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有效的教案能够提升课堂的互动性,让学生更积极参与,下面是久久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绿四年级下册教案推荐7篇,感谢您的参阅。

绿四年级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重难点
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看图说一说你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交流。
2、图中告诉我们等量关系是什么?
(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
3、求姐、弟各有多少张?你会画线段图吗?画一画。
x
弟弟
3x180
姐姐
4、设谁为x比较简便?为什么?
5、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呢?你会列方程解答吗?
6、学生汇报。
7、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样想?
4x=180(1个x与3个x合并起来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那姐姐有135张邮票。
8、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9、做完后还需要验证,怎样验证?
10、想一想,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么列方程?
先画线段图,再列,方程解答,并交流。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90+x张邮票。
90+x+x=18011、通过刚才解决问题,你们有什么收获?
活动二:解释运用:试一试
解方程:5y+y=96x+3x=724m-2m=48
y+y=335x-2x=1232x-x=4
(1)读题
(2)怎样解方程
(3)怎样检验?
练一练
1、解方程:
2、岚岚几岁了?
列方程并解答
理解题意,解方程解答,并检验
x+6x=35或7x-x=30
3、列方程30x=600。
生独立完成。
4、(1)书上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提什么问题?
(2)怎样列方程?
25x-4x=31.5
(3)怎样解方程?
(4)你怎样验证?
板书设计
邮票的张数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样想?
4x=180(1个x与3个x合并起来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那姐姐有135张邮票。
绿四年级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小珊迪(第一课时)。
2、学习课文1、2两大段,通过朗读理解文意。
3、用自然段段意概括的方法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自然段段意概括段意方法的运用、学习课文1、2两大段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曾有一个饱受饥寒、诚实、善良的卖火柴小男孩,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至今不能忘怀。
大家看他是谁?(看课件小珊迪的图片)老师随机板书课题。
老师在梦中就见到过他,(点击出现教师的图片、配乐随机响起)
师配乐朗诵:他告诉我,他是一百多年前爱丁堡的一个小男孩,他是个孤儿,父母早就死了。一次他在街头卖火柴碰到一个没有零钱买火柴的顾客,于是他就去帮那个顾客去换零钱,在往回跑的时候,不小心被马车撞了,两条腿也全断了,他只好躺在一张破床上等待着死神的'降临,他快要死了,但是他现在最放心不下的却是他的弟弟,因为他死了之后,就没人可以照顾他弟弟了。小珊迪说到这儿,就走了。但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去卖火柴,也不知道他的弟弟后来怎么样了?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请大家一起帮助老师解答心中的疑问。
二、认真读课文,提出要求:
1、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词
2、读了课文后,你认为小珊迪是怎样一个孩子?
3、课文除了写小珊迪还写了那些人?
三、抓重点句,梳理全文,教学1——8自然段。
1、通过朗读,老师想知道小珊迪是怎样一个孩子?(谁能帮助解答)
(随机板书:可怜、诚实、善良)
2、这篇课文除了写小珊迪,还写了那些人呢?(板书:我、我的同事、小利比)
3、那这些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在这些人当中、课文主要讲谁和谁之间的事呢?(我和小珊迪)
过渡:既然课文主要讲我和小珊迪之间的事。那么在我的心目中小珊迪是怎样一个孩子呢?开始的时候,我认为小珊迪又是怎样一个孩子呢?(一个骗人的孩子,而我有可能上他的当)(引出课文第8节)
4、我猜想我可能上当了。我为什么会怎样想?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整件事情的起因吧?时间回到100年前……(播放朗读)
四、教学课文1——7自然段(听录音)
(1)、小珊迪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又冷又饿、又要照顾弟弟)
从那里可以看出小珊迪又冷又饿?(指名回答,身上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从他的外貌上,我们可以知道他生活的贫苦,同时也可以知道当时天气的寒泠
(2)、指导朗读对话
(1)小珊迪是怎样求我买他火柴的?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指名学生读,听听他的话在语气上有什么变化。(请求——乞求)
(3)指导理解(请求——乞求)
出示练习:请求恳求乞求
1、面对小珊迪的初次,我和同事拒绝了。
2、面对小珊迪的再次,我决定明天再买。
3、面对小珊迪的再三,我答应马上买火柴。
(4)理解了请求和乞求的意思,,下面先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
(5)分角色朗读。
(6)在珊迪的乞求下,我给了他一先令,可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从这里我们才明白我为什么会产生上当的感觉。但马上这个念头被我否定了?什么原因呢?指名读第八节
(7)分析第八节
(一)、是什么原因让我觉得小珊迪不是那种骗人的孩子?
(孩子那诚恳的面容、信任的神情)诚恳的意思是?信任的意思是?
(二)、我的心里有什么变化?(猜想————断定)这是一对反义词。那这样的心理变化能否调换?为什么?那种人指什么人?(说明我对小珊迪的信任)
(8)、事情发展到这里,回过头来我们来看一看,事情发生的具体地点在什么地方?(旅馆门前),那么谁能概括一下在旅馆门前发生的事情?(小珊迪在旅馆门前乞求我买他的火柴,在换零钱时一去不复返了。)
---------------------------
五、课文延伸练习
(1)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小珊迪向我卖火柴时说的话,看看有什么特点?
“买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
绿四年级下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时间是公平的,应该合理安排时间。
2、通过调查与活动坊,认识到自己在安排时间的不足。
3、学会理安排时间,制订学习和活动计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全班同学做一个试验:全体同学站起来闭上眼睛,自己在心理默数一分钟后就坐下,坐下之后睁开眼睛。
小结:通过这个活动,可见同学对时间的感觉是不大相同的,接着我们来做一个小调查。
二、调查与实践
1.做第二页的小调查,并计算总分,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是否做到充分利用时间。
2.谈谈自己是怎样安排时间的,填好“活动坊”的表格,并思考:你认为自己的哪些安排比较合理,哪些安排不太合适?
