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写作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增强对社会的认知,作文不仅可以用于学术交流,还可以作为个人情感的宣泄和记录,下面是久久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风俗类的作文5篇,感谢您的参阅。
风俗类的作文篇1
春节那一天,家家户户都定是会做一大桌子好菜的。对于我来说,安徽的美食是我记忆中最为深刻的家乡风俗。
在这众多美食之中,最符合我口味的当是白白胖胖的米粑了。它的做法我略知一二,也和奶奶实践过几回。第一步不消说,用水与面粉充分糅合成鼓鼓囊囊的大面团子,那外形跟吃撑了的“年画娃娃”有得一比。第二步便是捏皮了。跟“隔壁”那饺子不同,米粑的皮像是放大了几十倍,并且要靠人工一步一步小心翼翼捏制而成。往年我都是手扒一小块面团,拇指轻轻按住中间部分,另一只手拉、扯、捏、扭,直到变皮在手下“规规矩矩”地圆起来。我最享受也最喜的当是第三步了。
第三步是奶奶的“专场”。她熟练地将葱、蒜整齐地切成小段,肉沫和着豆角、蒜泥、小葱糊糊涂涂地被奶奶的锅铲轻盈地翻炒着,小火炒后的香味总使我陶醉其中。豆角的酸溜溜、肉末的咸香、以及绿油油的小葱,“奶奶牌内馅”的味道,老家人都是赞不绝口。第四步的步骤与包饺子大相径庭,因此想必各位都是通晓的。值得一提的是米粑周圈包起来的花纹,这个得讲究。先是卷一卷,再是旋一旋,最后包一包,仿照的是孔雀尾巴上的纹路。
全部步骤完毕,上锅一蒸,便可以狼吞虎咽了。米粑的外皮虽软糯绵密,但毕竟无味。因此各家会备上一碟自制辣酱,辛爽入味,辣酱各不相同,像我家,便会有一种舌头发麻的感觉,却不是太过于辣。
春节是一年最热闹的时节,鞭炮声声声入耳,酒肉味丝丝入心,大红“福”字映入眼帘,美好的一年总在这样的团圆中开启,总在米粑鲜美的味道中开启......
风俗类的作文篇2
年年大鱼大肉过新年,岁岁花红柳绿迎新春,迎佳节,闹元宵,为异乡之客,不禁缅怀起家乡四川久远的元宵习俗偷青。春节是堂而皇之fb的好时节,好酒好菜对胃构成威胁,久而久之,肥腻感骤生,搞点清淡适口,绿色环保的青菜尤如一股清泉,开胃清肠。并且在四川民风民俗中元宵晚上,看斗哪家小菜长得爽口青翠顺手牵羊代为摘之不算偷,反而是被光顾者的荣幸,来年预兆庄稼必定长势迅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青菜萝卜等小菜也值不了几个钱,倘若是看到你人心好,砍几颗青菜莲花白(苞菜)相赠,也够一家人吃上几顿的。
偷青一词定格在童年的记忆中是那么的清晰,时光的隧道带你回到从前,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代“穿起喇叭裤,跳起国际舞”那是属于哥哥姐姐们的神气,流着鼻涕系着红领巾的我辈,成了前卫青年的跟屁虫,指往哪跟往哪,说干啥就干啥。
春节是小孩子的天堂:吃喝玩乐尽情开怀。荷包里永远装满红苕杆儿沙胡豆;手里冒烟一扔便响的是“甩炮儿”叩首做揖讨要红包;走街串户吃的是“转转饭”;人山人海图个看耍龙舞狮,穿街走巷数“柳莲柳”(打连枪儿);追过几村几队看露天电影;一家老小正月上玟祭老辈子;十五元宵吃完就算过完正月间,明朝“大的做生意小的捡狗屡”该干啥子就得干啥子去,错,还有最后一项既刺激又安逸的活动偷青。
