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写作技巧,写读后感是一个非常好的练习,细致的读后感分析能够让我们在作品中发现更多的细节与美,以下是久久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岛的读后感1000字推荐6篇,供大家参考。

岛的读后感1000字篇1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如何处”。这是作者吴敬梓先生的著作《儒林外史》的引首词。词中抒发了作者功名富贵谁能看破的感慨。
在《儒林外史》这本书中,作者入木三分地刻划了一些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读书人”和一大批不学无术、道德败坏却自命风雅、装腔作势的所谓名士,也满怀热情地描绘了一些洁身自爱、崇尚礼乐、襟怀冲淡的真儒贤人。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否定,对官僚集团厌恶,封建礼教的憎恨,对人民群众的同情。
这本书仿佛将我们带回那黑暗的时代:明朝时期,一群“读书人”为功名富贵,不顾一切地去“奋斗”,最终逐渐在黑暗社会中腐蚀,例如五十多岁仍在应试的范进。50多岁仅是个童生,家中穷苦不堪,12月的天气还穿着单衣服,"冻得直发抖"。范进在几十年应试不中的情况下,由于主试官周进的抬举,应试及第。他喜不自胜出现了癫狂状态。
我为这位人物感到遗憾。他是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耗在科举上,将中举取得功名利禄当作唯一的奋斗目标,几十年屡试不第,也不愿从事劳动养家糊口,其灵魂完全被科举的.锁链缚住了。范进中了举,虽然物质富有了社会地位提高了,但其灵魂完全被科举毒化了。我对此表示不解:他们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为名?为利?这些答案在当时都是对的。他们目光短浅,又好名好利,功名就成后只知享乐,不思进取,已经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了。
说到范进,我想到了一位截然不同的人物——周恩来先生。在他的读书时代,有一天,校长问大家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的答案众说纷纭。校长又让周恩来回答这个问题。周恩来回答道:“为中华崛起之而读书。”
在我看来,周恩来先生是一位志向远大,热爱祖国,又勤奋的人。有像他这样的人,中华何愁不崛起呢?
不过,《儒林外史》中,有一位人物王冕,他性格恬淡,远离功名,天性孝悌,才华横溢,相比于那些“读书人”而言,这是一个兼俱真儒士和真名士精神品格的理想人物。
这个人物总算是给了我一些慰藉。因为在“池塘的淤泥里”,仍有几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王冕就是其中之一。尽管他没有远大的志向,读书也是为了充实自己,但从品质来讲,他还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话说回来,什么东西让“读书人”如此痴迷?就是它——科举制,一个从隋唐时期只是为了寻找更多的人以治国,到明朝成为“读书人进步的阶梯”,这其中的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在我看来,这种制度所形成的“官本位”怪圈就像一个大泥潭,进去就很难再出来了,就连现代人都不一定。幸运的是,这种制度早已废除。现在,我国是应试,读书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考试是为了更好地巩固知识。
“记得当时,我爱秦淮,偶离故乡……从今后,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结尾词带给了人们无尽的遐思,也给看完这本书的读者带来无尽的思考……
岛的读后感1000字篇2
当我郑重地翻过最后一页,读完这个情节曲折的故事之后,我真的被它震撼了。这本《鲁宾逊漂流记》是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的丹尼尔。笛福在五十九岁时写的。主人公鲁宾逊怀着云游四海的高远志向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惊心动魄的航海中历经无数险情,后来整条船在太平洋不幸罹难,唯有他一人得以奇迹般地活下来,并只身来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孤岛上。
他从绝望的缝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启示,于是他在孤岛上劳作生息,开拓荒地,圈养牲畜,种植水稻和小麦,年复一年与孤独为伴,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他曾与野兽斗智,也曾与吃人肉的野兽斗勇。
曾有人说过:“作为一个人,首先应该学会的便是如何生存?”鲁宾逊并未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和我们一样地生活着。但这些琐碎的细节却又是鲁宾逊同困境对抗的过程,而这些困境几乎又是每个人都曾体会过的:黑暗,饥饿,孤独。鲁宾逊的经历之所以具有传奇性,是因为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困境被放大,对抗困境的时间被拉长了。
