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和生活中,积累心得是提升自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心得的总结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还能推动集体的进步,下面是久久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红色基因传承的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红色基因传承的心得体会篇1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这种红色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也许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但爱党、爱祖国的信念却始终没有改变。
2024年5月16日,在学院团委的组织下,我们来到了云南省红色文化体验馆,找寻着中国共青团在历史上的发展历程。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我在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最深的感受。偌大的革命烈士和革命史纪念馆中,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逼真的场面,真实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近代革命史,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为了光明而战的英烈们。他们为真理而战,受尽折磨仍宁死不屈,甚至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方向,真是可歌可泣。革命先烈的鲜活事迹感染着大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凯歌。他们大义凛然的气概,让每一位参观的人感慨不已,同时更深深地感受到和平时期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烈士陵园参观者的心中默默传递。我们从烈士的足迹中找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正原因。
时代没有选择让我们像烈士们那样轰轰烈烈的为祖国就义,但我有一颗同他们一样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心。忘记历史是最大的背叛,我们每一个积极分子都应该了解我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艰苦的历程,理解我党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从而更加相信共产党,拥护共产党,坚持并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过去艰苦的环境中,烈士们能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更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一定要以先辈们为榜样,勇挑重担,攻坚克难。时光漫漫,许多往事都会如同过眼浮云,稍纵即逝,但参观红色文化体验馆所激发出来的坚定信念,将会永远铭刻在心。
红色基因传承的心得体会篇2
红色基因是忠诚,爱党爱国,矢志不渝;红色基因是忘我,无私奉献,无怨无悔。我们传承红色基因也许不必每天挂在嘴上,但是需要我们铭记于心。
一位剧作家说:“我经常恍惚,我的脚下埋藏着曾经鲜活的生命,我就踩在他们的身体上,我们的幸福和我们的生命来自于他们勇敢的牺牲。”所以,在这个伟大的变革时代那些血与火相伴随,与你我相联系的红色基因,是我们情感的依托,精神的归宿,前行的动力。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缕魂。我们伟大的共产党人用寸寸鲜血换来我们片片山河,换来了供我们踩在脚下的寸寸热土,用他们的生命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敬爱的主席同志领导共产党人走过了震古烁今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吃了世界上最大的苦,流了一个人可能要流一生的汗水。这就是伟大的红色基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长征过程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马宝玉、曹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个人,他们在作战时带的子弹打光了,就用山上的石头打击敌人,为了不被敌人俘虏,在最危急的时刻,他们毁掉了枪支义无反顾的纵身跳下狼牙山。曹振林和宋学义在坠落时被树枝挡住保存了性命,而其他三人从此长眠狼牙山。这件事在他们身上表现出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誉为“狼牙山五壮士”,这也是伟大的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凝聚了力量,引领了未来,典藏了历史,穿越了时空,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永久的向往和神圣的殿堂。红色基因的产生凝聚了无数共产党人的心血,他们依靠“铁石相击,必有火花,水气相荡,乃生长虹”坚定信念,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才为我们留下了令人热血沸腾的红色基因。
每个人都有着来自父母给予我们的的不同基因,而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给予我们每个中国人共同的、永不消失、永不变异的基因。这个时代的我们在向前奔跑的过程中会面临数不尽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更应该珍惜共产党留给我们的这无比丰厚的精神财富,用红色的激情去拥抱时代、拥抱事业、拥抱人生,让红色的基因传承万代千秋。
