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后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导演的用心和意图,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记录下自己对电影的深刻体验和感受,下面是久久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军校观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军校观后感篇1
20__年8月14日,工业城党委组织工业城全体党员参观了广州黄埔军校旧址,共有60多名党员参加了这次活动。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走近黄埔军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陆军军官学校的牌匾高挂在欧陆式的白色大门上,虽并不华丽,却简单中透着庄严。此行的目的,咱们不仅仅能领略军校的风采和建筑艺术,更重要的是,能够了解其辉煌的历史,感受浓厚的英雄气息。沿着院落正中的红砖小路缓步前行,左右两边的展厅会依次讲述着黄埔军校的史迹、黄埔群英的故事,描绘着北伐战争中黄埔军人的飒爽英姿和铮铮傲骨。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用心支持和帮忙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建立后,为国民党培养了大批军事将才。从那里,也走出了一批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的中共名将,例如黄埔一期的徐向前、陈庚,黄埔四期的林彪、刘志丹,黄埔五期的许光达、陶铸等。巾帼英雄赵一曼也曾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领悟。
在军校门口前咱们群众合影,把难忘的瞬间停留下。在“陆军军校学校”几个大字前面留下了咱们人生中的一段完美记忆,也让咱们置身感受那庄严的气氛,这也启示了咱们历史是不可改变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发奋”苍劲有力地题写在门口两边的
白色墙壁上,异常醒目,坚信它曾激励着中华子孙一代又一代人向前发奋奋斗。走进各个展览厅,听着导游有条不紊的详细讲解,霎时使我更加对历史的了解,历史的那一幕幕似乎在眼前重现了,仿佛那炮声,冲杀声在耳边回绕着。同时对那些在战争中立下了不朽荣功的先烈肃然起敬,佩服他们的勇敢,佩服他们为国牺牲的可贵精神。他们的辉煌战绩在中国史册上永垂不朽,何以让人忘怀?
归途的路上,随之浮想,不论是国民党的主帅还是共产党的将领,都曾是胸怀报国理想的精英青年,他们曾一同生活、领悟、训练,一同成长,却又因不一样的政治信仰而分道扬镳,甚至针锋相对。而历史已经证明,只有把个人的理想和信仰与为多数人谋福址的事业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名垂青史,造福后世,历史啊,让咱们铭记。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浦区长洲岛上,它是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忙下创办的一所新型的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合作的第一次历史见证。
它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孙中山先生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办校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培养革命的军事人才,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同志在抗战时期曾对黄埔军校的历史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称赞说:“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
活动按照既定安排,首先参观了黄埔军校展览馆。了解到我党诸多重要领导都曾在此锻炼成长,如周恩来、聂荣臻、叶剑英等,不禁让我肃然起敬,因为正是他们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不怕牺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立了不朽勋功;正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铁的意志,钢的脊梁,构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黄埔精神。一个个展馆展示的是黄埔军校的历史,一幅幅照片见证的是黄埔军校的故事,一件件文物保存的是黄埔军校的精华。之
后,我们参观了孙中山纪念碑,看着碑上总理的训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还有“先生之道,天下为公,先生之志,世界大同,三民建国……”—对总理一生的写照。我沉思良久,仿佛回到那个烽火交加的年代,看到了孙总理,为了革命的胜利,不辞劳苦,舍身忘我的情景。想想如今的完美生活,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忘却那段心酸的历史和峥嵘岁月,又有什么借口来抱怨今日的抑郁与不公。参观结束后,大家都表示深受鼓舞,并在横幅上签字,励志学习黄埔精神。
本次参观学习,让我们理解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历史教育课,不仅仅开阔了眼见,爱国主义之情也油然剧增。我们庆幸没有生活在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因为正是那些革命先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诚然,身处幸福的时代,我们更要发奋图强,铭记孙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嘱咐,以饱满的活力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为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自我的力量。
星期五晚上,爸爸说星期天带我们去参观黄埔军校,我好高兴,真想快点去。
好不容易挨过了一天。星期天早上,我很早就起床去叫姨爹他们一齐去吃早餐,吃完早餐后,我们就乘坐566次豪华大巴前往鱼珠码头乘949号军舰抵达黄埔军校。来自:作文大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奔波,最终到了鱼珠码头,但我们不明白怎样去码头乘军舰过江。想了一会儿,聪明的爸爸首先提议。叫我们去问别人,好!