初春乍寒,夜里漂起淡淡雾气。三五成群的偷青队伍有备而发了。我匆匆的拎个菜篮子跟在大哥的后头,二娃三娃已在邻居的菜园子开工了。莲花白,萝卜,莴笋,豌豆颠儿(豆苗),也管不了是不是青的,见一样采一样。有用背兜的,有用麻布口袋的,有用塑料口袋的(那时还没有手袋)应用有尽有,五花八门。忙得不可开焦之时,一声清脆的狗叫,立马吓跑几个胆小的。毕竟是在做偷鸡摸狗之事,确实心虚。好在是闹元宵玩风俗之际,只当适可而止。夜半三更时清点胜利果实,小菜大葱一大堆,无需明日花钱买菜。不想幺妹半路跑脱鞋,李二麻子撕破裤儿之事不可辟免。
物质还不是很丰富的年代里,人们尽情享受不很丰年但很满足的天伦之乐,在坐着神六飞船,科技奔小康的今日,物质商品相当丰富满足的网球时代,人们消费享受欢庆之佘,徒生节日变味的悲哀:平淡化,缺少过节的气氛,年年过新年,新年只此过。
一方土养育一方人,一定的经济基础造就一特定的地方文化。历史在向前,时代在发展,能够留下的就是精华。树时代新风,改革促发展,今天的繁荣富强的大好光景背后,一些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正在衰败,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被遗忘。
科技知识产生的原动力,猛烈地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同时,却在极大程度上破坏着我们的环境,资源,是史无前例的。只能无奈的叹息,因为科技的发展如离弦之箭,是人力无法竭止的。回想到八十年代说到情人节来临和玫瑰花巧克力,可能不知为何物?还不如来几斤猪头肉和糍粑实在。
风俗类的作文篇3
“腊月二十,杀鸡杀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沂蒙山的春节要在腊月二十的时候才开始!比别的地方要“弯弯绕儿”许多。早的有冬至就开始了,晚的也腊月十五就进行了。不过,这也有它的特色。在这天的时候,家家要把鸡鸭杀掉,放到潮湿的地方冷藏,然后再给死了的家禽净身,这象征着年年都有新鲜事儿。这天要去买或者做一套唐装,以示新年万象更新的气氛。
到了二十三,小年开始了。天近黄昏,鞭炮轰鸣,真有大年的气氛。家家户户要把腊月二十杀掉的家禽杀掉两只,来招待客人。这天要去逝去家人的坟上烧烧纸,报报平安。还要贴出年画,不贴对联儿。然后在财神或灶神的话下抱拳作揖,以示年年平安,财源滚滚!
过了小年恐怕是大人最忙的时候,大人要去做鸡肉,准备酒菜,还要大扫除一次,十分忙碌。反之,大人忙了,小孩儿就轻松很多了,这时,村里有许多卖杂拌儿的。要知道,北京的杂拌儿在全国可以说是赫赫有名啊!可是沂蒙山的杂拌儿也不亚于首都。沂蒙山的杂拌儿是在北京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些东西,把杂拌儿的形状添了许多,杂拌儿有小孩儿形状的,还有是动物的,还有的是日用品的,各式各样,各形各色。
一眨眼,年三十到了。这天,人们白天要去贴对联,红红的对联一贴出来,极为吸引着眼球。这一天,家家户户做着年饭,大街小巷上是酒肉飘香啊!止不住让人垂涎三尺。这天,人们还要去烧纸拜佛,一世平安。还要把腊月二十买的新衣服,新鞋子拿出来穿上。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到了晚上,天已擦黑,爆竹轰鸣。大家都在津津有味的吃着年夜饭。家家都在守岁,这一夜,孩子也不能睡觉,都要熬到凌晨。这天,不管有天大的是也要回来吃一顿饭,不然就会背上一个不忠不孝的罪名。二更时分,道路两旁的梅花芬芳争艳。礼花也在这时候腾空而起,在天际上绽开万朵莲花,犹如一个个彩色的大花,比路旁的梅花还要妖媚。这天大家还要看《春节联欢晚会》啊!
