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色的作文里运用感官描写能够让读者更好地沉浸于场景中,作文的写作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久久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实验类的作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实验类的作文篇1
又是一节常识!一节乏味的课。然而,一上课老师就叫我们去实验室上“水的浮力”这课,我们是乏味成了兴奋不已。
来到实验室,看桌子上摆着的木块、砝码、塑料块、弹簧秤,一小盆水……东西还挺多的嘛!
上了一会儿老师下了第一道命令!“把塑料块放入水中,用手去按它,有什么感觉?”大家立刻着手开始做。呀!有一种力量把我们的手往上托呀!可还是我们的力量大!哈哈!我和一些同学不禁张口便说。老师点点头:“是的,有一种力量把塑料往上托。这是水的浮力!”
又过了会儿,老师下了第二道实验命令:“先用弹簧秤称下砝码的重量,再放进水里称称多重!”我又立刻照办。真的,有了水的浮力。水中的砝码轻了不少!马上,老师就说:“水对侵入的水中的物体有一个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就叫浮力。所以砝码在水中轻许多!”老师举着一小块砝码对大家讲。
老师放下手中的砝码,又布置了第三个实验内容:“把木块、塑料块和砝码放入水中。看哪个浮得最高?哪个最低?”我便一股脑儿地将它们放入水中。很快有结果了!塑料快浮得最高,砝码沉的最深。老师便说了句:“浮得最高的是塑料,因为它最轻。”
老师翻开书说:“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重力是向下的,而浮力是向上的,侵入水的物体上浮还是下沉,就由这两个力决定。当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就上浮,当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就要下沉,当物体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就不上浮也不下沉。大家把这段话划起来!”说完,便下课了。
实验类的作文篇2
“叮铃铃”上课铃打响了,同学们个个有说有笑,慢慢走进了教室。
过了一会儿,陈老师也走进了教室,她拿出一支绿色的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吹气球”三个大字。气球?气球有什么好吹的?吹气球干什么?同学们小脑袋里的小问号又开始跳舞了。可陈老师始终没有吭声,只见她拿出一个袋子,把袋子里的两个气球和两只水瓶拿了出来,其中一只水瓶里还装有透明的液体。这是什么?是白开水?是硫酸?是饮料?同学们又开始了自己“无止境”的猜想。
陈老师依旧没有吭声,她不紧不慢地把“不明液体”倒进另一个瓶子里,再把气球上的夹子拿掉,把气球套在瓶口上。“嘛咪嘛咪吽!”随着一声咒语,气球立刻膨胀起来,可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只见气球突然倒了下来,上面破了一个小洞,造就了一个“喷泉”的景观,台下的我们笑得前仰后合,我无意间看到了窦千尧,只见他捂着肚子,笑弯了腰。陈老师无奈地叹了口气。
突然,台下有人说:“那不是还有一个气球吗,要么再试一遍呗!”顿时,全班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那个气球上。在我眼里,那个红的气球仿佛闪着金光,那道光,是实验成功的曙光!可陈老师没同意,她:“里面的'酸已经挥发了,实验没办法再做。”可我们硬是不同意,陈老师拗不过我们,只好把另一个气球也套在瓶口上,果不其然,气球真的没有膨胀,我们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后来,陈老师总结了一下失败的原因,她告诉我们:“这次失败主要是因为小苏打放得太多,导致释放了过多的气体,才把气球撑破了。”同时,她还告诉我们其中的原理:有小苏打中的碳酸氢钠和白醋里的醋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因此气球膨胀了。
我么恍然大悟,都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虽然这个“气球实验”最终还是失败了,可在实验中,我懂了一个化学原理,也感受到了做实验的快乐,所以这次的“气球实验”意义非凡!
