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思维的延伸,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表达复杂的思想和观念,作文不仅可以用于学术交流,还可以作为个人情感的宣泄和记录,以下是久久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风俗类的作文推荐5篇,供大家参考。
风俗类的作文篇1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但在我的家乡浙江台州,每逢端午,我们还会吃一道特色食品——食饼筒。
食饼筒是我们台州的地方特色传统美食,相传是戚继光在台州抗击倭寇时,老百姓为了犒劳军队,发明了这种美食。它的做法是这样的:首先将面粉加水,调成糊状,用平底锅烙成薄薄的面饼,然后在面饼上铺上各种各样的菜肴,最后卷成筒状,就可以拿起来吃了。
今年端午节我们家就吃了食饼筒。一大早,奶奶就买来了食饼筒的面饼,又准备了很多菜来做馅料:有香气扑鼻的炒面、油光发亮的土豆丝、晶莹剔透的豆芽、肥瘦相间的肉丁、金灿灿的虾仁炒饭、脆生生的黄瓜丝、绿油油的韭菜、红黄绿相混合的玉米豌豆红肠粒……
这么多美味佳肴铺满了整张桌面,看得我垂涎欲滴,我迫不及待地开始包食饼筒了!我先挑了一张比较厚的面饼铺在桌上,然后把自己爱吃的菜一样样铺在面饼中央。这可是有技巧的哦!夹菜的时候如果有汤汁,要等汁水流得差不多了再夹过来,不然待会包起来后会汁水横流。铺菜的时候要均匀,从头到尾都要有,如果要包的菜的种类比较多,那么每样菜都要少一些,不然说不定一张面饼都不够放,待会根本没法卷起来吃了。
没一会,我就在自己的面饼中间铺上了一堵“城墙”。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卷面饼。如果没卷成功,那么食饼筒就会松松垮垮,不方便拿了。我回忆了一下以前失败和成功的经历,就准备开始挑战了!我将面饼一端特意留出来的将近五厘米的`饼皮翻到菜上,然后将面饼的侧边卷起来盖住“城墙”,再稍微用力将“城墙”压紧一些,最后小心翼翼地将这堵“城墙”往前滚,一包成功的食饼筒就在眼前了,我暗暗地松了一口气,悬着的心也放了下去!
我拿起包好的食饼筒,张开大嘴,毫不犹豫地咬了下去。一口下去,嘴巴里充斥了各种食材的美味,鲜香可口!我三下五除二就把这份食饼筒吃完了!太好吃了!我觉得不过瘾,待会可以再包一份来吃!
风俗类的作文篇2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是啊!我们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五十六多民族之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下面,我就想大家介绍一只美丽的“花”——傣族。
在傣族的众多的风俗习惯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傣族的饮食。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尤其喜欢吃糯米。以竹筒饭为代表。傣族把一节竹子一端挖通后装米。这些米要洗干净泡水后才能装。再用竹叶把竹筒口塞紧,要使米掉不出 来,但同时也要留些空隙,才能使米更柔软。装好以后,放温火上烧烤,待竹筒表面烧焦后饭也就熟了。剖开后是香喷喷的竹筒饭。用酸菜、酸笋配上这带有竹子香 味的米饭,百吃不厌,令人满口留香。
除了主食竹筒饭以外,傣族人的副食酸味儿食品、水产和昆虫菜也是别有风味。
酸味食品是傣族人的最爱,像什么酸笋、酸菜、酸蚂蚁……这些几乎每家每户都有。
而水产,如鱼类、青苔、蛙类也是傣族人无法割舍的食品。
最特别的是昆虫菜。这一特色符合傣族人的一句话:“只要是静的都是菜,只要是动的都是肉。”无论是较小的田鳖、蜘蛛、蚂蚁蛋,还是较大的竹虫、蝉、沙蛆、竹蛆只要一加佐料就能立刻变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傣族的食品还有苦瓜、苦笋,甜米酒,槟榔、酸肉、狗肉……而且个个美味无比。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已经垂涎三尺了呢?那赶快去傣家的竹楼中好好过瘾一番吧!