这个主意好。我们一行人去附近的一家商店买了几瓶纯净水顺便问了一下路。那个老板很热情,爽快地给我们指了一下路。我们就按她指的路线去找……来源:作文网zw.最终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地方——黄埔军校!
此时,由于先前的奔波,我已有点“体力不支”了。
进入大门,首先是两行由孙中山先生写的字。右边是“革命尚未成功”,左边是“同志仍需努力”。经过这两句话,使我充分领略到了孙中山先生的谦逊,勉励。之后进去,就是黄埔历史馆。里面全是将军用过的东西。看着那些破旧的棉袄,毛线袜,全是打了补丁又补丁的,没有任何一件东西是完好无损的。还有那毛笔,砚台和写满了字的纸,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那时的人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是那么爱学习,确实使人受益匪浅。而我们此刻的学习环境比那时好多了。但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学习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继续高举着民主革命的旗帜,进行了反袁,护法和北伐战争,但都因各路军阀的阻挠和破坏而失败,正当孙中山在失败中徘徊,搜索革命新道路之际,中国共产党和苏联伸出援手,帮忙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和创办军官学校。1924年6月16日,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东郊黄埔长洲岛上正式成立。”看到这段文字,我深深感受到黄埔军校的创办是多么不易。在这些困难下,这所学校出了想陈毅,聂荣臻以及徐向前等杰出的将军,还出了像郭沫若那样杰出的学者。参观完黄埔军校,我深感我的疲劳是值得的!
十月一假期我去广州游玩,查看景点介绍时把黄埔军校列入了我的首选参观地。黄埔军校---这个我一向只在电视剧里看到的人才摇篮,很多功勋建树的人才都在那里诞生,我很好奇那里的一切。
走入黄埔军校,沿着参观通道来到了军校大门口,“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再往前走,尽头处能看见刻有冲锋陷阵战斗场景的浮雕屏风,上头写着一副对联,上联为: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莫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右侧的墙壁上挂着学校的校训“亲爱精诚”,寓意教官对学员亲切有爱,学员学业精湛,对国家忠诚。屏风两侧是两个事迹材料陈列室,里面陈列了黄埔军校人物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
沿着参观通我道还参观了教官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以及会议室等房间,屋内物品摆放整齐划一,陈设简朴中透着刚毅和满满的精气神。黄埔军校从1924年到1928年间,学校因为各种原因更改过3次名称,然而是学校改的是名称,始终不变的是培养人才的热血和恒心,就在这个军事家摇篮学校培养出了很多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才人。
参观黄埔军校后,我觉得该军校的成功和学校的校风有很大的关系。从学校里面每一个地方我能深刻的感受到一股军人的骨气和保卫国家的决心,相比起来此刻的我们在这个吃穿不愁的和平年代下,少了那股冲劲和韧劲。想想老一辈的革命家为了建设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今日的幸福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不去奋斗?为此,我们不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应当要有重点,有目标,有精神支柱,企业中工作的我们如果每一天碌碌无为,注定一事无成,所以我们要每一天给自我设立小目标,每一天提高一点点,日积月累,我们也将会成就平凡中的伟大。
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新型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创立于1924年,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其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现有军校正门、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东征烈士墓、北伐纪念碑、济深公园、教思亭等十几处建筑。
我们要参观了解一座历史遗迹,首先要清楚它创立的历史背景。黄埔军校的建立存在国内外因素。于内,建校时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认识到依靠一派军阀去打倒另一派军阀是收效甚微甚至毫无成果的,一系列的失败使他认识到:在革命斗争中,组建一支忠于革命的队伍及其重要。于外,苏俄革命的成功也使孙中山的到极大的启示,他决心效仿苏俄红军建军经验创办军校。此外,苏联、共产国际的帮忙和国共两党的努力也是军校创立的动力和支柱。
走进军校大门,能够看到欧式风格的门上'陆军军官学校'的牌匾,大门两边各有一个士兵岗亭,平添几分庄严与肃穆。军校大门彩楼两旁原挂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额为'革命者来'.那是军校师生不为名利,家国至上的职责感与使命感。孙中山逝世后改为总理遗嘱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从中也可看出其对中国局势的关注及自身所肩负的重大使命。在军校的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做了一番热情洋溢的演说'要从今日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明白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从中也可看出其对中国局势的关注及自身所肩负的重大使命深刻认识。