红色基因传承的心得体会篇3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__年前,中国共产党于风雨如磐、长夜难明的年代破土而出,从开天辟地到当家作主,从积贫积弱到富国强民,我们党浴血奋战,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经受住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金融危机等国际风波的影响,经受住了“98年洪水”、非典疫情、汶川地震等多种灾害的严峻考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于风雨的淬炼中开出了一朵绚烂之花。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__是党执政兴国的根基与血脉。”中国共产党__年的奋斗历程,蕴含着宝贵的智慧与精神力量,在面对夺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要自觉主动赓续__中的“红色动能”,拿好手中的“接力棒”,扛好承上启下的使命担当。
要紧捧拳拳赤子之心,以“红色血脉”坚定政治自觉。“一个政党,如一个人一样,最宝贵的是历尽沧桑,还怀有一颗赤子之心。”1921年,素未谋面的十几名青年代表正是因为怀揣着拯救民族于危难之中的热忱,不远万里相聚于南湖,在中华大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虽历经反动势力的扑杀、围剿,根植于血脉之中的赤诚仍激励着无数革命先辈前仆后继,在实现民族独立的道路上奋勇前进。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不用像过去一样抛头颅、洒热血,但面临着新的时代大考,__多次强调“__”,“初心”的内核则是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常怀于心中,才能坚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政治理想,答好一次次“危急险难”的考卷。
要谨记入党誓词之诺,以“红色基因”坚定思想自觉。中华民族向来重视诺言的力量,“一诺千金”的美德故事流传至今。入党之时,我们在党旗下也许下了庄严的承诺,应不是一时意气、头脑发热,而是追随一生、十分坚定的。时代更迭,入党誓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内容,但其中蕴含的对革命事业奉献一切,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仰始终如一,无数共产党人正是将入党誓词作为行动的思想明灯,创造了党的辉煌事业。如今,“重温入党誓词”是我们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规定动作”之一,意义就在于与时俱进,在于恪守承诺,在于指导行动不走“弯路”,获得奋起前行的动力。
要紧守一心为民之情,以“红色筋骨”坚定行动自觉。人民群众是党的立党之本、力量之源,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无一不是顺应民意、团结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取得的胜利,无论身处哪个岗位,一心为民是每个党员干部必须秉持的情怀与理念,无论在哪个阶段,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每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毕生奋斗的准则与目标。当下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真正走到群众中间,从群众那里汲取养分、获得力量、找到依靠,方能所向披靡,一往无前,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才能更进一步。
一百年风华正茂,中华民族即将取得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在跑好“最后一公里”冲刺里程的同时,我们也担负着谋划好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篇布局之责,面对新任务、新挑战、新征程,我们必须继承好、弘扬好、发挥好党的“红色能量”,以实干苦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书写新的辉煌!
红色基因传承的心得体会篇4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实地参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我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探访学习机会,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重温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参观茨坪__旧居,所见所闻,感人肺腑。这是一次思想“吸氧”、是一次精神“补钙”,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体验,认真思考,体会如下:
端正一种价值追求:坚定为国奉献的职业操守
通过游览学习,我对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及其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翻阅井冈山的历史,触摸到的是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红色江山血染成就,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无数红军将士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上战场。1927年10月,__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据史料记载:当年红军进行改编的“三湾”,一个几百人的小村庄,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就达一百六十多人;一个4万多人的宁冈小县,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三千多人……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革命前辈不惧生死、勇往直前?走进圣地寻根,我们仿佛依稀听到一代伟人当年在枫树坪那棵千年老枫树下的训话:“我__干革命,图的是天下劳苦大众得解放……”精神穿越时空,历史光耀现实。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仰从来都是我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正是有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才有今天亿万人民的幸福生活。在向“中国梦”奋进的时代征程中,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逐渐超出传统领土、领海、领空范围,不断向海洋、太空、电磁、网络空间拓展,作为我们年轻一代还能不能像革命前辈那样,为国家和人民利益不惜流血牺牲呢?
