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设计使得教学目标明确,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细致的教案,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有效管理时间,确保教学计划顺利进行,久久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绿四年级下册教案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绿四年级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
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准备:
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体会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从媒体收集来的一组数据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二、探索改写方法
1.出示中国地图,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
让学生读出这些面积,问: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改写的方法。
3.完成试一试第1、2题:进一步巩固改写的方法。
三、巩固与应用
练一练第1题: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四、作业
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绿四年级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经 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提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方程的解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下面哪些是等式? 哪些是方程?
5y 36÷x=97?8+9m 10-x=3?54+x>9 5×7=35 6y+6=48 2x+3x=20
2.解方程。
10-x=5? x+1 0=20 x+3=1 2 x-11=5
二、走进新课。
1.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 个不为0的数),等式还成立吗?
解:等式成立。
2.请你用发现的规律,解出我们前面列出的方程。
4y=20xx y=500
3.解方程。
(1)x÷3=9 x=27
(2)7y=28 y=4
4.下列解法正确吗?
(1)x-19=19
解:x-19+19=19-19 x=0
正确解法:x-19+19=19+19 x=38
(2)3x=36
解:3x÷ 3=36÷3 x=12
三、随堂练习。
1.解方程。
(1)6x=156
(2)3x=630
(3)59+x=120
(4)x÷28=0
四、小结
等式两边都乘 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成立。
五、作业。
教材p71第5题。
绿四年级下册教案篇3
设计说明
本节课针对方程的整理和复习分两个层次展开。第一个层次:复习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使学生可以简明地表达数量关系,旨在举一反三,启发学生想到更多的实例。引导学生经历回顾和整理与方程有关知识的过程。会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培养初步的代数思想。第二个层次:请学生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有关方程的知识进行整理,对方程的概念、方程与等式的关系、什么叫解方程、解方程的依据(即等式的性质)、在解决问题时如何找等量关系、如何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等知识进行回顾。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进一步体会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独立思考,构建知识网络
1.学习构建知识网络。
(1)归纳整理。
师: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方程的知识?请同学们先自行整理,再在组内交流。
(学生回忆整理,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构建知识网络。
师:怎样展示相关的知识才能一目了然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
(引导学生有序地回顾已学的有关方程的.知识,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建立知识网络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所学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方程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并学会如何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2.展示构建的知识网络
方程
设计意图: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通过展示,使学生明确这一板块所呈现的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复习,分项整理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课件出示教材96页6、7题。
请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然后说一说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小结:
①当数字与字母相乘时,去掉乘号,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也可以用点表示乘号,如4×a可以写作4·a或4a。
②当字母与字母相乘时,可以用点表示乘号或直接去掉乘号,如a×b可以写作a·b或ab;a×a可以写作a·a或a2。
③当字母与1相乘时,1可以省略不写,只写字母本身,如1×a可以写作a。
(2)填一填。
①小明的身高是138厘米,比哥哥矮a厘米,哥哥的身高是( )厘米。
②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米,它的周长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
③一堆煤有a吨(a>5b),每车运b吨,运了5车后,还剩( )吨。
④在自然数中,与自然数a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它们三个数的和是( )。(a>1)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判断。
①a×b×8可以简写成ab8。( )
②a2和2a相等。( )
③a÷b中,a、b可以是任何数。( )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代数思想,巩固一些特殊的写法:数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数要写在字母的前面等。
绿四年级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计算方法,推导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运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
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能运用其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出示复习任务。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二、整理本单元所学的主要内容。
1、学生看课本47至55页,看看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自己看课本,把主要知识要点记录下来。)
2、学生分组讨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板书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三、达标训练。
1、我会填。
(1)动车组列车每小时可行250千米,记作();小明每分钟走60米,记作()。
(2)347×26的积是()位数,积的个位是()。
(3)在○里填上“﹥”“﹤”或“﹦”。
170×40○17×400 94×280○94×300 73×305○305×71
2、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与350×47的积相等的有()
a、(350×2)×(47×2)
b、(350×2)×(47÷2)
c、(350÷5)×(47÷5)
(2)在一道乘法算式,如果两个因数都乘5,积乘()。
a、5 b、10 c、25
3、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17×46= 508×36= 670×50=
4、我们学校有448人去旅游,门票每张19元,用元买门票够吗?
5、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每小时60千米,花了6小时到达目的地。返回时,司机加快了速度,只用5小时。
(1)甲城与乙城之间有多远?
(2)返回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单元的复习,你们掌握了哪些知识要点;对你有什么收获?
绿四年级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动手实践,认真观察、思考归纳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学习难点
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填空:含有_______的_______叫做方程。
判断:下列这些是方程吗:
1.x=10()
2.32+x()
3.16+4=20()
二、自学指导。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课本左边图)
提示:
(1)现在的天平处于什么状态?_______,说明两盘的质量_______。
(2)从左往右观察每组两幅图片,天平的左右两盘有什么变化?天平有什么变化吗?现在你能把天平的规律描述出来吗?换成等式呢?
2.现在再来观察一组,和上面的一组有什么不同吗?(课本右边图。)
对比上面一组天平图片的规律,你能说出这一组图片中有什么规律吗?用一句话来描述等式的规律。
请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对这个规律进行举例说明。
三、实践应用。
利用刚刚学习的方法,求出方程中的x。
x+2=10
思考:在这个方程里,未知数x属于这个加法算式的哪部分?根据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能想到这个方程的不同解法吗?试一试吧。
练习巩固:
解方程:y-7=1223+x=45
四、课堂小结。
总结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呢?
1.会解一些方程了。
2.注意算数准确。
五、目标检测。
1.通过研究我们明白了:等式两边都_______(或_______)同一个数,等式_______。
2.解方程:x-12.3=3.8。
3.结合我们身边的事例,编一道题,列出方程并解出来。
六、作业布置。
课本p69页第2题、第5题。
绿四年级下册教案通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