校本部的建筑风格让人耳目一新,它是两层砖木结构,有三条主要通道,四排整齐的房舍且以走廊连通,棕色的墙壁给人古朴雅致的美感。大门西侧有一幢砖瓦混凝土混合结构两层楼房,原是教职员宿舍,因民国6年(1917年)孙中山曾在此憩宿,孙中山逝世后,改建为总理纪念室。东征烈士墓园坐落在军校西南的平冈,是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为纪念因讨伐陈炯明等叛军而阵亡将士修建的,安葬有国共两党516位烈士遗体。北伐纪念碑矗立在长洲岛平岗,是一座高10米的花岗石碑,为纪念北伐阵亡的军校生建立的。
黄埔军校曾是中国革命军队的摇篮,其中名将辈出,人才济济。如国民党将士杜聿明,关麟征及黄维等,共产党将领左权、林彪、罗荣臻等,周兴指出:'黄埔师生出身的国共两党将士在东征、北伐和抗战中的出色表现,共同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一齐建树了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的历史丰碑。'在参观黄埔军校后,联想到两次国共合作中的精诚合作,能够说,在这期间,体现的是一种'黄埔精神'不论你是何种党派,在民族处于危难之时,精诚团结,亲密合作,临危受命,为国家统一大业共同抵御外侮。虽然在时代风云变幻,但黄埔军校永在,黄埔精神永存。
军校观后感篇2
后面还有多篇黄埔军校观后感!
十月一假期我去广州游玩,查看景点介绍时把黄埔军校列入了我的首选参观地。黄埔军校---这个我一向只在电视剧里看到的人才摇篮,很多功勋建树的人才都在那里诞生,我很好奇那里的一切。
走入黄埔军校,沿着参观通道来到了军校大门口,“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再往前走,尽头处能看见刻有冲锋陷阵战斗场景的浮雕屏风,上头写着一副对联,上联为: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莫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右侧的墙壁上挂着学校的校训“亲爱精诚”,寓意教官对学员亲切有爱,学员学业精湛,对国家忠诚。屏风两侧是两个事迹材料陈列室,里面陈列了黄埔军校人物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沿着参观通我道还参观了教官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以及会议室等房间,屋内物品摆放整齐划一,陈设简朴中透着刚毅和满满的精气神。黄埔军校从1924年到1928年间,学校因为各种原因更改过3次名称,然而是学校改的是名称,始终不变的是培养人才的热血和恒心,就在这个军事家摇篮学校培养出了很多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才人。
参观黄埔军校后,我觉得该军校的成功和学校的校风有很大的关系。从学校里面每一个地方我能深刻的感受到一股军人的骨气和保卫国家的决心,相比起来此刻的我们在这个吃穿不愁的和平年代下,少了那股冲劲和韧劲。想想老一辈的革命家为了建设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今日的幸福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不去奋斗?为此,我们不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应当要有重点,有目标,有精神支柱,企业中工作的我们如果每一天碌碌无为,注定一事无成,所以我们要每一天给自我设立小目标,每一天提高一点点,日积月累,我们也将会成就平凡中的伟大。
军校观后感篇3
黄埔军校后山顶有一座纪念碑,碑顶便是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孙中山纪念碑”四字用以隶书,古朴且硬朗,碑上孙中山先生靠南面北,注视山下,右手前伸,俊才飞扬,仿佛能让人见到他当年挥军北上,平定中原的恢宏决心。登在山巅远眺,应对滚滚珠江,心中便觉豪气顿生,古有登泰山而小天下,此刻却觉得心中激荡之时,无处不是泰山。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而才从何来,便当努力向学。为此,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与苏联的进取支持下在珠江畔的长洲岛内一举创办了闻名天下的黄埔军校,打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的篇章。“亲爱精诚”四字成为了黄埔军校的校训,孙中山先生期望经过此举,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在郭队的带领下,走在校舍的走廊当中,感受当年在战乱时期年轻的未来将领们为国家的兴亡而发奋苦读的精神。不禁有种泪蒙双眼的冲动。整个校舍如同一套大型的四合院,尽显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自中轴线向两侧铺开的便是样式一致的校舍。据资料记载,这套校舍当年曾是一座清陆军的小学堂的校舍,孙中山将之进行了修缮扩建,便成了孕育近代无数将领的一个摇篮,既加快了修建速度,又节俭了人力与资金。历史的在那里留下了沧桑的痕迹,八十年前,中国的无数热血青年弃笔从戎,投入到了革命的大部队当中。他们来自不一样的地方,却怀着相同的目的,尽自我之才为祖国的存亡献上自我的全部。扶着校舍的门框,便能似握着革命的种子一样,细细地品味着在心中翻腾的那股热血。
