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的教案规划,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的节奏和重点,教师通过提前编写教案,可以更好地规划课堂活动和时间分配,下面是久久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蒙氏教案模板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蒙氏教案模板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舌头的外形特点和构造。
2、让幼儿在尝试、比较、讨论中了解舌头的三大作用。
3、引导幼儿认识在生活中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舌头。
4、发展幼儿的味觉感官,培养探索自身奥秘的兴趣。
5、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6、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人镜子一面,调味品一份(包括酸、甜、苦、辣、咸),吸管一根。
2、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出主题
1、教师和幼儿一起玩舌发出声音。
2、提问:是谁帮助我们发出这些有趣的声音?
认识舌头各部分的名称及部位:
1、师:对了,是我们的舌头,你有没有仔细的观察过它?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面镜子,请你仔细地观察一下自己的舌头,看看它的上面、下面有什么。
2、幼儿边观察边发言。
3、教师把自己的手当作舌头演示,幼儿认识各部分名称:舌头后面连着喉咙的部分叫“舌根”,舌根的前面部分叫“舌体”,舌体的最前面叫“舌尖”,舌体的上面叫“舌背”,舌背上有舌苔,舌体的下面叫“舌腹”,舌腹上有舌系带、血管和突起。
4、师:刚才小朋友说得真好,小舌头自己还想介绍一下自己,我们一起来听听它说什么。(看多媒体软件)
二、了解舌头的作用
1、幼儿和教师试试舌头不动,还能不能说话。
2、师:舌头除了能帮助我们说话,还有什么作用?(幼儿讨论)
3、幼儿用吸管品尝各种调味品。品尝后教师提问:你尝到了什么味道?是谁帮助你知道这些味道的?舌头为什么能尝出各种味道呢?(教师:因为舌背上有许多小小的味蕾,这些味蕾对味道特别敏感。)什么地方的味蕾对什么味道反映最灵敏?(看多媒体介绍。)
4、幼儿和同伴互看,比较舌头的异同。 教师指导并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舌苔会特别重?(教师:因为舌头是反映身体状况的一个标志。)
5、教师:我们的舌头不仅能帮助我们说话、品尝味道,还能反映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舌头的作用真大。
三、讨论如何保护舌头:
1、师:如果舌头生病了或受伤了,我们一定会觉得很痛苦,那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舌头呢?
2、幼儿讨论。
3、师生共同小结:舌头最怕刺激性强的食物,我们以后吃东西时要小心,不要吃太辣、太烫或太冷的东西,也不要吃得太快,不能边吃边说,以免咬着舌头,还要注意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增强营养,保持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让小细菌无法生长。
活动延伸:
1、智力抢答,教师出有关舌头的知识题,幼儿抢答。
2、回家找资料查查动物的舌头是不是跟人类长得一样,它们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先让幼儿了解人类舌头的味觉功能,再提问"我们的舌头除了能分辨出各种味道,还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积极讨论,使整个活动气氛都活跃起来,提高幼儿的兴趣,然后再讲述舌头特点和作用。活动中我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蒙氏教案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物塑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5、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与《伤仲永》比较)
重点:
1、字词。(本文是略读课文,字词部分以课外准备、课内教授相结合)
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设想:
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1课时
预习:
熟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记下疑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
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
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通过预习《孙权劝学》,你们觉得《资治通鉴》应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明确:了解文学常识的目的是: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和修养,并给我们提供进一步学习、看书的基础。
三、全班朗读全文。
用幻灯片打出几个应该注意的读音。
四、字词过关。
昨天已经让同学们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预习课文了。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点字词和字词疑点。
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3个重点字词,并解释词义。
2、提出在翻译过程当中遇到的字词疑难点。
——给学生2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五、翻译全文。
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注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
(教师总的指导)
六、分析人物形象。
了解了课文之后,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吕蒙为什么能够打败关羽呢?——学习。
在这个过程当中,谁起了重要作用呢?——孙权。
请大家再次深入地阅读课文,想一想孙权、吕蒙是什么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孙权——
吕蒙——
我们在《最后一课》中学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那么,在这篇课文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呢?
