

五、训练文章结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文章的四种结尾方法,下面我们用已学的知识,给《我爱家乡的河》加上一个结尾。比一比,看谁写得好,写得棒!

生:独立写作。(师:巡视指导)

师:好,同学们写得真快。下面看看哪一位同学写得好,他用了什么样的结尾方法?

生1:朗读自己写的结尾,说说自己所用结尾方法。

生2:学法同上。

生3:学法同上。

生4:学法同上。

师:同学们,你们仔细想一想,刚才发言同学的结尾好不好?好在哪里?那么,你喜欢这样的结尾呢?

生:同桌讨论,学生自己体会。(不必回答)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文章结尾的写法,你在以后写作时应该要写好文章的结尾啊!

六、习作训练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文章开头的写法,谁说一说常见的有哪几种?

生:回答。

师:板书——几种常见的开头方法:

1、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背篼》的开头)

2、总起全文,概括介绍;(《日新月异的电视机》的开头)

3、描写环境,渲染气氛;(《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开头)

4、巧设悬念,引人入胜。(《海底世界》的开头)

生:齐声朗读,巩固文章开头的写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写的作文的题目是什么?

生:齐声回答。

师:板书:我最爱家乡的花

师:老师在课前要求同学们收集花的知识,你们准备了没有?下面先分小小组交流交流。

生:小组交流。(师:巡视指点。)

师:同学们,家乡的花栽种在哪些地方?都种些什么花?你能说清楚花的颜色吗?

生:逐个回答,补充。

师:花农们靠花致富,谁能举几个例子具体说说他们是这样致富的?

生:先议论,再发言。

生(1):我舅舅把自己栽种的花木运到外地去卖掉赚钱,造起了小洋房。

生(2):我爸爸在四川开了花店,一年赚好几万元呢!

生(3):我家邻居一年四季到全国各地卖花,造起了高楼,买进了小轿车。

师:同学们,谈得很好!下面,老师要问你们:大家都看到过春天百花齐放、蜂飞蝶舞的美丽景象吗?现在请每一位同学闭上眼睛,想象春天美丽的景色。

生:闭目想象。

师:大家都游了一遍美丽的花乡,一定能感受到花农们的勤劳和智慧。你们对这次作文一定充满信心,老师相信每一位同学,一定能写出较高水平的作文来的!

生:起草作文。(师:巡视点拨。)

作文讲评:(略)

《家乡》教案篇7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认识常用课堂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3、听赏歌曲《吹芦笙》。

教学目标:

1、能有兴趣地听音乐,并知道《吹芦笙》是表现哪个民族的儿童歌曲。

2、能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3、认识碰铃与响板,并知道正确的演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1、教师挂出中国地图和长江、黄河风景图,介绍长江、黄河,并请学生指出长江和黄河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教师将歌曲范唱一遍,或播放录音。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词、节奏和情感。

3、跟着教师有表情地分句轻声学唱。

4、请几组学生集体演唱,并评出有表情且音色较美的小组进行表扬。

(二)听赏《吹芦笙》

1、教师播放歌曲《吹芦笙》,引导学生欣赏,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简单介绍侗族及其吹奏乐器芦笙的主要特点。

3、引导学生在听赏时接唱歌曲中的'衬词。

4、在听赏几遍以后,可让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哼唱。

(三)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1、教师向学生展示乐器实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让学生识别两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2、教师将乐器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敲击方法。如乐器数量不够,可轮换进行。

3、教师出示卡片碰铃响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演奏。可分组交换练习,每两人为一组作乐器交换。

教学评价

1、能否区别碰铃与响板的音色,并能正确演奏。

2、是否知道《吹芦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儿童歌曲。

3、能否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家乡》教案通用7篇相关文章:

夸家乡的作文优质7篇

《家乡美食》作文模板7篇

作文家乡美300字7篇

家乡的环境作文最新7篇

家乡变化的感受作文7篇

家乡的风俗400字作文7篇

家乡童年的作文7篇

作文家乡美300字模板7篇

小学家乡的作文精选7篇

家乡的小路作文600字作文7篇

《家乡》教案通用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