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读后感是为了将阅读的思考变为可分享的知识,通过写作读后感,我们能够增强自信,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以下是久久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4年家庭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2024年家庭读后感篇1
仔细拜读了《家庭》一书,觉得很有感触,书中的内容广泛而又平易近人,没有一般理论那么高深,很容易被接受进而产生共鸣。
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于是,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实应负完全的责任。”作为一个母亲,我对此观点十分认可,特别是以下几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一、把握好“爱孩子”和“管孩子”之间的度
不管该书发行所处的年代还是现在,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始终是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同时,他也指出,家庭中的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这种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
二、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陈鹤琴多次告诫家长:“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自我,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孩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放弃无规律的生活,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三、保持的一致性
父母、祖父母施教的方法不一致,宽严不同,孩子就无所适从,甚至会产生投机取巧、轻视长辈,甚至虚伪等流弊,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家庭既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又是一门崭新的学问。陈先生对家庭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国现代家庭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提供了具体的方法,特别是《家庭》一书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是我们现代做父母的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家庭发展到今天,家庭已成为每个家庭、每个老师、每所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极其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近来读20世纪初我国现代著名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专家陈鹤琴的专著——《家庭》,颇有感触。
2024年家庭读后感篇2
自从进入幼儿园工作,就对家庭情有独钟,从《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正面管教》、《孩子,你慢慢来》等等,都会从书中学到一些好的理念和方式方法。5月共读陈鹤琴先生的《家庭(第二版)》真是收获很多,本书是近今中国出版专书中最有价值之著作。全书分12章,立家庭原则101条。前两章述儿童心理及普通教导法;后10章都是拿具体的事实来解释各项建议之涵义。在这书里,小孩子从醒到睡,从笑到哭,从吃到撒,从健康到生病,从待人到接物的种种问题,都得了很充分的讨论。这些讨论对于负家庭责任的,都有很具体的指导。
书中指出小孩子是好游戏的,是好模仿的,是好奇的,是喜欢成功的,是喜欢野外的,是喜欢合群的,是喜欢称赞的,这些对于我们幼儿园教学来说,对此并不陌生,但是很多家长是不了解的,所以在读这本书时,我所思考的是如何把书中的知识传递给家长们。对于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小孩子既好模仿,做父母的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一方面还要替他选择环境以支配他的模仿。做父母的不可常常用命令式的语气去指挥他们的小孩子。做父母的不应当对小孩子多说:“不!不!”事属可行,就叫他行;事不可行,禁止他行。别人做好的事情或坏的事情的时候,做父母的应当以辞色来表示赞许或不赞许的意思给小孩子听,给小孩子看。我们应当按照小孩子的年龄知识而予以适当的做事动机。待小孩子不要姑息也不要严厉。不要骤然命令小孩子停止游戏或停止工作。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子做伴侣,采用游戏式的法。
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
随着自主游戏的推进,游戏就是孩子的工作,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小孩子应有画图的机会,有看图画的机会,有剪图的机会,有剪纸的机会,有着色的机会,有穿珠的.机会,有锤击的机会,有浇花的机会,有塑泥的机会,有玩沙的机会……有各种各样的游戏机会,有他们自主选择的材料、场所和玩伴,才能更好的自我发展。
无论是哪种家庭,归根到底都是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家长的“言传”和“身教”相比,身教的效果要大得多。父母对孩子谆谆教导,其影响力不及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是,在心理咨询门诊,人们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有三分之二和父母的行为有直接联系,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父母为人处世、行为规范的折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孩子的行为过程有着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年幼的孩子缺乏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他们首先是通过感觉,也就是直观表象来认识外界事物。孩子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模仿,他们所模仿的第一个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说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第一个榜样。许多子女的行为举止之所以像父母,与其说是遗传不如说是早期模仿的结果。道德是一种价值判断,是一种行为规范,家长的言行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个性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家长对美丑、善恶、是非的态度都会影响到孩子。如果家长为人诚恳,言行有礼貌、讲文明,孩子看得见、学得到,天长日久就会起熏陶和感染的作用。如果家长对别人的态度粗暴,行为失态,缺乏教养,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不大可能的。
其中,对于小孩子学习待人接物这一方面,无论在幼儿园中还是家庭中。都应该引起重视,教小孩子要从小教起的,做父母的应当小孩子顾虑别人的安宁,家里有人生病的时候,非有特别的关系,做父母的应当使小孩子得着与病人表同情的机会,应使小孩子养成收藏玩物的好习惯,教小孩子对待长者有礼貌,小孩子在家里应当帮助他的父母做点事情,小孩子爱人。
最后,做父母的应当利用儿童的好问心,以作儿童的一种良好动机,为儿童造良好的环境,例如游戏的环境、劳动的环境、科学的环境、艺术的环境和阅读的环境等等,用环境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家庭全面发展。
2024年家庭读后感篇3
读了这篇文章,我有很多感触。作为家长的我们,责任是多么的重大。不但要在平时做到言传身教,而且在学习上也要帮助她,鼓励她,和她一起努力共同进步。孩子的学习,不但依赖于孩子自身的探索,教师的辅导,也需要家长的.参与。家长比任何人都了解孩子的兴趣与个性,更有可能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来。在帮助孩子学习的同时我们也提高了自己。另外,在生活上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掉坏毛病。
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当下正是孩子的关键时刻,我要克服一切困难,帮助孩子度过重要的六年级。我的女儿,你也要多争气一点,勤奋再勤奋,妈妈和你一起加油!加油!