——对话。我们知道对话是人讲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神态。请我们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朗读,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试着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
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七、总结。
这是的一篇关于劝学和学习的文章。我想我们大家要反问一下自己:我是一个好学的人吗?我正在用学习完善、发展自己吗?如果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司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八、作业。
1、小练笔(任选一题):
(1)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2)小作文《当吕蒙碰到方仲永》
2、新学案第15课。
蒙氏教案模板篇3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有关螃蟹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用各种材料制作螃蟹。
2、在制作螃蟹的过程中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3、在活动中体验到作品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点】在了解螃蟹的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比较适合的废旧材料制作螃蟹。
【活动难点】在制作的过程中体现螃蟹的特征。
【活动准备】范例螃蟹、一次性盘子、吸管、各种大的瓶盖、光盘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秋天到了,很多小动物们都出来玩了,今天老师带来了我的好朋友(出示短片)
师:宝宝们,这是谁呀?(螃蟹)
二、幼儿仔细观察,寻找螃蟹的基本特征(出示ppt)
引导幼儿观察螃蟹的外部特征
师:宝宝们,你们看到的螃蟹长什么样子的呀?
幼:螃蟹有一个椭圆形的身体、八条腿、两个大钳子、大大的.眼睛。
师:螃蟹的脚是什么样的?
幼:长长的,尖尖的,有毛。
师:螃蟹有几条腿呀?(8条腿,4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师:你们知道这又什么吗?(引出螃蟹的一对大螯,我们给它们好听的名字,叫大螯)
(师小结:你们真棒,发现了螃蟹的很多秘密,螃蟹有一个椭圆形的身体、八条长长的腿、两个大钳子像剪刀,走起路来横着爬。)
三、教师示范,制作螃蟹。
1、你们想要一只螃蟹吗?(想)那我们今天就来做一做吧。
2、桌子上呢,周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我们来看看有哪些材料吧!(请幼儿自己来看一下材料)
3、你想用什么材料来做螃蟹呢?(讨论:可以用什么材料做螃蟹?)
4、老师介绍:我也做了一只螃蟹,它是用什么做的?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做的?等会儿可以来看一看,再自己动动小脑筋试试!
(教师小结:我选择了光盘来做螃蟹的身体,用习惯做了螃蟹的脚…贴的方法!)
四、联想创作:
制作要求:
1、选择自己喜爱的所有材料(比如:你想用什么来做脚,身体)
2、螃蟹长的样子做出来
3、双面胶撕下来仍在铁盒子里。
五、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放音乐)
1、自选材料制作,重点观察做螃蟹的幼儿。
2、鼓励幼儿合作进行。
3、完成后为你的螃蟹取名。(有时间可以加入此环节)
六、展现交流(螃蟹展览会):(放音乐)
1、个别幼儿介绍作品。
2、集体欣赏,分享成功的喜悦。(参加螃蟹们的party)
蒙氏教案模板篇4
教学目的:
1、按音乐节奏表现小鸡破壳前在壳内的状态,小鸡出壳(小班音乐教育)。
2、幼儿能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现小鸡破壳的情景。
3、通过游戏听辩同一旋律在不同音区的差别,并根据音区的变化动作,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初步熟悉小鸡出壳的音乐。
2、鸡蛋一个、头饰。
3、事先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母鸡生蛋、孵蛋和小鸡出壳方面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母鸡生蛋。
1、教师模仿母鸡生蛋的动作。
2、教师和幼儿随音乐有节奏地模仿母鸡走路。
二、小鸡醒来了,幼儿教案《小鸡出壳(小班音乐教育)》。
1、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有节奏地模仿小鸡醒来的动作。(动动手、动动脚、转一圈、看一看)
三、小鸡破壳。
1、小鸡香来得花不少时间来啄壳,如果你是小鸡,会
想什么办法使自己快点出来呢?