强化一种使命担当:保持闻战则喜的战斗热情
翻开__写下的《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思想的光芒穿透时空。其中当年__对新入党积极分子提出这样一条要求:“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从那时起,不怕牺牲、英勇顽强、闻战则喜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精神气质。无论是战争年代的冲锋陷阵,还是长征途中的转战南北;共产党员总是闻令而动、闻战则喜,在生死考验面前交上合格答卷、创造荣誉辉煌。今天,当曾经的硝烟渐行渐远,让我们模糊了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当相对和平的岁月慢慢拉长,让我们淡忘了革命先辈的艰难困苦。备战方能迎战,能战才能止战。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应当时刻不忘革命先辈的遗志,始终保持顽强的战斗精神,对待工作满怀斗志,将一切力量集中到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当中去,做立场坚定、政治合格的共产党员。
传承一种红色信仰:锤炼敢打必胜的刚烈血性
聆听战斗故事、重访战场遗址、拜访革命前辈,答案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在大家的脑海里:红军将士身上有着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正是凭借这股气,红军才能一次次“风卷红旗过大关”。“狭路相逢勇者胜。战争这就是不讲理,你越是不怕死,就越能更好地保存自己、更多地消灭敌人。”革命前辈的谆谆教导,透露出亘古不变的胜战规律:将士有血性,战场有胜算。我军自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组建以来,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国内外敌人,面对极其险恶的自然环境,能够创造一个个以劣胜优的战争奇迹,离不开身体时流淌的血性之气。气壮山河的革命史,值得反复品读;革命前辈的英雄气,必须始终传承。井冈山革命先辈的信仰之光深深地燃烧在我心里,无论时光流逝,绝不会轻易扑灭。
红色基因传承的心得体会篇5
红色,是一种信仰,然而他和其他的信仰不同,他不是少数人的信仰,不是个别国家或者民族的信仰。一般的信仰,更多的是教人为自己谋利,讲究的是个人的生前死后、因果宿命。只有红色,从不让人去为自己谋私,从不让人去沉迷于飘渺的虚无。是十月的一场燎原大火烧出了天空的第一片红,是1921至1949整整28年的抛头颅洒热血染成了神州大地的红,因此,这种红色的信仰绝不是虚无的,而是有无数的前辈用生命去检验、践行的,并且,在一代代的不懈努力中,他成为我们世代相承之意志,只要人们还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我们就决不停止追逐。所以,红色更是我们的基因,我们不能放弃,要好好地传承下去。失去这种基因,我们就会掉进资本主义的陷阱,被历史淘汰,苏联就是这样的例子。而“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孕育了永放光芒的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强自立、坚持梦想、永往直前。面对敌对势力的阻挠诋毁,面对自然灾害的汹涌来袭,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用勤劳和智慧、用坚定与执着,写下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故事”。对于共产党人的人生而言,红色基因是信仰,目光远大,追求高远;红色基因是忠诚,爱党爱国,矢志不渝;红色基因是追求,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红色基因是忘我,无私奉献,无怨无悔。这基因,让青春常驻,让生命之花绽放,让人生的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为什么要我们传承红色基因?这不是上级要求,也不是政府要求,而是这个时代的要求,直接关系到我们这代人能否实现中国梦。当我们沉浸在缤纷繁复的物质世界,徜徉在灯红酒绿之边缘,我们会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迷失。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我们要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那就要让红色血液在全身流通,让头脑清醒,让行动坚定。
这种血液的来源靠输送是不行的,要自己长出来才可靠。央视电视剧《十送红军》表现的就是十位最普通的红军战士经过长征的跋涉、战斗与牺牲,以自己的生命,熔铸和诠释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信念的历程。它生动地展示了我党我军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艰苦奋斗、不惧牺牲、自强不息等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凝结一体,就是红色基因。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和发扬这种传统,将之融入血脉中随着生命的延续而延续下去。当然,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传统不是守住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当代革命军人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内容。我党我军从来都保持着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从一定的层次上讲,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是相同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新时代我们的全新追求,是以中国梦为中心的最高追求。
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求我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秉承先烈之意志,高举红色之火炬,继往开来,走前辈们没有走完的路,走我们这代人特有的路。众所周知,江西是中国工人运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革命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四大摇篮”。在这片光荣的红土地上,孕育了以“信念坚定、纪律严明,对党忠诚、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勇于牺牲,实事求是、勇闯新路,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为内涵的红色基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江西人,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在改革开放新时代,都坚持奋勇!