如果我是他,当独自一人置身于荒岛之上,我不可能像他那样去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积极自救,因为我没那个可能。
如果我是他,当看到野人用自己同类的肉开宴会时,我不可能像他那样勇敢地站出来,与他们搏斗,因为我没有那种胆量。
虽然,我是个坚强的女孩,但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软弱与无能。我在生活中很难遇到困难,即使遇到了,爸爸妈妈也总会帮我解决,然而幸福中的我根本没有意识到家人的关爱是一种莫大的快乐。看着鲁宾逊的经历,我想象得到他在孤岛生活的艰辛,体会到他不屈不饶的冒险精神,这使我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热爱之火。
生活就是一幅画,有的人画出了春天的生机,夏天的绿萌,秋天的收获,冬天的希望;而有的人却画出了春天的寂寞,夏天的焦躁,秋天的凄凉,冬天的悲凉。画的色彩如何,全取决于作画人本身对生活的态度。鲁宾逊那种对生活的追求,对交往的向往都源于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如今,我们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我们是否懂得珍惜?我们身边还有人轻生,这是多么愚昧的举动啊?想想鲁宾逊,他为了生存下来,回到正常的社会中,一直坚持不懈地拼搏着。而那些不珍惜生命的人,我不知道他们领悟到了什么。生活中存在千千万万个困难,但也共存着许许多多的精彩与幸福,我们应该去挖掘,去体会,那样我们才会得到更多。
我崇尚我的生活,尽管它很普通,我热爱我的生活,尽管它很平凡。我要用笨拙的笔去画,画出一幅最美的生活画卷。
岛的读后感1000字篇3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临终之际,他能够这样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令我久久不能平静。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不就是吗?他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他的那种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去学习。保尔·柯察金,小时候常常被有势力的孩子欺负,但有一天,他遇上了朱赫来,朱赫来教会了他几套简单的拳击动作,使他不再被别人欺负,也正是朱赫来,把他从一个平淡无奇的孩子转变成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英雄。保尔参军以后,曾受了伤,因此身体常常不适,但他一直坚持着,刚刚从医院出来,就要求组织安排工作给他。最后,他因太劳累,再加上战斗时的伤病,他双腿瘫痪了,不久,又双目失明了。这对我们常人是多么的痛苦啊,可他毅然选择了文学这条路。最后,经过他的努力他的一本书《暴风雨中的儿女》出版了。
我们在人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或者挫折,困难,可我们只要努力去克服它,就会成功。不当命运的奴隶,不被它打垮,就虚要像保尔那样的精神。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吧。努力去创造更多的奇迹!
炼钢铁,炼人生——读红色经典《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前不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我感触很多。保尔?柯察金,一个勇敢又坚强的名字。保尔出生于一个贫苦的铁路工人家庭,从小天真顽皮,富有强烈的斗争意识。在革命的日子里,他成长为一个坚强的共产主意战士。在保尔认识丽达之后,他双目失明,而且四肢瘫痪,他下决心开始文学创作。刚开始时,保尔往往要凭记忆整页整页地,甚至整章整章地背诵。经过两年的努力,他的小说在寄给出版社的三个月后得到了回应: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保尔的心欢腾起来。
那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呢?相信大家的脑海里一定会出现那烈焰熊熊的炼钢场面。其实,人生就如同炼钢!钻石,是因为反复切割和不断打磨,才会发出耀眼的光芒;钢铁,是因为受熊熊大火和骤然。冷却,才能变得如此坚硬。
人生,可以说是一条弯弯曲曲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会遇到重重的困难,要去面对它,要去挑战它,要去克服它!要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只有一种途径——炼!有人说保尔是天生的英雄,其实,世界上是没有天生的英雄的。保尔之所以能成为英雄,完全是因为保尔对自己的磨炼!
读完了这本书,我被保尔自强不息的精神震撼了!伙伴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学好知识,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吧!