2、请部分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创编的动作,并请其他幼儿模仿。
3、带领幼儿随音乐完整地做小鸡出壳的动作。
四、游戏:老鹰捉小鸡。
1、引导幼儿听着音乐表现小鸡出壳后自由走动的可爱样。
2、不好了,老鹰来了!我们赶快变成高高的、老鹰不爱吃的东西,一动不动。
3、教师扮演母鸡游戏一遍。提问:你刚才变的是什么?
4、启发幼儿变成矮矮的、不会动东西继续游戏,说说自己是什么物体?
五、游戏结束。
1、幼儿模仿小鸡走的动作离开活动室。
蒙氏教案模板篇5
课程名称:石膏像素描
适用专业:电脑艺术设计
目的要求:
通过石膏像写生,了解人物造型的特点与规律;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认识形体、整体与局部的对立统一关系,掌握表现形体面和整体立体特征的严谨技法;体会形象的美感和性格特征,用绘画表现精神。
教学重点:
如何完成石膏像的立体塑造,把握住整体关系。
教学难点:
真正理解对物象结构的空间构造。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直观与讨论相结合。
教材:《素描》刘虹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7—5621-1893-0
参考书目:
?当代素描教程》 丁一林 胡明哲 著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isbn 7-80526-149-0
?素描构成表现》 陈守义 著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 7-5340-1125-6
?现代素描技法》 斯图瓦特帕赛 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 isbn 7-5356-0395-5
?素描石膏像教学对话》 宫六朝 编 河北美术出版社 isbn 7-5310 -1464 -5
一、石膏像素描训练的意义
素描是一种关于绘画最基本思维方式和观察方式的训练,是对未来艺术家和设计家基本素质的训练,这就是素描训练的目的。素描从其目的上可分为基础性素描和创造性素描。我们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当然是为了打基础的。石膏像素描是这基础里的重头课,是基础的基础。
石膏像写生训练的意义在于学习和掌握空间中形体结构的塑造、以及对整体观察、整体推进学习方法的掌握。还有对画面节奏、韵律、形式感的把握。在造型能力方面偏重于对自然物象地把握(并不是如实描摹),而不是运用绘画语言自如的构造画面。
二、石膏像素描阶段要树立以下几个重要概念
1、基本形
无论石膏像多么复杂,都要首先把它看成是由头、颈、胸等几个不同形状的基本几何形的组合,头发、五官、面部等是依附在这几个大基本形上的小基本形。
2、形体结构
石膏像是由多个不同形体相互穿插组合而成。这些不同形状的体快的相互结合与构造方式称之为形体结构。
形的转折:三种形式 ------ 或方、或圆、或方圆间的相互转换。
转折是对形的进一步深化分析与理解。
3、形体尖端
对形体尖端高峰的塑造是表现立体感的根本,
一个凸起点,由它起上下、左右四个面都有转折。
尖端的塑造就靠这些转折和虚实的处理。
三、石膏像画法的两种表现手段
1、光影素描(全因素素描、调子素描)
全因素,培养整体的观察、理解及塑造方法,较全面地反映、表现对象的结构、体积、空间、调子、质感、光感等因素。背景也在表现之列。一般为长期作业。
缺点:暗部易被忽视,依赖固定光源,易形成被动摹仿。
2、结构素描(体面结构分析式素描)
运用几何形体的归纳态度,以线和简略的明暗将复杂的头部形体作出简化的提炼概括,以将其基本体面结构强烈地突现出来,从而强化和加深对头部形体结构的理解。 此画法重结构、重主观、重理解,适合短期作业。不画背景。
缺点:不能表现充足的空间及丰富的色调。