风俗类的作文篇3
端午时节就快到了,我来到奶奶家。爷爷奶奶都忙开了,整天忙里忙外,也不知道他们累不累。
爷爷在收集五端,五端是哪几样东西呢?它们是:艾草、菖蒲、龙船花、石榴花、蒜花。爷爷不到一天就采购到了。啊,让我找十天半个月也找不到,也不是我笨,其实就因为我没有见过,所以才不知道嘛,自然找不到哦。爷爷说要休息一下。奶奶也出去了,回来的时候,带回了粽叶、肉、蚕豆、糯米。我猜奶奶是包我的最爱——肉粽子。我神不知鬼不觉,突然蹦了出来,把奶奶吓了一跳。奶奶把肉放进酱油里,然后又把蚕豆弄成了豆瓣儿。奶奶终于开始包粽子了,太有趣了,我目不转睛地观察着。粽子包好了,奶奶把粽子放进锅里,不一会儿就好了,我吃了好几个粽子,令我回味无穷。我还要吃,奶奶不许我吃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出去了。出去的时候。无意发现爷爷在插五端,我说:“爷爷,你插这一个叫无端的东西,要干什么呀?”爷爷说:“不干什么,听说这一个可以避鬼神呢?”爸爸笑了起来:“你别乱说话了,不要让她笑掉大门牙。”“爷爷,原来你是骗我的,我不理你了。”我无话可说。“谁说的,这是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爷爷生气了。爸爸把我拉进房间里,说:“你别跟爷爷吵了,其实那就是驱赶小虫用的啦!”我好像有那么一点没变了,慢吞吞地说:“哦!”
第二天早晨奶奶给我戴五色线,我说:“难看死了,像什么东西呀?”奶奶说:“别乱说,这是长命缕,能保你长命百岁的。”我哑口无言。快到学校了,我偷偷把它放进衣袖里,到班级了,我看见大家都戴着五色线,于是把它拉了出来,看看谁的美。
原来端午节有这么多的风俗,我才知道呢。
风俗类的作文篇4
俗话说得好:“千里不一样风,万里不一样俗”。每一个地区都是有不一样的风俗习惯,我国很多传统式节日:新春佳节,中秋佳节,端午,九九重阳节。每一个节日都是会在大家平淡的生活造就一个又一个高潮迭起,最繁华,最庄重的,必是新春佳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百里屠苏。新春佳节来临之时,随处洋溢着浓浓年味儿。到腊月二十三,家家逐渐提前准备年货礼盒,市集上已经是人潮人海。
在春节早晨,家家每一户都门口一片红火,都挂起了红灯笼,家家飞出酒食的香。团圆饭莫过一天中最重要的,大伙儿围坐桌旁,纯手工制作的美味陆续摆上饭桌,大大家一会儿大声说出笑,一会儿相互之间端酒以表明自身对别人的衷心祝愿。吃过团圆饭,小朋友们在院里相互之间玩耍,大大家在屋子里谈笑风生,看春晚,欢笑声源源不断。家家高挂起小灯笼,街上锣鼓喧天。“当!”秒针偏向了十二点,新的一年赶到,烟火相继升上星空,每个人脸部洋溢着笑容,每一户都提前准备祭天,爆竹声,欢声笑语在大地面上很长时间地萦绕着。
红火的新春佳节一过,大家就以全新的外貌迎新年。春节是夕阳,年终最终一道风景,新春佳节也是夜露,新的一年又要开始了。
风俗类的作文篇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在阵阵劈里啪啦中大笑着向我们迎面走来。在这个举国欢庆的节日中,不得不提到福州的风俗——舞龙。
提起舞龙,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舞龙,俗称玩龙灯,是一种起源于中国汉族传统民俗文化。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因为龙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不过要想更确切地了解一种风俗,亲身体验和经历必不可少。
清晨,穿过爆竹的喧闹声,我与妈妈来到了广场上,前天晚上一听说今天这里有舞龙表演,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迫不及待想来亲眼目睹这一场盛大的表演。到场后,场地里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好不热闹!人们都期待着欣赏这福州的风俗。
表演开始了,一条“龙”在广场正中央舞动起来。表演的人员上下舞动着“龙”身,使“龙”看上去更具活力和灵性,活灵活现的长龙在云雾之间自由地来回穿梭。表演进入高潮,四周观看的群众欢呼着,呐喊着,疯狂地表达着对家乡传统风俗的喜爱与赞美。突然“龙”首的一位大汉舞动时动作稍慢了半拍,后面的.人随即乱了阵脚,“龙”身摇摇欲坠,如同将倾的大厦。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中间有三位临危不乱的大汉,调整姿势,站稳马步,用尽平生之力将“龙”身摆正,最终力挽狂澜。在一旁观看的观众们惊出一身冷汗,短暂的平静之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为这三个人叫好。
“咚咚锵,咚咚锵。”舞龙在锣鼓的欢送声中下了场。望着它那上下翻腾的样子,人们似乎意犹未尽。
家乡的风俗是丰富多彩的,也许别处的民俗特色比我家乡的更为精彩,我们都应该去传承它,保护它,把它发扬光大,因为它是一种会让你魂牵梦萦的思念。
风俗类的作文推荐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