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细致撰写心得,都是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时刻,及时写好心得是为了让我们更加努力的向前走,下面是久久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弟子规读书心得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弟子规读书心得篇1
假期期间,根据老师的安排,我学会了背诵汉学文章《弟子规》。虽然我不明白这篇文章的很多意思,但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也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了很多事情。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规 圣人训 守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这篇文章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孝顺父母和长辈,关心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谨慎,信用;与公众平等,经常接近道德人,向他学习。假期里,我尊重父母、祖父母、祖父母。听他们的话,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在未来,我将学习更多关于弟子规则的知识,并有更好的理解。
?弟子规》对我很有帮助。将来,我会熟悉他,作为我未来行为的量尺。我相信在这个好朋友的监督和我自己的努力下,我会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小学生!
我认为学习汉学就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更文明、更有礼貌、更懂事,更有利于我们小学生的成长。所以以后要多读书,尤其是国学,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当我长大后,我可以成为一名传播中国国学的学者。毕竟,这本书的时代是封建社会。有了它的历史局限性,我们应该从当今时代的高度来判断和学习这本书。继承、抛弃、继承健康的历史文化精髓,维护民族文化遗产,使中华民族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弟子规读书心得篇2
素质教育即全面发展素质,因此,我们家长以往所提倡的发展德 智 体 美 劳就可以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与途径。我们居住比较落后的县城,周边环境相对较乱,居住人群较复杂,文化水平较低,平时为生计忙碌,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因此,学校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中国传统文化《弟子规》,它是一本教导学生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
在古时候,古人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为什么他们这么重视? 因为小孩一生出来,他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他很纯洁。在这个时候就要好好的教育他,你教他善,他就是善;你教他恶,他就变成恶。你教他读书,他就会琅琅上口;你教他跟兄弟姐妹友爱,他就会友爱。你讲故事给他听,他能牢牢记住。所以如果小孩错过学习得这个时段,就非常的可惜。
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弟子规》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德育教育重在点滴渗透,同时,又为了不耽误原有的教学进度,又进行了德育教育。听到的是孩子吟诵《弟子规》的琅琅的读书声。《弟子规》中的内容是来要求自己的言行。处处为孩子做表率。“凡是人,皆须爱”只要充满爱那个孩子不可爱。所以作为家长教育孩子要有耐心,爱心和细心,对待孩子要少讽刺和轻视,多一份尊重和宽容,少说伤害孩子的话,多说关怀的话,少用命令和批评的话,多用商量和鼓励的话。
中国传统文化“贵在力行”《弟子规》不是背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我们要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落实《弟子规》。想要教好《弟子规》就要善于抓住机会教育,尤其是在孩子犯错时更是机会的教育点。比如见到孩子读书时心神恍惚,到处张望时,我会提醒孩子“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当孩子讲粗口时,我也会教育他们“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当孩子有了不良行为习惯,如坐姿站姿和走姿不文雅时,我也会教他要有礼节,做到“步从容,立端正”《弟子规》贵在“学以致用”,我们不要照搬,要活学活用,唯我所用。
?弟子规》教学已开展一学期了,作为我们家长,我们不是在教授《弟子规》,而是和孩子一起学习《弟子规》。这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和思想升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将和我的孩子不断提高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
弟子规读书心得篇3
想必大家都读过《弟子规》吧,《弟子规》里的资料蕴藏着许多道理,只要我们反复回味,就会有许多体会了。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很久才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读到那里,我觉得自我没有做到……
有一次,妈妈一个人在家里大扫除,而我在做妈妈布置的“海量”作业。经过两个小时的“拼搏”,我最终把“海量”作业给消灭了。没想到,我刚刚写完作业,妈妈就叫道:“阿怡,帮妈妈洗洗拖把吧!”我听了,说:“妈妈,我刚刚才把作业给做完,手都麻了,你又叫我去洗拖把,我很累啊!”妈妈说:“我干了一天的活,可把我给累坏了,叫你去洗拖把都不肯去。唉!”我听了,又说:”下次大扫除我就和你一齐干活,这总行了吧!”妈妈听了,说:“唉!算了,你还是好好学习吧!”
此刻回想起来,我觉得自我很对不起妈妈。妈妈期望我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就什么家务活都不让我干,全部家务一向都是她做的。此刻,妈妈很累很累,叫我帮她洗个拖把,我都不肯。唉,妈妈上班回来已经很累了,回到家她还要忙个不停,我又何曾帮过她干过一点活呢?平时,我在看电视的时候,她叫我回去复习,不要再看电视了,我都是慢吞吞地去做,有时甚至不听呢,净和她“唱反调”。妈妈处处都为我着想,可我根本就没当一回事呢!可是,我此刻决定改变自我,要做一个好孩子!
今后,我必须会做个懂事、听话、勤劳的.好孩子,学会帮妈妈分担辛苦,让妈妈不再为我的学习操心。
弟子规读书心得篇4
刚读《弟子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认真研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弟子规总序开篇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和“德”,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道德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和大道当中。“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家人、对同事、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修养品德、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应有的礼节。我们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把它做好、做到位,那就会做出“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不平凡。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存在着一些不足。
“事勿忙,忙错多,勿畏难,勿轻略”这一句令我感触最深。它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匆匆忙忙,否则容易出错,不要怕困难,也不能随便敷衍了事。心亡为忙,我们祖先在造字之始,就已经把这个字的意思说得极明白了。当我们希望做好一件事情时,会说“用心去做”。当我们已经心不在焉之时,事情的结果可想而知。正所谓“欲速则不达”,“事勿忙,忙多错”就是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心里都要先有一个计划,循序渐进,最后才有可能成功做好这件事。什么是优先次序?我们都要明了,哪一个应该先做,哪些比较重要我们应该要先做。千万不可以等到时间非常紧迫的时候,才匆匆忙忙非常紧张的来把它完成。结果事与愿违,往往会做得不好,也很容易出差错,而且也会影响工作团体和身边的人。我是个急脾气,平时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当自己很忙的时候,就会愈来愈紧张,紧张到最后变得几乎完全没有头绪,导致错误百出。我以后做任何事情,内心一定要清清楚楚,不要事情很多就忙乱得没有头绪。
“勿畏难,勿轻略”就是说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要畏惧困难而犹豫不前,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坚持就是胜利。但凡经历过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人对这句话都会有更深刻的领悟,正因为失败后的坚持,因为懂得自己总结经验教训,并接受别人有益的建设性的批评和建议,再经过自己冷静思考,所以他们最终克服了困难,获得成功。“态度决定命运”,无论是工作或者学习,我们要有不畏困难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前工作中有时会想要挑容易做的去做,碰到困难的大部分都会畏缩,不敢前进,或者干脆抱着侥幸心理等待事情的转机。现在我知道要想成功,就要有超越自己的能力和信心,要有勇于面对困难,努力战胜困难的决心,并且持之以恒,直到成功。
还有在工作中与同事相处时,有时因工作一忙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说话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往往由于意见不统一,而急于表白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使声调不知不觉的提高了。
像这样的细节问题还有很多……感谢《弟子规》,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行为养成和道德品质。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
弟子规读书心得篇5
接触《弟子规》已经有五年多时间,不过一直都不落实,只是教小孩读,也不去理解里面的内容。因为我一直以为,自己语文水平不高,也没办法给小孩解释太多,只要教会孩子读,等她长大,她自然会明白里面的道理。其中因为要生第二个小孩,所以没坚持读下去,浪费了很多时间。
我进了明德国学中心这个群,在群里我虽然不常聊天,但我常常会关注群里的信息,有些热心的朋友会发一些有益的网址出来,我都会点来看看。就这么不经意,我进了传统文化(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的网站。在里面我看了几个老师分享的故事,给我人生很大感染和推动。以前自己是比较任性的。小时候只要妈妈骂一下,我就会躲起来,让妈妈找不到,让她着急。结婚后,老公对我很好。每天三餐都是他在煮,买菜的活也是他包。但因为自己的脾气不好,还会经常吵架。感觉老公不能干,老拿他跟别人比。搞得自己也无心教育孩子。现在大女儿也学到我的大噪门,只要妹妹拿她的东西,就会大叫起来,从来不会让着妹妹。自从看了传统文化视频后,我才感觉到自己错得太离普啦。
自己再来对照弟子规里的话“父母责,须顺承”而我自己不但不顺从地接受,还偷偷的躲起来。老公对自己这么好,不但不会感恩他,还埋怨他,你说这样的家,有幸福吗?很荣幸的是我现在学习了传统文化,让我现在改变了很多,从以前每天和老公吵,减少到我现在两个月都不会吵一次。以前一年就只打三四个电话给爸爸妈妈,到现在每个月都会打两个或三个电话回家,让父母安心,现在跟爸妈的感情也加深了很多。有时忙,我没来得及打电话回家,妈妈就会来电话,问怎么这么久没电话,没事吧!可想而知,父母以前对我们是多么担心呀。今年回家过年,都给爸妈和公婆带了礼物。之前问他们想要我们带些什么,他们都说不用啦。
你现在是有家的人啦,要养小孩,小孩读书都要钱。只要你们都健康平安回来就好。但是,她们收到我们的礼物时,看得出来,他们真的很开心。举例说:“自从我买了这件衣服给公公,他穿上衣服,感觉很合身。所以他就每天都穿着这件衣服,不舍得脱下。虽然以前也有买给他,但因为不够用心,买回去的都不是很合身,所以他都没穿。”我要感谢中国传统文化,是他让我认识到什么是对错,让我知道父母的不容易,所以我要加倍孝敬父母,让他们放心。
弟子规读书心得篇6
不知不觉,开学已经两个月了。学校也开展了“我学《弟子规》”活动。老师号召我们回家都读一下《弟子规》我回到家,心想:《弟子规》我倒是第一次读,既然老师极力号召,那肯定是不错的,先读一读《弟子规》吧。
“弟子规,圣人训……”我刚开始读,只觉得朗朗上口,并没有细细品味其中的意思,我开始读一阵思考一阵,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我思考一阵,接着不由得惭愧了,想想自己一起,总喜欢一个人去外面玩,而我的爸爸妈妈却担心得到处找,不停地叫我的名字,直到我玩累了,倦了,我才会回家,爸爸妈妈叫我做一点小事我也不情不愿的,那里做到了父母呼应勿缓呢?有何尝做到了父母命,行勿懒呢?惭愧之余,更觉得我应该接着读下去,当我读到“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边”时我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父母对我那么好,而我直到现在都这么任性,总是按我的想法做,不管出门回家都不会对父母说一声,害的父母总是担心我的安全,我却非常懒散,完全不把这当一回事。我怎么可以这样呢?不行,我一定要改变这现状!
我心想:我必须要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但做些什么呢?我冥思苦想,对了,就帮妈妈拖地和洗碗吧!说干就干,我立刻准备拖地的工具,我把扫把拿来,把地面,床底,沙发底下我都扫了个遍,“呼”刚扫完地我就累的气喘吁吁了,怎么能放弃呢?我鼓励自己,接着拿来拖把,先学妈妈的样子放水洗了洗拖把,接着便带着有水的拖把走向房间,开始认真的一格一格的拖了起来,还没到四分之一呢,我就累得都不想走路了,不能放弃!我鼓励自己:“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开始一边背弟子规一边拖地,心中也浮现出妈妈回家时看到干干净净的地的喜悦表情,我已经下定决心了,那就一定要做完!更何况,这还是弟子规给我的教导呢。
慢慢的,慢慢的,我终于一步一步拖完了,我已经累急了,把拖把放在墙上就倒在了沙发上,出必告,反必面,《弟子规》真的告诉了我很多东西啊!等下我一定要在再读一些。劳动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好像我刚拖完地妈妈就回来了。她看着拖得干干净净的地,可以说是惊呆了,接着里面搂住我说:“我儿子长大了,懂事了。”我看出来了,妈妈笑了,那是欣慰的笑。我看到妈妈的样子,心里美滋滋的,心想:我以后一定要像今天一样,让妈妈开心。吃完饭后妈妈有如往常一样收拾碗筷,我连忙起来拉住妈妈的手“妈妈,我郑重宣布:以后拖地和洗碗本人承包了,您可以放假了。”说罢,我开始收拾碗筷,一边哼着《弟子规》一边洗碗去了。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弟子规读书心得篇7
时代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社会正在经历着月新日异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变革与创新已然成为了新常态,这一切的变化归根到底缘于人自身的变化。人可以改变自己,也可以为环境等客观事物所改变。人的力量不言而喻是伟大的,但这伟大之中往往会少了一些纯粹的东西,那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些最初始的东西,这恰恰是我们不能丢掉的东西。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圣贤的教育。“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的总叙,大意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关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这本书讲授了做人及学习方面所应该恪守的规范,尤其是为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为人是否做到“凡是人,皆须爱”;处事是否做到“己所能,勿自私”;学习是否做到“心眼口,皆新要。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可是为什么我做不到呢?
我曾在网上看过一段视频,内容是关于《弟子规》改变了一个22岁的男孩一生的故事。他被十三所学校开除过,打架斗殴、贪图享乐、挥霍无度、沉迷网络游戏,可以说是恶贯满盈。在外浪荡的六年间未曾给父母打过电话,也从没关心过家里的一切,如今22岁的年龄却有着犹如60岁的老态龙钟的身体。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了《弟子规》,这成为了他一生的转折点。他开始远离过去的浪荡生活,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开始。特别是当他得知母亲一直都没有放弃他,坚信他一定能变好之后,他百感交集。母亲的默默付出没有白费,她终于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了儿子的转变。他曾问过母亲:“事以至此,像我这样烂人一个,命运早已有定数,为什么还那么在意我呢?”母亲当时只说了一句话:“不管你怎么变,都是我的孩子,而且事在人为,不要相信什么命,如果真的有命运,那也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于是他耐着性子看完了母亲为他准备的一套著名企业家胡晓林讲授的关于学习《弟子规》后对身心和企业的影响与转变的光盘。至此他才知道人要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是孝道,他终于理解父母的辛苦和内心所遭受煎熬,于是他遵照母亲的建议,在养老院做了四个月的义工,一边学习《弟子规》,一边做着最脏最累的活,并且没有任何报酬,但正是这短短的四个月让他收获了从未有过的快乐。他感慨地说:“是《弟子规》让他重新拥有了一个完整的家,让他找寻到了人生的方向,懂得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在有限的时光里为别人、为社会乃至国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就此生无憾了。”
我被他的.经历所感动,不仅是我,还有千千万万个听过他演讲的人都被感动了。这就是《弟子规》的力量,足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也可以说,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传统的文明之邦,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有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她熏陶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我也正需要这样的改变啊!我最对不起的人是父母,最应感谢的人也是父母。是他们起早摸黑地挣钱供我上学,是他们孜孜不倦地教我做人的道理,然而我只是理所当然地向他们索取,却不曾做到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亏欠了父母十四年!他们那曾经年轻俊丽的面容早在这十四年间换了一副模样,记忆中的笑容也越来越多地为憔悴所替代。时光如箭一去不复返,我要从现在开始改变,虽然我买不了什么贵重的礼物,但是心意比礼物更重要。我平时很少给在外工作的父亲打电话,一是因为父亲工作太忙了,二是因为我忽略了。这次,我一定要打一个电话给父亲,因为这天是父亲的生日。电话接通了,我听到父亲那劳累的声音,内心禁不住抽搐了一下:“爸,生日快乐!您辛苦了。”父亲听到之后愣了一下,过了几秒钟后才乐呵呵地答应着,我听得出来,父亲的话语里隐藏着几分激动,几分惊喜,我想那一刻他一定很开心吧!而我也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快意。
人不能忘本!这“本”既是指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所保留下来的灿烂文化,也是我们祖先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我们不能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荒废掉,而是要让她发扬光大,世代相传!
弟子规读书心得模板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