尽管绘画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但就石膏像素描写生来说主观性应有限制,以客观描绘为主,不能把它变为创作课。
四、石膏像写生的基本要求
1. 形准(轮廓正确)
这是基本的起码的要求。形准就是说画面造型与对象肖似,要点鲜明,透视和比例要正确,并且应该是明确的。
在基本练习中坚持“形准”的.要求,表面上看是实现了写实一派的效果,但实际上在练习的过程中得到的却是眼与手的准确性,是感觉的准确,是眼、手感觉的一致与协调,是一丝不苟的造型习惯,是从物象观察到形成感受,从感受到组织画面的全过程训练。
形准是各家各派都不放松的要求,而“写实”是绘画训练之中最基本的,它体现着一切绘画风格的根据,是一切“变形”以至“抽象”诸种风格流派得以发展的源头之水。
轮廓正确的标准必须包含着作者的感受,对于“形准”的要求必须严格。画不像、无感受的变形要禁止,强调特征、构图需要、做统一处理的变形要提倡。
2. 完成立体塑造
实现画面的充分的立体感;塑造出物象的完整的结构和它的整体的空间构造。
(1)光影与明暗
眼睛所观察到的明暗变化,在物体上大约有几个原因。a.固有色的明度;b.物体的质地;c.物体的形体起伏。从造型角度出发,我们特别重视形体起伏造成的光影明暗。
用眼睛抚摸物体的表面———可以把眼睛所见的明暗光影理解和感受为其表面的起伏。
(2)明暗与结构
结构是立体塑造上的一个“目标”,是明暗手法和线描手法都要达到的一个目标。
在基本训练中,坚持以充分的明暗手法来塑造立体,不仅训练了明暗手法本身,更重要的是逐步养成全面立体观察、立体感受的习惯,习惯于形体结构与明暗视觉之间的转换关系,习惯于对造型的细致丰富的感受方式。这些习惯一经养成就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未来任何风格手法的造型之中,形成一种可贵的素质。
(3)物象结构与空间构造
全部深深浅浅的调子如何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靠的是归纳与整理。归纳与整理的主要原则就是物象的空间结构,就是把调子理解为面,把面理解为体的一部分,把体再理解为全部构造的一个组件,把这些组件再全部安装穿插为完整的空间立体结构。
不得法的明暗造形——无节制地分析明暗层次,割裂了明暗手法与立体造型之间的依存关系,孤立地画明暗,它与线描中无节制地描写头发丝和衣纹一样造型上不得要领。
3. 作品的整体感
这是作画过程中贯穿始终的要求。包括:
(1)、画面因素自身的整体性:线的组织,黑、白、灰布局。
(2)、造形本身的整体感:体现在形的轮廓、它的立体塑造上;体现在能够把无数细节、无数层次、无数转折都贯通起来,统帅起来的整体观察上。整体性实现在各个局部之间天衣无缝、无懈可击的“关系”上。
训练整体感就是训练正确的观察方法。
正确的观察方法、明确的整体感受是造形整体性的根据。
画面“不碎”并不就有了整体感,画面形象有了逼人的生命力,这才是整体
形成的证明。
整体性不是一种“招数”或后期处理。
讲整体要真诚、中肯、言之有物、要领鲜明、细节充实。
五、石膏像写生的画法步骤(全因素素描)
1.画前准备 观察思考
全面观察、体会形象特征、选择作画角度、分析石膏像美之所在;分析其基本
结构状态,预想画面效果。包括构图、形体美感、光线色调及表现方法等。
2.构图、比例、基本形
(1)、在画面中合理安排、确定石膏像大体位置,要考虑石膏像的形体构成及其体现的动势表情等。考虑空间的安排及视觉中心的位置,定出上、下、左、右最边缘的位置。
用光影表现与用结构表现,背景的要与不要,在构图上是有差别的。
(2)、利用辅助线找出头、颈、胸、基座大的比例、动态关系,确定五官位置(五官透视要正确),抓住动态特征。
要检查重心是否稳定。
找到中心线有利于五官的位置确定及头部动势的把握。
(3)、找出头、颈、胸等部分大的平面基本形,可根据感受对各部分基本形状特征加以适当夸张,抓住大关系。
用长直线去画,用笔要松动,跟着感觉走,不要缩手缩脚,也不能画得太重太死,要使画面保持一种灵活可变状态,便于以后进一步调整、深入。