实验类的作文篇3
三年级施曼怡
我从一本实验书上,知道了瓶子“吃”鸡蛋这项小实验。我准备自己动手做,看一看瓶子是不是可以真的“吃”鸡蛋。
在做实验之前,先准备材料,有一个煮熟的鸡蛋、一个瓶口比鸡蛋小的瓶子、一张纸和几根火柴,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做实验。
首先把鸡蛋壳小心地剥掉,尽量不要破坏了蛋白。然后把纸一分为二,拿出一半折成小长条,放入瓶子中,再拿出两根火柴擦燃放入瓶中,火苗沿着纸燃烧了起来。接着拿出剥好的`鸡蛋,竖着放在瓶口中,过了半分钟,鸡蛋仍然立在瓶口,没有进入瓶子中,说明我失败了。我仔细想了想,原来鸡蛋放晚了,所以失败了。
我没有灰心丧气,决定再试一次。我把刚才用的鸡蛋拿出来,再把瓶子里的东西倒了出来,重新做。
和刚刚的步骤一样,把剩下的一半纸折成长条,放入瓶子里,然后拿出火柴点燃放入瓶子里的纸,接着迅速地把鸡蛋放入瓶口中,不一会,鸡蛋就一点点地下去了,我非常得开心。我的脑海里又冒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瓶子能把鸡蛋吃进去呢?那是因为燃烧的纸把瓶中的氧气消耗完了,瓶外的空气压力比瓶内大,所以鸡蛋就挤进瓶子里了。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了一个道理:只要你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就一定会发现许多科学的奥秘,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
实验类的作文篇4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科学课。
一上课,科学老师就捧着一个小盒子走了进来。咦,这个小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呢?我正纳闷呢,老师就笑眯眯地说:“同学们,你们相信放大镜可以把纸点燃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相信。”我灵光一闪:“既然老师这么说,那盒子里面一定是放大镜了。”老师先让我们拿出一张纸,并在纸上画一个小点,然后给各个小组都发了一个放大镜。老师先跟我们讲了一下放大镜在这次实验中的作用,为的是把光聚焦,让光那强烈的温度烧穿纸。
讲完了,她便带着我们出发了。正好是中午,太阳非常大,照得操场上热烘烘的。我们各个小组在老师的指挥下分散开来,各自趴在操场上。我们组一个人趴着按住纸,不让纸被风吹走,一个人拿着放大镜,调整好方向。还好老师教了我们应该怎样反射太阳光,不然我们肯定不会将太阳光好好地反射到纸上。我们几个人的眼睛死死地盯着纸,生怕一眨眼的工夫错过了这个见证奇迹的时刻。可是,烧了半天,我们的眼睛都盯得疼了,纸却一点动静也没有,我真是纳了闷了:我们明明都照老师说的做了呀,为什么现在一点也没有烧破纸呢?
于是,我们找来了老师,老师看了我们的操作说:“你们要找到最强的光,而且你们拿放大镜的人手一直在动,要固定在一个点,对着那个点烧。”于是,我们让组长来拿放大镜,也不知道为什么,组长的手竟然比原先那个人还要抖。没办法,我们只能请其他组的同学来帮忙。我们仔细地盯着那个同学的动作,恨不得眼睛一眨也不眨。哇,他竟然一会儿就烧着了。于是,我们也学着他的方法:一只手举着放大镜,另一只手撑在地上托着拿放大镜的手,果然手就不抖了,一会儿便烧出了一个大洞。我发现这个洞的边缘有一层烧枯的纸,我仔细地观察着,发现虽然我们不再烧了,但过了一会儿这层枯掉的纸竟然自动剥落了。哈,竟然用放大镜烧出了一个这么大的洞。原来我们也是可以做到的呀!
好有趣的实验啊!
实验类的作文篇5
“哦!做实验了!”一阵欢呼雀跃的声音从我们班级中传来。原来,科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与同学们发生了一个争论:三棱镜能不能通过阳光射出其他颜色的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老师决定让我们通过三棱镜来做一个实验!
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发了一个三棱镜,然后让我们一个组一个组的到班级门口去试验。
我们等啊等啊!终于到我们小组了,我们争先恐后地跑到门口,把三棱镜放在有阳光的地方,往教室里一射,“哇!真漂亮!”教室里传来了女生的惊叹声,我抬头一看,在第四组窗帘的中间,有一团七色的光,就像彩虹一样漂亮。我们小组的成员一个个试了试,全都射出了彩色的光。甚至把三棱镜放在三楼围栏那边,只要有阳光,竟然找到了楼下风雨操场的墙和窗户上,有很多人都效仿我们,顿时,一个奇景出现了,风雨操场的墙和窗户上都是一团团漂亮的七色光,同学们发出阵阵赞叹声!
回家以后,我觉得这一景象让我很难忘记,我便去请教了爸爸,爸爸说:“之所以三棱镜能够射出七色的光,是因为三棱镜把我们平常看见的`白光给分解为了七色光!”我听后,心想:科学真是有啊!竟然藏有那么多的奥妙,真是让我没有想到啊!