军校的大门大大出乎想象。朴素到了极致的漆白门柱,上书“陆军军官学校”,让人实在难以联想到近一个世纪之前那里竟是无数英烈的腾飞源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副对联,便是军校学员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所立。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革命的道路中,需要的不是那些华丽的装饰,而是一颗对革命坚信不疑的信心和兴复祖国的决心。看着门内硬朗挺立的古树,在这一刻仿佛一切都不用说了。中华民族,正会如这颗古樟一样,傲然立于国际舞台之中。
岁月不居,时光飞逝,人非但物是,历史不能够被人所抛弃,而应当为人铭记。于校内辗转参观,心中的跌宕自不必说,待得出了大门,又觉得心中有些怅然。当国家被战争的车轮划过,才会让她的人民懂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化的当今社会,便更该铭记这一道理。时刻准备着,为了人民,为了党而不断充实自我,坚持忧患意识,提升本事,才能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军校观后感篇4
2013年6月7日午时,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党支部组织党员,预备党员,进取分子去位于黄浦区长洲岛的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参观,共有31名党员,预备党员,进取分子参加活动。让我重温了以前历史学习过的“黄埔军校”精神!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题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能够看出孙中山先生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为民族的独立而奋斗的梦想!今日也爬上了孙中山先生的纪念碑亲眼目睹了,小时候奶奶和我说过:“孙先生临终训词:和平,奋斗,救中国!遗憾的是他老人家壮志未酬,却与世长辞!
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走近黄埔军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陆军军官学校的牌匾高挂在欧陆式的白色大门上,虽并不华丽,却简单中透着庄严。此行的目的,我们不仅仅能领略军校的风采和建筑艺术,更重要的是,能够了解其辉煌的历史,感受浓厚的英雄气息。沿着院落正中的红砖小路缓步前行,左右两边的展厅会依次讲述着黄埔军校的史迹、黄埔群英的故事,描绘着北伐战争中黄埔军人的飒爽英姿和铮铮傲骨。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进取支持和帮忙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建立后,为国民党培养了大批军事将才。从那里,也走出了一批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的中共名将,例如黄埔一期的徐向前、陈庚,黄埔四期的林彪、刘志丹,黄埔五期的许光达、陶铸等。巾帼英雄赵一曼也曾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
当年,孙中山先生对军校关怀备至,多次来那里办公。孙中山先生革命屡经挫折,痛感革命的失败在于没有建立革命的武力。1924年1月28日,正在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先生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决定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校址就选在原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旧址长洲要塞――黄埔,故简称为黄埔军校。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孙中山先生任命蒋中正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军校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
当时黄埔军校的特色在于实行政治与军事并重教育方针,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革命精神。黄埔军校的建制是学习苏联红军的,设立党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之后推行到国民革命军各级部队中去,成为区别于过去一切旧军队的主要标志。
之后,我登上孙总理纪念碑参观。登上这山巔远眺,滚滚珠江,万顷沃野,林立高楼,无限风光尽收眼底。此刻,才对范仲淹《岳阳楼记》里“衔远山、吞长江”的气势有了些许体味。也遥想200多年前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从这古黄埔港发祥,一时间商贾云集,船只穿梭,几多繁华。古时的黄埔云樯便是黄埔十景之一。而今日更是锦上添花。
我们在军校门口前团体合影,把难忘的瞬间停留下。在“陆军军校学校”几个大字前面留下了我们人生中的一段完美记忆,也让我们置身感受那庄严的气氛,这也启示了我们历史是不可改变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苍劲有力地题写在门口两边的白色墙壁上,异常醒目,相信它曾激励着中华子孙一代又一代人向前努力奋斗。走进各个展览厅,听着导游有条不紊的详细讲解,霎时使我更加对历史的了解,历史的那一幕幕似乎在眼前重现了,仿佛那炮声,冲杀声在耳边回绕着。同时对那些在战争中立下了不朽荣功的先烈肃然起敬,佩服他们的勇敢,佩服他们为国牺牲的可贵精神。他们的辉煌战绩在中国史册上永垂不朽,何以让人忘怀?