3、基本结构
有意识地确定石膏像的主要结构骨点、高点的位置,找转折,用几何形体的概念去理解每一个形体;要注意找到人中线的正确位置,两边同时画,透视要准确;画每一个点或形都要同时关照周围的形,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此阶段就要从整体出发,找大的关系,细小的东西可在深入阶段解决;尤其是头发、胡子等要分组找出前后、虚实关系,不然就会过早陷入局部。
打轮廓用笔用线也要有轻重、虚实、有节奏,以产生整体和谐、统一的效果。
打轮廓要尽量凭自己的感觉画出正确的形体结构,过于依赖比较、测量会失去感觉的敏锐,产生不良后果。
4、画出大体明暗关系
(1)、分明暗面
此阶段要求沿明暗交界线,将所有的明暗面淡淡涂上一层灰,将与石膏的白成明显对比的背景也淡淡涂上一层灰,此时石膏像便初步呈现出立体的形与光感,空间也由此而呈现。
此阶段可以不分深浅,但线条排列要紧密,不可潦草。
(2)、分明暗层次
此阶段可按由重至浅的顺序将画面上的调子分成若干等级,如音乐之音阶,从最重处开始画上一遍。此时仍是大体明暗阶段,涂每一部分皆从明暗交界线开始到形体投影边缘为止。稍有变化,千万不可过早深入局部,尤其暗面的反光一定要呆在暗面里边,灰面与亮面可暂时不管。
5、 深入分析反复调整
逐渐丰富细节,找到各形体的转折,使形体结构更加紧凑,头、颈、肩的造形关系更加明确具体。
调子顺序排好后,即可一遍一遍深入下去。每画一遍加重一层,内容丰富一层,形体感愈来愈强。灰调子及亮调子逐步显现出来,直至完成。
深入阶段要珍惜每一笔的调子,每画上一笔都必须是表现的形体结构与转折,否则只是加重便失去了意义。要加强对形体结构的认识与理解,运用素描的造型手段及明暗与虚实的对比,主观地去把想要表现的东西表现出来,而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对象。
在作画的时候要经常用一些观念审视自己的画面。诸如体积、厚度、光感、整体、空间、主次、节奏等,尤其是整体观念时刻不能忘记。隔一段时间就要站出来远观自己的画面,以便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要避免出现灰、花、脏、腻、浮等易出现的问题。
(基础较好、整体把握能力强的同学,明暗面分好后可采取局部推进的办法,一步画到位。)
6、 回到整体、概括完成
深入细节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细碎、灰、花等弊病,因此最后还要进行大关系的再整理,从而使整体造型更加明确、突出。个形体处于自己应有的位置,黑白、虚实效果也更加强烈。
此时更不要太依赖于客观对象,不敢越雷池半步,或只跟对象比。画面要有主有次、中心突出、形体结实、协调统一。
局部与整体是绘画过程中每时每刻都碰到的一对矛盾。局部刻画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体,每次对细节深入一遍都应是对整体的理解更深入一层。
对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处理得好坏是鉴别造形能力高低的标志。
六、结构素描的表现
画法步骤基本与全因素素描相同,只是不对光影做很客观的描述,不进行丰富的调子处理,运用几何形体的归纳态度,以线和简略的明暗将复杂的头部形体作出简化的提炼概括,以将其基本体面结构强烈地突现出来,从而强化和加深对头部形体结构的理解。
深入的步骤一般是从一个地方推着走,每个地方都不做虚化的处理,允许有部分相同的调子出现,每个部位调子的深浅由画面的节奏决定,而不是由光源和阴影决定的。
此画法重结构、重主观、重理解,适合短期作业。
七、作业设置与要求
1.石膏五官写生:共四张 每张四课时 共16课时。
要求:两张用线结构构成,两张用明暗结构构成。
形体准确,结构清楚,体积感强,效果突出。
2.石膏半面像(分面像)写生:一张作业 10课时。
要求:比例准确,透视正确,块面结构及明暗变化谐调有序,效果强烈。
蒙氏教案模板精选5篇相关文章: