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案中应设计探究性和开放性的任务,,每个知识点的引入和总结,都应与教案整体内容紧密关联,下面是久久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小衔接美术活动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小衔接美术活动教案篇1
设计意图:综合活动“废纸球”让幼儿懂得如何利用废纸自制玩具,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锻炼手部肌肉,进一步喜欢体育游戏,发展幼儿的创新性。
(一)教学目标:
1、懂得利用废纸自制玩具。
2、发展想象力,锻炼手部肌肉,喜欢体育游戏。
(二)教学准备:幼儿事先自己带来的废纸;事先对废纸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
1、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今天小朋友来到小一班的时候,都带来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废纸)
(2)经过提问使幼儿巩固知道什么是废纸
师:“那么你知道为什么叫它废纸了吗?请你举手告诉大家。”
(3)教师小结:“用过的,已经没有用处,要扔掉的纸叫做废纸。”
2、发展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师:“可是废纸悄悄告诉蔡老师他很伤心,因为没用了,就要被扔到垃圾桶里了,所以蔡老师想把废纸做成小玩具,这样可以和小朋友们作朋友不用扔掉了,可是请小朋友们想想可以作成什么呢?”(引导幼儿积极发言,发展想象力。)
3、出示废纸球
师:“看,这是蔡老师做的,猜猜是什么玩具?(引导帮助幼儿积极发言,继续发展幼儿想象力,引导幼儿说出是废纸球。)”
师:我们把废纸制成玩具,拿着它玩,废纸是不是不会再伤心了?
4、示范制作废纸球
要求:要尽量的圆,紧。
5、幼儿自主想象废纸球的玩法,自主玩耍。(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要求:注意安全性
6、活动结束:整理废纸球
活动反思:因为幼儿对此次活动有着强烈的兴趣因此在活动中表现的非常主动和积极,也因为事前有了对废纸的理解,活动开展的很自然,通过幼儿自己从家中收集各种废纸,知道废纸的不同来源,比起光光听老师讲要来得更加的具体形象,更加的'直观,印象才会更加的深刻。在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得到的绝佳的机会得以发展,有的把废纸球想象成了肉球,有的说是苹果,还有的说是汤圆等等……还想出了各种玩法,有踢的,扔的,抛的,还有滚的,还有的是讲也讲不清的,让我惊叹幼儿的想象力是成人所不能及的,似乎每个幼儿都是个小小的幻想家,在活动中做到了让幼儿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以幼儿为主,教师为附,动静结合,通过幼儿的眼动手动,脚动全身动,再加上脑袋动,以一条线贯穿,综合培养、发展幼儿的各方面。
幼小衔接美术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会用左右对称、镂空的方法剪出雪娃娃。
2、与绘画相结合创作《我和雪娃娃》的。
活动准备:
?雪景》ppt;《雪娃娃》图示;音乐《小雪花》;剪刀;蜡笔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冬天吗?为什么?冬天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事?(幼儿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小结:冬天有寒冷的北风,有美丽的雪花,可以堆雪人,可以打雪仗,冬天真是个让人快乐的季节。
2、出示《雪娃娃》图示,讨论制作雪娃娃。
今天我们一起来创作一幅画《我和雪娃娃》,用剪和画的方法来创作。
出示《雪娃娃》图示,提问:雪娃娃长得什么样?
头顶花帽子,圆圆的脸蛋,胖胖的身体,两只可爱的小手舞来舞去。
这个雪娃娃是怎样做成的?请个别幼儿来示范。
在哪一步你有疑问需要帮助?
教师重点示范用镂空的方法剪出眼睛。
3、幼儿操作,提出要求,教师巡回指导。
①先看图示剪出雪娃娃,然后贴在纸上,创作一幅《我和雪娃娃》的作品。
②想一想,你和雪娃娃在做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3、展览幼儿作品,互相欣赏。
你最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请幼儿听着音乐大胆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雪花飘落的美丽姿态。
活动反思与建议: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高,也是源于幼儿对雪娃娃的熟悉和喜爱。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特别的专注力,完成自己的作品后,再看看别人的作品,每个孩子都很有成就感。但是在这节课中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整个环节下来,教师语气较为平淡,语速过快,小朋友猜出谜语教师没有表示肯定,是整个活动不完善。
幼小衔接美术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废物利用所带来的好处,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2.能用多种材料的废旧物制作各种物体,感受废旧物品组合创新的乐趣。
3.发展想象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废旧物品若干、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若干、课件、制作玩具的废旧物品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1.实物导入:
教师出示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这个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这种材料还能做什么?