年初一,人们也是各所其职。女人要打扫家,迎接客人。男人们则带着孩子去走亲戚,访朋友。小孩儿则能领到压岁钱。过年时,把长辈给的压岁钱攒起来,买些自己需要的东西,感觉真不错!这天,虽然能领到不少钱,但却不能花钱,因为年初一花钱,这一年的钱都会被花走。如果这一天学习的话,这一年你都会学业有成。这天在山里有演节目的。《唱山歌》、《沂蒙山小调》这些流传千古的名曲就会响起。人们聚在一起,欣赏着优美、动听的旋律,这真是大快人心的事儿啊!店铺也会在这一天关张到初五。
初五,店铺开张的,因为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在这天开张图个喜庆。这天,一开张就要发一挂鞭炮,以示红红火火,年年有余。
正月十五,新春的有一个高潮到了。这天,看灯是一个习惯。大街小巷上有许多彩灯,各式各样。瞧,那一盏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令人大饱眼福。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小猴子"……你看那只神气活现的凤凰。两只宝珠般的圆眼,放射出白光,美丽极了。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正月十五街上不只是彩灯,还有很多的民俗节目。比如,有舞狮子的,舞龙的……那些狮子的动作也各有不同,一时忽而跃起,一时有忽而下落。有时突然间像跳起了街舞似的,又有时像是睡着了一样,真搞笑。还有跳秧歌的,那一个个舞动的姑娘,仿佛是一朵朵绽放在新春的大红花,那么的耀眼、动人。有山东的秧歌特色,还有陕北的,山西的……
吃元宵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死面的,有发面的……样子也不同,有的是清一色圆的;有的全部是方的;还有的一概是三角的……这种方式方法在大家看来似乎都十分的不常见似的,但是在沂蒙人看来,却是见多不怪,家常便饭了。这不也是沂蒙人的智慧吗!这仿佛不仅是元宵,还是一场民俗特色的展览会。
过了正月十五,年就算彻底过完了。这个时候,春暖花开了,这在山区农村正是春种的好时节。大家又去做事了,孩子又去上学了。年,又在人们忙碌的身影中无影无踪了。
沂南随时山区,但是它的许多东西却是十分新奇的,它和城市一并过年。而且比城市过的更热闹,更有它的特点和文化。
风俗类的作文篇4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又是一年元宵佳节。在这一天里,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共庆佳节。
在龙游,元宵节与春节一样重要。“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每一年的元宵都是值得我们大家深情回忆的,我们应当好好珍惜,深刻铭记。
过元宵时,全国各地的风俗都不尽相同,其中,吃汤圆,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这天中最为重要的几项民间习俗。我的家乡也是如此。
我喜欢吃汤圆,不仅是因为汤圆的味道鲜美,夺人眼球,更是因为汤圆代表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一家人团团围坐在餐桌上吃汤圆,如此画面,是多么和谐,愉悦啊!或许,那时的汤圆是充满爱的,是最为鲜美的吧。那一个个圆溜溜的白滚滚的大汤圆惬意地躺在带汤的玻璃碗中,它们紧密的挨在一起,别提有多可爱了。此时此刻,想起汤圆的.鲜美,不经意间,早已垂涎三尺。在元宵节这天,汤圆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美食。
我还曾在一次元宵节之夜有幸赏过一次花灯。那时,不管是地上,树上,湖中,都可以见到花灯的身影,五彩缤纷的花灯无处不在,你仿佛就置身于一个花灯的世界,全世界都是五彩的幻影,看似飘渺虚幻,却又是人间真实……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妙绝伦,梦幻无限。
传闻,在水中放置花灯可以祈福许愿,人们都深深地相信,天上的神明会实现平凡的人们的所有奇特,独一无二的愿望。
风俗类的作文篇5
每次听到电视上的儿歌声: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买烧酒……每次听到这首儿歌:我就兴奋不已,盼望着新年快快来到。
大年初一的前一天叫大年三十,也叫除夕,家家户户吃团圆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鱼,而且鱼不能吃完,它代表着“年年有余”。餐桌上有糖、有花生,枣也是必不可少,它代表着“春来早”。当然,餐桌上还有柿饼子,它代表着“万事如意”,家里还必须有杏仁,它代表着“幸福美满”,另外团圆饭桌上还有一种豆类食品,没想到吧,它就是豆腐,它表示着“有福气”。下一位就是我们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年糕,不只山西有吃年糕的习俗,中国人都有吃年糕的习俗,它代表着“年年高”。
大年三十晚上我们还要包饺子,晚上十二点吃,它代表着一年和新的一年的交差点,也叫“交子”。包饺子的时候,得少包几个辣椒的、糖块的、硬币的,看谁吃见辣椒,表示他这一年过得红红火火;如果有人吃到糖块,表示他今年过得甜甜蜜蜜;要是谁吃到了硬币的,表示财源滚滚。不只这些,山西的农村总会在除夕的晚上十二点点旺火,窗檐上贴吊钱,门前挂灯笼等各种各样的习俗。
风俗类的作文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