3.学生交流后,把一天的“时间馅饼”重新设计列出,填在“体验场”的.表格里。
4.交流所设计的“时间馅饼”是否合理,应怎样修正。
5.一个周末的“时间馅饼”,制订学习和活动计划填在第五页的表格上。
6.学生交流,师督促学生以后按计划开展学习和活动。
三、总结全文生读名言,写感言。
绿四年级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地计算。
2、能选择简便的方法准确计算。
教学准备:
购物小票、购物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课本超市购物图,笑笑在收银台结算账单。师:笑笑正在核对找回来的钱数对不对,让我们一起帮助她。
2、师出示购物小票,学生说说上面都有些什么内容?(生答货号、销售价、数量、应付款、实付款、实收、找零。)
3、师:怎样帮助笑笑核对找回来的钱数对不对?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板书课题: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核对小票。
师:同桌互相说说通过观察购物小票,你知道笑笑都买了什么吗?我们可以怎么帮她?
2、汇报学习情况,先把一个蛋糕和一瓶橙汁的价钱加在一起,然后用20元减去买东西花的钱,看剩下的钱和购物小票上找零一项的钱数是不是一样。列式:20-(12.30+4.85)。
师指名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小组讨论,核对小票,还可以怎样算?引导学生探究还可以用买东西的.钱加上找回的钱看是不是等于20元钱。列式为:12.30+4.85+2.85。
4、师生小结算法。
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按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顺序来计算。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三、练习运用,体验成功
1、模拟购物。
师:我们小组合作,模拟购物。一人当售货员,其他三人扮演顾客,到货架上选自己需要的、喜欢的文具,选完后填到购物单中,请售货员算一算买这些商品要花多少钱?顾客再核对一下,售货员四人轮流当。小组合作模拟购物,并填购物单。
2、反馈练习。
(1)师:在计算这几种商品的总价时,你有比较简便的算法吗?
(2)小组交流。
(3)师生小结:在计算小数连加法时,使用加法交换律或者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计算小数连减法时,两个减数如相加可凑整,先把两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中减去,也可使计算简便。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师: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今天让我们当一回家,为家人准备晚餐,选购食品。钱数在30元以内,你打算选购什么食品?
生写出自己的方案并列式计算出共花多少钱?如有剩余,余下多少钱?
五、小结全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购物小票
1.25+2.41=3.66 3.66-1.25=2.41
1.25 3.66
+2.41 -1.25
3.66 2.41
计算时只要小数点对齐,其他就和整数加减法一样了
绿四年级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经 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提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方程的解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下面哪些是等式? 哪些是方程?
5y 36÷x=97?8+9m 10-x=3?54+x>9 5×7=35 6y+6=48 2x+3x=20
2.解方程。
10-x=5? x+1 0=20 x+3=1 2 x-11=5
二、走进新课。
1.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 个不为0的数),等式还成立吗?
解:等式成立。
2.请你用发现的规律,解出我们前面列出的方程。
4y=20xx y=500
3.解方程。
(1)x÷3=9 x=27
(2)7y=28 y=4
4.下列解法正确吗?
(1)x-19=19
解:x-19+19=19-19 x=0
正确解法:x-19+19=19+19 x=38
(2)3x=36
解:3x÷ 3=36÷3 x=12
三、随堂练习。
1.解方程。
(1)6x=156
(2)3x=630
(3)59+x=120
(4)x÷28=0
四、小结
等式两边都乘 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成立。
五、作业。
教材p71第5题。
绿四年级下册教案篇6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内容,例1教学认识图形的平移、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例2认识图形的旋转;例3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旋转90°;例4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例5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及旋转以及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为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有关内容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这是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还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及其对称轴,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使学生经历从平移、旋转、轴对称的角度欣赏和设计图案的'过程,积累一些图形变换的经验,初步感受图形运动的结构美,体验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应用价值,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过程中,感受与他人合作的乐趣,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增强对图形变化的兴趣。
四、教学关键:
1.教学图形的平移时,要将着力点放在确定平移的距离上。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充分感知图形旋转的基本特征,初步建立图形旋转的概念,为进一步探索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重点:
1.经历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对称轴条数的过程,画平面图形的对称轴。
2.将图形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
六、教学难点:
认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七、教学方法与措施:
1.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合理设置认知起点。
2.紧扣图形运动的最本质特征,引导学生探索画运动后图形的方法。
3.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美。
八、课时安排:
略
绿四年级下册教案篇7
导学目标:
围绕提供的一个话题组织讨论,个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别人的看法,再有条理地把讨论的情况或查到的材料写下来。
导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把内容写具体。
突破措施:
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学习。
课前准备:
通过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等,了解社会新闻,关注社会热点,做好记录或剪贴。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学案
小组交流:
1.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你们有什么收获?你关注到了什么?
2.梳理出一、两个共同的话题。
一、讨论、积累资料
1.对于我们关注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2.各抒己见,补充。
二、学习习作内容,体会写法
1.读一读提供的话题,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2.读习作例文。
3.互相发言,把别人的看法做记录。
4.我们在习作时还可以写一些什么内容,怎样才能把大家讨论的经过记叙具体?
三、练习习作
1.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就把前面讨论的内容,再仿照习作例文写一写,做到有详有略,内容具体。
2.学生书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生例文,小组交流:
1.一名同学读例文,其他同学认真听。
2.相互说说例文中的优、缺点。
二、评析一篇中下等的习作草稿,师生围绕是否有详有略,内容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几方面来评析。
三、小组内根据要求修改习作。
四、誊抄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 6话题讨论
有详有略 内容具体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绿四年级下册教案推荐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