归途的路上,随之浮想,不论是国民党的主帅还是共产党的将领,都曾是胸怀报国梦想的精英青年,他们曾一同生活、学习、训练,一同成长,却又因不一样的政治信仰而分道扬镳,甚至针锋相对。而历史已经证明,仅有把个人的梦想和信仰与为多数人谋福址的事业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名垂青史,造福后世,历史,让我们铭记!
经过这次黄埔军校之旅,增进各党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了党员关注国家和党的发展。让党员们更加关注群众,服务群众!学习和贯彻十八大精神,两会前后的时事,尤其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方针和政策。为今后开展更多的党员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军校观后感篇5
本着学习先烈事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宗旨。爱国是核心,守法是重点,诚信是关键,知礼是基础。作为第33期党的基本知识培训班的一份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贸学院学生党建研究会于20xx年11月5日组织我们参观了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革命军官学校遗址---黄埔军校(广州市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埔军校创办于1924年5月,位于广州市东南20公里珠江中的黄埔长洲岛上。黄埔军校是我国现代革命史上第一所新型的革命的军事的政治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是中共早期进行军队建设的一个大的实验场。黄埔军校培育了很多的将才,谱写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经过这次活动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史,尤其是近百年来许多仁人志士为了推翻封建社会和争取民族解放所做出的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增强了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历时40分钟的车程,我们到达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在陆军军官学校大门前合照后,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开始参观黄埔军校。
我们发现,在陆军军官学校大门的两边外墙上有气势磅礴的两列字:“革命尚未成功,革命仍需努力”,激励我们为革命事业努力奋斗,也带领我们回顾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大门两边有两棵茂盛的大树,在导游的引导和讲解下,我们了解到这两棵树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寓意。进入大门,两边内墙上分别挂着4个牌匾,一边陈列着黄埔军校的整体模型建筑。导游又带着我们到了黄埔军校校本部,其中间通道也称大花厅,据说官长政治教育、异常演讲、纪念周活动均在此进行。之后,我们走上黄埔军校第二层楼,导游一一为我们讲解经过的房间用途,依次经过教师办公室、蒋介石校长办公室、校本部办公厅、总理室、官长饭厅、校长会客厅(官长集合室)、书报阅览室、教授部、入伍生总队部、自习室、学生宿舍。其中,校长会客厅室内悬挂着的“登高望海远,立马定中原”对联是于右任赠蒋中正的。一个回廊的参观,让我们大开眼界,也体会到革命时期的严格与艰辛。
从第二层楼下来,我们来到黄埔军校史迹馆,沿着参观路线往里走,我们继续学习黄埔军校的历史,明白了原先黄埔军校的前身是广东陆军小学堂,虽名为小学堂,但其实它不是小学,其命名只是沿袭了当地的地名,也了解到原先黄埔军校只是招收男学员,随着其发展,之后才允许女学员入学。大概了解了黄埔军校的组织结构后,我们观摩了黄埔军校学员的毕业证书,从革命前后的两张证书比较中,我们也认识到历史的变迁。其中,证书四角的“亲爱精诚”的校训字样从有到无,蒋介石、孙中山的亲笔签名也从有到无,从这些细节变化中我们也意识到当时历史的变迁。在导游的继续带领和讲解下,我们了解到,在严格的军事教育下,学员们课余还是有自我休闲娱乐的时间,比如1925年组织成立的血花剧社,用艺术的形式向师生官兵进行革命宣传,其中,更加趣味的是,里面的女性主角都是由男性学员反串演绎的。之后,我们又领略了中山装的风采,了解到中山装服饰设计的深刻内涵,其中包含三民主义、礼义廉耻、五权主义等。
参观完校史迹馆后,我和同学又继续参观群英馆、世界著名军校等旧址,还与伟人合影留念。