红色基因传承的心得体会篇6
“红色讲堂”是传播党的知识、宣传党的思想的大课堂,是致敬革命先烈、模范党员人物的大礼堂,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殿堂。党员教育没有年龄之分、时间之分、时代之分,在“红色讲堂”上需要新鲜血液源源不断注入生机,也需要优秀老党员站稳讲台,忆峥嵘岁月话初心、扬家国情怀担使命,让红色基因在老党员的口口相传中不断延续。
让“红色讲堂”红起来!“红色讲堂”作为深化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要牢牢把握住政治站位和党性原则。要积极引导老党员参与本地党性教育基地建设,深入挖掘有本土特色的红色故事,在思政课堂上讲响“银字招牌”。比如,浙江三门县老同志主动参与亭旁起义党性教育基地、蛇蟠“围垦精神”纪念馆、城西村“初心馆”为核心的党性教育基地建设,为讲好亭旁起义、蛇蟠“围垦精神”和城西村“八任书记接续奋斗”的初心故事出谋划策。要让“红色讲堂”与老党员“一读三谈”活动充分结合起来,既要讲好__,也要讲好本土红色历史;既要能讲红色故事,也讲出自身体会,让红色基因在老党员的亲身经历、生动事例中变得更鲜活、更亲近。
让“红色讲堂”火起来!“银龄先锋”模范党员相较中青年党员年龄偏大,但这并不意味着讲堂形式与内容上要过于传统、保守、单一。上好“红色讲堂”,需要“银龄先锋”们因人而异选择恰当语言。比如,面对年轻党员干部,可适当融入流行语,通过转换表达方式提高讲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宣讲质效。上好“红色讲堂”,也需要“银龄先锋”们因时而异选择恰当内容,要在与时俱进中反映新时代对党员干部新担当、新作为的要求,明确党员干部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要在以人民为中心中反映人民群众在不同阶段对美好生活的差异追求,回应人民群众期盼和关切。
让“红色讲堂”动起来!进一步加强党性教育,形成政治思想教育互动互联的良好局面,“银龄先锋”就要走出去,将“红色讲堂”设在更广阔的的天地里,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感受红色洗礼。从线下拓展到线上,要依托微信、钉钉、网络学习城app等网络平台,充分发挥优秀老党员的号召力、组织力和影响力,扩大受众面,优化互动模式。从室内拓宽到室外,让“红色讲堂”流动起来,到农村去、到社区去、到“两新”组织中去、到行动不便的党员家中去,让组织的关心关爱和党的最新方针政策精神在“银龄先锋”与党员、群众的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不断传递。
红色基因传承的心得体会篇7
我的爷爷是一名退伍军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时常教育我:在家要孝顺、听话、懂事、爱劳动;在校,要尊敬老师、勤奋好学,团结友爱;在社会,要文明礼貌、遵纪守法,讲究卫生、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在心里,要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做个“又红又专”的好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爷爷为我做了两件有意义的事情。第一件事是:送给我两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闪闪红星》,并嘱咐我要用心去读,认真写读后感。第二件事是:在7月中旬,选择了一个天气非常闷热、令人汗流浃背的日子,带着我去参观了芜湖市王稼祥纪念园。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做“顽强、执着、刻苦、奋进、勇敢、奉献、宽容、诚实、坚强、不屈不挠”。保尔的成长道路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为“钢铁战士”。
通过学习《闪闪红星》和参观王稼祥纪念园,我仿佛举起了“五四火炬”,坐上了“南湖游船”,听见了《北伐军歌》,燃起了“星星之火”,走过了“草地”,冲进了“抗日阵地”,参加了“解放战争”……
我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是那么的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铭记红色历史,追寻红色足迹,不负历史使命。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虽然不需要像王稼祥爷爷等革命前辈先烈们那样,冒着枪林弹雨,抛头颅、洒热血,扛着枪到战场上去冲锋陷阵,但现今的世界仍不太平,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通向共产主义的道路,还任重道远。我们要激活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努力学习,__,铭记历史,吃水不忘挖井人,用实际行动感恩革命先烈,做个有益于祖国的人。
红色基因传承的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 红色的读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