岛的读后感1000字篇4
最近读了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书中以伏盖公寓为主要场所刻画出了几个具有特色的人物面粉商人高里奥,求学青年拉斯蒂涅,老谋神算的伏脱冷,没落贵族的鲍赛昂夫人等等,巴尔扎克通过这些主要人物向我们展示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法国巴黎乃至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
其中的高老头就是个特别典型的人物他在大革命中发了财,却为了女儿们他自己搬进了平民公寓,本身为一个成功的资本家的他,却被他那利己主义与拜金他主义的女儿们给了一个孤单死去的结局,青年拉斯蒂涅曾是一名有着热情才气的青年,但在这浮华的巴黎中渐渐的迷失了方向,最后走向了无尽的深渊,资本主义的给法国是带来了文明与推翻了封建主义,但这文明的背后却是人情的冷漠与拜金主义的盛行,人们开始迷茫在金钱之中,许多的有志青年在资本主义带来的浮华中堕落了,成为资本主义的金钱下的牺牲品,那些没落的贵族也在资本主义的攻击下日益走下没落,通过巴尔扎克的描写使读者对于大革命之后的社会有了很深的了解,也让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任何的文明并不都是十全十美的,让我们也进行深思社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正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们不也是经常会发生类似的情况,现在的拜金主义思想并没有消失而是越演越烈,人们在金钱中有些人已经迷失了自我,巴尔扎克这个著名的现实主义的作家用他的笔将法国这个国家的所有黑暗面都揭示出来,他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正因如此在注重个人对国家的贡献的法国才将他送进了圣贤祠,这个地方时法国的思想的殿堂与成就的殿堂,所以我们面对社会的一切浮华我们应该在浮华中保存自己一份初心,因为社会对人的影响实在太大了,读了这书我感觉一味叫人远离社会是不可能的但我希望人们在这浮华的社会生活中能保持一份纯真在心里,给自己留一份静土,在浮华中保存自己,面对高老头最后的结局我自己都想着有些气愤,但更多的是感动,感动的是巴尔扎克这位伟大的作者,他找到全世界的通病———在金钱与亲情等一系列的人情中人们会做什么选择,我就对于社会中经常出现的类似的情况感到无限的无奈,只能说我们现在真是缺少很多,我们以为大把的钱和好看的gdp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但我们却在金钱中迷失了自己,成为金钱的奴隶,现在的我十分害怕自己也会这样,因为社会对人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这种力量是任何人与任何政府都无法抵触的,我只能怀抱一颗希望的心,希望我们能找回我们的初心,找到真正的自己,明白是我们在运用市场经济而不是我们被市场经济左右了,找回初心做回自己。
岛的读后感1000字篇5
就算再汹涌的海面,也会有平静的一角;就算再荒芜的小岛,也会藏着救命的“稻草”;就算再黑暗的天堂,也闪烁着微弱却耀眼的星。生活是充满荆棘的,但只要你不放弃,时刻怀着一颗积极感恩的心,你总能遇到那些善良美好的事,触摸到冬天的温暖。
相信很多人都对阿廖沙这个名字耳熟能详,没错,他就是《童年》的主人公,是马克西姆·高尔基的化身,是带领着我们在黑暗中勇敢走下去的明灯。阿廖沙的童年与现代的我们相比,那可是艰难多了。生活的困苦与现实的黑暗时刻紧逼着他那颗幼小的心。但是,虽然那么幼小,却又那么坚强乐观,那么顽强无畏,那么伟大以至于令人佩服。他在痛苦、屈辱的生活中,满怀信心,奋斗拼搏,坚信并寻找着那如死一般黑的夜里的点点希望之火。