经过开展党团组织活动,引导我们确立远大志向,树立正确梦想信念。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她就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庄严使命,并始终在不懈地探索和奋斗着。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社会变革,随后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深刻总结了历史经验,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如今,以党的十六大为号角,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正向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稳步迈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始终不渝地忠实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才能不断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才能实现和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短短一个午时的参观结束了,回望黄埔军校这座古老的陆军学校,它让我们更加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经过这次参观活动,我更加坚定入党的决心。我们要刻苦学习并努力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要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学习和吸收人类礼貌的一切优秀成果,做先进文化的建设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短短一个午时的参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继续学习和发扬黄埔精神,打好基础,学好本领,将来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
军校观后感篇6
一直以来以为遥望不及的黄埔军校竟离我们这么近,个把小时的车程我们就来到了去黄埔军校的必经之地---鱼珠码头。
我们乘坐的客船发动了,江水传来一种微微的凉气,随手将被风吹到脸上的头发拨到后面,瞥见奔流不息的珠江水,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在我心中荡漾,这江水啊,不知流过了多少年月,见证过多少惊心动魄的事件,浑浊的江水一如既往的流淌着,猛地头脑一片空白,这年头,我们对崇高已经开始淡薄了,可能是因为英雄的年代离我们太远了的缘故吧。
走进黄埔军校旧址,映入眼帘的是几排灰色整齐的南方地方特色的楼群,再走近映入眼帘的是“陆军军官学校”的牌匾高挂在欧陆式的白色大门上,虽并不华丽,却简单中透着庄严。
校门两侧的围墙上分别刷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大字,我们一一参观了孙中山故居和纪念馆,来此参观的人很多,但是绝没有大街上的吵闹,反而静静的,脚步也放得特别得慢,老人们看得仔仔细细,回忆着相关的往事;中年人,看得明明白白,议论着那时的“时事”;年青人、小孩,走马观花,按动着手中的相机。也许每个人都在沉思,一个人只有拥有远大的理想才不至于迷失自己人生的方向,才不会彷徨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大门之外。积极的生活态度、坚毅不拔的品质都对我们的人生,对我们的民族有着特别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这些都可以在黄埔精神中得到启示。
平淡而又神圣的黄埔军校结束了,而带给自己的震撼和感悟却刚刚开始,
我在沉思,任何一个文字组成的任何一个语句,在不同的时代应该会有不同的诠释吧!革命尚未成功,我们仍需努力!过去的成绩和失败只是自己所走过的一段路的印证,想要自己的梦想延续下去,那就要继续走下去,即使到了自己走不动的那一天,想放弃的那一天,看看周遭,前进的人依然那么多,自己又为何不能坚持?
路,一直都在!理想还未实现,我们继续努力!
军校观后感篇7
还有6集,《烈火军校》就要走到大结局的部分了,这部作品真的是不火没天理了。剧情精彩,演员演技都非常好,最重要的还都是帅哥美女不得不说,于正很会挑人啊!剧中还有几位老戏骨为主角们做配,从演员阵容上看就很吸引人了。
而在几位老戏骨里,邵兵所饰演的“郭教官”给了大家非常多的感动,虽然他总是一点都不正经还总是喝老酒,但内心却有着满前热血,非常正能量。郭教官还有一位红颜知己,就是酒吧的老板娘霍小玉。这霍小玉也是老戏骨出演的,而且这个角色也不是一般人。
霍小玉深爱着郭教官,奈何郭教官一生只爱去世的裴念青。这位裴念青就是女二曲曼婷的亲生母亲,因为难产而死。曲曼婷是裴念青被糟蹋后怀上的孩子,郭教官对母女俩都很愧疚。所以在曲曼婷出现在烈火军校后,郭教官对曲曼婷非常照顾,时常还会去听曲曼婷唱歌,就好像裴念青就活过来了一样。
而霍小玉呢也对曲曼婷非常照顾,因为霍小玉与裴念青是好姐妹,所以她照顾曲曼婷也照顾郭教官。除此之外霍小玉还有一层身份就是革命分子,是个很厉害的人物。郭教官知道霍小玉喜欢自己,但他不想耽误他。
在之后的剧情里军阀会与日本人联手,所以烈火军校的学生都被控制了起来。那时女主谢襄男扮女装的事也曝光了,时局动荡烈火七子身上的重担也不再简单。郭教官为了救学生们与顾燕帧一起闯入军校与军阀斗争,但在途中为了救学生的郭教官不幸中枪离世。
谢襄崩溃大哭,霍小玉得到消息后也几近崩溃晕倒。烈火七子以及所有的学生都发誓要为郭教官报仇,随后在这斗争的途中李文忠,黄松相继牺牲。烈火七子最终只留下了烈火五子,继续为国家铲奸除恶,斗争到底!
军校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