2.废旧物品用途多。
(1)师:小朋友你们还见过哪些用废旧物品制作的东西?
小结:烟盒、药盒、火柴盒、粉笔盒、鞋盒等,纸杯、挂历纸、蛋壳、旧电池、酸奶瓶、vcd片、玉米秸、竹竿等,这些废旧材料可以做飞机、轮船、汽车、火箭、坦克、企鹅、高楼、大桥等等玩具。
(2)观看ppt:废旧物品小制作。
(3)教师出示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让幼儿欣赏,玩弄,了解废旧物品的多种用途,并启发说出幼儿园中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有哪些。
小结: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不但非常漂亮,而且还能废物利用。
3.组合创新和分组操作:
(1)师:小朋友,请你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然后和他一起动动小手选择不同的废旧材料,设计有趣的作品,比比谁设计的作品新颖独特。
(2)幼儿操作,教师注意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废旧物品,通过画、剪、粘贴、包装等组合制作出新颖独特的玩具和物品。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4.观赏、评价。
活动延伸
班级举办变废为宝作品展。
幼小衔接美术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增强爱惜废纸,保护环境的意识。
2.了解废纸的在可利用性,能想法设法利用废纸。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故事内容以及故事中废纸不同情绪的感知。
活动准备
废旧纸许多,剪刀、胶水、旧图书、蛋、脏皮鞋。
活动过程
观看情景表演,了解废纸在人们生活中的用途。
1、老师发现自己的皮鞋脏了,怎么办呢?也请小朋友看看脏不脏?怎么办呢?
师:我有办法用废纸擦一擦吧!(教师示范),还真干净呢!
同学们睁大了惊讶的眼睛(哦!废纸可以擦皮鞋)。
2、两个小朋友各拿一本书跑上来说:“老师,我的书坏了。”“老师,我的`书旧了”。哎呀,一本书坏了,一本书旧了,那可怎么办呀?
师:我也有办法,用废报纸包一下吧!(教师示范),这样,书就不容易坏了,旧了。废报纸还可以包书。
延伸活动:
你们知道人们还可以用废纸做些什么事情?
你们会用废纸做游戏吗?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从引导启发幼儿感知废纸的用途,进而引出故事,揭示故事中蕴涵的利用废纸、爱惜废纸的情感,逐渐过渡到让幼儿自主探究尝试利用废旧报纸。在此之后,我还设计了延伸活动,利用旧报纸做游戏,给幼儿提供了又一探究机会。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使语言、美术、健康及情感紧密联系,有机融合。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幼小衔接美术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大胆想象,根据自己的名字进行借形想象添加成画。
2.萌发做中国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16开正方形彩砂纸,油画棒。
2.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会书写自己的名字。
3.教师自身知识准备:教师自身“文字借形想象”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感知讨论
1.幼儿介绍自己名字的来源和其中蕴含的故事。
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名字,你们知道自己姓什么?名什么吗?谁能起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并且说一说你名字里的故事!
总结:小朋友们的名字都是由姓和名组成的,姓氏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而名则是爸爸妈妈精心为我们设计的,包含了家人对我们的爱。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名字不仅叫着好听,它还能作画呢?
2.欣赏作品
老师带来了一幅奇妙的画,请你们仔细观察,发现这幅画里有什么秘密了吗?(老师画出名字)。
你们认识这个字吗?这幅画是用老师的姓氏变出来的,你们想不想把你的名字也来变一变?