2024年家庭读后感篇4
第一次翻开《赵忠心谈家庭》这本书时,凭感觉认为它只是本普通的丛书,仅此而已。可仔细阅读之后,我却汗颜了,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家庭类书籍。为我们做家长的指引了一条怎么好孩子的光明之路,从此帮助孩子在各方面能健康成长有了明确的方向。
这本书籍的文章所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从内容上说,有胎教问题、智力开发问题,有文化学校问题,有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培养,有道德品质问题,有家长和子女的关系问题,有家长的修养问题,有方法和艺术问题,也有思想观念问题等等。从对象的年龄跨度上说,从孩子尚未出生,学龄前儿童,中小学学生,直到成年子女。
书中例举了古今中外很多家庭的事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对我启发很大。我们的孩子各不相同,书中的事例应该因人而异地去效仿,其实最重要的是在每个故事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道理,围绕着这个道理可以用许多方法来达到相同的结果。我被书中一个个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感动着、学习着。
当今社会,多少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半生心血,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指望孩子成龙成凤,但怎样才能让孩子“出人头地”,也就给当父母的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具有着学校、社会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读《家长的革命》的家庭论文浅谈家庭的不足浅谈家庭的方法。
2024年家庭读后感篇5
?家庭》这本书人更加值得学习,值得深思并用于实践当中去。
书中有两大块内容所占篇幅较大。一是卫生上的习惯,二是游戏。陈老先生用了两个章节共25条原那么,详细提供了关于小孩子卫生习惯的养成,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他对小孩的身体健康的重视,即使放到现在,“体”也是放在首位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强健的身体是小孩子幸福的根源,假设身体不健康,小孩子固然终生受其累,而做父母的也要受无穷的痛苦。卫生的习惯与身体的健全是有密切关系的。有许多做父母的.对于种种卫生的习惯不但没有顾到,还有许多误会。所以在这本书中陈老先生也详细的把主要的习惯一一列举出来,引起做父母的注意,并已解除许多无谓的误会。比方陈先生列举了有父母在孩子六七岁大,还给他喂饭,穿衣服,收拾东西等状况,提出父母包办代替,其弊端有三“。剥夺孩子肌肉开展的时机。养成孩子懒惰性格。养成孩子不识时务,不知劳苦的性格。”
同时也指导父母应该怎样帮助小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方最好用诱导的方法去教小孩子穿衣服。他列举了一鸣在两岁两个月时,早晨穿衣服,他的母亲就给他一本图画书看,或者一同唱歌讲讲故事,这样就可以让他忘记穿衣服这一回事,安安稳稳的,让他母亲穿衣服。而不是像另外一个孩子的父母强迫孩子穿衣服,甚至大骂孩子。因为陈先生知道小孩子是不喜欢穿衣服的,所以他提出,父母应当诱导小孩子穿衣服,“循循善诱”这种方法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认为,穿衣服是一件开心愉快的事。
另一大块详述了孩子的游戏,我们都知道游戏是幼儿园最根本的课程形式,同样在家庭中,游戏也相当重要。陈老先生首先提出游戏的条件:有适合的伴侣,有游戏的时机,有舒适的衣服,同时也孩子学会收拾玩具,养成物品的习惯。作为父母也要提供适合的游戏玩具,要注意卫生平安。他认为做父母亲的,不要以爱子女之心太切,而对于玩物之优劣毫不加考虑。凡小孩子看见喜欢的就买给他玩。要知道玩物是有好有坏的,好的玩物固能激发思想,启迪知识,强健身体,培养美感,但坏的玩物是要发生危险而束缚思想的。所以做父母亲的购置文物的时候应该慎重一些才好。其次,陈先生认为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我们都知道,小孩子是好动的。倘假设没有适当的东西可以玩,那就要吵闹哭闹的,做父母的也会很心痛,心烦。那父母就可以让小孩子自己单独消遣,比方玩一些画图、看图、剪纸、玩沙、玩泥等小孩子都特别喜欢玩。一方面可以获得很好的经验,一方面也不至于缠绕别人,于小孩子于父母来说都有很大的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且读且思,且思且悟。陈老先生对儿童的喜爱,对儿童事业的热爱,儿童开展的期盼,感动着我,震撼着我。在这种热爱与期盼之中,我看到了他的思想感染了一位又一位疼爱子女的家长。所以这本书也希望家长们能够好好的看一看,仔细阅读。
2024年家庭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