科学就像大自然一样,藏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只有你勇敢地去“探索”,就可以把深藏在地心的能源给挖掘出来!
实验类的作文篇6
记得有一次,科学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是什么呢?红绿灯。大家应该知道红绿灯吧,红灯停,绿灯行,我们做的实验跟这个一样,所以把它叫做红绿灯。
星期天的下午,我上完舞蹈课回到家,一妈一一妈一说,晚上再做实验。到了晚上,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学具袋,开始做了。
我是和一妈一一妈一一起探讨这个实验该怎么做。我先自己试验了一下,但我好像搞不懂这个怎么拼成的,后来,我看着同学发上来的图片慢慢研究起来了。
实验的材料有五根导线,一个电池和电池盒,两个小灯座,两个灯泡,一块小木板,三只铁钉,一只回形针。
首先把开关拼好之后,再把电池装入电池盒,把两个小灯泡放在两个小灯座上,用导线开始连接起来了。
但是小灯泡还 是没亮,我们就在找原因,到底是连错了,还 是接触不好?
后来我们才知道,有些导线塑料皮没有弄开,老师上课讲过,塑料皮必须弄开,因为它是绝缘体,绝缘体不导电,小灯泡当然不会亮喽!还 有一种原因就是接触不好,接触不好也不会亮。开关往左边,红灯就会亮,开关往右边,绿灯就会亮,这就是红绿灯。
最后经过努力,终于把这个实验做成功了,这时的心情感到无比自豪。
失败就是成功之母,只要你去探索,一定会取得成功。真是一次有趣的实验!
实验类的作文篇7
一节科学课上,老师给我们15分钟来做实验:测量光的强弱与温度。首先,我们准备好实验器材:用过的纸或一片干枯的树叶、多面放大镜和镜子,我们小组一共有两面放大镜和一面镜子。第二步,我们做到“分工明确”:我和另外两位拿放大镜的同学将反射和折射的光聚焦到一点,其他的同学负责为阳光“开路”:不让经过的同学挡住光。
布置好后,试验开始了。我们先用铅笔在纸上画好一个圆圈,将光全部射到这个圈中。调整好方向后,我们静静地等待着。过了五分钟,没见到有任何进展;又过了几分钟,仍然没有任何进展,我们有点急了。刚好在这时,有一位同学大喊:“冯恒馨这一组的纸片着了,快来看呀!”我们一看,这张纸片上已经冒出了火焰底部的蓝光,上面还隐隐约约有一点火焰的红色。我发现,光要照在纸的边缘上。于是,我重新画了一个圈在纸最靠边的地方,并招呼大家过来继续做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过了一分多钟,纸上出现了黑点;又过了一会儿,纸的边缘开始卷曲,黑点变得更加明显;终于,纸在我们的灼烤下慢慢燃起了火星;最后,火燃起来了,我们成功了!
这次试验真有趣,既能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又能让我们感受从失败到成功的快乐心情。
实验类的作文篇8
我是个不爱做实验的人,总认为那些都是男孩子做的。但是,自从五年级的一节科学课后,我对“实验”彻底改变了看法。
那是在一个春天的早上,我们刚升完旗,回到教室后,科学老师就开始给我们上课。刚开始,这一课还没有勾起我的兴趣,但是当我看到“小孔成像”原理的这段话后,便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读完后,我似懂非懂,这时,老师刚好讲到这里,这时,老师说:“你们先自己读这个实验,一会儿我们要亲自动手去做。”同学们都喜笑颜开,兴高采烈地读完了这段话。
开始做实验了,老师手里拿着一个有孔的纸板,又叫一个同学拿着点着的蜡烛上去。同学们都很好奇,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啊?只见老师拿着纸板走到墙旁边,让那个同学举起蜡烛,举到和有孔的纸一样的高度。然后,又让另一个同学把窗帘拉住,接着,奇迹出现了,穿过小孔看到的蜡烛的火苗并不是正立的`,而是倒立的。同学们这时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小孔成像”的原理。这时,老师又让那个同学往前走,同学们看到“倒火苗”变大了,那个同学往后退,“倒火苗”又变小了。最后,我们得出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那之后,我就开始做更多的实验,喜欢上了实验,喜欢上了科学这门课。
正是通过这次实验,我才感觉到实验也是有趣的,科学也是有趣的。这次实验也激励着我要去探索科学,让我明白了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动手、动脑,就可以发现它的存在。
实验类的作文8篇相关文章:
★ 关爱类的作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