二、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作画示范并提要求:
1.在砂纸上用汉字写上自己的名字。
首先要在砂纸上写上自己的姓。
名字要写的大大的,写满整个画面。
把字的笔画延伸至画外,也可以让两个线条连在一起,但是一个线条只能找一个好朋友。
2.根据分割出来得快面进行借形想象。
根据线条的形进行添加想象,变出眼睛、耳朵、胡子、牙齿、四肢、皮毛、花纹等。
添画以动物和人物为主。
三、作品展示
鼓励画面丰富、想想大胆的幼儿,请幼儿根据画面猜猜是谁的作品?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反思】
经过这次的磨课和薛老师的指导,我觉得又给自己敲响了一次警钟。让我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思考更加认真深入的去分析活动,是每一节活动真正体现它的价值。
活动导入环节,我用时不长,比较快的领幼儿进入。示范结合了幼儿年龄特点,让小朋友用自己的姓氏来作画。
主要在幼儿作画过程中,我出现了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对理念的把握不够深入,没有很好的融于教学中。如果时刻想着并提醒幼儿该画大的要画大,画得不像不要紧。幼儿动手时会更加大胆,作品呈现将会更丰富。二是活动要求的提出不够明确。例如这次的活动让小朋友勾好线,就找出动物的眼睛,嘴巴并将它们大大的画出来,在找出所有动物以后再涂色,这样就不会出现幼儿总围绕一个动物进行修饰。三是对于幼儿的鼓励不够多。美术活动不是追求逼真的作画方法,可能在一些经验会让幼儿自己去追求逼真形象,致使在作画过程中,能力有限,发现不了动物,不敢画。这时特别需要老师的鼓励和肯定,老师只要说一句“画得不像不要紧”就能给他们勇气大胆进行创作。
细节决定成败,组织一节优秀的活动,更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备。活动是一艘船,那老师就是一个舵手,老师心中要做到有目标,还要把握活动的时间段,把握活动理念,把握课堂纪律,把握幼儿的作业,还有把握自身的语言,姿态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幼儿行驶到更远的地方!
幼小衔接美术活动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观察与交流,了解自己的基本特点及其表现方法
用比较自由的方法进行表现活动。
2、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与表现活动,提高审能力
二、活动重点难点
1、学会巧妙抓住自己的特征,尝试用多种绘画方法进行表现。
2、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发现自己,能够运用美术语言表现自我形象,从而达到培养审美能力。
三、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镜子、画纸或者色卡纸、勾线笔、油画棒等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我们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能看到美丽的大千世界和许许多多的人。可有一个人,如果不借助其他东西,就永远看不到模样,这人是谁呢?(是我自己)
2、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地看看自己,画画自己好吗?
(二)讲授新课
1、每个人想看到自己,都需要利用镜子,今天要请小朋友利用镜子好好观察一下自己。说说自己的形象特征和喜怒哀乐的表情特征(微笑、大笑、生气、伤心等表情的五官变化)
2、我们自己到底长的什么样?观察一个人往往可以从他的什么地方进行?
教师总结:五官(眼、鼻、口、耳)、脸型、发型、身材,穿着等。
3、出示范画(教师自画像),示范作画步骤。
(1)老师这里有一张画,请同学们看看这画上画的谁呀?学生观察后回答:“这是老师!”
(2)请小朋友谈谈怎么认出是老师的呢?(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讲解演示作画方法:根据幼儿发言,教师在大画纸上分步画自己。
边画边讲作画方法:
a.根据脸型勾画轮廓;
b.添画头发和五官(抓特点、添表情);
c.上色(可线描);
d.可用夸张手法画自己。
4、欣赏名著作品和小朋友的作品。(出示课件)有不少画家为自己画了像,也有很多小朋友为自己画像,请幼儿们欣赏作品。
5、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为自己画一张自画像呢?接下来,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来画一画自己吧!可用小镜子观察自己,运用适合自己的作画工具和方法进行大胆表现。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1、绘画要求:
(1)尽量把自己画大,占满整张纸;
(2)抓住自己面部特征,尽量把细节描绘出来;
(3)绘画时仔细观察自己,善于发现自己,丰富表情的画面。
(4)人物周边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装饰
(5)人物绘画完毕之后,空白处幼儿自行设计。
(四)总结展评
1、谁想做老师的好朋友?那么就请你把画好的自己剪下来贴在老师画像的旁边,我们共同完成一幅好朋友的大合影,好吗?
2、自评互评:从“大合影”中你能找到谁?谁的脸部特征最明显?
幼小衔接美术活动教案6篇相关文章:
★ 幼小衔接方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