夜里,燃起油灯去感受阿廖沙的生活。三岁时,阿廖沙便遭到了不幸,上帝张着大黑手将他父亲带走了。于是,他与母亲寄居到了外祖父家。然而,尼日尼的幸福生活并没有降临到他那儿,但也不至于完全没有。当时,外祖父家业衰落,脾气愈来愈暴躁,阿廖沙因此遭受了不少打骂。米哈伊尔舅舅与雅科夫舅舅的`分家斗争更使这个家、这片土地充满仇恨之雾,连孩子也被这种气氛所毒害。但是,生活是要继续的,它不会断人生存之路,只要你怀着积极乐观的心,即使在这种家庭中,即使生活再恶劣,也总会有那么一些善良美丽的人与事围绕身旁让你发现,给你温暖。阿廖沙找到了属于他的那份温暖与关爱,找到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清莲,那便是他的外祖母。阿廖沙从内心发觉外祖母是一个善良、热爱生活、有着圣徒一般宽大胸怀的人,也知道外祖母信仰的上帝是那么可亲可爱、与人为善,和外祖父的恰好相反。外祖母是这片污泥中最清纯的小花,她给了阿廖沙许多温暖与关爱。
生活也还不至于如此悲凉,在一大片荒漠中只树立一棵白杨。在小阿廖沙身旁,除了外祖母外,还有那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利,也都是他心中获得温暖的一把明火。
迁居到卡那特街后,苦难并没有停止侵蚀阿廖沙。与继父的不合、外祖父的破产、母亲的死,使他心中时刻承受着种种的痛苦与压迫。他似乎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然而并没有至于到达这种地步。因为他时刻怀着那颗积极乐观的心,以至于总能感受到冷酷生活中不灭的热情与温暖。他有与“好事情”的友谊,有相同邻居孩子们捡破烂卖那充实美满的生活。这些人、这些孩子都是纯洁的,是阿廖沙生命中一道道美丽的风景。阿廖沙最后选择离开课堂,到“人间”谋生,那是因为他要探索新的生活,那种即使在黑暗中也有着善良、美丽的人的生活。
就像高尔基所说:我们的生活是非常奇妙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有滋生各种无耻的败类的肥沃的土壤,但这种土壤终究会生长出来的,健康而且富有创造性的力量,生长出善良和人道的东西,它们不断激发我们建设光明的人道的新生活的不灭的希望。所以,生活是不会让你走上绝路的,即使再黑暗也总有那么·些美好的东西。
岛的读后感1000字篇6
今天就是七夕节了,在这一个月内也恰好看完了一部关于爱情的小说——伟大的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著作《安娜卡列尼娜》,现在我就来写写我的感想。
当我刚看这本书标题的时候,我本以为它说的是安娜的故事,当我读完之后,才发现这部小说有两个主线,一个是不做作的农场主列文,另外一个则是端庄典雅的安娜,虽然不知道这样形容她合不合适,但在我心中她是一个美丽果敢的女性,今天我主要说的是安娜的部分。
安娜是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在比较年轻的时候便嫁给了卡列宁,很遗憾的是他们的结合并不是出于爱,更多的,卡列宁娶她是为了政治,为了自己的仕途。尽管如此,夫妻二人也相敬如宾了十几年,直到伏伦斯基的出现,安娜才开始了她真正的爱情。
也许爱情都是在机缘巧合中诞生的,本来为了兄长婚姻而前来的安娜在火车站遇上了伏伦斯基。伏伦斯基几乎对她是一见钟情,而她,也在他眼神中的温情中莫名地有了一股jiqing。车站里有人被火车碾压致死,而伏伦斯基为他支付丧葬费的行为则给安娜留下了一个良好的印象。接下来的几天,安娜顺利地解决了兄长奥布朗斯基和嫂子陶丽的婚姻危机,在舞会上又和伏伦斯基cha出了火花,这一次伏伦斯基再也忍不住,他被彻底迷住了。
当安娜意识到不妥,想要逃避的时候,她慌忙坐火车逃回了彼得堡,只是伏伦斯基也跟着她去了彼得堡,这让安娜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温暖。在彼得堡,安娜逐渐臣服了伏伦斯基的爱情,甚至为了他在赛马场事件后直接跟要面子的丈夫坦白了一切。从那一刻起,她在爱情中着了迷,开始了她对抗社会的第一步。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才意识到她对自己的丈夫有多恨。她恨她所处阶级的虚伪,狠丈夫处处谦让的看似高尚的人格和他对功名利禄的追逐,更恨两人之间的感情的虚假。在对她丈夫坦白后,她痛苦不堪,期待改变,可是丈夫却极力掩饰他们的分裂,给她宽恕,于是便有了接下来她的这段心理活动:
“他多正确呀!他可是个正人君子。”她说,“当然了,他总是正确的,因为他是个___嘛,他是多么的宽宏大量啊!他可真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然而时光的逝去,使我明白了,我无法再自欺欺人下去了,既然上帝造出了我,我就需要爱情、渴望生活,我并不是行尸走肉,我没有罪。可是现在呢?假如他杀了我,要是他杀了我,我是可以忍受一切、宽恕一切的,可问题不是这样。”
她痛恨丈夫为了他自己的仕途,为了他所谓心中的高尚而表现出来的懦弱和什么都不做的宽宏大量,痛恨这个对他没有爱情的男人失去。卡列宁的“高尚”没有给她妻子的婚外情画上句号,甚至加速了他们的分裂。但她不敢离开他的丈夫,因为她知道如果她离开,她会变成一个不守妇道的女人,她会被人羞辱,她会失去自己的儿子,而她不能失去自己的儿子,她更害怕当她抛弃一切时伏伦斯基不再爱她,那时候她将无法生存。生产女儿时的频临死亡曾让她以为死是解脱一切的唯一办法,而当逃离死神后却让安娜义无反顾地奔向了伏伦斯基,她终于奔向了她的爱情。
尽管她过得滋润了,有了爱情的眷顾,她却不再受这个世界的欢迎,纵然有人对她理解,她却无法再在高级社交界中立足。而令我感到痛心还有几件事,支持安娜的那些人不少是真正意义上堕落的人,像曾经支持她的培特西公爵夫人是他人的情妇,却在得知安娜没能离婚还拒绝了和她的来往。还有,伏伦斯基的母亲本来是喜爱安娜的,甚至在得知儿子有一个高级官员的老婆的情妇而骄傲,但当她明白安娜和自己儿子的事影响到了伏伦斯基的前途时她彻底对安娜厌恶了。
安娜为了爱情牺牲了所有的一切,但她却没有获得她想象中的快乐。她不被社交界接受,她没有了自己的儿子,而那是自己最深爱的,同时她每天为担心失去伏伦斯基的爱情而忧愁,心情也是时好时坏,尽管她仍然迷人。
在伏伦斯基获得了丰厚的家产时,我本以为他们会不再困扰,但后来事情却越来越糟。卡列宁尽管对自己曾经的妻子不打不骂,也不对她的新生活干扰,但他却迟迟拒绝和妻子离婚,不解除对妻子的最后枷锁,在明知道妻子失去儿子无法生活的情况下也拒绝把自己的儿子给妻子,尽管他甚至不怎么爱他自己的孩子。在奥布朗斯基,也就是安娜的兄长再次来劝说卡列宁和她离婚时,卡列宁甚至把这事的决定权交给了一个睡觉后会胡言乱语的法国人,只因他相信这是神的旨意,讽刺的是,他以前是从不信神的,最终他明确告知他不会同意离婚,从这里我能感受到托尔斯泰浓浓的嘲讽意味。
不能离婚,得不到自己深爱的儿子谢廖沙,这一切让安娜痛苦,但这不是压死她的最后稻草。让安娜最终走向灭亡的是她所追求的爱情。她每天都为失去伏伦斯基的爱情而担忧,她受不了伏伦斯基离开她,她受不了他对她的敷衍,受不了他表现出来的对她的一丝丝冷漠,她发现自己的爱情jiqing在变淡,这让她每天都在痛苦。她总是对伏伦斯基猜忌,总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不管伏伦斯基说了多少遍“我爱你”她仍然随便猜忌。在这里我不得不说托尔斯泰对人的.思想状况的描写实在是太让人赞叹了,他对安娜在后期陷入癫狂的爱情中的想法描绘太shenru了。有多少次我都为安娜的想法生气无比,人们曾说:爱情中人的智商是最低的,由此可见,但我也能理解这些想法。当两个人如此亲近时,总会莫名地互相伤害,安娜曾有过的那些对爱情的疯狂想法,不正是一个在爱情中陶醉的人嘛?更遑论我也曾有过这些想法,他们是如此真实,让我不得不怀疑托尔斯泰难道还曾研究过我。
当安娜在又一次争吵过后对伏伦斯基说“你会后悔的。”她其实已经后悔了,她想跟他说对不起,但她又总想让自己占优势,她希望死亡结束一切,于是她又去了火车站,卧轨等待死亡,最终离开了人世。她确实赢了,在爱情中赢了,伏伦斯基确实后悔了,后悔到他对生命也不再有任何追求了,只求去塞尔维亚战死沙场。两人从一开始在车站相识,最后在车站结束彼此的感情征途,真是冥冥中自有定数。
列文则走上了一条和安娜截然不同的路,他娶上了他心爱的吉娣,收获了一个美好的结局。而他在小说结尾的思考也许正表明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不过,不管现在碰到什么事情,我的生活,我的整个生活,每一分钟都不仅不会像从前那样毫无意义,而且会有明确的善的意义!
是的,明确的善的意义,这就是生命的意义!而安娜,作为时代里的抗争者,她终究没能逃脱时代的绑架,她的悲剧不可避免。曾经,爱情给了她幸福,但最后也是爱情毁灭了她。多少痛苦,也许一个情字就概括了!
岛的读后感1000字推荐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